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厚
(洛陽水利勘測設計有限責任公司,河南 洛陽 471000)
河道堤防安全穩(wěn)定性與岸坡密切相關[1-2],而岸坡穩(wěn)定性牽涉面較廣,其填土體特征、堤防迎水側水位等均會影響岸坡在靜、動力場中表現(xiàn)[3-4],故而評價堤防岸坡穩(wěn)定性不僅需要考慮靜力場安全系數(shù)變化,對地震動力作用下亦要開展研究,特別是地震地質構造帶活動區(qū)域。張慶海等[5]、張磊[6]、李西偉[7]根據(jù)岸坡填土體力學穩(wěn)定性問題,通過在室內設計開展土體壓縮、剪切及滲透特性試驗,獲得了岸坡填土體滲透、力學受自身因素影響變化特征,為岸坡加固提供了基礎試驗依據(jù)。薛一峰等[8]、董武斌[9]利用ANSYS、FLAC 3D等仿真計算軟件建立了邊坡模型,以實際工況下所受荷載開展應力、位移計算,分析邊坡安全穩(wěn)定性演化特征,為工程針對性建設提供計算佐證。岸坡填土體動力響應特征關乎巖土體本構響應關系,梁學斌[10]、寇衛(wèi)鋒[11]、王學洲等[12]利用仿真手段可以提取地震波荷載,施加在岸坡土體上,研究岸坡自振特性及地震動響應特征,為評價岸坡抗震特性提供綜合佐證。本文針對伊洛河流域內典型岸坡多層填土體安全穩(wěn)定性問題,利用仿真手段分別開展了靜力場計算與EI Centro地震波動力響應分析,為岸坡填土體加固處理提供參考。
伊洛河堤防距城市中心區(qū)約5 km,輻射城區(qū)面積超過15.52 km2,全河道總長約為446.9 km,流域面積超過1.89 km2,在洛陽市境內面積占比約為25%,設計加固堤防河道占境內堤防長度的38%,伊洛河段平均河寬約202 m,過水斷面面積15 295~16 289 m2,高程約34.00 m。伊洛河上游建設有蓄水庫與泄洪閘,控制陜西與河南交界河段內水利流量,最大泄流量為525 m3/s,區(qū)域內最大降雨量日不超過800 mm。由于河南2021年“7·20”特大暴雨導致局部伊洛河堤防出現(xiàn)非穩(wěn)定性,局部堤防監(jiān)測傳感器得到滲透坡降及坡身壓強超過警戒值,表明洛陽市境內伊洛河堤防出現(xiàn)不穩(wěn)定性,亟需加固防滲。目前伊洛河岸防洪堤防采用堆土壩,市區(qū)內長度為5~9 km,堤頂高程約36.8~38.6 m,堤頂寬度6~10 m,設計有交通車道等,但局部區(qū)段內堤防頂路面受堤身水土流失及水力沖刷作用,硬化路面破損較嚴重,交通極易擁堵。根據(jù)對伊洛河堤防勘測得知,全長河道受水土流失影響差異較大,在洛陽伊洛河境內開始樁號T0+000~T0+860,河段內含沙量低于5 kg/m3,河流內水生態(tài)體系較佳,無顯著水土流失作用,堤頂高程37.0~38.0 m,究其根本乃是其堤身采用生態(tài)護坡與混凝土砌塊硬化結合形式設計[13],有效確保了堤身安全穩(wěn)定性,堤身內最大滲透坡降不超過0.22,坡內孔隙水壓力穩(wěn)定在40 kPa以下。在洛河與伊河交界匯入處,即樁號TO+860~T1+880,堤坡較陡,此區(qū)段內為重點加固段,采用碎石土分層壓實,實際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探討。由于伊洛河乃是洛陽境內主要地表水來源,也構成了區(qū)域內各大小支流匯入目的地,因而,伊洛河堤防不僅需要考慮迎水側滲流安全,對背水側靜力場穩(wěn)定性也必須考慮,特別是堤防加固段由于工程填土擾動等影響,導致局部堤防岸坡出現(xiàn)覆土增大等效應。在伊洛河堤防樁號T3+120~T4+340區(qū)段內,由于堤頂高程起伏影響,采用堤防心墻壩形式,如圖1幾何設計模型,防浪墻可有效降低堤身受水力沖刷影響,但該區(qū)段內也受河道清淤影響,堤身岸坡覆蓋有填土體。從河道防洪堤防安全考慮,多個區(qū)段內堤防受到上覆填土影響,特別是在防滲加固段內,此對堤防安全穩(wěn)定性具有影響,當河道水位出現(xiàn)驟降等不利工況時,堤段內岸坡極易受威脅。為此,工程設計部門考慮在進行防滲加固施工前,開展對重點河段堤防岸坡上覆填土體穩(wěn)定性研究,確保工程建設安全。
圖1 心墻堤壩幾何模型
針對伊洛河堤防岸坡填土體安全,本文以堤防加固段T1+800處岸坡為分析對象,該處岸坡填土體按照分層堆筑,每層高度為1 m,共有6層,坡度1/2.5,底部按照圖1心墻堤壩設計形式,設置有石籠擋墻結構,高度為5.5 m?;诠こ虒嶋H,采用FLAC 3D仿真平臺建立岸坡幾何模型[14]。
經(jīng)網(wǎng)格劃分獲得靜力場計算模型,所得網(wǎng)格26 128個,節(jié)點數(shù)12 783個。坡內土體以粉質壤土、砂土物理力學參數(shù)設定,而填土體按照岸坡實際土體實測土工參數(shù)計算。由于計算模型中實質上是多層填土體構成,而每層填土體交界面上的摩擦度與其壓實度密切相關,筆者為探討分層壓實度效果對岸坡填土體穩(wěn)定性影響,在有限元模型中以填土體交界面摩擦系數(shù)反映分層壓實度,分別設定壓實度為50%、60%、70%、80%、90%,相應土層交界面上滲透系數(shù)分別設定為9.2×10-5cm/s、9.0×10-5cm/s、8.8×10-5cm/s、8.6×10-5cm/s、8.4×10-5cm/s,堤防迎水側水位分別設定為19.5 m、21.5 m、23.5 m、25.5 m、27.5 m、29.5 m、31.5 m,探討在不同工況下堤防岸坡填土體靜力與動力穩(wěn)定性特征。
根據(jù)對不同迎水側水位工況下岸坡填土體開展靜力計算,獲得各工況中岸坡應力分布特征,如圖2所示。從圖中可看出,當迎水側水位愈高,則岸坡填土體應力分布水平愈大,在水位19.5 m工況下岸坡內最大應力為841.2 kPa,而水位23.5 m、25.5 m工況下岸坡最大應力較前者分別增長了27.3%、42.5%,當從整體迎水側水位影響填土體應力水平可知,迎水側水位每增長2 m,則岸坡內最大應力水平可增長11.4%。分析表明,當?shù)谭烙畟人辉龃?,其對岸坡內土體水力滲透作用加大,進一步導致土體內形成滲透通道,無形中增大了土體滑移可能性,進而導致坡內應力水平增大[15]。分析坡內應力分布特征可知,在各工況中,岸坡填土體應力從坡頂至坡底,均為遞增狀態(tài);以水位23.5 m工況下為例,其在坡體表面上應力水平約為88 kPa,而在坡底處應力水平增大了10倍。因而,從堤防護坡設計考慮,應重點關注堤防坡底部位,此處應力主要受到上覆填土體影響。
圖2 岸坡應力分布特征
同理,可獲得不同水位工況下岸坡內位移分布特征,如圖3所示。根據(jù)圖中位移分布可知,迎水側水位與坡內最大位移為正相關變化,在水位23.5 m工況下最大位移為0.673 m,而水位25.5 m、29.5 m工況下最大位移較之分別增大了19.2%,當水位每增大2 m,平均可導致坡內填土體最大位移增長12.3%。從位移分布來看,其在坡內各高程上演變特征與應力演化有所類似,均從坡頂至坡底為遞增,此也表明了岸坡內應力、位移的來源為土體自重[16],從護坡設計考慮,應重點防護土體自重應力導致的滑坡失穩(wěn)。
圖3 岸坡位移分布特征
根據(jù)對不同水位工況下岸坡穩(wěn)定性計算,獲得了各工況下堤防岸坡安全穩(wěn)定系數(shù)變化特征,如圖4所示。分析安全系數(shù)變化可知,堤防迎水側水位愈大,則岸坡安全系數(shù)愈低,水位每增大2 m,岸坡安全系數(shù)平均可遞減18.3%;但不可忽視,安全系數(shù)降幅處于增大的過程,在水位為19.5~25.5 m方案內,安全系數(shù)平均降幅僅為7.1%,但水位超過25.5 m后,安全系數(shù)最大降幅達38.4%,平均降幅為35.1%,甚至在水位29.5 m工況下安全系數(shù)低于1。由此可知,堤防迎水側水位處于安全運營期,仍然會對岸坡穩(wěn)定性產(chǎn)生較大威脅,故岸坡加固很有必要。
圖4 堤防岸坡安全穩(wěn)定系數(shù)變化特征
根據(jù)對不同壓實度下岸坡填土體靜力場計算,獲得岸坡內應力分布特征,如圖5所示。分析圖中應力分布可知,當填土體分層壓實度改變,各工況下岸坡應力分布差異性較小,而最大應力增幅也較小,在壓實度50%下最大應力為83.8 kPa,而壓實度70%、90%下最大應力分別為84.1 kPa、84.3 kPa,表明壓實度對岸坡填土體內應力水平影響較小。
圖5 各壓實度方案下岸坡應力分布
圖6、圖7為各工況下岸坡內位移分布與變化特征。從圖中可知,當在水位23.5 m時,壓實度以20%的差異對比,仍然不改變各方案下位移基本相近的現(xiàn)象,3個壓實度工況下最大位移的差距最大僅為0.1%,基本均穩(wěn)定在0.738 m左右。而對比其他水位下壓實度工況也可知,基本上壓實度的差異,對位移特征無顯著影響,同一水位下各壓實度工況內的位移特征基本表現(xiàn)一致,此種現(xiàn)象與應力受之影響類似。
圖6 各壓實度方案下岸坡位移分布
圖7 各壓實度方案下岸坡最大位移變化
根據(jù)靜力場計算獲得各壓實度工況下岸坡安全穩(wěn)定系數(shù)變化特征,如圖8。分析安全系數(shù)演變可得知,同一水位下,壓實度增大,安全系數(shù)稍有增長,在水位25.5 m工況下,壓實度每增大10%,安全系數(shù)平均可提高3.9%,而在其他水位下,安全系數(shù)隨壓實度變化而影響平均增幅為3%~4%,即壓實度的提高,有利于岸坡穩(wěn)定性,但促進效應有限。
圖8 各壓實度方案下岸坡安全系數(shù)變化
基于EI Centro地震波輸入[17],設置地震水平系數(shù)為0.5,峰值加速度設定為0.25 g,計算獲得岸坡填土體穩(wěn)定性特征及地震動響應特性,圖9為地震作用下岸坡填土體內應力、位移分布特征。
從圖中可看出,在地震動力作用下,其最大應力分布為819.4 kPa,較之靜力作用下,地震動力水平作用受靜水壓力削弱平衡影響,導致填土體最大應力水平并未達到1000 kPa,相比靜力場下最大應力,動力作用下最大應力增長約為10倍。從位移分布特征可知,與靜力場位移分布有所差異的是,地震動力作用下最大位移分布由坡底轉移至上覆填土體區(qū)域,且在0.25 g峰值加速度地震波作用下,岸坡上覆填土體接近臨界破壞。
針對岸坡填土體地震動影響特征,本文以六層填土體接觸面上特征點作為分析對象,獲得典型層面上地震動加速度響應特征,如圖10所示。從各層面上峰值加速度響應值可知,第一層面上峰值加速度響應值為0.045 m/s2,而在第三、第五層面上峰值加速度較前者分別增長了82.2%、4.56倍,從第一層至第五層填土層面上峰值加速度響應值均為遞增。從填土體分層特征可知,第一至五層高程上為從坡頂延伸至坡內,故坡內峰值加速度響應表現(xiàn)以填土體下部更為顯著,失穩(wěn)破壞也是從填土體下部開始[18]。
圖9 地震作用下填土體內應力、位移分布特征
圖10 填土體加速度響應特征
圖11為地震動作用下岸坡內各計算階次內的位移響應特征。分析圖中各層面位移特征可知,第一、三、五層面上位移響應最大值分別為0.025 m、0.015 m、0.022 m,對比各層面位移響應值可知,填土體中部較為穩(wěn)定,位移響應值低于上、下部,故填土體的加固處理重點應在填土體表面與下部區(qū)域。
圖11 填土體位移響應特征
(1)堤防迎水側水位愈高,則岸坡填土體應力與位移水平愈大,但岸坡安全系數(shù)為遞減,水位每增長2 m,則最大應力與最大位移可增長11.4%、12.3%,而安全系數(shù)平均可遞減18.3%;岸坡填土體應力、位移均從坡頂至坡底為遞增演變。
(2)分層壓實度對岸坡填土體應力、位移分布影響較小,壓實度50%、70%、90%工況下最大位移基本均穩(wěn)定在0.738 m;壓實度增大,安全系數(shù)稍有增長,但增幅有限,安全系數(shù)隨壓實度變化而增幅平均為3%~4%。
(3)地震動力作用下填土體最大應力未超過1 MPa,最大位移分布由坡底轉移至上覆填土體區(qū)域;岸坡峰值加速度響應表現(xiàn)以填土體下部更為顯著,而填土體中部位移最為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