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明鈞,夏寒微,石 蓉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我國現(xiàn)有網民人均每周上網時長達28.5個小時,較2020年12月提升了2.3個小時[1]。在校大學生作為網民主力,上網時間可能更長,網絡媒體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渠道。在資本邏輯和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娛樂借助網絡媒體開啟了野蠻生長之路:娛樂化信息不僅充斥于網絡空間,也泛化至現(xiàn)實世界并滲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為追求粉絲流量和商業(yè)價值,部分網絡媒體長期以庸俗、膚淺的信息內容和表達方式滿足大學生的精神需求,進而消解大學生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認同感,滋生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以及歷史虛無主義等不良思想??梢哉f,泛娛樂化是網絡媒體迎合受眾低層次娛樂需求的結果,這導致清朗的網絡空間被污染、網絡育人環(huán)境被破壞,極大沖擊了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成為當前高校貫徹落實時代新人培育工程的絆腳石。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和我國數(shù)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文化領域呈現(xiàn)出多樣、開放、多變等特點,新媒體產業(yè)蓬勃發(fā)展,娛樂化浪潮兇猛來襲。一些媒體深受利益驅使,高舉“萬物皆可娛樂”的大旗,想方設法引流增粉,只要能給人帶來娛樂、感官刺激,任何內容、任何形式都可以推送,娛樂消遣在網絡媒體上逐漸泛化、極化。“泛化”指的是橫向上超過范圍,即娛樂超出了特定的主體、角色、領域或范圍;“極化”指的是縱向上過了頭[2],比如娛樂內容和形式超過了一定限度,或者對娛樂地位的認識過了頭(具體見表1)。
表1 泛娛樂化媒體生態(tài)的表現(xiàn)
在泛娛樂化生態(tài)下,部分媒體創(chuàng)作者奉行“流量為王”,主張娛樂至上,戲說紅色經典、惡搞英雄人物,以娛樂、戲謔的方式對待嚴肅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娛樂領域呈現(xiàn)出泛而無邊的態(tài)勢。如共產主義戰(zhàn)士雷鋒被貼上“姐弟戀”標簽,網絡炒作“雷鋒的初戀女友”話題,某導演甚至要拍攝《雷鋒的初戀》;標題為“董存瑞為什么犧牲?因為被炸藥包上的兩面膠粘住了”的視頻被許多大學生調侃轉載;惡搞短片《鐵道游擊隊之青歌賽總動員》中,惡搞者將英勇抗日的鐵道游擊隊員丑化為滿口臟話的參賽歌手,等等。這是泛娛樂化生態(tài)下歷史虛無主義在部分網絡媒體上的張狂表現(xiàn)。
一味惡搞、戲謔的娛樂化傾向導致網絡文化日益走向淺薄和粗鄙。青年大學生由于缺乏政治判斷力盲目追捧、相互傳播虛假信息,長期浸淫此類假惡丑的話題和段子使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丟失、責任意識淡漠、民族精神缺失,最終淪為娛樂漩渦中的悲涼一粟。正如美國媒體文化研究專家尼爾·波茲曼指出,“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xiàn),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yè)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3]。泛娛樂化以網絡媒介和引流軟件為載體,以短視頻、短推文、短帖為形式,以一切素材為內容,給本不含或不應含有娛樂元素的事物賦予了娛樂屬性,并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使長期上網的大學生形成是非混淆的價值觀和審美觀。
“信息繭房”是指網絡平臺根據用戶瀏覽習慣和興趣愛好,通過智能技術強化推送同質化內容,導致用戶信息環(huán)境日趨狹窄封閉[4]。大數(shù)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飛速發(fā)展,一方面使網絡信息推送更加符合個人閱讀興趣與需求,但另一方面也導致大學生信息閉塞,時常被圍困在網絡平臺根據自己的喜好而智能推送的各類泛娛樂化“信息繭房”中,學習和信息獲取過程也被庸俗化。
在流量為王的娛樂時代,媒體平臺利用大數(shù)據算法深度挖掘大學生在各類社交娛樂平臺中產生的個人偏好,“描繪”其用戶畫像,不斷向大學生推送其感興趣的內容。比如,某學生近期在某網絡平臺瀏覽或者搜索過王者榮耀、英雄聯(lián)盟等游戲類的視頻攻略,網絡平臺依據算法機制不斷給該學生推送游戲視頻,其他網絡平臺也會進行類似的推送;某大學生在抖音某個視頻里多停留幾分鐘,抖音平臺便會不斷推送同類型作品,許多大學生表示“刷抖音刷得停不下來”;還有的學生喜歡八卦新聞或者涉性話題,平臺就不厭其煩地“精準喂送”,致使這些學生整日沉溺于負面桃色新聞而難以自拔。
資本和算法打造的泛娛樂化“信息繭房”,不僅使大學生信息渠道不斷窄化和固化,也影響了大學生身心健康。如江蘇一女大學生整日沉迷短視頻,大拇指“刷”出腱鞘炎,該學生表示:視頻推薦內容都是自己愛看的,一看半天,難以停止;西南交通大學5名大一學生因經常逃課導致未修滿學分而被退學,其中4人沉迷網絡平臺推送游戲,1人刷網絡劇、短視頻。網絡媒體一味迎合大學生的娛樂愛好而忽視正面價值導向,導致部分大學生長期沉溺于平臺推送的庸俗、膚淺、單一的娛樂信息所帶來的快感中。造成大學生理想信念缺失、思辨能力下降以及價值觀扭曲,成為馬爾庫塞所批評的“單向度的人”。
數(shù)據來源:第49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圖1 2018—2021年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及使用率
哲學家赫伯特·馬爾庫塞曾指出:“當人類被剝奪了反思與思考力之后,便所剩無幾”[5]。隨著抖音、快手、嗶哩嗶哩等短視頻類娛樂平臺井噴式發(fā)展,微信、QQ等社交平臺也紛紛設置視頻觀看功能,如微信視頻號及QQ新增的“小世界”等功能。以視頻為載體的信息傳輸已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手段,以視頻為形式的娛樂休閑已成為大學生的重要生活方式。據統(tǒng)計,我國現(xiàn)有短視頻用戶9.34億人,較2020年增長6 080萬左右,約占網民總數(shù)的90.5%(詳見圖1)?!暗靡曨l者得流量”“得流量者得天下”,圖像化、娛樂化的傳播形式因其直觀、感性、易懂等特點深受大量網絡用戶喜愛,但在感官刺激的視覺快樂中,在不斷滑動視頻過程中,人們卻逐漸喪失了獨立思考能力。
根據一項面向全國11 267名大學生開展的關于短視頻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頻繁刷短視頻的大學生占80%以上,每天刷視頻2至5小時的大學生超過30%。其中,搞笑段子、校園生活、野史趣聞、時事熱點類短視頻更受大學生歡迎,90%以上的學生刷短視頻是為了娛樂放松,認為刷短視頻容易成癮的同學超過70%。由此可見,刷視頻不僅成為當代大學生主要的娛樂放松活動,也逐漸成為大學生群體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從便捷角度看,短視頻節(jié)省時間且更具傳播性、節(jié)奏快、無需思考,配合強烈的視覺沖擊,能給大學生帶來無限的視覺快樂。
但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以“短平快”為特點的短視頻在給大學生帶去輕松娛樂的同時,也對大學生健康成長造成負面影響。一些人為了博眼球,通過惡意剪輯、拼湊、搬運等方式進行視頻二次制作,隨意傳播缺乏真實性、科學性與可靠性的信息和知識,部分大學生沉浸于短視頻帶來的視覺愉悅,往往不加思考便接受短視頻所傳達的信息、觀點和價值觀。譬如,部分大學生在觀看直播購買商品時,只看到視頻中呈現(xiàn)的短暫視覺效果,而忽視產品的實際功能;一些大學生通過幾秒鐘的視頻片段,便對一些虛假新聞或謠言信以為真,大肆宣傳;年僅19歲的孫藝軒因沉迷“吃播”視頻并效仿暴飲暴食,最終因腦溢血去世。這些都是大學生沉淪于網絡媒體平臺視覺刺激中的真實寫照,反映出不少大學生掉入視覺刺激的漩渦,忘卻了理性思考。
根據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6]。網絡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陣地,網絡環(huán)境對大學生成長成才有著重要影響。但在泛娛樂化浪潮的影響下,網絡育人環(huán)境日益受到沖擊,大學生整日沉溺于虛擬的網絡世界,為各種異化思想所俘獲,這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以微博為例,根據2021微博用戶發(fā)展報告顯示,90后、00后占微博用戶的80%,青年大學生無疑是此類媒體平臺的主要用戶群體,網絡媒介已成為影響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不能忽視這個重要陣地,要加強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構建基于大數(shù)據的網絡育人平臺。當前網絡媒體泛娛樂化現(xiàn)象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環(huán)境造成了各種不良后果(見表2)。
表2 部分網絡媒體泛娛樂化現(xiàn)象所致后果
一方面,一些個人創(chuàng)作者為了博取關注度、增加流量,視道德約束為無物,毫無底線地迎合用戶的需求,通過網絡平臺制造、濫用并傳播各類網絡熱詞,引導大學生跟風吹捧“躺平”“佛系”“擺爛”“喪里喪氣”等消極人生態(tài)度,甚至“以此為榮”,不少大學生被各種頹態(tài)的娛樂文化所裹挾,拒絕接受高尚文化和崇高精神,這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和開展;另一方面,部分大學生缺少實際經驗和理性判斷能力,難以分辨網絡上各種紛雜的信息,同時又缺乏相應的自制力,難以拒絕網絡平臺推送的低俗作品,因而可能無形間成為泛娛樂化的傳播者和受害者,致使大學生面臨的思想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
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達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具有重要意義。尼爾·波茲曼曾提出,視頻圖像和學校課堂這兩種教學方式互相獨立,學校課堂是幫助學生不再被圖像和娛樂所吞噬的最佳教學方式。在泛娛樂化的網絡時代,高校思政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被淡化,各種非主流價值觀充斥網絡媒體,造成大學生思想認識的混亂,個別學生寧愿相信網絡虛假信息,抵觸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致使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下降。
一方面,部分教師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升課堂“抬頭率”,以“故事匯”“段子”等形式講授教學內容,也有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淡化甚至歪曲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另一方面,相對于以傳授知識、灌輸價值為主的思政課,生動活潑的文娛信息和圖像化敘事更能引起大學生的興趣和廣泛討論,這也是導致高校思政課程被許多大學生扣上“無趣、無效課程”這頂帽子的重要原因。一些網絡媒體上的娛樂信息散播不良價值觀,長期受這些娛樂信息影響,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的知識與價值觀念。不少大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做“低頭族”、刷短視頻,以網絡娛樂代替課堂聽課,從而弱化了思政理論課的實際效果。部分大學生缺乏自控力,在網絡媒體“量身打造”的娛樂空間中迷失自我,對國家大事、新聞事實漠不關心、視而不見,對學業(yè)任務敷衍對待,這也是導致大學生思政課效果下降的重要原因。
當前我國的主流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關系到“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教育的根本問題,對民族復興、國家前途命運和個人發(fā)展都關系重大。對于國家而言,堅持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會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對于每一名大學生而言,秉持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會擁有什么樣的人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7],要求高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培養(yǎng)“時代新人”作為重要使命。
泛娛樂化網絡文化所帶來的傷害是雙重的,不僅對媒體平臺的長期發(fā)展不利,還會危害到大學生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在以短視頻為主的網絡平臺上,充斥著各種炫富、攀比、享樂的視頻,大學生熱衷于緊跟明星網紅腳步,優(yōu)秀文化、國家關注卻被邊緣化。在網絡游戲中,詩人李白變身成了“大刺客李白”,大學生沉迷于游戲,對李白的詩詞卻“一問三不知”。復旦大學網絡傳播中心《互聯(lián)網與當代青年系列研究報告》顯示,最不受大學生關注的前三項公共議題是:政府信息公開、制度與政策問題和民生問題。不少平臺為了“吸粉”,不惜嘩眾取寵、觸碰紅線,各種低俗、虛假等挑戰(zhàn)道德底線甚至觸犯法律的信息時有出現(xiàn),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模糊和價值混亂。
馬克思主義認為,在生產勞動之外的時間,進行休閑娛樂能夠促進人成為“完整的人”[8]。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構建的重要階段,適度且有審美旨趣的娛樂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如愉悅心情、調節(jié)情緒、緩解壓力,但如果長期被低俗的娛樂所包圍,會消磨大學生奮斗拼搏的積極性,逐漸瓦解大學生的理想信仰、道德評判和價值認同。網絡媒介中健康、向上的娛樂內容本身并不具有危害性,但在資本邏輯下,各網絡媒體一味追求商業(yè)利益,向“錢”看齊,滑向消費主義、享樂主義,這是對娛樂的徹底放縱,其傳播的思想觀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削弱了主流價值觀的思想引領地位,也降低了大學生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感,容易導致主流價值觀的缺失。
綜上所述,網絡媒體泛娛樂化趨勢的蔓延,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審美情趣,如果任憑無原則、無底線的娛樂占據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其結果勢必塑造出空虛的生命個體和靈魂。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網絡平臺建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提高政治站位,弘揚紅色精神,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自覺抵制網絡媒體不良信息的侵蝕。政府、網絡媒體平臺、高校、大學生都應該增強網絡育人意識,努力營造良好的網絡育人環(huán)境。
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網絡媒體和視頻網站自審自查的內容管理方式,即網站對其發(fā)布的內容承擔法律和社會責任。但網絡平臺從來不是法外之地,單純感官娛樂不等于精神快樂,自審自查并不意味著法律的約束減弱了,也不意味著社會道德的約束淡化了,網絡媒體同樣不能違背公序良俗甚至觸犯法律。近年來,針對短視頻領域存在的泛娛樂化問題,有關部門采取了約談、整改、下架、永久關閉等一系列措施,網絡媒體特別是短視頻平臺清朗了不少,但內容打擦邊球、自我審查機制不完善等風險隱患依舊存在,這些都對網絡媒體的健康發(fā)展和青年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因此,政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網絡媒體立法建設,進一步加強對網絡媒體的監(jiān)管,保障網絡平臺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切實履行社會責任。一方面,政府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建設,加快制定針對網絡媒體的監(jiān)管法律,構建完整的網絡媒體監(jiān)管法律體系。不僅要對危害網絡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而且對于低俗、虛假、“反馬”的信息要進行規(guī)制,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懲戒力度,對于屢次挑戰(zhàn)道德紅線、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媒體依法進行嚴肅處罰,教育引導網絡媒體承擔正面引領的社會責任,為當代大學生營造健康、潔凈、文明的網絡生存環(huán)境,使網絡空間成為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優(yōu)良場所。
網絡媒體已成為社會輿論的重要發(fā)源地,也是青年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平臺,同時也成為非主流價值觀、錯誤思想傳播的主要場所,大大增加了新聞媒體宣傳教育、輿論引導和內容管理的難度。用對、用好網絡媒體,必須“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充分發(fā)揮網絡媒體的教育功能,強化宣傳教育與正面引領的社會責任。網絡媒體作為傳播主陣地在為大學生提供便捷的同時,要主動承擔教育的責任,與中央宣傳主基調主旋律、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目標保持一致,促進大學生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時代新人。
針對以迎合大學生個人興趣為依據的智能推送帶來的負面影響,網絡媒體應主動承擔教育責任,利用算法技術加大主流價值觀的輸出和引導力度。盡管國家已對各種算法亂象伸出“利劍”,2022年1月4日網信辦出臺《互聯(lián)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guī)定》,明確要求將設置可供用戶選擇的關閉算法推送功能,但僅僅是關閉算法推薦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應當將人文價值融入算法程序,比如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紅色精神、黨史教育及民生等正能量話題或新聞事件置于算法推薦的優(yōu)先級,凈化網絡環(huán)境,發(fā)出更多教育的聲音,使大學生用戶不再面對一打開設備就推送娛樂信息的局面;同時,利用算法技術通過后臺數(shù)據線索分析用戶的思想現(xiàn)狀,根據其瀏覽行為進行正面引導性的“個性化”推送,為大學生用戶規(guī)避沉迷娛樂的風險。
在內容審核方面,網絡媒體必須健全審核機制,強化教化功能,加強對個人創(chuàng)作者發(fā)布內容的審核力度。長期以來,部分自媒體發(fā)布低俗、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內容,不僅是短視頻平臺,許多社交平臺中也充斥著大量不健康內容,這都說明媒體平臺存在審核問題。應對泛娛樂化,要從源頭上制止,嚴把內容審核關口,增加媒體團隊的審核力量,尤其要加強對UGC即用戶原創(chuàng)內容的審核與驗證,做到有效阻止不良信息的發(fā)布,過濾掉有害內容和虛假新聞。通過技術手段將此類虛假信息進行標記或者對頻繁發(fā)布低俗內容、不實消息的創(chuàng)作者賬號進行封號處理,以免其流入其他平臺再度傳播,切實增強平臺審核的效力,推動當下網絡媒體成為真相的探究者、時代的記錄者、優(yōu)質內容的創(chuàng)造者。
首先,高校要根據網絡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務新要求新特點,全面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不斷深化思政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大力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構建基于大數(shù)據平臺的精準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網絡社會的到來,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與互聯(lián)網二者的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與新的認識工具相結合,不僅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也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條件,使其更有生機與活力?!盵9]
其次,高校要充分發(fā)揮技術與人才優(yōu)勢,學習借鑒吸收短視頻平臺的先進技術和經驗,打造具有高校特色、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旨的網絡育人平臺,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使用“時髦”的話語傳達愛國、誠信、友善的正確價值觀,使得大學生對思政課內容樂于接受、樂于踐行。要充分利用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育人方法,增添動態(tài)形式的內容建設,改變以往以靜態(tài)內容為主的宣傳教育方式,比如建設網上虛擬博物館、開發(fā)長征主題闖關游戲等等,用生動活潑的內容吸引大學生,讓大學生不僅對思政教育內容在思想上接受,也要在行動上踐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再次,高校要充分發(fā)揮全媒體優(yōu)勢和作用,全方位打造價值引領的立體化平臺。整合優(yōu)化校內外資源,打造全媒體中心,成立學生新媒體社團,立足“三微一端”等校園官方賬號,通過思政微視頻、圖文、繪畫等形式傳播先進思想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今年以來,各高校以微信視頻號為平臺開展“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時代”微視頻朗誦展播;發(fā)起抗疫“手勢舞”視頻接力活動,給疫情下的大學生們帶來極大的鼓舞;風靡網絡的劉畊宏毽子操掀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熱潮,各地高校緊跟這股正能量健身熱潮,紛紛創(chuàng)作了“校園版本草綱目毽子操”,呼吁大學生堅持運動,磨練意志,強健體魄,這些都是全媒體平臺在高校正能量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作為青年大學生應不斷提高網絡素養(yǎng),增強辨別網絡信息與利用網絡的能力,善于利用媒介滿足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與成長成才需求,提高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提高思想修養(yǎng),形成正確認知。大學生不僅要培養(yǎng)良好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增強自身對低俗、庸俗信息的抵抗力,還應重視培養(yǎng)注意力,養(yǎng)成自律意識和健康的網絡習慣,有針對性地使用網絡媒體,避免讓各種碎片化的信息占據自己的學習生活空間。其次,健康的心理狀況對培養(yǎng)良好的網絡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大學生應重視自身心理健康狀態(tài),對沉迷娛樂化的網絡世界所產生的危害有清醒的認知,將網絡媒體作為學習和生活的工具,正確使用網絡。要利用網絡媒體平臺主動向優(yōu)秀人物學習,在主流文化的熏陶中努力向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靠齊,養(yǎng)成健康樂觀向上的人格。最后,保持清醒頭腦,提高信息分辨能力,有意識地進行知識輸出。大學生在用好網絡平臺的各項功能的同時,不僅要增強信息搜索和整合能力,在利用信息時形成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還要強化大學生對謠言和虛假信息的判斷能力,避免被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沖昏頭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tài)度,為青年大學生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10]。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當下網絡媒體環(huán)境泛娛樂化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必須強化網絡媒體正面引領的社會責任,傳播正能量,弘揚時代新風,讓網絡空間正氣充盈,消除泛娛樂化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不良影響。同時,高校要構建網絡思政平臺,給大學生正確的價值引導;大學生要保持清醒頭腦,提高自身網絡素養(yǎng)和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才能有效抵抗泛娛樂化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