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飲酒視為一種養(yǎng)身方式,因為酒有舒筋活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只要把量控制得恰到好處,對人的健康是有益無害的。那么,古人是如何利用酒養(yǎng)身的呢?
古人飲酒,遵循“溫克”。也就是說要多喝酒,但是也要能把持住自己,要保證自己不失言、不失態(tài)。人們通常情況下很討厭那些沒喝幾杯就失態(tài)的人,還有那些不適可而止、狂飲不止的人?!叭舨蛔R”是古人飲酒必須要遵循的禮儀。換句話說,就是正人君子喝酒三杯就好,喝完三杯,就應該很自覺放下杯子,退出酒筵。
中國有句古語叫“空腹盛怒,切勿飲”,認為飲酒必佐佳肴。因為酒進入人體后,乙醇是靠肝臟分解的,肝臟在分解乙醇過程中又需要各種維生素來維持輔助,如果此時胃腸中空無食物,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造成肌理失調、肝臟受損。因此,飲酒時應佐以營養(yǎng)價值比較高的菜肴、水果等食物。
多種酒混雜飲用會產(chǎn)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讓人感覺胃不舒服、頭痛等。這一點我們很多人都深有體會。
自古以來,不少飲酒之人常常喜歡酒后喝茶,以為喝茶解酒,其實不然,酒后喝茶對身體極為有害。酒后不宜飲茶,更忌飲濃茶。人們興致未盡時往往開懷暢飲,一醉方休。醉酒后許多人會喝上幾杯濃茶以解酒。其實,喝濃茶非但不能解酒,還如同火上澆油。酒精能使血液流動加快,血管擴張,對心臟有很大的刺激作用,使心跳加速。茶中的茶堿同樣具有興奮作用,雙管齊下,更加重了心臟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