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民
(漳浦縣教師進修學校,福建 漳浦 363200)
隨著教育教學的深化改革,《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 年版)》對于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本單一的考查模式逐漸變得多元靈活,對于地理能力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知識點掌握,而是越來越偏向于綜合思維能力的考查。地理學科的綜合思維能力培養(yǎng)是要基于圖表解讀能力之上的,要先看得懂才能用得好。
圖表涉及初中地理教學的方方面面,它包含了豐富的信息,是初中地理教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日常生活中會應用到的重要材料。但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地理教育教學中,普遍表現(xiàn)出學生的讀圖能力弱的問題。[1]這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審不清圖標的名稱,不能判斷圖表的作用,不能夠靈活地應用圖表信息,無法將所得信息應用于實際;在讀圖過程中,忽略圖例、比例尺、方向三要素,在圖表給出方向的情況下,仍然以“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式來判斷方向;對于基礎的等值線圖缺乏認識,等高線、等溫線、等降水線分不清楚,無法通過等高線判斷地形,更不要說應用了;對于地理圖表的綜合性應用意識薄弱;更有甚者,做題不看圖。
總體來說,就是學生在地理學習的一開始就沒有養(yǎng)成讀圖的習慣,忽略對于圖表信息的學習,進而導致了讀圖意識的缺乏,讀圖技能差。其主要原因來自學生對于地理學習方法的認知存在盲區(qū),認為地理學習只要背會知識點就可以拿高分,進而形成了只重視文字信息的習慣,忽略了圖表中蘊含的豐富信息,這導致學生在考場上不看圖、不分析,盲目答題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并非個例或者地理能力薄弱者才存在的,而是普遍存在于日常地理學習中的。
從近幾年的改革方針中,我們不難看出越來越多的題目涉及讀圖能力的考察,可以說“得圖表者得中考”。選擇題部分對于圖表信息的檢索能力進行了考察,分析題部分更是圖表應用的天下,一圖多用、多圖一用、歸納整理的能力是中考地理中的考察重點,將圖表與自然地理相結合,進而考察社會地理的掌握,讓試題變得靈活多樣,這絕不是死背知識點能夠掌握得了的。這也要求教師從實際出發(fā),做出合理的教學規(guī)劃。
教育教學由學生和教師共同組成,學生能力差,不重視的背后是教師日常教學中的缺環(huán)。在新課標要求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讀圖能力的提升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
有些教師的初中地理教學目前還未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對于圖表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很有限。如對于新疆地形講解中,很多教師只是簡單地講授了“三山夾兩盆”(如圖1),但具體怎么夾的,在地圖中是怎樣呈現(xiàn)的并沒有具體展開,這就導致了學生只是機械地記憶了“三山夾兩盆”的口訣,卻無法在地圖上進行辨別。
圖1 三山夾兩盆
因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精心選擇具有典型性的圖表。[2]如在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將抽象的地圖變成具體的形象,比如意大利的靴子、黃河的“幾”字等,這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快記憶速度;再比如在講授城市化的相關地理知識時,可以與自己所在的城市為基礎展開,展示學生熟悉的地圖,將工廠分布、河流流向、城市布局相關知識與實際的地圖相結合,在學習知識同時也學會了應用,在考場上面對抽象的圖表時,不再慌張,實現(xiàn)真正的化學為用。
在教學過程中,加大對圖表的教學,在圖表解讀過程中要注意層層推進,對學生進行有序引導,讓學生在探索中掌握讀圖的技巧,獲得了相關知識的圖像語言,為讀圖析圖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只有豐富的地理圖像語言,在讀圖析圖時,才能快速準確地解讀有效信息,從而找到已知條件,以利于解題。例如,在經(jīng)緯線的教學中,經(jīng)線和緯線的知識點非常容易掌握,但是在實際的圖表里學生卻判斷困難,教學中可借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地球自轉的圖像和地球儀的剖面圖(如圖2),讓學生快速在圖表上認識經(jīng)緯線,將概念圖像化,幫助學生掌握相關圖像語言,這樣學生在面對相關試題時就能快速應對。
圖2 地球儀的剖面圖
在課后,要加大配套地圖冊的使用,鼓勵學生多練習、多總結。以地圖冊為基礎,再加上教師對于相關圖表的整理與補充,共同構成完整的初中生知識體系。在這一知識體系不斷完善的基礎上,教師在課后積極組織學生復習、自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并為學生的地理學習指明道路。如在行政區(qū)域劃分的講授中,涉及的圖片繁多,光靠課堂時間遠遠不夠,教師可依托地圖冊展開復習,熟練掌握各個省份的形狀特征。在專題性復習中,教師也可將平時教學中涉及到的圖表信息,進行系統(tǒng)地復習,減輕學生在具體題目中對于圖表的恐懼。[3]
地圖中的三要素“圖例、比例尺和方向”是識讀圖表的基礎。繁雜的圖例蘊含著豐富的信息,在平時的學習中引導學生注意積累,積少成多,逐步建立完整圖例識記體系,可以大大提高讀圖的正確性。比如,在資源分布相關的習題中,正確認識不同資源的圖例,就可以清楚地從圖表信息中判斷出正確的分布情況,而不是死記硬背。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于重要的地圖翻閱多遍,不如動手去畫一畫、描一描,在描畫的過程中,被眼睛忽略掉的細節(jié)就會一一展現(xiàn)在眼前。另外,對于圖表的繪制可以加深對于相關概念的理解。通過繪圖,抽象的概念變得具象化、直觀化,比如對于等高線的概念理解難度較大,但是通過動手實踐,原本難以理解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學會了畫,那么讀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4]
繪圖并不局限于地圖,也可以是思維導圖。比如,黃河和長江兩條母親河的相關知識點多而雜,并且知識點之間聯(lián)系也很多樣。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就可以理清自然地理與社會地理之間的對照關系,也可對上中下游不同地形造成的不同水文特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思維導圖有機地將不同知識點結合起來,為實際應用的多樣性和變化性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也幫助學生在考場上知識點的調用提供了總體框架,理清答題思路,避免知識點的遺漏。
將圖表與實際相聯(lián)系,將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現(xiàn)象相結合,是現(xiàn)在初中地理學科一個重要的發(fā)展方向,是與高中地理學科的接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契合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部分。但目前初中階段的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知識點關聯(lián)不足;對于圖表的解讀只在初學階段講授,在后期的區(qū)域地理教學中不再將兩者進行結合講授,而是直接出現(xiàn)在具體題目中,但兩者之間有一個較大的時間間隔,學生遺忘情況嚴重,無法理解圖表,應用困難較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社會地理的講授方面并沒有與自然地理的地圖結合起來,比如,對于福建種植茉莉花,發(fā)展生態(tài)經(jīng)濟的相關內容講授中,并沒有將山地的等高線地形圖結合起來,致使學生空有概念而不會應用,無法辨別。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是極為深刻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對于讀圖能力培養(yǎng)的缺失也就導致了學生對于讀圖的不重視。但“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及其地理圖表的能力”是《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 年版)》對于學生基礎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一個中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重要標志。因此,對于讀圖能力培養(yǎng)要從教學模式的改變開始,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圖表應用,強調圖表的功能,將知識點講授與具體的圖表相結合,鼓勵學生多讀圖,激發(fā)學生對于圖表的興趣和地理學習的激情。[5]
這種學以致用的教學要求,就需要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能將圖表“化學為用”,將圖表與人文現(xiàn)象所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為更高層次的地理學習奠定基礎,并有效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
教育的目的是實踐,是反饋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知識和技能的提升。地理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理論的增加,也是生活技能的增強?,F(xiàn)在社會技術高速發(fā)展,各種地圖類軟件深入人們的生活。在外出時,實時地圖讓出行變得便捷,但是很多學生只會聽著導航走,根本不會辨別方向,一旦網(wǎng)絡故障,就成了沒頭的蒼蠅。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學習過地理知識,但卻無法應用于實際,這也就要求在教學中需要將應用融入其中。如在學習地圖時,教師就可以設計一些趣味尋寶游戲,將地圖的識讀融入其中,既在娛樂中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又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寓教于樂。
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即可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也可增加學生對于有效信息的捕捉能力。面對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圖表信息,學生需要快速地從中提取有用有效的信息,并把它轉化成具有邏輯性的科學語言,這一過程需要他們同時具備檢索能力、判斷能力、信息整合能力等,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地理綜合思維能力。地理學科作為兼具人文科學和自然學科雙重特點的學科,對于綜合思維能力的要求遠勝于其他學科。在地理學科中,僅通過氣候圖和地形圖,學生就可以對該地區(qū)的人文地理進行推測,并用科學的語言將其描述出來,這無疑使學生綜合思維能力最好的鍛煉。因此,在圖片繁復的信息中,快速檢索到與題目相關的信息,既依賴于學生的讀圖能力,也需要學生具有歸納概括能力,這種歸納檢索能力是信息捕捉的基礎,這種能力可以應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如上文提到的福建地形對其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通過這類知識的講授,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圖片的興趣,同時教會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把已知信息結合起來做出合理推測,以加深思考的深度。
在區(qū)域地理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的圖片,在腦海里搭建起三維立體的地圖,這里包括地形起伏、河流走向、湖泊海洋分布、資源分布等。這種大規(guī)模圖像的搭建可有效鍛煉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除此之外,圖片化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記憶速度,對于其他人文類學科的學習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