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月泠然洗我心
——華夏家訓四千年文脈在巴蜀的薪火傳承

2022-08-29 11:58譚繼和
文史雜志 2022年5期
關鍵詞:巴蜀文脈家訓

譚繼和

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6月8日視察眉山三蘇祠時特別指示:“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留給子孫后代最好的遺產。要推動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激勵子孫后代增強家國情懷,努力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清白做人、勤儉齊家、干凈做事、廉潔從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養(yǎng)新時代共產黨人的良好家風?!睆拇笥硭闫?,華夏家訓、家教、家風,有四千年薪火相傳的歷史文脈,是子孫后代最寶貴的歷史遺產。它把中華民族傳統(tǒng)核心價值觀浸潤、落實和體現在每個時代的精神中和每個家庭的細胞上,是今天新時代傳承、培育和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特色良好家風的最佳思想養(yǎng)料。今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同樣需要體現和落實在每個家庭、社區(qū)和個人的思想和行為中。我們既需要繼承歷代先民薪火相承的文脈,學習和研究古人或前人家教、家訓、家風的歷史經驗和歷史智慧,代代感染熏陶,世世傳承不息,又需要突出時代特色,隨時代創(chuàng)新性轉型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鑄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的新家風,開拓新時代的新路。

一、“大禹之戒”是華夏第一家訓,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家教家訓

歷史上最早的家訓是大禹創(chuàng)立的,見于《尚書·夏書·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咸貳,乃盤游無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窮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從,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太康失國,五子作歌”的故事。夏禹的孫子太康荒淫逸游無度,田獵不恤民事,因而失國。夏政權被有窮氏后羿、寒浞奪去。太康的五個昆弟流落在洛汭岸邊,遂記述《大禹之戒》,作《五子之歌》。《大禹之戒》共五條,第一條就是:“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痹诖笥砜磥?,人民應該親近,而不可輕視低下。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國家就安寧。太康把皇祖大禹這條“家訓”拋諸腦后,禍害百姓,遂被推翻。直到后來少康又牢記祖訓,勵精圖治,終于復國。由此可見,我們的老祖宗自古就認為家教、家訓、家風關乎家國的興衰榮辱,需要代代傳襲,不可忘記這個“根本”。

夏禹王畫像(宋·馬麟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到西周時,成王的叔叔周公用五子之歌傳承的大禹精神,作《詔太子發(fā)》,教導年幼的周成王行冠禮,學習“敬民以保社稷”的祖訓。春秋時,《國語·周語》又引用《夏書·五子之歌》。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就是來自大禹的祖訓。《荀子》“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論述,闡釋君主與民眾的關系,也是大禹這一思想的轉型發(fā)展?!抖Y記·大學》提出的整套“修、齊、治、平”的理念,都繼承了大禹的“祖訓”精神。聞一多1925年在紐約作《七子之歌》,痛惜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旅大七地如祖國“七子”被帝國主義列強侵占分割??傊上某拔遄又琛钡浆F代“七子之歌”,可以看出大禹“家訓”演變?yōu)椤皣枴钡膫鞒泻桶l(fā)展過程,有四千年不間斷的歷史文脈。這悠久的家訓家教家風文脈,同時也是歷代華夏先人對家國同構的文化認同和精神追求的過程。因此,它是“華夏第一家訓”,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家教家訓。

大禹興于西羌,生于汶山郡石紐。他是蜀人。大禹率領的“夏后氏”以汶、岷為發(fā)跡之地,到中原建都,會諸侯萬邦于會稽,并葬于會稽。這是夏禹文化西興東漸的歷史進程。大禹的“家訓”萌生于蜀,到中原正式形成,衍變?yōu)椤皣枴?。因此,大禹作為國家文明的始祖,他的家訓不僅是華夏第一家訓,也是巴蜀第一家訓,其文脈在巴蜀傳承發(fā)展,不絕如縷。這是巴蜀文化對華夏家教家風文脈的一大源頭貢獻。

二、歷代傳承家教的根本精神是“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

華夏四千年家教文脈傳承的根本精神和宗旨是“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這是春秋時期衛(wèi)莊公的大夫石碏總結祖宗家教經驗提出來的。這就是說,愛孩子就必須教育孩子走正道,走義道,而不能走邪道,這叫做“義方”教育。

這個故事說的是衛(wèi)莊公的兒子公子州吁好武斗,不學好,而莊公不但不阻止,還寵愛他,準備立他為太子。大夫石碏因此進諫,說:“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驕、奢、淫、泆(逸),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保ā蹲髠鳌る[公三年》)其人驕奢淫逸是衛(wèi)莊公寵幸太過造成的,而驕奢淫逸的個性一旦養(yǎng)成,則“無事不邪”,作惡壞事。如果立為儲君,必將“階之為禍”,留作禍亂的階梯。石碏進一步解釋,“義方”的內涵就是指“六順”:“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比绻`背這“六順”就必然是“六逆”,“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可惜衛(wèi)莊公沒有采納這個意見,引起衛(wèi)國內亂。在整個春秋時期,這“六順”加上母慈,又演變?yōu)椤拔褰獭?,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外平成(這里的“內”指家,“外”指鄉(xiāng)黨)?!濒攪蠓蛱房藢⑦@“五教”觀念興起的時代推到五帝時的高陽氏顓頊和高辛氏帝嚳時代:“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左傳·文公十八年》),可見中國“義方”家教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五帝時代。春秋時隨國大夫季梁又把這個“五教”思想由家庭推廣到鄉(xiāng)族,叫做“修其五教,親其九族”(《左傳·桓公十六年》)。

總之,五帝時代到夏商周時代萌生和形成的“六順”“五教”和“九族”的親和家教觀念,源遠流長,是以“家國同構”的家族宗法制度為基礎形成的國家治理社會結構在古代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上的反映。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這個觀念源自五帝夏商周家長制家族公社和農村公社的宗法制度。從部族邦國聯盟時代起,酋長首領在中心祭祀臺高舉部族旌旗成為凝聚眾家眾戶的中心,這是甲骨文“中”字的來源。眾家圍繞中心而成中國,中國由最初指國君的京師而擴大為指四裔在內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全中國。中國又凝聚萬家而守護和造福于每個小家。這就是歷代先人傳承下來的對于文化大一統(tǒng)中國共同體的價值共識,其傳承、發(fā)展、轉型、衍變至今。老子云:“治大國如烹小鮮”,家“小鮮”治理得好,家和萬事興,社會才能和諧,國家才會長足發(fā)展,民族才會持續(xù)興旺。因此,治家與治國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家教家風是整個家庭立世做人的風范,也是民風和社會風氣形成的根基。

巴蜀考古發(fā)現證實,4500年前郫都區(qū)寶墩文化的古城遺址,其中心聚落建筑布局由中央為五個祭祀臺大房子,周圍環(huán)繞14間家庭小房子組成。這種眾小家圍繞共同信仰的神圣祭祀中心,就是“家國同構”的雛形。這是古巴蜀文明對中華家國同構文化的一個重要實證貢獻。

從傳統(tǒng)到現代,怎樣的家風才算是好家風?古人的“義方”教育給出了最好的回答。家教家風一定是正義健康的內容。華夏家教家風就是用“義方”教育為宗旨傳承和發(fā)展起來的。雖然每個家庭情況千差萬別,家教家規(guī)也會有千差萬別的個性特色,但家教家風一定是正義、健康的內容,而且會緊隨時代變遷而不斷分階段創(chuàng)新性轉型和轉化,適應當時時代最深刻的需要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傲x方”家教一定要“弗納于邪”;對子女突出個人主義,走邪走歪,強勢凌人的教育,進入不了華夏家教家風的范疇。從五帝和大禹時代起,以“義方”為宗旨的華夏家教,經過千百年來光陰的長河,從未變更底線,而是浸潤在家庭、家族和社會各個層面。從待人接物、為人處事到赤子之心、人格境界,從孝悌家庭、親仁睦鄰到造福社會、熱愛祖國、公忠體國等等層面都貫穿著講求正道正義、合禮制講文明的教育精神,是為根植于內心的行為準則。

當代中國家風教育,有當代中國的特色。它既要傳承幾千年華夏家教文脈的薪火,又要在新時代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鑄造為重心,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教文化,走出新路徑。

當代家教家風的文化內涵是多元化多樣化的,但主要有三方面:

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家教文化、革命文化和紅色文化。

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清正廉潔,正道做人,勤勞節(jié)儉,“以奢靡為恥,以儉素為美”(宋·司馬光語)。

“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知書識禮,為做人之根本工夫”,傳承耕讀傳家的書香家庭、書香城鄉(xiāng)的“書香教育”“詩意教育”。從傳統(tǒng)的“修齊治平”理念轉型為修身、治(齊)家、報國、和諧天下的理念。這里的“修身”是指個人的修養(yǎng),“治家”則是家庭的良好家教家風,“報國”是時刻牢記的家國精神,“和諧天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眼光。這就是崇尚做人正道,行事正義,勤勞節(jié)儉,直至公忠體國,誠實正直的“義方教育”幾千年文脈的主要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薄扒Ъ胰f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薄耙匾暭彝ソㄔO,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绷暱倳涍€說:“國風之本在家風?!边@些重要思想是對孟子所說“人由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傳統(tǒng)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家國同構”和“家國情懷”精神在新時代的創(chuàng)新性轉化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

三、巴蜀文化對華夏家教文化的貢獻

前已述及巴蜀文化以大禹為“華夏第一家訓”的文化符號和文化源頭地標。其對華夏家教家訓的歷史發(fā)展文脈,作出了作為源生地的重要貢獻。

下面從秦漢時期起,看一看巴蜀對華夏家教家風文化的主要貢獻。

秦漢魏晉時代巴蜀家教文化的特征是:把華夏家訓教育植根于家庭、家族和宗族,努力成為每個家庭成員心中的行為準則。西漢文宗通儒揚雄教育其9歲兒子揚烏,就是從娃娃抓起,植根于心靈的典型范例。他的蒙學讀本《凡將篇》是為兒子揚烏識字啟蒙而著的,讓兒子從中懂得尊師重道,站立聽講的規(guī)矩。凡揚雄講課,揚烏必定避席肅立,仔細筆記,不敢或忘。他教揚烏“吾日三省吾身,辨別忠奸善惡,行好事,樂吃虧,豁達人生,這會是一輩子的財富”。好的家風帶來精神的富足,比物質享受更重要。

諸葛亮是廉潔自律的典范,也是公忠體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典范。他的《誡子書》說:“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認為這才是典范的“君子之行”,告誡兒子要好好學習。他身體力行教育兒子。“兩表(前后“出師表”)淡泊明素志,一篇(指“隆中對”)珠玉是生涯”,正是他以浩然正氣“修身養(yǎng)德,成學廣才”為生涯來教育子女的寫照。

唐宋時代巴蜀文化對華夏家教文化的貢獻,其特征是重清白文化。優(yōu)秀家教如明月當空,優(yōu)良家風如清風徐來,“浩然媚幽獨,泠然洗我心”(蘇軾詩:《和李太白并敘》)。

體現此特點者僅舉兩例:一是趙抃祖父趙湘的家教,使趙抃沿著祖父趙湘的人生軌跡煉成鐵面御史。北宋“鐵面御史”趙抃四次入蜀,兩次作成都知府,是提倡清白文化的典范。他一琴一鶴入蜀,經過湔江時發(fā)誓“吾志如此江清白,雖萬類混淆其中,不少濁也”。這段湔江后來改名為“清白江”,就是因他江中發(fā)誓“清白”而得名。他能成為宋代清白廉吏的典范,與他祖父趙湘身體力行的家教有關。

趙湘為資政殿大學士,最后任(廬州)廬江尉。其著作《南陽集》獨撰己見,“不傍古,不緣今,獨行太虛,探出新意?!保ㄋ纬啥贾纹钫Z)這種獨行太虛的探索奧秘精神和獨創(chuàng)新見、必得新意而后快的思維方式,同巴蜀文宗揚馬、李杜、三蘇相繼傳承發(fā)展出來的頗喜翻案,不囿陳說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遨游太虛、控引天地的仙化浪漫主義精神的熏陶有關。趙抃詩文與奏議的理想高尚、義薄云天的夢想精神與返璞歸真、扶正去邪的思維范式,可說是既繼承其祖趙湘,又“比肩”揚馬直到同時代的三蘇。特別是其祖趙湘“其文拔邪扶正,蔚有鯁議”(北宋吳儔評語),是傳統(tǒng)家庭“義方”教育的優(yōu)良教科書,對趙抃扶正去邪的清白精神的形成有直接的影響,故為趙抃手抄珍藏,奉為家傳至寶。

趙抃(1008—1084)畫像(選自清·顧沅輯《古圣賢像傳略》)

趙湘的代表作《正性賦》《揚子三辨》是影響趙抃一生、指導趙抃人生的教科書,被其奉為座右銘。趙抃《清獻集》首篇《奏疏論邪正君子小人》,就是直接承傳趙湘“拔邪扶正”的“義方”家教理論而運用于實踐的。趙抃正是沿著趙湘言教和身教的教誨指引而成長為“鐵面御史”“清白廉吏”。鐵面清白,“家國重如山,其胸襟、氣度、節(jié)操皆堅持守正黜邪而力行,勇立時代潮頭,有如江河春水向東流,不可阻擋,不可改變。他的人格見識,坦蕩忠直,無私故無畏,在同期臣僚中自具一種巍然血性與正義形成的壓力。而群小則驚恐自藏,以避其鋒。趙抃‘鐵面清白’文化是歷史留給后人的一筆寶貴廉政遺產,是華夏家教家訓發(fā)展史上閃光的一頁”。

第二個例子是蘇軾。三蘇家庭是優(yōu)良傳統(tǒng)家教家風建設的典范。蘇軾能成長為“千年第一文人”,一生守正無私,公忠體國,不畏艱險挫折,高度的才、學、識、德兼于一身,是與其家庭家教的“義方”教育的熏陶和培育分不開的。蘇軾一生才德絕世,光耀中華文化史、文學史、思想史,實有賴于其母程氏夫人的母教。

程氏夫人通經史,有氣節(jié)。蘇軾10歲時,“父洵游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保ā端问贰ぬK軾列傳》)古今成敗的歷史文脈教育是家教的最佳教材,而程氏均能言其精要。有這樣的母親,是蘇軾一生的幸運。一次程氏讀《后漢書·范滂列傳》慨然嘆息。蘇軾請教母親說:“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乎?”這里,程氏是用東漢范滂母教子的故事來激勵蘇軾。

程夫人教子(雕塑,在眉山三蘇祠)

范滂是東漢桓帝、靈帝時人,其人受母教,少年即“歷清節(jié),為州里所服,舉孝廉、舉光祿四行”,即被舉薦為“敦厚、質樸、遜讓、節(jié)儉”四行卓越的鄉(xiāng)賢。因他為官清廉,反對宦官專政,被閹宦視為清流黨人,欲加以大誅。當時漢靈帝寵信宦官,下詔急捕范滂等清流。詔書下到縣督郵吳導手上。吳導“抱詔書、閉傳舍、伏床而泣”,不想奉詔。范滂聽說此事,知道督郵是在為他打掩護,蒙冤而泣。范滂即挺身而出,“即自詣獄”,請逮捕自己??h令郭揖見到范滂親身赴獄而“大驚”,愿意自解縣官印綬,與范滂同蹲監(jiān)獄,“引與俱亡”。這些清流朋友均愿與范滂共生死。范滂卻說:“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范滂與母親訣別時,滂母叮囑范滂:“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懼?!崩钼摺⒍琶苁欠朵枨拜?。李膺為青州刺史,正直清廉。當地貪官守令聽說他來上任,“畏其威明,多望風棄官”,乘其上任之前逃跑了。他糾罰奸幸,被“宦官擅權收捕鉤黨”。時李膺年已60,鄉(xiāng)人勸其躲避,李膺則浩然凜然地回答:“事不避難”,自行“詣詔獄”被殺。當時李膺的弟子門生景顧雖不在下獄名單內,卻也在其父蜀郡御史景毅鼓勵下自請入獄,不愿意因漏奪名籍而茍安。在他們眼中,保持名節(jié)很重要。范滂母用當時清官李膺等人的這些持正守節(jié)、勇赴國難的故事來教育范滂,生死不重,氣節(jié)為重?!颁韫蚴芙?,再拜而辭。”

范滂之母教育范滂要以李膺為做人做事楷模的故事,被程氏作為教育蘇軾的家教教材。故蘇軾發(fā)問,他若效法范滂,母親能允準否?母親程氏即回答:“你能效法范滂,我何嘗不可作范母?”鼓勵兒子持正立節(jié),為國捐軀。蘇軾一生謹遵母訓,踐行母教,以范滂君子之行為榜樣,在重大政治事件和坎坷挫折面前,一直堅守家教準則,保持操守,雖屢經挫折打擊而從不失其節(jié)操。

由這些感人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歷代家教家風的歷史文脈,傳承彌久,事跡彌多。每個“君子之行”皆歷歷可數,不絕如縷。其楷模對代代歷史名人,熏陶彌厚,影響彌深。蘇軾因其父母家教而總結出他對家教文化的獨特認識。他所歸納出來的“不羨千金買歌舞,一篇珠玉是生涯”(蘇軾:《無題》)的人生格言和奉獻精神,就是他父母以“義方”為主旨的家風家教的結晶。蘇軾是在家教似明月嬋娟,家風如清風雋永的儒家禮教、詩教和樂教的家庭氛圍中成長起來的,一生秉持初心,抱持家國情懷,是明月“泠然洗我心”(蘇軾:《和李白詩并敘》)的優(yōu)良家風傳承人之典范。他在《前赤壁賦》中表明其清白志向:“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樽酒嘉肴不是享受,非吾之所有,一毫一厘莫取莫伸手。只有大自然給予我們清風明月,才是我與朋友可以共食共享的最高尚的生活美學的心靈盛宴。“清風明月”的含義,用今天文化解讀的眼光看,就是指人類與大自然的命運共同體。蘇軾講的“清風明月”理念,正是華夏歷代先人主張的人類對報恩天地大自然的美學境界的追求。因此,華夏先人的這一理念是最高尚的鄉(xiāng)賢家教文化潤澤心靈的豐富思想養(yǎng)料。蘇軾作為巴蜀文化發(fā)展史光輝的里程標桿和巴蜀北斗星辰的文化符號,對中華家教家風文化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升華,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明清時代巴蜀家風對華夏家教文化貢獻的主要特色,體現在重視耕讀傳家的學術家族、書香家族文化的世代傳習和宗族祠堂作為家教最佳信仰地的建設上。這里舉楊廷和、楊升庵、楊有仁學術家族為例。楊升庵是有明一代天下文宗。他的一生坎坷被貶,漂泊流離,仍堅持初心,無私奉獻于文化學術積累和兄弟民族文化提升上,其高尚人格和高貴情操是優(yōu)良家教家規(guī)家風熏陶培育出來的。升庵曾祖母熊氏夫人留下了“四重”祖訓:“家人重執(zhí)業(yè),家產重量出,家禮重敦倫,家法重教育?!鄙植粌H自己一生奉行,還在臨終遺訓里教育后代:“臨利不敢先人,見義不敢后身?!边@些人生格言,楊氏家族代代傳承,成為世代清白,正直無私家風習習的典范,記載在楊氏《族譜》中,傳承至今。楊氏宗祠今天已成為四川家風建設的重要基地。

近代巴蜀對中華家教文化的貢獻,主要體現在重于家庭的人倫教化與“天下為一家,中國如一人”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的教育上。此以近代開端時期西部啟蒙思想家、成都雙流劉沅的《豫誠堂家訓》和《蒙訓》為楷模性代表。他把他的“天理即良心”,重民本重人倫的新心學學術思想通俗化、蒙童化,用少兒語言寫出“家訓”與“蒙訓”,深入淺出地講述“唐虞夏商周”以來大一統(tǒng)中國的歷史,灌輸“天下為一家,中國如一人”的儒家理念;講述“民命系天心,時時要儆惕”“五倫果然敦,天地一氣接”,貫穿“天理良心,人之所以為人”的大道理,會通“正心乃修身,齊家而治國”的家庭教育與社會治理的大道理。他的意圖是用自己的家訓蒙訓“以訓兒曹”,代替《三字經》。他批判宋代編成的《三字經》“惟導以求名,殊非圣人養(yǎng)正之道?!保▌洹睹捎枴沸颍┻@里,“養(yǎng)正之道”指的就是優(yōu)良傳統(tǒng)華夏家庭“義方”教育之道。他要“兒童初識字”即明白中華先人的正統(tǒng)家教,而不能再受以引導求功名為鵠的的《三字經》誤導。

劉沅在近代啟蒙時期所展示的對歷代家教又繼承又批判、又轉化又發(fā)展的新心學啟蒙思想,是巴蜀文化對中華家教文化的近代化作出的杰出貢獻。

現當代巴蜀對中華家風文化建設的貢獻,主要是對紅色革命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在家教家風文化方面的奉獻。朱德、鄧小平、陳毅、王右木、張瀾、吳玉章、車耀先、趙一曼、李碩勛、江竹筠等革命先輩先烈留下的重視家教、注重家風的歷史遺產和激勵人心的示范,正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和作用。特別是巴蜀特色、巴蜀風格、巴蜀氣派的新家規(guī)、新家風正在涌現,以家風建設推動文明家庭、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個人品德建設,以培育和樹立良好家風作為人生必修課,正蔚然成風。其中,一個好家訓、好家規(guī)、好家風范例是金堂五鳳溪賀麟家族?!颁z經種德”四個字是賀氏家族的家教,蘊含耕讀傳家之書香家族的“義方教育”精神;體現了巴蜀好文雅、好書香、詩意棲居生活的傳統(tǒng)特色;培育出學貫中西,儒化西學的大思想家、大學問家賀麟;養(yǎng)育出學術鄉(xiāng)賢家族。賀氏宗祠已成為四川又一個好家訓、好家規(guī)、好家風的教育基地。

在巴蜀大地上,優(yōu)良家教如明月,優(yōu)良家風如清風,世代傳習,沁人心田,觀照著我們的精神家園。

[1]參見祁和暉、譚繼和:《趙抃沿著祖父趙湘的人生軌跡煉成鐵面御史》。

猜你喜歡
巴蜀文脈家訓
保護“文脈” 吸引“人脈”
二十四節(jié)氣的歷史文脈
青年共建“雙城圈” 攝影同話“巴蜀情”
川渝兩地攜手共建“巴蜀電影聯盟” 聯合打造巴蜀特色電影
設計的文脈 第一季
設計的文脈 第1季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宋代巴蜀書法綜述
家訓伴我成長
《朱子家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