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常見肝良性疾病造成膽囊形態(tài)改變機制、影像學評估及意義

2022-09-29 05:50劉庭瑋張立波陳鴻鑫祁興順
臨床軍醫(yī)雜志 2022年9期
關鍵詞:病毒性肝炎脂肪肝

丁 敏, 劉庭瑋, 張立波, 陳鴻鑫, 祁興順,4

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1.消化內科;2.放射科,遼寧 沈陽 110016;3.中國醫(yī)科大學 研究生院,遼寧 沈陽 110840;4.錦州醫(yī)科大學 研究生院,遼寧 錦州 121001;5.遼寧中醫(yī)藥大學 研究生院,遼寧 沈陽 110840

膽囊形態(tài)改變主要表現為膽囊長度、寬度及膽囊壁厚度的變化,可分為原發(fā)性膽囊形態(tài)改變與繼發(fā)性膽囊形態(tài)改變。原發(fā)性膽囊形態(tài)改變常見于膽囊原發(fā)疾病,如急慢性膽囊炎、膽囊腺肌瘤病及膽囊癌等;繼發(fā)性膽囊形態(tài)改變常見于低蛋白血癥、右心衰竭及腎衰竭等[1]。肝與膽囊之間的關系密切。在生理功能方面,肝是分泌膽汁的主要場所,而膽囊是貯存及濃縮膽汁的器官;在解剖結構方面,肝分泌膽汁并通過肝內和肝外膽道系統將膽汁輸送至十二指腸腔[2];在血流動力學方面,膽囊靜脈通過門靜脈系統流入下腔靜脈[3]。因此,肝病患者的膽囊形態(tài)常會發(fā)生繼發(fā)性改變。脂肪肝及病毒性肝炎為兩種常見的慢性肝病病因,均有可能進展至肝硬化,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針對常見肝良性疾病造成膽囊形態(tài)改變的機制、影像學評估及其臨床意義作一綜述。

1 脂肪肝患者的膽囊形態(tài)改變

1.1 機制 脂肪肝是指肝細胞內脂肪蓄積超過肝濕重5%或組織學上每單位面積1/3以上的肝細胞發(fā)生脂肪變性[4]。脂肪肝常與高脂血癥、高血糖、肥胖、飲酒、高血壓及妊娠等因素有關,根據是否有過量酒精攝入,主要分為酒精性脂肪肝病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5-6]。有研究認為,脂肪肝患者膽囊壁增厚可能與高脂血癥造成脂肪細胞在膽囊壁黏膜下層堆積有關[7]。有研究發(fā)現,妊娠晚期激素水平變化過大而引起脂代謝障礙,從而導致游離脂肪酸在肝聚集并造成損傷;另外,肝細胞內因脂肪堆積過多而發(fā)生腫脹,增加了肝內膽管壓力,使膽囊靜脈及淋巴液回流受阻,進而導致膽囊壁水腫增厚[8-9]。

1.2 影像學評估 超聲檢查是評估脂肪肝患者膽囊形態(tài)變化的首選檢查。根據超聲檢查中肝實質回聲強度及肝內血管走行情況,將脂肪肝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級[10],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的膽囊壁顯示情況不同。輕度脂肪肝的肝回聲輕度增強、增密,管狀結構隱約可見,膽囊壁顯示清晰;中度脂肪肝的肝回聲明顯增強,管狀結構部分顯示,膽囊壁顯示欠佳;重度脂肪肝的肝回聲致密明亮,管狀結構消失,膽囊壁幾乎不顯示[11]。脂肪肝患者的CT影像學表現為肝密度普遍低于脾或肝/脾CT值≤1,利用肝/脾CT值診斷脂肪肝的準確率可達97.7%[12]。尚無研究評估脂肪肝患者CT圖像上膽囊形態(tài)的改變。

1.3 臨床意義 Colak等[13]研究結果顯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空腹膽囊容積、餐后膽囊容積及空腹膽囊壁厚度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受試者(P<0.05)。潘強[14]對31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腹部超聲結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產前、產后分別有11例、5例患者發(fā)生了膽囊壁水腫。盡管脂肪肝患者的膽囊形態(tài)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改變,但現有證據尚未說明膽囊形態(tài)改變對脂肪肝患者預后的影響。

2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膽囊形態(tài)改變

2.1 機制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以肝功能損害為主要特征的傳染性疾病。肝炎病毒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肝炎病毒[15]。在病毒性肝炎活動期,膽囊形態(tài)可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改變[16]。首先,肝炎病毒會造成不可逆的肝損傷,肝硬度增加,肝體積縮小,肝內毛細膽管與毛細血管受到擠壓而引起門靜脈壓力升高,致使膽囊淋巴液及靜脈回流障礙,導致膽囊體積增大及膽囊壁水腫增厚[17]。其次,肝炎病毒屬于泛嗜性病毒,除可破壞肝組織外,還可侵犯諸多肝外組織和器官。有研究證實,肝炎病毒在膽囊上皮細胞中復制可直接刺激膽囊壁,進而造成膽囊壁炎癥反應,導致膽囊壁增厚[18]。最后,肝炎病毒抗原與人體產生的抗體結合形成的免疫復合物在膽道系統沉積,導致膽系免疫性損傷,也會對膽囊形態(tài)產生影響[19]。

2.2 影像學評估 病毒性肝炎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及肝炎病毒學檢測結果。此外,影像學檢查可能有助于病毒性肝炎的評估[20]。病毒性肝炎患者在進行超聲檢查時可發(fā)現膽囊輪廓模糊,其內膽汁量少且黏稠,膽囊體積增大,膽囊壁呈雙層或多層的毛糙增厚,且膽囊腔縮小[21-22]。病毒性肝炎患者在進行CT及磁共振檢查時,除了可發(fā)現肝實質異常強化、動脈期門靜脈周圍和肝邊緣小斑片狀強化、靜脈期及延遲期肝外周對比劑廓清延遲、“反轉”強化、肝內門靜脈周圍“暈環(huán)征”或“軌道征”等,也可觀察到膽囊壁增厚、水腫。然而,CT及磁共振檢查所發(fā)現的膽囊形態(tài)改變并非病毒性肝炎的特異性表現[23]。

2.3 臨床意義 與健康人群相比,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膽囊壁顯著增厚[24]。鄭榮琴等[25]測量了11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與34例對照受試者的膽囊壁厚度,結果發(fā)現,輕、中、重度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膽囊壁厚度均顯著高于對照受試者[(2.92±1.09)mm比(3.68±1.09)mm比(5.63±4.13)mm比(2.15±0.36)mm,P<0.05],且膽囊壁厚度與肝炎癥壞死程度呈正相關性。顧宇峰等[18]將12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為膽囊壁增厚組(膽囊壁厚度≥3 mm)與膽囊壁未增厚組(膽囊壁厚度<3 mm),結果發(fā)現,膽囊壁增厚組患者的血清總膽紅素水平顯著高于膽囊壁未增厚組[(126.40±99.67)μmol/L比(52.5±60.19)μmol/L,P<0.05]。Suk等[26]研究結果顯示,急性肝炎患者的膽囊壁增厚與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及高總膽紅素水平顯著相關。Maudgal等[27]研究結果表明,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膽囊壁厚度顯著高于對照受試者[(5.16±0.40)mm比(2.00±0.06)mm,P<0.05],膽囊壁厚度與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膽紅素水平顯著相關,但與血清谷丙轉氨酶水平無關。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出現膽囊壁增厚,且與肝功能損害程度相關。

3 肝硬化患者的膽囊形態(tài)改變

3.1 機制 肝硬化的病理表現為肝細胞彌漫性變性壞死、肝間質纖維組織增生與再生結節(jié)形成,臨床主要表現為門靜脈高壓相關并發(fā)癥[28]。生理情況下,膽囊大部分靜脈血液通過膽囊靜脈引流,隨后經肝靜脈流入下腔靜脈。在肝硬化患者中,門靜脈壓力增高會導致肝血管阻力增加,膽囊靜脈血液流出受阻致膽囊充血、水腫,影像學可見膽囊變長、變寬及膽囊壁增厚[29]。在肝硬化患者中,肝合成功能降低易造成低白蛋白血癥,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組織液生成增多,因膽囊借疏松結締組織與肝相鄰而使組織液滲入膽囊壁,也會導致膽囊變長、變寬及膽囊壁水腫增厚[30-31]。

3.2 影像學評估 超聲檢查簡便、費用低,在臨床上常作為肝硬化患者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手段[32]。超聲可根據臨床需求從不同角度觀察膽囊結構,在超聲圖像上可觀察到肝硬化患者膽囊窩增大及膽囊周圍積液,膽囊壁增厚具有“雙邊影”的特點[33]。此外,超聲也能更清晰地顯示膽囊結石,尤其是CT上無法觀察到的陰性結石。然而,超聲對肝及對膽囊的結構層次顯示欠佳,且主觀性強,故對于評估肝硬化患者膽囊形態(tài)有較大的局限性[34]。相比之下,CT對軟組織的分辨率較高,不僅能清晰顯示肝的形態(tài)和輪廓改變,也能較好地顯示膽囊的結構。磁共振檢查時,肝硬化患者的膽囊在周圍肝實質脂肪的對比下顯示更清晰,并可更好地顯示膽囊壁的三層結構,其多參數成像可為臨床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盡管如此,磁共振價格昂貴且檢查時間長,臨床應用受限[35]。

3.3 臨床意義 如果沒有膽囊原發(fā)性疾病,肝硬化患者進行影像學檢查時也可發(fā)現彌漫性膽囊壁增厚[36]。Son等[1]研究發(fā)現,腹水、血小板計數和白蛋白水平與肝硬化患者膽囊壁增厚獨立相關,這表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損害越嚴重,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膽囊壁增厚越明顯。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為肝硬化患者最致命的并發(fā)癥之一。近年來,無創(chuàng)性預測評估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技術手段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37-39]。Elkerdawy等[3]研究發(fā)現,膽囊壁增厚是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獨立預測因素。Tsaknakis等[40]分析證實,膽囊壁厚度≥4 mm為食管靜脈曲張的獨立預測因素。為提高診斷效能,有研究將膽囊壁厚度與血清學指標相結合來預測食管靜脈曲張。段志輝等[41]研究發(fā)現,單獨使用膽囊壁厚度診斷食管靜脈曲張的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下面積為0.861,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76%、86%,而血小板計數與膽囊壁厚度比值診斷食管靜脈曲張的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下面積為0.907,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90%、82%。由此可見,血小板計數與膽囊壁厚度比值對于肝硬化患者食管靜脈曲張的診斷效能高于單獨使用膽囊壁厚度。腹水是肝硬化的常見并發(fā)癥。Huang等[42]通過研究49例肝硬化門脈高壓性腹水患者與31例惡性腹水患者的膽囊壁厚度發(fā)現,肝硬化門脈高壓性腹水患者的膽囊壁厚度顯著高于惡性腹水患者[(6.3±0.7)mm比(2.9±0.4)mm,P<0.05]。膽囊壁厚度在肝硬化患者食管靜脈曲張的診斷以及腹水病因的鑒別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4 結論

脂肪肝、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常會出現膽囊形態(tài)的改變。另外,膽囊形態(tài)的改變在肝疾病的診斷及并發(fā)癥的預測方面具有一定價值。因此,未來可從膽囊長度、寬度及膽囊壁厚度等形態(tài)學指標的動態(tài)變化方面入手,進一步深入探討這些指標對肝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患者長期預后的影響。

猜你喜歡
病毒性肝炎脂肪肝
瘦人也會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簡單
《世界肝炎日》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牛病毒性腹瀉病特征、診斷與防治研究
脂肪肝治療誤區(qū)須謹防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寧治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