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來華留學生社會支持狀況調查及提升路徑研究

2022-10-13 02:12:34
凱里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跨文化留學生社區(qū)

韓 玲

(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杭州 310053)

一、引言

在全球化競爭時代開展來華留學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家與中國各大城市加強了雙邊學生的教育交流,中國成為眾多外國人留學的目標國,來華留學教育進入提質增效階段。

國際化是許多城市的發(fā)展目標,特別是新興重要城市將國際化定位為其獲得國際地位和認可、實現(xiàn)“彎道超車”的重要發(fā)展路徑。以杭州市為例,作為連續(xù)九年被海外媒體評選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之一,國際化是其發(fā)展的一貫策略,使杭州市成為留學生首選的留學目的地城市之一、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因此,關注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狀況,優(yōu)化城市留學教育服務支撐體系,對加快留學生跨文化適應,提高來華留學教育質量及城市國際化質量具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

二、跨文化適應與社會支持的耦合作用

當留學生個體從熟悉的本國文化進入一個陌生的文化環(huán)境時,由于語言障礙的存在、生活方式以及社會文化背景等的突然改變,很可能產(chǎn)生文化中斷感,在其母語文化慣性的影響和制約下產(chǎn)生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壓力,甚至有突如其來的孤獨、挫敗、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這是跨文化沖擊的一種表現(xiàn)。研究發(fā)現(xiàn)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情況是影響留學生學習成效和在留學城市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對社會支持的研究最早出現(xiàn)在20世紀70年代精神病學領域。爾后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視角探究了社會支持。雖然目前學界對“社會支持”的概念和界定尚未統(tǒng)一,但都認為社會支持是個體作為社會關系中的一員,感知到的他人物質或情感等方面的支持。

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對社會支持的研究形式逐漸從寬泛的整體性研究轉向細致的部分研究,從而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的社會關系提供不同的社會支持。Wellman 等學者將社會支持行為按照功能劃分為四種類型:情感支持、社交陪伴、物質支持及信息支持[1]。肖水源是我國社會支持研究的先驅,他將社會支持分為三個方面,即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個體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2]。對留學生主體的社會支持分類研究,研究者大多集中在社會支持的來源上。Hammer提出涉及留學生社會支持的有來自東道國的社會支持、共享的社會網(wǎng)絡以及東道國成員對自己的態(tài)度[3]。國內研究者朱國輝將來華留學生可能獲得的社會支持主體分為家人和親戚朋友、中國朋友、其他外國朋友、在中國的同胞、中國老師及留學生管理人員[4]。

大部分留學生在陌生的社會環(huán)境中幾乎沒有地緣或血緣關系,他們能感知到的原有的社會支持有限,因此在新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建立起來之前留學生普遍會感到缺乏社會支持,一旦面臨跨文化沖擊狀態(tài),脆弱的社會支持會加劇其在與新環(huán)境的適應融合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學習和生活上的種種困難,使其感到難以融入新環(huán)境,由此加劇跨文化適應問題,甚至有可能與當?shù)厝后w產(chǎn)生敵對情緒[5]。留學生在中國的學習與生活離不開他所在的城市為其所搭建的社會支持網(wǎng)絡,對留學生恰當?shù)纳鐣С帜茉诒U掀浣】档牧魧W生活和促進跨文化適應上發(fā)揮極大作用。其一,提高不同主體對留學生的社會支持有利于緩解留學生在異國他鄉(xiāng)的生活壓力、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學業(yè)、降低跨文化沖擊的負面影響;其二,對留學生有效的社會支持還有利于促進留學生對當?shù)匚幕a(chǎn)生正向和積極的反應,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此外,隨著跨文化適應能力的提升,留學生能更為主動、積極地利用當?shù)氐纳鐣С址?,并融入東道國的文化,從而正向促進其學習和生活。

三、來華留學生社會支持狀況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隨機抽取在浙江工業(yè)大學、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工商大學等就讀的留學生,了解留學生的社會支持情況,并通過個別訪談了解其對社會支持服務滿意度情況,從而提出提升來華留學生社會支持服務的路徑。課題組通過問卷星共發(fā)放問卷253份,獲得有效問卷253份。研究工具采用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該量表共有十個條目,分為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三個維度??偟梅趾透鞣至勘淼梅衷礁?,說明社會支持程度越好。考慮到來華留學生的實際情況,課題組對量表中的一些項目進行了修訂,如將題中的“同事”改為“同學”,將“鄰居”改為“室友”,第6及第7題的其他來源增加了“朋友、親戚、同學、學?!钡冗x項,刪去了“同事、工作單位、黨團工會及宗教組織”等選項。修訂后的量表更具有針對性。

(二)研究結果

量表的總分即十個條目計分之和,客觀支持分為第2、6、7條評分之和,主觀支持分為1、3、4、5條評分之和,對支持的利用度為第8、9、10條之和。

分析表1 數(shù)據(jù)可見:首先,對來華留學生的客觀支持,即留學生所得到的可見的或實際的支持,包括物質上的支援、社會網(wǎng)絡、團體關系的參與等較弱,均值僅為1.78。其次,來華留學生所感受到的主觀支持,即留學生個體在社會中體驗到的被支持、受尊重、被理解的情感優(yōu)于客觀支持。第三,來華留學生對支持的利用度較高(均值2.52),且標準差較小,說明多數(shù)留學生自身對社會支持的利用較為主動,主觀上樂于融入社會群體,愿意利用社會支持幫助自身在留學城市實現(xiàn)跨文化適應。但在個別訪談中有留學生提到語言的重要性,用中文溝通的能力與其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密切相關。相當一部分來華留學生漢語基礎薄弱,與就讀高校的大學生、所在城市社區(qū)的居民都不能有效溝通,這會顯著降低社會支持服務項目的使用成效。例如,杭州很多社區(qū)都有專業(yè)的社會工作者,但是由于語言障礙,雙方溝通的渠道受限,社區(qū)的社會工作者不能很好地針對留學生開展社會工作,這導致留學生很難去社區(qū)參與社會文化活動或尋求社會工作者的幫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留學生對社會支持服務項目的滿意度。社會文化生活的參與度和跨文化適應是正相關的,社會文化生活參與度會正向促進跨文化適應過程。如果不能真正浸潤到留學城市的本土文化土壤中去,留學生很難擺脫文化休克困境。

表1 來華留學生社會支持三維度基本狀況

表2數(shù)據(jù)呈現(xiàn)了來華留學生社會支持各項得分的具體情況。留學生得到社會支持最多的維度是室友(均值2.86),其次分別是家庭支持(均值2.7322)及同學支持(均值2.63)。絕大多數(shù)留學生選擇與他人合租,室友是留學生課余接觸時間最長的對象,在留學生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室友的支持對留學生有較大影響。其次是家庭支持,雖然留學生遠在異國他鄉(xiāng),但大多數(shù)留學生對家庭有較強的情感依賴,家庭支持仍是他們重要的支柱,是其陷入跨文化沖突狀態(tài)時首要的求助對象。第三,同學的影響對留學生來說也比較顯著,同學群體是留學生社會支持的一個重要積極來源。

表2 來華留學生社會支持各項具體狀況

從留學生“朋友支持”狀況可以看出,多數(shù)來華留學生在遠離家人時與同學和朋友等同輩群體保持著較好的社會聯(lián)系。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留學生中有6 個或以上朋友的共69 人,占27.3%;有3-5 個以上朋友的89 個,占35.2%;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在留學地“一個朋友也沒有”的也有22 個,這8.7%的群體將自己束縛在極小的生活圈子中,主動或被動地放棄了融入異質文化的一條重要途徑——與教師、中國學生及來自其他國家留學生的聯(lián)系與友好往來,易出現(xiàn)孤獨、焦慮等心理問題[6]。在“同學支持”一項上,15.4%的留學生認為得到了多數(shù)同學的關心和支持,43.9%的留學生認為有一部分同學很關心他(她),29.2%的留學生表示只有在遇到困難時可能得到同學的一點關心,有29 個留學生認為從來沒得到同學的關心。在“傾訴對象和方式”選項上,13%的留學生遇到煩惱時“主動傾訴自己的煩惱,希望獲得支持和幫助”,16.6%的留學生表示“如果朋友主動詢問,我會主動向他傾訴”,58.5%的留學生選擇“只向關系密切的1-2 人傾訴”,說明絕大多數(shù)留學生愿意接受他人的支持和幫助,尤其在困難之時。僅有30 個留學生“從不向任何人傾訴”,這一數(shù)據(jù)與“朋友支持”選項中表示“一個朋友也沒有”及“同學支持”選項中表示“從未得到同學關心”的數(shù)據(jù)基本對應。在“參加學校及社會活動”維度,47.8%的留學生表示“主動積極參加”或“經(jīng)常參加”,44.7%表示“偶爾參加”,19個留學生“從不參加”任何活動,近一半的留學生參加學校及社會活動的主觀性和積極性不高。這一方面表明留學生對中華文化充滿了好奇,愿意參加學校和社區(qū)開展的各類娛樂與交際活動,盡快適應留學新環(huán)境;而另一方面,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語言溝通有障礙,留學生出現(xiàn)想?yún)⑴c又不敢參與的矛盾心理。在缺少有效溝通機制與交流平臺的背景下,形成主觀愿望與客觀現(xiàn)實的背離、主觀努力與客觀條件的制約,因此近半數(shù)的留學生未能積極參與學校和社區(qū)的各類活動。

四、來華留學生社會支持服務提升路徑

在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的過程中,留學生培養(yǎng)單位應幫助留學生完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支持留學生的學習及生活。一方面,在社會外部力量的影響下,建立政府部門、教育機構、公共團體等聯(lián)動的留學生社會支持服務管理框架,加強其與周圍社會關系的聯(lián)系,為留學生構建社會層面的支持網(wǎng);另一方面,留學生個體要有主動融入當?shù)爻鞘猩鐣睢⑷谌氘數(shù)嘏笥讶Φ囊庾R,從個體層面加強社會支持網(wǎng)。

(一)政府部門層面

城市應主動對接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需要,充分利用人文交流等機制平臺,發(fā)揮來華留學教育的綜合功能促進教育發(fā)展,制定并完善符動中國高等教育實際的來華留學生教育政策和法規(guī),為在華留學生提供制度支持,服務國家和城市發(fā)展戰(zhàn)略。在政府層面,城市的外事辦公室、公安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等應多方面聯(lián)合工作,健全服務體系,形成穩(wěn)定的留學生工作數(shù)據(jù)共享、信息互通機制,通過留學生工作例會等為高校提供窗口服務、政策指導、突發(fā)事件處置等多方位的支持保障,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二)教育機構層面

教育組織機構應建立和完善滿足留學生需求的行政、教學和生活管理措施及服務模式,經(jīng)常組織留學生參與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為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提供支持。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給留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不小的影響,留學生獨自在異國他鄉(xiāng)面對疫情難免出現(xiàn)焦慮情緒。因此學校要幫助留學生及時了解疫情信息,科普個人防護的要點和措施,給予留學生情感方面的支持,使其獲得精神上的安慰,減少其面對疫情的孤獨心理及其他負面情緒,從而提升留學生的適應能力。學校要設立專門的留學生心理健康服務機構,開設留學生心理輔導相關課程及咨詢,對部分已經(jīng)產(chǎn)生跨文化適應問題且影響到正常生活和學習的留學生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幫助留學生做好心理調適。

教師作為知識的提供者及文化的傳播者,可以為留學生帶來專業(yè)知識和文化上的幫助,及時提供給他們關于學術、信息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指導咨詢,增加留學生對中國社會與文化的了解,提高其漢語溝通能力及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緩解由于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及身處新的文化環(huán)境而產(chǎn)生的跨文化適應壓力。

在高校的中國大學生顯然是外國留學生社會支持的重要提供者。中國大學生積極地為來華留學生提供適宜的社會支持和具體的協(xié)助對策能加深雙方的友好和信賴關系,幫助留學生緩解跨文化環(huán)境中的不適。就留學生而言,應當在主動的心理狀態(tài)下發(fā)展與中國學生的友誼,改變來華留學生由于交際范圍過窄而導致的跨文化適應問題。

(三)公共團體層面

在社會中,留學生接觸最多的主要是社區(qū),這里的社區(qū)主要是指留學生較為集中的居住地社區(qū)或者學校所在社區(qū)。社區(qū)的居民熟知當?shù)爻鞘械闹髁魑幕瘍r值、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標準,能為留學生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即時的幫助,對于留學生的學習以及跨文化溝通技能提高具有不可忽略的影響。事實上,社區(qū)圖書館、社區(qū)工作中心和志愿者中心等組織和機構都可以針對留學生的具體問題提供幫助,為留學生排憂解難,為留學生提供行之有效的跨文化適應支持服務。社區(qū)的社會工作者要改進社區(qū)服務,充分發(fā)揮社區(qū)活動的輻射影響力,通過組織線上與線下的各類社區(qū)聯(lián)誼活動,解決留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提高留學生的生活滿意度。

(四)留學生自身層面

不管社會構建了如何完善的支持體系,若留學生主觀上不利用社會支持體系幫助自身促進跨文化適應,該社會支持體系就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在強調社會支持作用的同時,留學生自身必須充分認識到自我積極應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7]。因此建立新的社會關系網(wǎng)絡是外國留學生要學的重要“功課”之一。在生活中,留學生應主動結交留學城市的新朋友,擴大朋友圈,積極參與高校或當?shù)乇就粱纳缃换顒?,盡快了解和適應留學國文化,向學校教師或中國學生、當?shù)厣鐓^(qū)尋求有效的社會支持,從而獲得一種群體的歸屬感,提升解決問題以及尋找社會支持幫助的能力。在當前這個信息化時代,留學生還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這一媒介與遠在國內的親朋好友保持適當聯(lián)系,維護原本擁有的社交網(wǎng)絡人際圈。當然,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社交網(wǎng)絡平臺在留學國結交更多的朋友,拓展全新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通過良好的人際交往進一步促進社會適應或從中獲取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五、結語

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背景下,為幫助留學生順利度過跨文化適應期,行政部門、教育機構、公共團體等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為來華留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務,建立“以人為本”的來華留學生支持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來華留學生的需要,以促進來華留學生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猜你喜歡
跨文化留學生社區(qū)
社區(qū)大作戰(zhàn)
幼兒園(2021年6期)2021-07-28 07:42:08
3D打印社區(qū)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在社區(qū)推行“互助式”治理
當代陜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8
留學生的“撿”生活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7:56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小學科學(2019年12期)2019-01-06 03:38:45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藝術評論(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如东县| 安平县| 鹿邑县| 靖边县| 区。| 沙洋县| 芜湖县| 修文县| 高尔夫| 凌云县| 建平县| 遂川县| 定陶县| 自贡市| 延长县| 乌鲁木齐县| 绥滨县| 洮南市| 舟山市| 阳谷县| 新化县| 柘城县| 连南| 新蔡县| 宣化县| 吴川市| 仙游县| 红桥区| 仪陇县| 苍南县| 琼结县| 宜黄县| 武威市| 吴江市| 洛阳市| 汕头市| 九龙县| 天津市| 富蕴县| 平安县| 娄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