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松
(江蘇省射陽縣第二中學 224300)
所謂終態(tài)法,是指根據(jù)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反應過程確定出終態(tài)產(chǎn)物的存在形式后,忽略掉中間的反應過程,結合始態(tài)和終態(tài)物質即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變化以確定出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從而順利解題.終態(tài)法適用于反應較為復雜,化學方程式較多,計算量較大的化學反應,在高中化學階段的選擇題中尤為常見.
例1足量銅與一定量濃硝酸反應得到硝酸銅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氣體,這些氣體與1.68 L O2(標準狀況)混合后通人水中,所有氣體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銅溶液中加入5 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則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是( ).
A.60 mL B.45 mL
C.30 mL D. 15 mL
分析選A.根據(jù)題意可將題中的反應過程表示為圖1所示.
圖1
題后反思本題作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較多,反應過程較為繁瑣的典型題目,在高中化學選擇題階段出現(xiàn),考察了學生的綜合計算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學生在解答此類題目時,可以突破傳統(tǒng)的解題思維,從反應物和生成物出發(fā),結合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靈活解題,高效解題.在本題中,如果按照常規(guī)解題思路:列出反應化學方程式,進而求解,無疑難度較大,過程較繁瑣,因此考慮使用“終態(tài)法”,在確定生成物的前提條件下,由原子守恒法判斷得出所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最少體積,簡化解題思路,節(jié)約解題時間.
類推法是指通過對給出選項進行對比,找到各個選項之間的相似點或相同點,然后以此為依據(jù),將其中某一對象的有關知識和結論推移到另一對象中.在較大范圍內(nèi),將兩個或多個事物逐漸聯(lián)系起來,爭取異中求同,同中求異,以此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這一方法常見于對物體結構、轉移電子、氣體摩爾體積求解等常見的高中化學選擇題中.在使用此類方法時,學生要注意幾個陷阱,包括氣體體積是否是標準狀況下,弱電解質的電離完不完全,鹽水解地徹不徹底,特殊物質的結構如何,反應是否為可逆反應,反應物會不會受到濃度等其他因素的影響等等.
例2NA是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1mol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膠體粒子數(shù)為0.1NA
B.密閉容器中,2mol SO2和1mol O2催化反應后分子總數(shù)為2NA
C.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羥基數(shù)為1.0NA
D.1.0mol CH4與Cl2在光照下反應生成的CH3Cl分子數(shù)小于1.0NA
分析選D.本題題干所給信息較少,分析題目中的選項,可以知道本題可以采用類推法.分析A選項可知,A選項是使用類推法時,應注意的一個陷阱:1個Fe(OH)3膠體粒子由多個Fe(OH)3分子組成,故A錯;B選項中的反應為可逆反應,因此,反應后分子總數(shù)應該大于2NA,B錯誤;C選項主要考察甘油的結構,甘油又稱丙三醇,故92.0g甘油中含有的羥基數(shù)為3.0NA,C錯誤.D項:CH4和Cl2在光照反應中的產(chǎn)物多樣,因此生成的CH3Cl分子數(shù)應小于1.0NA,D正確.
題后反思分析本題可知,本題題干中所給出的信息較少,因此只能通過類比推理選項中的已知信息獲取本題中的正確選項.在A、B兩個選項中都涉及到了使用類推法時常見的陷阱,包括反應是否為可逆反應、特殊物質的分子結構等等.學生在解決此類問題時,一定要注意使用類推法時常見的幾個陷阱,在提高解題效率的同時也要注意解題正確率.
排除法就是指學生在遇到陌生或者是較不熟悉的知識點,難以判斷對錯時,可以先看看其他選項,將自己所熟悉的選項判斷出來,再去逐一排除,判斷正誤,做好選擇.除了高中化學學科,排除法在其他學科都有常見,它是解決選擇題最便捷,也是應對陌生知識點最高效的一種解題方法.
例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臭氧空洞”、“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與氮氧化合物有關
C.推廣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汽油目的是為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D.工業(yè)生產(chǎn)玻璃、水泥都用石灰石作原料
題后反思排除法較常適用于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較為緊密的新情境類選擇題.對于日常生活、生產(chǎn)經(jīng)驗較為匱乏的學生來說,在考場上可以適當采取排除法.排除兩個錯誤選項后再對剩下的選項進行逐一分析,逐一把握,以此提高解題正確率.
顧名思義,特征法就是指抓住題目任何位置所給出的各種特征,不管是題干還是選項中的特征,包括結構特征、數(shù)值特征、位置特征等等,進而開展大范圍、大跨度的推理和論證,從而做到去表象、抓實質,融會貫通,靈活解題.
例4 某電池的一種電解質材料由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R、W、X、Y、Z五種短周期主族元素組成.R、Y位于同一周期,已知Y的原子序數(shù)是R的3倍,X、Z位于同一族,Z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是X的2倍,W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內(nèi)層的2倍.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簡單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W B.W和Z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簡單離子半徑:Z>X>Y D.單質R不與水反應 分析選C.由題干信息可知,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R、W、X、Y、Z五種短周期主族元素組成,R、Y位于同一周期,Y的原子序數(shù)是R的3倍,故R為Li,Y為F,X、Z位于同一族,Z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是X的2倍,則X為O,Z為S,W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內(nèi)層的2倍,則W為C. A.已知非金屬性: F>O>C,即Y>X>W,故簡單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W B. 由分析可知,W、Z分別為C、S,CO是中性氧化物,而CO2、SO2、SO3均為是酸性氧化物,B錯誤; C.由分析可知,X、Y、Z分別為O、F、S,則簡單離子半徑: S2->O2->F-,即Z>X>Y,C正確; D.由分析可知,R為Li單質,Li能與水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D錯誤. 故答案為C. 題后反思本題為高中化學階段常見的推斷題,學生在把握推斷題類型的解題過程中,一定要利用特征法找準題目中的關鍵特征,靈活判斷,逐一分析,進而求解.本題中的特征主要是結構特征和性質特征,包括最外層電子數(shù)以及原子序數(shù)等等基礎知識.學生在日常學習高中化學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記憶這些常見的元素及其對應特征,方便在解題過程中直接應用. 總的來說,高中化學選擇題作為高考中的常見題型,對學生綜合能力、應用能力、知識儲備能力等等方面的考察較為綜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理解高考命題思想,突出對自身知識綜合能力的學習和掌握,把握對基礎知識點的訓練和記憶.要能夠將知識橫向、縱向同時整理,使其以知識網(wǎng)絡的形式有序的儲存于自己的記憶中.對于重要的概念、規(guī)律以及原理,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理解運用,切實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在掌握基礎知識點的情況下,巧解各項解題方法快、準、狠的解決高中化學選擇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