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子晗,羅雅尹,熊華燁,張育文,康福蓉,王昱桁,王潔,石孝均,張躍強
西南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重慶 400715
【研究意義】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2019年我國19個省份的柑橘栽培面積和產量分別達到262萬公頃和4 585萬噸,均居世界首位。我國柑橘主產區(qū)位于降雨豐沛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土壤酸化和養(yǎng)分不平衡,且pH低和缺氧條件下的土壤銨化率高于硝化率,土壤富含 NH。柑橘園中存在的氮肥不合理施用導致一系列的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問題,嚴重限制了我國柑橘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研究柑橘對酸、堿性土壤中銨態(tài)氮水平的響應以及柑橘銨毒害產生機制,對指導柑橘生產中氮肥的合理施用具有重要意義?!厩叭搜芯窟M展】土壤中氮的礦化和硝化作用是氮循環(huán)中的重要過程。在酸性土壤中,土壤硝化速率被證明相對較低,且硝化速率隨著土壤pH的降低而降低。作為柑橘生長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NH-N和NO-N是可被柑橘直接吸收利用的氮源。我國柑橘年均氮肥用量為494 kg·hm,其中無機氮施用量占總量的91.4%。三峽重慶庫區(qū)柑橘園生產體系中氮素主要來源于三元復合肥、尿素和碳銨,土壤酸化和傳統(tǒng)施肥方式導致果園生產體系氮養(yǎng)分高盈余量和高銨硝比,造成果園土壤環(huán)境氮素高負荷。大量施用含銨肥料導致我國主要農田酸化嚴重,抑制硝化速率,影響柑橘植株的生長以及氮素吸收。植物的銨毒害癥狀包括生物量降低、根系構型改變、根冠比下降、葉片失綠等。不同種屬或同一種屬不同品種之間也存在不同的銨耐受性,通過對前人關于植物不同氮素形態(tài)的喜好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可可樹、水稻、藍莓、茶樹喜銨態(tài)氮;而油菜、棉花、烤煙以及一些藻類對銨態(tài)氮敏感,易出現(xiàn)毒害現(xiàn)象。此外,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銨中毒是由氧化還原穩(wěn)態(tài)受損引起的,這增加了活性氧(ROS)的產生,細胞內的抗氧化酶(過氧化物酶POD、過氧化氫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 APX)在此時被激發(fā)來降低活性氧的累積。植物吸收 NH后,主要的代謝途徑有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GS/GOGAT)、谷氨酸脫氫酶(GDH)和天冬酰胺合成酶(AS)。銨轉化為氨基酸和酰胺的總速率低于通過氨基酸分解代謝、硝酸鹽還原、苯丙代謝和光呼吸吸收和細胞生產銨的速率時,會造成植物組織銨毒性積累。硝酸還原酶(NR)、天門冬酰胺酶(AS)、谷氨酰胺合成酶(GS)作為催化和調節(jié)氮代謝的關鍵酶,每一種酶都可以看作是植物氮素吸收和利用能力的指標?!颈狙芯壳腥朦c】目前,我國關于柑橘不同形態(tài)氮素施用的系統(tǒng)研究較少,且主要集中在柑橘的氮素喜好、銨硝配比及吸收動力學方面,針對柑橘銨毒害系統(tǒng)研究鮮見報道,有待研究。【擬解決的關鍵問題】選擇我國具有代表性的砧木——香橙,以銨態(tài)氮為研究對象,通過盆栽試驗探究酸性土壤中柑橘銨毒害的產生原因、特征及響應機制,為柑橘氮素科學管理提供理論支撐。
試驗開展于西南大學國家紫色土肥力與肥效監(jiān)測基地。供試酸性土壤為黃壤,pH 4.13,有機質含量 4.98 g·kg,堿解氮 83.1 mg·kg,有效磷 4.20 mg·kg,速效鉀 73.0 mg·kg。供試石灰性土壤為紫色土,pH 8.50,有機質 21.2 g·kg,堿解氮 52.0 mg·kg,速效磷 13.3 mg·kg,速效鉀為 156 mg·kg。土壤速效磷測定時酸性土壤采用Bray法,堿性土壤采用 Olsen法。土壤經自然風干,去除雜質后磨細過篩備用。供試柑橘砧木幼苗為香橙(Tanaka)。
試驗為雙因素試驗設計,主處理為2種土壤,分別為黃壤和紫色土。副處理為5個銨態(tài)氮水平,分別為 0、50、100、200、400 mg·kg,分別用 A0、A50、A100、A200和A400表示。每個處理10次重復。
2019年10月種子經催芽萌發(fā)后移栽入苗圃,2020年1月待種子長到5葉齡時,移入盆中。盆高21 cm,直徑21 cm,每盆裝土6 kg,磷鉀肥作為基肥裝盆時與土混勻裝入。過磷酸鈣供磷,施磷量100 mg·kg,硫酸鉀供鉀,施鉀量150 mg·kg。一盆種植兩株柑橘砧木幼苗。利用分析純硫酸銨試劑在2020年11月以營養(yǎng)液形式按照處理要求一次施入,其余按照柑橘種植常規(guī)管理進行,土壤含水量保持為田間持水量的70%。處理前一周布置土壤溶液采集器(Rhizon 19.21.01 SMS),如圖1。
圖1 土壤溶液采集裝置示意圖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soil solution collection device
1.4.1 樣品采集 通過土壤溶液采集器隔天采集土壤溶液,并將采集液置于-20℃冰箱保存。于試驗第15天和第30天各取5盆采集柑橘幼苗的地上部和地下部,把采集的柑橘根莖葉分開,用去離子水洗凈后晾干。取一部分根、莖、葉稱鮮重后,在105℃殺青2 h后在75℃烘干并記下干重,烘干后粉碎用于元素分析;另一部分根和葉用液氮速凍后保存在-80℃冰箱用于生理指標的測定。
1.4.2 土壤溶液 使用流動分析儀(AA3)測定土壤銨態(tài)氮和硝態(tài)氮的質量濃度;土壤溶液 pH用電位計法測定。
1.4.3 植株丙二醛含量 用10%三氯乙酸研磨至勻漿后離心,取上清液與0.5%硫代巴比妥酸反應后于450、532和 600 nm下比色。
1.4.4 植株氮含量的測定 用HSO-HO消煮,并用半微量凱氏定氮法測定氮含量。
1.4.5 抗氧化系統(tǒng)酶活性 氮同化酶活性以及植株銨態(tài)氮硝態(tài)氮含量采用試劑盒法,試劑盒由蘇州科銘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1.4.6 參數(shù)計算 本文中涉及的相關指標計算公式如下:
使用 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雙因素和單因素的方差分析(ANOVA)。均數(shù)分析采用最小差異檢驗(LSD)進行比較(<0.05),使用Excel進行圖表的制作。
如圖2所示,兩種土壤的土壤溶液銨態(tài)氮濃度均隨硫酸銨施用量的增加而上升。與酸性土壤相比,石灰性土壤的銨態(tài)氮濃度下降較快。如圖3所示,兩種土壤的土壤溶液的銨硝比均呈先下降后穩(wěn)定的趨勢,石灰性土壤溶液銨硝比在施用硫酸銨后15 d左右已經趨近于0,而酸性土壤土壤溶液在24 d依然保持4.52的銨硝比,并呈穩(wěn)定趨勢。
圖2 銨態(tài)氮供應水平對土壤溶液銨態(tài)氮,硝態(tài)氮含量的影響Fig. 2 Effects of NH4+-N levels on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um nitrogen and nitrate nitrogen in soil solution
圖3 銨態(tài)氮供應水平對土壤溶液銨硝比的影響Fig. 3 Effects of NH4+-N level on NH4+/NO3- of soil solution
如圖4所示,兩種土壤在施用硫酸銨后pH均下降,到了第24天時,與A0相比,A50、A100、A200、A400處理酸性土壤的pH分別降低了0.077,0.290,0.190和0.113個單位;石灰性土壤的pH降低了0.170,0.713 ,0.743 和0.777個單位。
圖4 銨態(tài)氮供應水平對土壤溶液pH的影響Fig. 4 Effect of NH4+-N level on pH of soil solution
由表1可知,葉片和地上部的生物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在A100處理時達到最大值,與A0處理相比分別上升了 20.2%和 16.6%。不同銨態(tài)氮施用量下的莖、根、總生物量及根冠比無顯著差異。如表2所示,銨態(tài)氮水平下酸性土壤中生長的幼苗根長顯著大于石灰性土壤,而根表面積、根體積和根平均直徑無顯著差異。酸性土壤上生長的柑橘幼苗根系的根長、根表面積和根體積隨施銨量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A50處理的根長最高,較A0處理上升了34.6%,而A400處理時最低,較A0處理降低了13.0%。不同銨態(tài)氮水平下柑橘的根表面積、根體積和根平均直徑無顯著差異。由圖5可見,兩種土壤柑橘根系活力與銨態(tài)氮水平呈顯著負相關性,酸性土壤=0.82,石灰性土壤=0.28。
表1 銨態(tài)氮供應水平對柑橘生物量的影響Table 1 Effects of NH4+-N levels on citrus biomass
表2 兩種土壤中銨態(tài)氮供應水平對柑橘幼苗根系形態(tài)的影響Table 2 Effects of NH4+-N levels on root morphology of citrus seedlings in two soils
圖5 兩種土壤中銨態(tài)氮供應水平對柑橘幼苗根系活力的影響Fig. 5 Effects of NH4+-N levels on root activity of citrus seedlings in two soils
由表3可見,兩種土壤中生長的柑橘葉片的CAT和SOD活性有顯著差異,APX和POD無明顯差異。根系的CAT、SOD和POD活性有顯著差異,且酸性土壤中生長的柑橘根系CAT、SOD活性小于石灰性土壤,POD活性大于石灰性土壤。不同供應水平下,柑橘葉片的CAT和APX活性無明顯差異;而SOD和POD隨銨態(tài)氮施用量的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分別在A50和A100處理達到最大值,與A0處理相比分別提高了4.53%和469%。CAT、APX、SOD和POD在15和30 d取樣時的活性均有顯著差異,除POD以外,其他酶的活性均為30 d低于15 d。各施銨處理的根系CAT、APX、SOD和POD酶活性均大于A0處理。SOD和POD活性隨著施銨量的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分別在A100和A200處理達到最大值,分別比A0處理上升了44.7%和66.9%。CAT、APX、SOD和POD在15和30 d取樣時的活性均有顯著差異。CAT和SOD的活性30 d取樣的低于15 d取樣的,APX和POD的活性30 d取樣的大于15 d取樣的。
表3 銨態(tài)氮供應水平對不同土壤中柑橘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NH4+-N levels on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in citrus leaves grown in different soils
如表4所示,兩種土壤中生長的柑橘葉片和根系的各氮代謝酶活性均有顯著差異。酸性土壤中生長的柑橘葉片 GS、NR和GDH活性低于石灰性土壤,而AS和GOGAT活性高于石灰性土壤;而酸性土壤中生長的柑橘根系GS、GOGAT、AS和NR活性高于石灰性土壤,而GDH活性低于石灰性土壤。隨著銨態(tài)氮水平的上升,葉片GS、GOGAT、GDH的活性均在 A100處理時達到最大值,先上升后下降趨勢,但是葉片NR的活性隨著銨態(tài)氮上升而下降。根系的GS和GOGAT活性隨著銨態(tài)氮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分別在A200和A100處理達到最大值;GDH和NR活性隨銨態(tài)氮的升高而降低,AS活性隨銨態(tài)氮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從取樣時間來看,不同取樣時間對酶活性有顯著影響,根系除 GDH活性15 d取樣的低于30 d的外,GS、AS、NR和GOGAT活性均為15 d取樣的高于30 d。葉片除NR的活性15 d取樣的小于30 d以外,30 d取樣的GS、GOGAT、GDH活性均為15 d取樣的高于30d。
表4 銨態(tài)氮供應水平對不同土壤中柑橘葉片氮代謝酶活性的影響Table 4 Effects of ammonium levels on nitrogen metabolism enzyme activities in citrus leaves on different soil
如表5所示,酸性土壤中葉片和根系硝態(tài)氮顯著低于石灰性土壤,而銨態(tài)氮沒有顯著差異。根系葉片的銨態(tài)氮含量隨銨態(tài)氮水平的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而硝態(tài)氮含量無顯著差異。如表6所示,酸性土壤中生長的柑橘葉氮含量均低于石灰性土壤,而莖和根無顯著差異;除酸性土壤上生長的柑橘莖、葉和總的氮累積量均低于石灰性土壤,根系沒有顯著差異。隨著施銨量的升高,柑橘莖、葉和根的氮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且在 A200處理時達到最大值。柑橘的莖、葉、根和總的累積量隨銨態(tài)氮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根、莖和葉在A200處理達到最大值,總累積量在A100處理時達到最大值。
表5 銨態(tài)氮供應水平對不同土壤中柑橘葉片和根中無機氮含量的影響Table 5 Effects of NH4+-N levels on inorganic nitrogen content in citrus leaves in different soils
表6 銨態(tài)氮供應水平對不同土壤中柑橘葉片氮含量和累積量的影響Table 6 Effects of NH4+-N levels on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citrus leaves in different soils
通過柑橘各部位的生物量、氮累積量、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根系形態(tài)指標進行聚類分析(圖6)。柑橘形態(tài)指標的聚類結果顯示,當平均距離為10時,可以將酸性土壤中的銨態(tài)氮水平處理分成兩類。當堿性土壤中的銨態(tài)氮水平平均距離為20時,不施氮處理和施氮處理各分成兩類。
圖6 銨態(tài)氮供應水平對香橙生長相關指標聚類分析Fig. 6 Cluster analysis of NH4+-N level on growth related indexes of Xiangcheng seedling
土壤硝化作用對土壤pH高度敏感,土壤最大硝化速率與土壤 pH呈顯著正相關。研究顯示,pH每降低一個單位,土壤的硝化速率就會減少42%。在本研究中,酸性土壤的土壤溶液中銨態(tài)氮更高,銨硝比保持較高狀態(tài)(圖2,圖3),這與鮑俊丹等在培養(yǎng)試驗中的結果一致。一般認為土壤 pH與硝化作用的這種關系可能是由于低pH抑制硝化微生物的生長,故不利于硝化作用的進行,而在堿性土壤條件下氨氧化菌豐度較大,適宜硝化作用的進行。同時,施用硫酸銨后酸性土壤和石灰性土壤的pH均有下降,與前人對茶園土壤的研究一致。
氮素具有促進柑橘生長,增加生物量的作用,有研究認為樹種對氮素形態(tài)的偏好與土壤pH相關,推測柑橘具有喜銨性。但在對產區(qū)大多分布在酸性土壤的柑橘研究中發(fā)現(xiàn),與硝態(tài)氮相比,銨態(tài)氮對柑橘的根、莖、葉以及總生物量均產生了顯著抑制,表現(xiàn)出明顯的喜硝性。在本試驗中,30 d的試驗對柑橘生物量無顯著差異(表1),這說明短期高銨對柑橘生物量影響不大。但高銨對柑橘根系伸長和根系活力產生了抑制作用(表2,圖2),這可能是由于根系作為生長于土壤中吸收、運輸 NH的主要器官,是高NH脅迫下最直接的響應和被毒害器官,與前人的研究結果表現(xiàn)一致。高銨增加了MDA含量,并激發(fā)了根系的氧化應激反應(表3),說明高銨加劇了膜脂過氧化程度。且植物的抗氧化系統(tǒng)酶可以有效地清除活性氧,保護其免受破壞性的氧化反應,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由于 NH特性和酶活性的復雜性,導致酶活性的變化規(guī)律不一致:高銨增加了葉片POD酶活性,而其他抗氧化酶活性變化不大(表3),推測POD是此時起主要作用的抗氧化酶。
植物對氮素的吸收和累積表現(xiàn)了同化和利用氮的能力。本研究中,酸性土壤柑橘根系中GS、GDH、AS和NR的活性較高。酸性土壤柑橘葉片中GOGAT和GDH活性較高,GS和AS的活性較低。并且高銨降低了根系GOGAT和GDH的活性而增加了AS和GS的活性,高銨增加了葉片AS的活性,降低了NR的活性(表4),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這是由于在植物體內經一系列的生化過程,NH離子不斷產生,這些離子在植物細胞中的積累導致組織損傷,造成銨毒性癥狀的出現(xiàn),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進植物的氮代謝,是植物的基本生理過程。本研究酸性土壤中,柑橘植株的銨態(tài)氮含量顯著大于石灰性土壤(表5),且柑橘幼苗的根莖葉的總氮累積量較低(表6),這可能由于石灰性土壤經過硝化作用產生的大量硝態(tài)氮會對毒害作用進行緩解。
綜上所述,土壤中的氮素轉化與土壤的pH密切相關,酸性土壤上施銨量超過100 mg·kg時柑橘幼苗的生長受到抑制,而在石灰性土壤上過量使用銨態(tài)氮并未顯著抑制柑橘生物量,意味著銨毒害的強度與土壤的硝化作用強度密切相關。
與石灰性土壤相比,酸性土壤銨態(tài)氮施用過量導致土壤溶液中銨離子長時間累積,對柑橘造成毒害。銨毒害現(xiàn)象首先發(fā)生在根系,表現(xiàn)為抑制柑橘根系伸長且降低根系活力,同時造成葉片和根系MDA含量增加,細胞膜受損和氮代謝失調等銨毒害現(xiàn)象,說明柑橘銨毒害與土壤硝化作用密切相關,酸性土壤中尤為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