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慧敏 欒海龍
蒙古族題材電影具備特殊的民族地理環(huán)境、文化方式以及道德標準在電影里的服飾元素上顯示了民族特有的文化內(nèi)涵和象征作用。電影中的服飾造型可以說與蒙古族服飾同一概念,從這個意義來講,《公主為奴》服飾風格很“通俗”,用粗質(zhì)化的手法表現(xiàn)畫面設計,不動聲色地將人物與環(huán)境連接起來,進而傳達更加直觀的視覺信息,是對電影與服飾之間關(guān)系的一種“深描”。
影片《公主為奴》講述的是清朝科爾沁草原上發(fā)生的一個悲慘故事。以民歌《達古拉》為線索串聯(lián)起了主角達古拉與其他幾個人物之間的恩怨情仇。該影片正是定位于清朝科爾沁部落的大草原上,清朝統(tǒng)一蒙古各部落后對蒙古各部落施行了“眾建以分其勢”的統(tǒng)治方略,將各部落禁錮于一定牧地范圍內(nèi),使蒙古各部落最終形成大風格統(tǒng)一,又各有差異的定式??茽柷卟柯涫亲钤缗c清朝統(tǒng)治者接觸的蒙古部落,使其服飾較多地注入了滿文化因素。因此科爾沁服飾的主要特點是男子著寬松長袍、直襟、大襟短坎肩、腦后留一根長辮、穿帶精致刺繡的哈馬靴子和炯袋,婦女著大襟袍服、長坎肩、頭飾為五簪式盤頭,服飾的刺繡圖案以花卉、魚紋為主。
蒙古袍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服飾,科爾沁蒙古袍在蒙古族服飾原有的基礎上,更多地融入了旗袍的特點,尤其是女袍更具旗袍的特色。下擺減小,并有長長的開衩,使活動方便。在袍子的袖口和長坎肩的領口、開衩以及前身都有大面積手工刺繡裝飾,整體感覺與滿族的旗袍很相似??茽柷叩貐^(qū)的民族服飾受到滿族服飾的影響,女子多穿寬大直筒到腳底的長袍,兩側(cè)開衩??茽柷呙晒排郯ǜ鞣N材質(zhì)及形制,其中包括自荏皮袍、羊皮袍、吊面皮袍、棉袍、夾棉袍、夾袍、單袍等,科爾沁蒙古袍剪裁合身,下擺窄且開衩,注重刺繡裝飾。科爾沁男子的服飾除了在不同的季節(jié)穿不同的衣服外,在年齡上也有區(qū)分,袍服有的有馬蹄袖也有些沒有。小伙子們穿著色彩明亮的禮服,可供選擇的品種也極多,通常有團花錦緞掉面袍子,外套還有坎肩。馬褂頭戴貂皮。中老年男子通常穿藍色或棕色長袍。冬天,男人穿著鑲邊無細縫的皮袍有熏皮袍、白往皮袍、吊面皮袍或者狐皮袍、羔皮袍、答忽、皮褲或者吊面皮褲、棉褲等。夏季男裝主要有白色單衫、單褲、單褂等。
1.男子冠帽
男子冠帽沿襲清代的冠帽制度,有暖帽和涼帽之分。葉子奇《草木子》記載:“官民皆戴帽,其檐或圓?!彪娪袄锏目茽柷吣凶又饕宕髁藘煞N不同材質(zhì)和款式的帽子。冬季穿戴護耳和折邊皮毛或毛氈帽,其他季節(jié)佩戴的冠帽呈現(xiàn)蒙古包形狀,頭頂有圓形珠子裝飾。冬季圓帽之檐鑲有貂皮和水獺皮,普通人戴羊皮或羔羊皮鑲帽檐的,一般黑色羔羊皮為多。電影中王爺和部下的冠帽主要用帽子和珠子的材質(zhì)劃分等級。根據(jù)史料記載,傳統(tǒng)科爾沁王爺?shù)墓诿备A麗精致,帽頂有刺繡裝飾,且帽子造型酷似蒙古包形狀,多數(shù)的頂部還有包邊條的裝飾。傳統(tǒng)的將軍的冠帽比其他的冠帽要高一些,左右兩邊都會有護耳,后面還有一片護布。雖然不如傳統(tǒng)科爾沁王爺冠帽精致美觀,卻也不失將軍冠帽特有的大將風度。將歷史材料與電影中的冠帽進行對比會發(fā)現(xiàn)造型相差不大,材質(zhì)是貂皮或者水獺皮帶有花紋,頭頂鑲有兩顆頂珠。
2.女子冠帽
科爾沁婦女頭飾雖然多種多樣,但只有成年女子才特別講究??茽柷邒D女的頭飾主要有“塔圖爾”“溫吉拉嘎”“哈塔胡兒”“穗赫”等。最基本的配件是塔圖爾,由紅珊瑚額帶、扁方、簪、釵、鞭筒、耳墜組成,額帶是一種寬度一尺的帶子,從中間隔開,量變對稱形式的一種鑲嵌珊瑚,在后腦上帶且配有花朵。額帶分為單、雙核三條并列三種不同的類別,同時還有有無穗之分,其中,雙額帶被普遍佩帶,額帶穗子垂在額頭著??茽柷吲嗽谄匠V槐P雙股發(fā)髻,配彩色裹布。蒙古族女人通常是要佩戴頭巾的。未出嫁的年齡大的女兒和嫁了人的婦女佩戴的頭巾的顏色和系帶也是不同的。年齡小的女孩佩戴粉紅色、白色、綠色的頭巾,在腦后系著,年齡稍大的女生佩戴紅色、白色、綠色的綢緞或者是紗巾,并且在頭頂纏繞,頭部右側(cè)鬢角垂下大約一尺左右的穗子發(fā)型相對封閉。佩戴頭巾的時候要將頭巾的穗子放置耳后,中間婦女則把頭巾纏繞做成帽子的形狀。
3.裝飾圖案
科爾沁服飾圖案種類多種多樣,常把云紋、水紋、山紋、火紋等大自然樣貌及牛、馬、羊、駱駝等家畜作為服飾、生活中的裝飾圖案。在《公主為奴》中多個主人公展示了卷草紋、云紋、山紋等的裝飾紋樣,圖案重點體現(xiàn)在衣身部位,有些在局部繡上圖案,有些是遍布整個衣身裝飾刺繡圖案??梢妱〗M在復原角色裝束時,盡可能地貼近清朝時期科爾沁服飾可考的裝飾圖案。
蒙古族人民在與自然朝夕相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對色彩的獨特理解,在這樣的影響下蒙古族女子服飾色彩濃烈,用色大膽,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而“色彩文化最顯著特點之一的象征性,在有形或者無形的文化中,色彩都或多或少抒發(fā)了思想情感”。影片中的女主角服裝色彩出現(xiàn)了三次紅色,但每次出現(xiàn)的紅色色相和純度是不同的,從電影里出現(xiàn)的三次紅色進行分析來看。第一次紅色是福晉送給女主的紅色衣服,是飽和度和明度很低的棗紅色,站在明度高的紅色背景布前,紅色始終保持著主體色的地位,兩種紅色的對比更加突出了女主服裝顏色的暗淡,表達一種警示作用,暗示了劇情接下來的動蕩。
第二次紅色是女主的婚服,也是全劇最貴重的衣服——沉重暗淡的紅色婚禮服和頭上高高戴起的紅珊瑚額帶裝飾。紅色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里代表吉祥的象征,結(jié)婚新人要穿紅,代表喜結(jié)連理。而在這里的紅色順延了第一次紅色的低沉,用紅色這種醒目的色彩表現(xiàn)了人物內(nèi)心的絕境。達古拉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而且要被迫嫁給自己的仇人,在躊躇中用紅色的視覺顯得她的腳步更加沉重。最后的近景集中在她的臉龐,頭上的紅色珊瑚珠子左右搖擺,像她的主人一樣,達古拉最終做出了命運的抉擇——一頭撞向了墻壁。
最后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紅色是在影片最后,經(jīng)歷了一系列親人死亡、戰(zhàn)爭殘酷的達古拉變得更加頑強和寬容,穿著一身紅衣騎在馬上。她在家族仇恨和草原和平中選擇了后者,這個紅色與之前的紅色相對比更加明亮,加入了一些調(diào)和的橙色,顯得紅色更加鮮明。金黃色的沙漠、灰暗的天空,這種人工美學的氛圍更突出了女主火一樣鮮活的生命力,而生命的張力在紅色的襯托下顯得更有感染力,像是觸目驚心的休止符。此時的紅色元素出現(xiàn)在中景和遠景之中,在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有突出的效果,和背景達到了一種默契和平衡。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人物的情緒、性格以及身份、地位,不僅可以通過劇情細節(jié)和場景設定知曉,通過正確的服飾色彩語言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會產(chǎn)生電影設定的效果。
該影片里的服裝款式遵守著科爾沁服裝傳統(tǒng)的風格,整體給人的感受為平穩(wěn)、端正,并且在服裝款式的細節(jié)方面也是少做藝術(shù)夸張設計,不僅體現(xiàn)人體的曲線美,也能展現(xiàn)人民粗狂、大度的性格特征??茽柷吲拥姆椃譃槲椿榕雍蛬D女。未婚女子穿大襟長袍,不穿開衩長袍,扎腰帶??茽柷邒D女穿兩側(cè)開衩袍服,開衩大襟坎肩,肩口、袖口和下擺等位置鑲有各色庫錦。在這部影片中可以看到福晉穿著的服裝是兩側(cè)開衩的對襟直領坎肩,袖口是馬蹄袖,直身連體,整體是收緊狀態(tài)。內(nèi)穿青綠色的蒙古袍肩部高聳表現(xiàn)出福晉強硬的性格和氣勢,在服裝細節(jié)上大量的織繡和精致的圖案也很好地襯托了福晉高貴的氣質(zhì)和身份。在電影后面的情節(jié)中,王爺?shù)耐蝗徊∈沤o了福晉沉重的打擊。根據(jù)蒙古族的傳統(tǒng),丈夫去世以后不佩戴頭飾。沒有佩戴裝飾品的福晉顯得有點落寞和凄涼。整體服裝的版型也變得寬松,肩部也不再高聳而是搭在肩膀上,袖口變得寬大,整體造型從背后看是一個巨大的A 字型。在電影服裝款式的構(gòu)建下,讓觀眾很容易接受并認同差異化的人物形象,對提高影視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有著積極的作用。由此可見,不同的服裝款式可以塑造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和情感變化,精確地描繪了福晉在強硬和脆弱兩種狀態(tài)里不同的情感傳達。
在《公主為奴》這部電影中,服裝的材質(zhì)也強調(diào)了人物的場合身份和禮儀功能,反映出蒙古人知禮守節(jié)的性格特征。蒙古人一年四季都喜歡穿袍子,春秋穿夾袍,夏季穿單袍,冬季穿皮袍、棉袍。服裝材料主要有布、綢、緞、絹和毛皮等。影片中用的較多的是絲綢、刺繡、動物皮毛。這些材質(zhì)多為尊貴的上層人士使用,在電影里面一次宴請王室的宴會中,邀請的人士大部分是尊貴身份的人,全都盛裝出席,我們可以看到面料的混合運用,如領口和袖口的刺繡、帽子上的珊瑚翡翠、頭上的羽毛和佩戴的珠寶首飾,顯示了在場的人的尊貴身份。宴會上穿著華麗的衣服并不僅僅為了讓宴會更加壯觀,更體現(xiàn)了中央集權(quán)的制度性約束,強調(diào)個人對集體的服從。
在清政府的統(tǒng)治下,蒙古族實行盟旗制度,各個階層均有嚴格的服飾制度。服裝的外觀作為象征性的表達,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地反映了人物所處的身份地位和階級權(quán)力。首先,象征了女性的身份地位。女主一開始以一個仆人的裝扮出現(xiàn),跌跌撞撞,被傳喚到福晉面前。她身穿灰色的大襟棉袍,腰上系著一個簡陋的深藍色腰帶,發(fā)型是未婚女子留有的獨辮,貼合了角色所處的身份和地位。隨著劇情的發(fā)展,她被福晉“看重”進入王府樂隊跳舞,服裝也開始變得華麗起來。在服裝面料上由棉布變?yōu)榻z綢;服裝上的裝飾也開始有刺繡,在襟部、肩口、袖口、下擺等位置鑲有各色庫錦。其次,也象征了男性的身份地位。男性服裝較為單一,影片中與豐富艷麗的女性服裝相比,男性的服裝變化不大,但仍可以看出不同階層地位的差別性。男主社會階層由王爺?shù)闹蹲愚D(zhuǎn)變成王爺,服裝面料對比之前變得更加華貴,增加了絲綢綢緞,外套坎肩上的刺繡從簡單樸素的小裝飾變得更加精致和突出。由此可以看出影片中身份、地位的差別始終存在,服裝向觀眾展現(xiàn)出最真實的社會。
經(jīng)過對電影中服裝色彩、款式和材質(zhì)三個方面的象征性分析,并與史料的科爾沁服飾做對比研究,我們可以看出電影制作者和服裝設計師是花了很多精力去研究影片的時代背景、社會面貌和風俗文化的。當然,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既有還原,也有創(chuàng)新的部分。電影中的服裝設計在服裝史原型的基礎上,又加入了創(chuàng)新設計。像是電影中多次出現(xiàn)的很具代表性的婦女頭飾以及吸收滿族風格的蒙古袍都較好地還原了歷史風貌,但這種還原并不是具體到每一套衣服的每個細節(jié)都要和歷史中的一模一樣,其中顏色、面料和配飾之間的選擇和搭配就需要設計得大膽、創(chuàng)新。所幸此部電影的服裝設計師根據(jù)現(xiàn)代人的審美創(chuàng)作出了既符合史實又頗具時尚感的服飾,且沒有改變影片想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涵、人物形象和歷史風貌,而是讓觀眾在享受視覺美感的同時也很好地把握了劇情的發(fā)展和脈絡。在色彩和裝飾細節(jié)方面為了更加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服裝造型在史實基礎上進行了局部元素的再創(chuàng)作,做到人物性格區(qū)分,靈活多變地表現(xiàn)人物形象。蒙古族的色彩文化認為黑、白、紅、藍、黃構(gòu)成了象征的世界,而在該影片中貼合整個劇情的基調(diào)用大量的紅色取代了白色,還增加了綠色和黃色相對明艷度比較高的顏色。人物和場景色彩相互搭配,增加了影片的視覺效果。
服裝設計作為電影中一種特殊的存在媒介,可極強地傳達出電影的深刻含義?!豆鳛榕愤@部影片的服飾代表科爾沁部落的縮影,透過服飾用無聲的語言傳遞給觀眾信息,電影里精美別致的造型為電影構(gòu)建角色形象和營造場景氛圍提供了象征性作用,展現(xiàn)了影片中的時代背景和影片特有的歷史文化。因此,通過服裝的象征性功能的分析,每部成功的電影都離不開服飾對角色的成功塑造,服飾與電影密不可分,也是推動電影藝術(shù)發(fā)展的重要手段。服飾在歷史演進中不斷發(fā)展,參考《公主為奴》所還原的蒙古族服飾,可以使觀眾認知和提煉清朝時期民族的、時代的文化特征,進而推動傳統(tǒng)服飾文化的大眾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