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發(fā),周桓宇,姚再恒,金 堯,林清鈺,陳春強,霍 強
(1.廣西師范大學 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2.珍稀瀕危動植物生態(tài)與環(huán)境保護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廣西 桂林 541004)
電解錳渣是電解金屬錳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主要來源于碳酸錳礦的酸浸及濾液的除雜過程,是浸出渣、硫化渣及除鐵渣的集合體[1]。由于錳礦石品位一般較低(含錳13%~16%),每生產1 t金屬錳將產生8~10 t電解錳渣[2]。至今尚無成熟且安全的電解錳渣處理技術,當前電解錳生產企業(yè)均采用尾礦庫集中堆放[2-3]。截至2020年,電解錳渣堆存量已超過1億噸,且年新增量高達1 000萬噸以上[4]。開發(fā)電解錳渣無害化和資源化的大宗消納技術已成為錳行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亟須解決的問題[5]。
電解錳渣屬于酸浸渣,粒度細(-80 μm粒級占80%),含水率高(23%~27%,游離態(tài)及結晶水)[1],并含有大量氨氮(>0.5%)[6-7]、錳(以MnO計,2%~11%)[8]和微量Cu2+、Cr2+、Zn2+、Ni2+等重金屬離子[9],處理難度大。氨氮的無害化處理是電解錳渣大宗消納的前提之一[10]。在成熟的生產工藝中,每生產1 t金屬錳需添加82.78 kg液態(tài)氨,而44.09%的氨則以銨根離子流失到錳渣中[11]。采用濕法脫除錳渣中氨將產生大量氨氮廢水,極易造成二次污染及資源浪費[12]。而火法處理錳渣過程中的高溫煅燒,不僅能耗高,而且容易產生含硫廢氣[13]。有效避免傳統(tǒng)濕法和火法處理工藝帶來的二次污染,是實現(xiàn)電解錳渣無害化與全量資源化的關鍵。本文提出構建半濕式非均相體系,設計以生石灰為主的多級反應+熱風逐級吹脫工藝,擬實現(xiàn)氨氮的零廢液去除,重點考察了生石灰與銨離子物質的量比、反應時間、含水率等對氨氮去除率的影響。
電解錳渣取自廣西桂林某錳業(yè)公司,渣呈深黑色,泥糊狀,含水率22.8%,使用前簡單破碎至粒徑1 cm以下。參照土壤pH值測定方法(NY/T 1377—2007),測得錳渣pH值為5.66。
干基電解錳渣化學成分見表1。干基電解錳渣形貌及其SEM和EDS分析結果見圖1。從表1、圖1并結合電解錳渣XRD分析可知,電解錳渣主成分為MnO、SiO2、Fe2O3及CaSO4。
表1 干基電解錳渣化學成分(質量分數(shù)) %
圖1 電解錳渣形貌及其SEM和EDS圖
實驗試劑主要有:氧化鈣、碘化鉀、二氯化汞、氫氧化鈉、氯化銨,均為分析純;去離子水,自制;多羥基磷酸鹽由實驗室合成。
實驗儀器包括:電熱干燥箱101-1B(上海秋佐科技儀器有限公司);可見光分光光度計752G(上海儀電分析儀器有限公司);恒溫振蕩器ZD-85(常州智博瑞儀器);酸度計PHSJ-4A(上海雷磁儀器廠)。
根據(jù)實驗原理及反應過程,設計的半濕式非均相反應體系結構示意圖見圖2。錳渣、水、生石灰在攪拌裝置中混合,通過熱風控制系統(tǒng)和帶閥流量計控制熱風流量,通過轉速旋鈕控制攪拌頻率,在一級、二級氨氣收集器中回收氨氣。
圖2 反應裝置示意
參照土壤中的銨態(tài)氮測定方法,采用氯化鉀作提取液,用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分析錳渣中的氨氮含量,并依此計算其去除率;參照固體廢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蕩法(HJ 557—2010)對反應完成后的渣樣進行氨氮浸出;參照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進行水質評價;采用XRD衍射儀(D/Max-3c)分析錳渣物相組成;采用德國Carl ZEISS公司的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GeminiSEM 300)分析錳渣表面形貌及局部能譜。
生石灰遇水極易發(fā)生水化反應,且釋放熱量,同時形成堿性環(huán)境,從而使NH4+-N轉化為游離態(tài)NH3或氣態(tài)NH3,其反應式為:
式中Q為熱量。電解錳渣的含水率通常在20%左右,生石灰與其混合即可發(fā)生水化反應,隨著熱量釋放,水分蒸發(fā),含水率將進一步降低。此外,本研究設計的熱風吹脫體系也將加快渣體中水分的揮發(fā)。
由反應式(1)和(2)可知,理論上去掉1 mol氨氮需要消耗0.5 mol氧化鈣,考慮到生石灰中有效鈣的含量、電解錳渣的酸堿性以及水化反應的完全性,探求實驗中生石灰按電解錳渣中氨氮摩爾數(shù)的1、2、3、4倍添加。
稱取200 g電解錳渣,按上述比例取生石灰與其混合,置于反應設備中拋翻10 min,靜置20 min,再次拋翻2~5次,同時在反應器底部吹入80℃左右的熱風,靜置后,取10 g渣樣分析其中的銨態(tài)氮含量,并標記為1次反應。
第2次反應,視渣體含水率狀況,在拋翻同時采用噴霧器噴灑一定量的水霧與渣混合;多次重復拋翻-靜置-拋翻-鼓入熱風,反應60 min,靜置后,取10 g渣樣分析其中的銨態(tài)氮含量,并標記為2次反應。
重復上述反應5次,共收集6個樣本,統(tǒng)一測定銨態(tài)氮(NH4+-N)含量。
控制錳渣含水率為21.5%,NH4+/CaO物質的量比對體系中NH4+-N去除率的影響見圖3。由圖3可見,隨著生石灰量增多,即NH4+/CaO物質的量比由1∶1增至1∶4,反應20 min時,NH4+-N去除率由20.1%增至69.4%;顯然,增加生石灰量可以提供更多的羥基并釋放更多的熱量,從而快速提升NH4+-N的去除率。另一方面,體系中NH4+-N去除率隨時間增加而上升,當反應至260 min時,4種條件下的氨氮去除率均接近峰值,分別為52.1%、76.2%、95.4%和97.8%;繼續(xù)反應60 min,去除率僅微增至55.3%、80.6%、95.9%和98.1%。體系中NH4+-N未完全脫除,可能是因為錳渣中的氨氮除了易溶于水的硫酸銨鹽外,還存在難于在堿性環(huán)境下脫除的含NH4+-N復鹽[14]。
圖3 生石灰添加量對NH4+-N去除率的影響
對反應320 min、NH4+/CaO物質的量比為1∶1、1∶2、1∶3、1∶4的4組渣樣,參照固體廢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測定溶液中NH4+-N濃度,其值分別為377.3、177.51、37.61和15.53 mg/L,除NH4+/CaO物質的量比為1∶4條件下的渣樣浸出液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二級標準限值(25 mg/L)并接近一級標準限值(15 mg/L)外,其余樣品浸出液均未達排放標準要求。
NH4+/CaO物質的量比為1∶4時,雖然渣體按浸出毒性方法測得浸出液能接近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一級標準限值,但氧化鈣用量大、成本高,綜合考慮經濟成本,推薦NH4+/CaO物質的量比為1∶3,反應時間260 min以上,此時氨氮去除率可達95.4%以上。
電解錳渣含水率一般為23%~27%,極易黏結。研究發(fā)現(xiàn)渣體含水率超過30%時,攪拌困難,反應體系無法正常運行,而含水率過低也不利于氧化鈣水化反應的進行。
本實驗研究的電解錳渣含水率為22.8%,反應前20 min不添加水,因添加CaO,體系含水率會下降;20 min后通過添加水動態(tài)調控體系的含水率為15%~28%。當NH4+/CaO物質的量為1∶3時,體系含水率對氨氮去除率的影響見表2。
表2 體系含水率對NH4+-N去除率的影響
由表2可知,在保證系統(tǒng)正常運轉的前提下,含水率僅對反應初期的NH4+-N去除率有較顯著影響。反應時間260 min時,3個含水率條件下的NH4+-N去除率均在95%左右。對反應至320 min的3組渣樣,參照固體廢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測定浸出液中NH4+-N濃度,其值分別為37.93、31.03和37.63 mg/L,均未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二級標準限值(25 mg/L)。因此,通過控制含水率不能使浸出液中NH4+-N含量符合污水排放標準。
前期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NH4+/CaO物質的量比為1∶3時,渣體按浸出毒性方法的浸出液未能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二級標準限值,且無法通過控制含水率使其達到一級標準限值。文獻[15]在對礦冶污染場地修復研究及工程應用中報道,多羥基磷酸鐵對鉛鎘等重金屬有明顯的固定效果,修復后土壤的潛在生態(tài)風險低?;阱i渣中同樣可能存在微量的鉛鎘等重金屬,尤其是錳渣中存在一定量的Mg2+,且磷酸基及NH4+易于結合成穩(wěn)定的鳥糞石結構,從而將NH4+及鉛鎘等重金屬進行固定。
NH4+/CaO物質的量比1∶3、含水率22.7%、反應260 min所得渣樣中NH4+-N含量為318 mg/kg,浸出液中NH4+-N濃度為37.61 mg/L??紤]到多羥基磷酸鹽在反應時存在一定損耗,按NH4+/PO43-物質的量比分別為1∶3、1∶2.5、1∶2、1∶1.5加入多羥基磷酸鹽,進行4組實驗,每組渣樣50 g,混合反應60 min,參照固體廢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對處理后的渣樣進行浸出,溶液中的NH4+-N濃度數(shù)據(jù)見表3。由表3可知,當多羥基磷酸鹽與NH4+物質的量比大于2時,其渣樣浸出液中氨氮濃度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一級標準限值(15 mg/L)。
表3 多羥基磷酸鹽對氨氮浸出率的影響
通過以上實驗,最終選定氨氮去除實驗的工藝參數(shù)為:NH4+/CaO物質的量比1∶3、反應時間260 min、含水率22.4%、NH4+/PO43-物質的量比1∶2,此時氨氮去除率達98.7%。
圖4為電解錳渣原樣、優(yōu)化條件下脫氨氮后的渣樣及固氨氮后渣樣的XRD圖譜。電解錳渣原樣主要物相為SiO2、MnO、CaSO4·2H2O。經生石灰反應脫氨氮后的渣樣中MnO相消失,取而代之是Mn(OH)2相。加入多羥基磷酸鹽后,生成了(NH4)MgPO4·6H2O鳥糞石相,說明難于脫除的氨氮已被固定下來。
圖4 電解錳渣XRD圖譜
1)通過調控電解錳渣體系的含水率并輔以熱風控制系統(tǒng),構建半濕式非均相反應體系,可以實現(xiàn)氨氮無廢液的脫除,多羥基磷酸鹽可將難于脫除的銨鹽轉化為鳥糞石將其固化。
2)在保證系統(tǒng)正常運轉的前提下,含水率僅對反應初期的NH4+-N去除率有較明顯影響,調控含水率并不能進一步提高NH4+-N去除率。3)氨氮脫除的適宜條件為:NH4+/CaO物質的量比1∶3、反應時間260 min、含水率22.4%,該條件下所得脫氨氮渣樣中NH4+-N含量375 mg/kg,渣浸出液中NH4+-N濃度為37.61 mg/L;此時按NH4+/PO43-物質的量比1∶2添加多羥基磷酸鹽固定渣中氨氮,其浸出液中NH4+-N濃度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一級標準限值(15 mg/L),氨氮去除率達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