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懿萌 付玉梅
河北保定市順平縣大悲鄉(xiāng)大嶺后村藏在太行山脈的一個褶皺之中,是一個不到3000人的小村莊。在村北隧道未開通前,想出村要么翻山越嶺,要么繞遠路走一條羊腸小道。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嶺后村的村民們用了10年時間才鑿出一條通往外面世界的通道。這條340米的隧道,嶺后小學的校長陳文水穿梭往來過無數(shù)次。他竭盡所能為嶺后小學的孩子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用7年時間打通另外一條“通道”,一條讀書讀出去的通道。
2014年9月17日,陳文水回到嶺后小學當校長。他是來救急的。當時學校已經(jīng)開學半個月了,但遲遲沒有開課,老師們每天領著孩子上自習。
除了校舍是新的,學校里幾乎一無所有。操場只有一半水泥地,另一半是用建筑垃圾堆建而成。老師沒有備課本、簽字筆、粉筆,教室里沒有掃帚、撮箕,孩子們用的桌子是破的,凳子需要搬出來一個一個修補。學校還欠著近20萬元的外債。
陳文水拿出3000元,找老教師齊天鎖借了4000元,第二天租了輛面包車去縣城,拉了滿滿一車物資回來。50多歲的男老師看到陳文水送來的香皂、毛巾、臉盆,一下子哭了,領著陳文水到辦公室,門后面的鐵絲上掛著一條毛巾,四五個男老師5年共用一條毛巾不舍得換,“那條毛巾用得像拖把一樣,破成了條。麻袋一樣的顏色?!?/p>
這樣的環(huán)境根本留不住老師。外面來的老師,一周才能出一次山,想洗熱水澡只能去20公里外的縣城,可要是冬天大雪封山了,沒有人敢開車走那條陡峭的山路。每年11月到次年4月,別說洗澡了,連喝水洗手的水都不能保證,連接村里那口井的水管被凍住,只能用夏天儲藏在水窖里的水。
這都是陳文水面對的現(xiàn)實。四周的山,阻隔了太多。陳文水一直覺得,對孩子們最負責的事就是為他們留住好老師。
他找來愛心人士給學校捐贈了水井,用愛心款建了“陽光暖房”,這樣孩子們就能在飯前洗手,不再用臟兮兮的小手抓饅頭吃,老師們也可以洗上熱水澡。對那些外面來的老師,他自掏腰包給他們買菜買肉,包餃子做飯,把學校營造出家的感覺。
陳文水是土生土長的大嶺后村村民,爺爺和父親都是鄉(xiāng)村教師,一家三代出了11位教師。村里的第一批大學生,就是他父親親手帶出來的。陳文水自小耳濡目染,對教育有很深的情結。過去,鄉(xiāng)村教育讓孩子能認字,出門坐車能認路回家就可以了。但是他還想竭盡所能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更多走出大山的機會。
陳文水一有時間就去家訪,尤其是那些家里沒有勞動力或者有特殊情況的家庭。為了解決特殊家庭孩子的切實困難,陳文水不得不求助外界。他四處添加微信群、QQ群、舊衣服捐贈群……一遍一遍告訴大家?guī)X后小學孩子們的困難。很多人不相信,求助的消息石沉大海,即便有捐贈意愿的人,也不愿意跑到這偏遠的大山里走訪。只要有一點希望,陳文水就租車一趟一趟往外跑。有時帶回一些米面糧油,有時是一兩百元……
陳文水和孩子們一起拔蘿卜
“今天給一年級和六年級升級更換了電子白板教學系統(tǒng),支出9300元。”“周日去探望了小玉堂的哥哥,捐贈了2000元?!绷牡綄W校支出的每一筆賬、愛心人士捐來的每一筆錢時,陳文水如數(shù)家珍。他經(jīng)常自嘲:“我真是個俗氣的人啊,每天開口閉口都是談錢。但錢真的很重要,我感觸很深?!?/p>
他永遠也忘不了2016年的那一天。
那晚,他接到一通電話,是一個孩子的父親在彌留之際打來的?!皩Ψ揭恢闭f,陳大哥,我就快不行了,我誰都不相信,就信你。然后就要把他5歲的孩子送給我?!标愇乃幌律盗恕D菚r的他,每個月打到工資卡上的錢只有1900多元。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在上大學,一個在讀高中,每個月他都要跟別人借2000元,才夠負擔自己家庭的支出。
那是一個父親臨終前的托付……最終,陳文水沒有答應。在他看來,“那個父親是帶著遺憾離開的。”這也成為他無法釋然的遺憾。
從那時以后,那種愧疚感和贖罪感一直伴隨著陳文水。他越發(fā)停不下來,因為他不想讓同樣的事情發(fā)生。這6年里,他前前后后幫助了至少五六十個特殊家庭。
很長一段時間,陳文水感到力不從心。個人聲音的微弱,愛心人士的不信任,撐不起這個小山村那么多孩子的希望。但他始終覺得,自己所做的這些,“都帶著贖罪的心態(tài)”。
2018年9月,陳文水開始嘗試制作短視頻,初衷只是想記錄孩子們的日常。兩個月后的一天晚上,他拍攝了一段家訪視頻,孩子父親因腦血栓成為植物人,母親做一個拉鏈才賺2.5分錢。視頻發(fā)布后,大量網(wǎng)友添加他的微信來詢問。那晚,陳文水為孩子家里籌集了4600元,并在5位老師的見證下,把這筆錢交給了孩子媽媽。
2018年底,陳文水開始直播孩子吃午飯。學校里留守兒童多,這也是身在外地的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有時陳文水一天會接到十多個詢問電話。教育部在2011年啟動實施農(nóng)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營養(yǎng)午餐”的標準為每個學生每天5元。嶺后小學一百多名小學生,平均每天補助的伙食費在600元左右,即使這樣,有時候盛的一勺菜里也就兩三片肉。透過他的鏡頭,外界開始認識這所深山里的小學。越來越多的人聯(lián)系他,希望提供資助?,F(xiàn)在每個學生每天的午餐標準在10元左右。
孩子們在改變,大嶺后村也在發(fā)生變化。
2018年,大嶺后村全面脫貧。2021年政府修建并加固了隧道。陳文水也努力為能勞動的特殊家庭,變“輸血”為“造血”。他為養(yǎng)羊戶建彩鋼棚,避免再出現(xiàn)冬天雪厚風大壓垮羊圈壓死小羊羔的情況;他請智力障礙孩子的父母幫學校的菜圃翻土,用勞動所得代替直接捐贈。
村里孩子們也爭氣。嶺后小學全縣倒數(shù)第一的成績在陳文水回來后成為了歷史。2021年,嶺后小學的六年級升級考試考了全鄉(xiāng)第二,全縣第23名。
逐漸有老師愿意留下來了。他們留在這里的原因很多,但他們都會提到一點:因為校長也在這。這些年,他們和陳文水一起見證著嶺后小學翻天覆地的變化,陳文水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這位大山深處的“孩子王”最希望的是,孩子們在山里盡情奔跑后,最終能走出大山。其實,陳文水也有很多機會可以離開這里,但他卻說:“我只想一輩子留在這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