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生
(西山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53)
東曲煤礦29204工作面巷道圍巖具有強度低、碎脹性和遇水膨脹軟化特征,巷道的流變特征明顯,依靠單一的支護方式很難控制圍巖變形。針對深部軟巖大變形巷道難支護問題,許多學者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不同的圍巖控制措施。陸銀龍、周恒等[1-2]提出將錨桿與注漿相結合的支護方式對軟巖巷道進行加固,發(fā)明了外錨內注式新型錨桿及其加固軟巖巷道新技術,成功地在某礦井中進行實際應用。耿耀強、藍成仁等[3-4]基于對軟巖巷道國內外支護現(xiàn)狀的分析,針對巷道圍巖破壞特點,提出了以內注漿錨桿為核心的錨注支護體系,重點解決深部高應力軟巖巷道支護難題。李如波等[5]采用有限元數(shù)值模擬軟件,對深部軟巖巷道錨注支護前后圍巖變形破壞規(guī)律進行數(shù)值模擬,并分析錨注支護前后圍巖的應力、位移及塑性區(qū)的變化情況。賈志飛、李金蘭、鄧廣哲等[6-8]通過對軟巖巷道錨注支護問題的研究和工程實踐,采用有針對性的圍巖支護措施,保證巷道圍巖的合理。以上研究針對深部軟巖圍巖支護技術在不同礦區(qū)進行了成功實踐,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對于具體礦井,需根據(jù)其地質賦存條件、巷道圍巖狀況及開采方式等實際情況采用有針對性的圍巖支護措施,才能保證巷道圍巖的合理有效控制。以東曲煤礦29204工作面為研究對象,分析巷道圍巖變形的因素,并提出支護技術,對支護效果進行驗證,為巷道圍巖控制提供依據(jù)。
東曲煤礦29204工作面位于+860 m水平二采區(qū)9#煤層,二采區(qū)走向長2 730 m,傾向1 335 m,2#煤、4#煤已回采完畢,8#煤布置8個工作面,目前已回采4個工作面,剩余4個工作面,9#煤可布置8個工作面,目前已回采1個工作面,剩余7個工作面,采區(qū)共計剩余可采儲量1 637萬t. 29204工作面北東方向是+860 m水平二采區(qū)邊界回風巷,北西方向是28202低抽巷,南東方向是28206低抽巷,南西方向是+860總回風巷,上方28204工作面已回采,采空區(qū)內有3處積水,分別為軌道順槽掘進至300~428 m、672~1 047 m,皮帶順槽掘進至188~318 m,積水已基本放完。8#煤與9#煤層間距2.7~6.6 m,平均4.38 m,屬近距離煤層開采。29204工作面位于28204工作面正下方,煤層厚度為1.9~2.8 m,平均2.47 m. 工作面直接頂為灰褐色砂質泥巖,含植物碎片及白云母片,中間夾有一層薄煤線。
29204工作面位于28204工作面正下方,考慮到上覆采空區(qū)的壓力對29204工作面的影響,29204軌道順槽與28204軌道順槽內錯20 m布置,皮帶順槽與28204皮帶順槽內錯40 m布置,29204皮帶順槽與29206軌道順槽留設25 m煤柱,軌道順槽采用架棚支護。工作面回采期間,軌道順槽距切眼30 m范圍內,超前支護采用“單體+π梁”支護方式,其中距切眼10 m范圍內,采用一梁三柱,距切眼10~30 m采用一梁兩柱。29204工作面運輸巷的斷面為矩形,凈斷面面積為16.1 m2,支護方式為錨桿+錨索+鋼帶+金屬網。在原支護方案下,巷道兩幫支護嚴重破壞,出現(xiàn)大量鼓出、錨桿失效等現(xiàn)象。通過對29204軌道順槽的現(xiàn)場監(jiān)測及鉆孔電視探測研究,得出巷道圍巖變形破壞的主要因素有[1-2]:
1) 巷道兩幫的圍巖強度較低,承載能力差?,F(xiàn)場巷道所處地層的煤層較軟,頂板和底板以砂巖為主,造成兩幫變形量遠大于頂?shù)装遄冃瘟俊?/p>
2) 現(xiàn)場煤層比較破碎,松動范圍較大,支護構件性能無法得到有效發(fā)揮。
3) 巷道護表強度低。沒有對巷道進行噴射混凝土,導致巷道兩幫圍巖護表強度低,幫部鼓出現(xiàn)象嚴重。
由于支護時間長、職工勞動強度高、支護成本高、支護后超前范圍內作業(yè)空間狹小,影響正常的通風、運輸和行人。因此,為解決圍巖控制難題,降低職工勞動強度、改善現(xiàn)場作業(yè)環(huán)境,提出采用打設注漿錨索,提高巷道主動支護強度,替代原有“單體+π梁”支護方式。
在巷道開挖后,由于其影響范圍有限,不會無限延伸,為了便于數(shù)值模擬計算,模擬不考慮巷道回采過程的影響,給定影響范圍,以29204軌道順槽實際開挖斷面及支護設計為依據(jù)建立三維模型。模型的寬度為60 m,高度為45 m,厚度為3 m,巷道是梯形斷面,上邊寬度為3.8 m,下邊寬度為4.2 m,高度為3.0 m. 模型邊界采用位移邊界條件,固定模型前后左右邊界的水平位移以及底板的水平和豎直位移,將底板的上部設為自由邊界,同時施加19.2 MPa的原巖應力。
綜合巷道圍巖受力及變形情況,提出打設注漿錨索控制圍巖變形的支護方案,確定兩種支護方案的數(shù)值模型。
方案1:頂板采用左旋螺紋鋼錨桿,規(guī)格型號為d20 mm×2 400 mm,間排距1 000 mm×1 200 mm;兩幫采用左旋螺紋鋼錨桿,規(guī)格型號為d20 mm×1 800 mm,間排距1 000 mm×1 000 mm;頂板注漿錨索的規(guī)格型號為d21.6 mm×9 000 mm,間排距1 600 mm×1 000 mm,每排2根;錨索梁采用礦用11#工字鋼,棚距為1 000 mm.
方案2:頂板采用左旋螺紋鋼錨桿,規(guī)格型號為d20 mm×2 400 mm,間排距1 000 mm×1 000 mm;兩幫采用左旋螺紋鋼錨桿,規(guī)格型號為d20 mm×1 800 mm,間排距1 000 mm×800 mm;頂板注漿錨索規(guī)格d21.6 mm×9 000 mm,間排距1 600 mm×800 mm,每排2 根;錨索梁采用礦用11#工字鋼,棚距為1 000 mm.
不同方案下的支護效果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兩種支護方案巷道的頂板下沉量和兩幫移近量都得到較大改善。方案2由于錨桿錨索的密度較大,支護效果較好,但綜合考慮巷道支護的工作量及生產成本,在有效控制圍巖變形的前提下,選擇支護方案1.
表1 不同方案支護效果表
巷道里程570~650 m,層間距4.5~5.5 m,在頂板原棚梁中間打設4.3 m注漿錨索,注漿錨索采用SKZ22-1/1860中空錨索,規(guī)格型號為d21.6 mm×9 000 mm,間排距1 600 mm×1 000 mm;巷道里程3.5~4.5 m,在頂板原棚梁中間打設3.5 m注漿錨索,注漿錨索采用SKZ22-1/1860中空錨索,規(guī)格型號為d21.6 mm×9 000 mm,間排距1 600 mm×1 000 mm,選用1卷MSCKb2360型和1卷MSK2380型樹脂錨固劑,端頭錨固,安裝時先放置MSCKb2360型,再放置MSK2380型,錨固力不低于200 kN. 采用承載力大于350 kN的高強度托板和專用鎖具,托板的規(guī)格型號為250 mm×250 mm×17 mm. 超前支護方式見圖1.
圖1 軌道順槽超前支護方式圖
距工作面40 m處對錨索進行注漿,增強巷道圍巖的完整性,提高圍巖的強度,在同一鉆孔中同時進行錨桿安裝和水泥注漿,錨桿孔內下入1.5 m的長注漿管。注漿材料選用ZHM-Ⅲ固安豐注漿加固材料,注漿壓力3~4 MPa,注漿時間為7~8 min,注漿量約6 kg/根,每次注漿20 m,封孔長度為400 mm,注漿時采用風動雙液注漿泵,如果在注漿過程中鉆孔能繼續(xù)吃漿,可以將注漿壓力提高至5 MPa,使?jié){液充分進入到圍巖的裂隙中,加強封堵效果。如頂板破碎,需提前對頂板進行噴漿封閉。
為檢驗錨注支護技術的應用效果,在29204工作面軌道順槽進行超前支護試驗,對現(xiàn)場巷道圍巖變形情況進行監(jiān)測分析。
1) 在棚梁底下支設信號柱,數(shù)據(jù)實時上傳至地面。在550~570 m內1 m支設一根信號柱,570~650 m內2 m支設一根信號柱,信號柱上安裝壓力監(jiān)測設備,用于監(jiān)測頂板壓力顯現(xiàn)情況。
2) 每隔12.5 m補設一個頂板離層儀和一個錨索張拉力傳感器,用于監(jiān)測頂板離層情況和錨索受力情況。
3) 每25 m設一個圍巖變形測站,安裝激光測距監(jiān)測設備,用于監(jiān)測頂?shù)装搴蛢蓭鸵平俊?/p>
4) 加強開采期間工作面上覆煤巖體結構和采場壓力觀測,現(xiàn)場備齊被動加強支護材料,發(fā)現(xiàn)頂板下沉或破碎等情況時立即進行加強支護,確保回采期間的安全。
5) 加強試驗段幫部變形的觀測,幫部出現(xiàn)應力集中及變形時,對幫部進行錨注加強支護。
在29204工作面掘進550~650 m位置處分別布置兩個測點,測點編號為1、2,監(jiān)測工作面回采期間巷道圍巖變形量。在工作面掘進550 m布置1號監(jiān)測點,監(jiān)測結果見表2. 在工作面掘進700 m布置2號監(jiān)測點,監(jiān)測結果見表3.
表2 1號監(jiān)測點監(jiān)測結果表
表3 2號監(jiān)測點監(jiān)測結果表
從監(jiān)測結果可知,當工作面回采至監(jiān)測點前20~70 m時,圍巖開始蠕變,巷道變形不明顯,巷道兩幫圍巖率先出現(xiàn)變形。當工作面回采至監(jiān)測點時,圍巖變形量增大且變形嚴重,兩幫的移近量達到最大值,頂?shù)装宓囊平恳搽S之增大。當工作面回采至監(jiān)測點后40~60 m時,巷道頂?shù)装宓囊平窟_到最大值,兩幫的移近量逐漸減小。
通過現(xiàn)場實踐發(fā)現(xiàn),采用單體+π梁支護(排距1 m),超前支護30 m(10 m范圍內采用一梁三柱,20 m采用一梁兩柱)時,共投入單體70根,π梁30根。而采用試驗段里程570~619 m(49 m)打設一梁兩柱(排距1 m),里程620~654 m(34 m)一梁兩柱(排距2 m),從里程655 m開始每米中間打設一根帶帽點柱進行支護,監(jiān)測巷道頂板的變形情況,超前支護20 m時,共投入單體支柱20根?,F(xiàn)場錨注效果見圖2.
圖2 錨注效果圖
29204軌道順槽在回采期間,超前支護采用錨注+帶帽點柱支護方式代替?zhèn)鹘y(tǒng)超前單體+π梁支護,巷道表面移近量對比見表4. 由表4可知,巷道整體變形量小,頂?shù)装遄畲笙鲁亮繛?87 mm,錨索最大應力為356 kN,最大單體支柱壓力為26.9 MPa(均位于超前支護5 m范圍內),端頭頂板滯后工作面3~5 m垮落。同時減少單體50根、π梁30根,單班減少4個工,提高了回采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
表4 巷道表面移近量對比表
1) 通過噴漿維持表面圍巖的完整性,避免進一步風化,為高強錨注提供保障,改善破碎巖體力學性能,提高承載能力,確保巷道安全。
2) 采用注漿錨索29204軌道順槽超前支護段注漿加固后,巷道整體變形量小,頂?shù)装遄畲笙鲁亮繛?87 mm,提升巷道原有支護圍巖控制能力,提高了回采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