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雁/文
溫州是浙江民間信仰活動最具代表性的地區(qū)之一。蒼南縣江南垟?shù)淖陟粑幕浅0l(fā)達,活動也較為頻繁。錢庫鎮(zhèn)位于江南垟?shù)闹行牡貛?,其民間信仰活動場所極具代表性。就宗祠文化場所來看,據(jù)統(tǒng)計,20 世紀80 年代末,蒼南縣新建祠堂就達到498 個,到20 世紀90 年代初后期,江南區(qū)域內的宗祠已達1000 多處。本文以錢庫片區(qū)的幾處典型宗祠為考察對象,發(fā)現(xiàn)江南垟宗祠在改造和發(fā)展過程中,宗祠的特征和功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宗祠供奉對象有了新的增加;祠堂楹聯(lián)所表征的文化要素更貼近時代精神;祠堂活動與社會文化生活息息相關;自愿捐資籌建宗祠正在成為人們聯(lián)絡感情、聯(lián)誼宗親,建立新的社會關系的重要方式之一。江南垟宗祠現(xiàn)狀及功能的轉化,究其實質來說,是宗祠等中國傳統(tǒng)宗教觀念和宗教活動主動適應當代社會發(fā)展要求的結果。
宗祠或稱宗廟、祠堂,是家族的圣地,是供奉先祖、祭祖敬宗的地方。按照XJ 鄉(xiāng)陳氏宗祠的碑記中所說,“宗祠者,可籍以紀念先人,啟迪后世,樹德弘孝,敦祖睦族之開端也。”建祠敬祖的意義有三個方面,一是緬懷先祖懿德,讓今人深悟“祖有德、宗有功”,祖上明德流芳百世、祖上功業(yè)朗照千秋;二是啟迪后世,激勵子孫,奮斗創(chuàng)業(yè),不辱先人,同時也希望在祖先的護佑下,宗族興旺,后裔發(fā)達;三是通過敬祖,增強宗族意識,和諧近鄰,民德歸厚。
和傳統(tǒng)宗祠一樣,江南垟?shù)拿總€宗祠里都供奉著本族始祖的牌位,如CC 紀念堂就并列供奉著C家和C 家各自的始祖,吳氏祠堂就供奉著吳氏的始祖,每位牌位下方均燃香以示敬祖之意;每個宗祠供奉的祖先牌位的上方都無一例外地懸掛著巨幅橫匾,紅底或者黑底燙金的大字寫著:“共仰敬祖”“祖德流芳”“世德流芳”“敬宗睦族”“族地宗親”“固本崇源”“明德惟馨”“厚德流光”“德澤惟馨”“祖妣恩源”“弘揚宗風”“篤宗敦誼”“同根連枝”“親情長存”等字樣。在錢庫片C 家堡陳氏宗祠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幅特殊的匾額:“祝CZJ 先生榮獲北京大學博士學位,紅底燙金大字:“‘日臻無疆’,LGZ 人民政府賀,2002 年夏月吉旦”,懸掛在宗祠大堂的大門正中的上方。作為被供奉者的CZJ 還敬獻了兩副對聯(lián),黑底金字鑲嵌在大門兩邊的石柱上。右邊是“稱姓以國稱朝以姓天下大宗稱陳氏”,左邊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潁川支派同此堂”,此幅楹聯(lián)寫于宗祠重建落成之時。宗祠門內也有一幅內容相近的楹聯(lián),右邊是:“揚名天下宗門喜有人才出”,左邊是:“立足世間福澤知從汗水來”,意在表明陳氏家族以國家社稷為榮,以融合宗族門親為耀的心境,且要求后輩知福澤來自艱苦的耕耘和不懈的努力。據(jù)陳氏宗祠中管理家譜的60 多歲的C 姓老人介紹說,門聯(lián)并不是CZJ 本人親撰,而是他父親代寫的,他父親是大學生。CZJ 本人在祠堂落成典禮的時候也沒有回來。在錢庫XKCC 紀念堂,我們又一次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在紀念堂的門口很醒目的位置,赫然懸掛著一幅大匾:“星斗”,大匾上寫著裔孫,留美博士某某某,留德博士某某某,博士某某某,碩士某某某,然后才是按世系排列的人名。眾所周知,宗祠原本是敬奉祖先的地方,但XKCC 紀念堂竟然把這些獲得碩士和博士頭銜的后生作為敬奉的對象,并在他們名前冠以“星斗”,表明了宗族對這些學有所成的后生的仰望和崇拜之情,說明蔡里人重視知識,重視人才,薦賢舉能的思想觀念。在倪處的項氏宗祠的墻壁上,有一個“光榮欄”,這是一個喜報,上面寫著:“本村XGZ 之子XGZ 同學,2006 年畢業(yè)于錢庫鎮(zhèn)一中,現(xiàn)優(yōu)先被WZ 中學錄取,特向本村全體村民報喜。2006 年6 月”。在錢庫人看來,能夠被WZ 中學錄取是本族人的驕傲,故貼榜于祠中,以勵后學,催人奮進。尤為有趣的是,宗祠的管理者們還把一些歷史上同姓的偉人、名人都找出來,認為他們是本族出類拔萃的人物,并認真地把其事跡題寫在宗祠的墻壁上。如,陳家堡陳氏宗祠進門處的一塊石碑上,赫然刻著陳云所題:“炎黃子孫,不忘始祖”。這樣的做法雖然看似可笑甚或荒唐,但卻反映了族人的一種美好愿望。他們希望把這些偉人、名人的事跡陳列在祠堂里,讓來人瞻仰,教族人懷念,以勵后人敦祖睦族、樹德弘孝、齊家安邦。
縱觀今天的祠堂,供奉的祖先牌位的性質沒有改變,但祭祀的對象卻有所增加。今天的這個“祖”,并非只是這個宗族中的始祖,還包括了后代或同輩中有功、有德的后賢。他們學有所成,乃當今社會的佼佼者,他們?yōu)閲?、為民族爭得了榮譽,為自己的族人爭得了榮耀。在族人看來,這些有功、有德者之所以能夠成功,一方面是他們個人努力的結果,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沐浴了祖上恩澤,受到了祖先的護佑,是先祖懿德流芳,百代相傳的結果。這樣做的結果正在于啟迪后世,激勵子孫不斷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以不辱先人,同時也預示自己的宗族興旺,后裔發(fā)達。因此,宗祠的祭祀意義之外更多具有了光宗耀祖的成就感和儀式感。
人們借先祖有靈的觀念,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美好愿望通過祭祀的形式表達和體現(xiàn)出來。在他們看來,祖先可以神格化,后生英杰也可以神格化。對晚輩來說,隨著時間的流逝,祠堂中供奉的這些后生也將成為新的祖輩,雖然這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甚至需要幾輩人的努力。江南垟?shù)淖陟艄芾碚弑辛巳寮椅幕白犯菰床煌凶媪凶?,教育子孫不忘養(yǎng)育之恩”的理念,利用宗祠特殊的教化方式,雖然還局限于家族式教育,但于我們今天的社會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
宗祠楹聯(lián),簡稱宗聯(lián),俗稱對子,是懸掛在壁間或置于廟堂明柱上的聯(lián)語。蒼南縣江南垟宗祠的楹聯(lián)極具豐富的文化內涵。每一處祠堂門柱上鐫刻的燙金聯(lián)語都讓人目不暇接,每一副楹聯(lián)讀起來都有一種瑯瑯上口的感覺。這里的許多宗祠的楹聯(lián),幾乎沒有發(fā)現(xiàn)完全相同的句子。筆者發(fā)現(xiàn),每處宗祠中的楹聯(lián)都和這個宗祠的歷史和主題密切相關,且體現(xiàn)了自身的文化特點。
通過楹聯(lián),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某一宗族的地域特征乃至歷史變遷的具體過程。如蒼南陳氏是陳姓中的一支,家族源自潁川,自漢代以來開始向南方發(fā)展。逐漸遍布全國乃至世界各地。C 氏祠堂中“祖系本重華,宗璜于穎水”,就是對該族的地域特征和歷史變遷過程的說明。在錢庫鎮(zhèn)的C 氏宗祠,我們就會看到這樣的楹聯(lián):“祖德綿綿,濟陽澤久,潁川源遠;祠容奕奕,蔡里人文,浙水風光。”“潁木繁茂啟迪后賢”(摘自錢庫蔡里陳蔡宗祠)“潁川延世澤,棠棣葆華名?!薄霸窗l(fā)河南,徙福建興一脈宗支遠;肇啟赤岸,遷陳堡衍萬派世澤長?!薄敖I(yè)王氣,源潁川,澤庇子孫千百代;祠宇巍峨,甲江南,緬懷祖德億萬年?!保ㄕ藻X庫陳家堡陳氏宗祠)顯然,這是對錢庫陳氏家族歷史發(fā)展過程的描述。
在錢庫鎮(zhèn)的W 氏宗祠中就能夠看見這樣一幅門聯(lián):“隱德昭世名垂千秋史冊,讓賢奔吳功開萬古江南”,還有一款:“宗功遠大道德文章傳三讓”。這顯然是對泰伯“三讓天下”這一歷史過程的追述。泰伯肇自后稷一脈,是周朝祖先古公太王的長子(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古公有三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少子季歷。據(jù)說古公預見季歷之子姬昌的盛德,有意傳位于季歷。作為長子的泰伯為了成就父愿,攜次弟仲雍三次遠遯,終于把王位傳給季歷和姬昌。故時人以為至德,連孔子都感慨地說:“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保ā墩撜Z· 泰伯》)武王滅殷,封泰伯之后于吳,從吳姓。吳氏宗祠的W 先生告訴我們,吳氏族人把“善”看作是“讓德”,就是源自“泰伯三讓”的故事,在祠堂里配以二十四孝圖,是用來說明美讓之德。
炎亭鄉(xiāng)的黃氏宗祠是2004 年建立的,外觀看起來有些簡陋,其門邊的兩副對聯(lián)即能說明黃氏宗祠的來源:“自黃帝以降吾姓乃成瀛寰之最,遷他鄉(xiāng)之后兒孫當記祖德為先?!睂嶋H上,不用考察姓氏的來源,從宗祠中楹聯(lián)的內容中,我們就能夠大概了解到姓氏家族的地域特征和歷史源流。
今天的宗祠,一款款的楹聯(lián)散發(fā)出強烈的人文主義氣息。如“詩開一代新風,排六朝靡麗,先哲蜚聲遠?!备桧灥氖翘拼膶W家陳子昂,其詩標舉漢魏風骨,反對柔靡之風,被文學史上稱為“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吧裰萦詈?,名蜚歐美,以報枌榆,耀祖光宗。”說的是曾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主任設計師的CRQ,是XJ 人。
蒼南縣在歷史上出現(xiàn)過不少文人墨客,這或許使今天的錢庫人更有資格功詩書、頌圣賢。在蔡陳紀念堂里,由于門前懸掛著子孫后昆讀書知進的匾額,所以門內有兩副楹聯(lián)為證:“祖德蔭文風輩出學士碩士博士來自當今名士之廣,裔支揚志氣全憑德培智培體培還因累代善培為先”“讀書能耀宗世澤千年榮祠宇,科技可興國人文三世振家馨”“博學科技興中華”“福地應啟后裔賢”(摘自蔡陳紀念堂)。提倡讀書,贊頌高科技的還有仙居鄉(xiāng)陳氏宗祠的:“讀書能耀宗,思祖德閉門覓句;科技可興國,看后賢大雅登堂。”“高科技可興國人文萬代翊神州,功詩書能耀宗世澤千年榮祖祠”。(摘自龍港東排陳氏宗祠)
蒼南縣是個尚武習武的地方。五代末,吳越節(jié)度使林倪歸隱蒼南縣境內蓀湖山,以武術傳授鄉(xiāng)民,首開習武之風,今天的蒼南人依然保持著喜愛武術的習慣。因此,不少楹聯(lián)也加入了習武尚武的內容,如:“仙居衍派,鴻圖勵志,更尚文尚武振家聲?!薄盎④S龍騰,武術群英,同慶仙居萬代昌榮。”(仙居陳氏宗祠)仙居鄉(xiāng)自稱“南拳之鄉(xiāng)”,民間現(xiàn)在還有許多著名拳師。從仙居陳氏宗祠落成慶典的光盤中,我們也領略了武術節(jié)上老中青三代精湛的武術表演。
從楹聯(lián)所著意宣傳和弘揚的價值觀來看,基本上都與儒家思想有關。如:“報本敬親,是謂至德要道”,即是說能夠報答祖先,敬奉族親,可以稱得上是最高的道德和最大的道了。這就自然讓人聯(lián)想到儒家的“親親”思想和“孝悌”觀念,正所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睦族敦宗,仁慈忠孝善為本;立身處世,信義和平禮在前?!薄叭蚀戎倚ⅰ笔且耘囵B(yǎng)人的善性為基本,“信義和平”則是人的立身處事的前提和根本。蔡陳紀念堂的“祭如在明德惟馨”,總是讓人想起孔子“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和《尚書· 酒誥》“弗惟德馨香,祀登聞于天”的銘言警句。倪處項氏宗祠還有:“禮義忠信傳家寶,孝悌篤厚遺祖訓。”“尊宗敬祖,須從綱常中滲透;睦族和鄰,要在寬厚處得來。”(仙居陳氏宗祠)凡此等都呈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思想觀念。
楹聯(lián)是文人的創(chuàng)造,一般出自名家之手。一副優(yōu)秀的楹聯(lián)往往是時代精神的經(jīng)典寫照。過去,楹聯(lián)的內容大多取材于本族歷史名人及道德文章,對外宣揚自家祖先功德,光耀門庭,對內用以教育、激勵后人。如“先祖積德流芳千載茂,后裔英才輩出萬年春?!保ㄏ删雨愂献陟簦办粲钪匦拢庾娴?,行仁積善世澤長存。”(陳家堡陳氏宗祠)“堂勢尊嚴,昭奕代宗功祖德;孫支繁衍,承萬代春祀秋嘗?!保ㄨ蠄A陳氏宗祠)“緬懷先祖弘揚宗德昌盛萬代”“祖德廣播福讓禎祥樂千家”“祖功宗德流芳世世垂千古,子孝孫賢世澤綿綿耀萬代?!保咛庬検献陟簦┈F(xiàn)在宗祠的楹聯(lián),大部分是根據(jù)歷史記載請人書寫補刻,但也有部分楹聯(lián)是根據(jù)新建宗祠的地理環(huán)境和新時代特點重新撰寫,賦予楹聯(lián)新的意義。例如龍港瓦窯頭祠臺門聯(lián):龍港名城此祠古,潁川歷代賢士多。 有的楹聯(lián)體現(xiàn)了科技發(fā)展、科技興國的思想,如“科技可興國,看后賢大雅登堂?!保ㄏ删雨愂献陟簦疤焐闲浅教懋惒剩碎g科技發(fā)春光。”“科技海洋,千帆竟發(fā);文化園地,萬木爭榮?!保ㄅu艚東浦口陳氏宗祠)“詩書能耀祖,世澤千年榮祖廟;科技可興國,人文萬代翊神州?!保埜蹡|排陳氏宗祠)“學子從戎,譽重京華,惟追馬列,振邦興國?!保ㄏ删雨愂献陟簦┯械拈郝?lián)還體現(xiàn)了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思想,如“德培智培體培還因累代善培為先”(蔡陳紀念堂),把人性之善的培育看作是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前提。
高小畢業(yè)、當會計十多年的吳氏宗祠的一位老先生告訴我們說,他以前讀了很多書,吳氏宗祠中的金字都是他從古書上找的,也有從網(wǎng)上弄的。我們問他為什么能夠寫出這么符合時代的詞句時,他回答得既樸實又簡單:“現(xiàn)在社會就要求這樣!”可以看出,新時代的楹聯(lián)已經(jīng)把現(xiàn)代人鮮活的生活觀念、價值追求、文化理念與宗祠的教化功能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了。
宗祠的發(fā)展始終與時代的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離開了時代的宗祠也就失去了生機和活力。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宗祠總是越來越多地被添加進了時代的內容。就宗祠來說,它的基本功能是祭祖,但是,當代語境下的宗祠發(fā)展卻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趨勢。
江南垟宗祠中,我們隨處可以看到老人協(xié)會、文化活動場所、黨員活動場所、愛國教育基地等。如陳家堡陳氏宗祠碑記前言所言:“宗祠是中華民族祭祖之處,又是民間文化娛樂場所”。在陳家堡陳氏宗祠的大門上掛著:“陳家堡文化體育活動中心”的牌子;倪處項氏宗祠門口木牌上寫著:“錢庫鎮(zhèn)倪處文化中心”;吳氏宗祠門口寫著:“蒼南縣錢庫鎮(zhèn)前吳村老人協(xié)會”;當我們造訪仙居陳氏宗祠時,宗祠的門口醒目地懸掛著“仙居鄉(xiāng)老人文化活動中心”的匾牌。當我們步入祠堂時,耳邊聽到的是唱戲的聲音;看到的是羽毛球場地上年輕人運動的身影;剛剛放學的孩子們在宗祠里追逐和嬉鬧;在祠堂二樓,三人一群、五人一堆的幺三喝四的打牌聲不絕于耳。因為不是祭拜日,我們無法看見這里舉行祭祀的香火繚繞和人們恭敬有序的敬拜先祖的情景。但據(jù)仙居鄉(xiāng)安居村老人協(xié)會C 會長介紹,每年的初一、初二、初五,仙居不同房的人都會來這里祭祖。他們會宰殺一頭豬,把豬頭、豬肝、豬尾分著吃掉,還會擺些水果、點心、雞肉等供品來祭奉祖先。老人還為我們提供了仙居鄉(xiāng)陳氏大宗祠落成典禮時的錄像帶,讓我們分享當時舉行的“——超宗薦祖保泰道場”儀式的盛況。從錄像帶上,筆者目睹了2005年農(nóng)歷3 月27 日(公歷5 月5 日),仙居鄉(xiāng)千名宗親在這里舉行的聲勢浩大的祭祖儀式。
位于錢庫鎮(zhèn)林家塔村的林夫紀念館也頗具特色。林夫是我國新興木刻運動的第一代木刻家,也是抗日救亡運動的革命烈士。該館現(xiàn)在也是溫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林夫紀念館之所以建在這里,主要是因為林夫小的時候就在祠堂里念書,抗戰(zhàn)時期他還帶領民兵在這里訓練。68 歲的L 姓老人告訴我們:“林夫是林家塔人,是我們本族人,老百姓要保護自己的東西。臺風來的時候,我們都會過來把資料收起來?!绷址蚣o念館后面就是林氏宗祠,也就是林夫幼年時念書的地方?,F(xiàn)在里面雖然簡陋,但供奉的各村祖先牌位卻是一個不少,如將軍橋頭村林公靈位、周家城祖公靈位、云兜祖公靈位、林家祖公靈位炎亭祖公靈位等。老人說:“本族人每年的正月初五都要到這里來祭拜。祭祖之前也有來的,主要是受教育,社會上會組織中小學生來這里,黨支部有時候開黨員會、組織活動也會過來。”
倪處項氏宗祠門口的兩邊懸掛著“八榮八恥”和“倪處村規(guī)民約”的宣傳欄。進入宗祠,我們看到這里還有一個“倪處村文化中心簡介”,上面記錄了項氏宗祠改建的歷史過程。項氏宗祠設立了“六室四場四欄兩廳一校一部一臺”,指的是:圖書閱覽室、棋牌室、電子信息室、影視賞析娛樂室、管理辦公室、羽毛球場、嗒嗒球場、室外文化廣場、乒乓球廳、臺球廳、村民學校、村民俱樂部、歌舞文藝臺等,他們稱這里是“健康文明很受青睞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院”,并承諾“積極引導、百花齊放、求是發(fā)展、與時俱進”。放眼望去,宗祠房梁上懸掛著“積極引導農(nóng)民參與自娛自樂活動”“繁榮農(nóng)村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等巨大條幅,條幅中央上方還有一塊石碑,上面清晰地刻著“與時俱進”的繁體字字跡。其他一些宗祠的門口或墻壁上經(jīng)常也會有諸如:“共創(chuàng)綠色家園同建和諧社會”“祖德振千秋大業(yè)宗功啟萬代文明”(陳家堡陳氏宗祠)“愛我家鄉(xiāng)回報祖宗恩澤故里至德尊容”等條幅,透露出宗祠鮮活濃郁的時代氣息。
可以看到,昔日寂寥的祠堂香火依然不斷,而翻新后的各處宗祠則處處體現(xiàn)出緊跟時代要求的愿望,也是中國傳統(tǒng)祭祖觀念適應時代要求的結果。
“愛族愛國,奉獻社會”這八個字反映了現(xiàn)在宗祠建立者的基本思想和追求??胺Q“江南第一祠”的仙居陳氏大宗祠在落成慶典時,世界陳氏聯(lián)誼會會長、世界陳氏書畫院院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文化研究院院士C 女士出席并發(fā)表了講話。她提出的口號是:“愛族愛國,精誠團結,振興陳氏。”世界陳氏聯(lián)誼會副秘書長CXW 先生在講話中說:“系滿鄉(xiāng)情的親情紐帶使陳氏宗親走到了一起”,為祖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為家園添彩,為社會造福是仙居人的努力方向;愛親人,愛家人,愛宗親,愛民族,愛國家,愛社會是仙居愛的精神。
其實一開始,我們就對許多建成的和正在建設的宗祠規(guī)模和宗祠氣派所震懾,對于經(jīng)費如何解決的問題也做了重點調查。從調查中了解到,所有的宗祠建設資金款項都是村民自愿捐助的。對于捐資情況,每一個宗祠里的碑記上都有詳盡的記載。捐資者有來自本村的,也有來自臨村的,還有外甥女婿奉獻捐資的。其中錢庫鎮(zhèn)前吳村吳氏宗祠只是樂助一項資金就達到了220 多萬元。倪處項氏宗祠也有捐資數(shù)額不等的樂助名單。捐資方主要有個人捐助及以村、辦事處、老干部聯(lián)誼會等集體籌資捐助兩處來源。其中,個人捐資從300 元到3000 元不等,集體捐資一般也在200 元到3000 元不等。
陳家堡宗祠重建樂助捐資的具體數(shù)額一般也在千元以上。從陳家堡宗祠墻壁上貼出的殘缺的陳家堡宗祠重建收支情況表中可以隱約看到,宗祠重建進賬約300 多萬元。僅陳家堡的陳武帝石雕像樂助一項,捐資就達到約37000 多元人民幣。捐資事跡以“芳名碑”的形式被記錄了下來:“2002 年春由遷居龍港本族賢達人士發(fā)起倡議,重建宗祠,造福后人,深受族人支持,全族上下,群策群力,慷慨解囊,為重建宗祠貢獻力量,其愛族愛鄉(xiāng)敬宗睦族之心可昭日月。為弘揚無私奉獻精神,啟迪后人,特錄芳名,銘記于此。”
自愿捐資不僅體現(xiàn)在修建宗祠上,在整理編纂家族歷史史料上族人也是傾盡人力、物力和財力?!渡n南林氏通覽》的編纂被看作是“牽動全縣林氏人心的巨大工程,是增強林氏凝聚力的紐帶,是促進蒼南林氏11 萬人團結的舉措,是蒼南林氏先賢千年未盡的事業(yè);有利于繼承和發(fā)揚林氏忠孝傳家、重教興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有利于廣大拓展林氏祖先的功業(yè),有利于促進祖國統(tǒng)一振興中華。”僅就《蒼南縣陳氏通覽》的編纂事項來看,集體和個人捐資就達到67 萬余元??上攵瑸榻⒆陟?,為編纂《蒼南林氏通覽》,族人精誠團結,慷慨解囊。原來狹小的家族意識已經(jīng)提升到了家國天下的宏愿和民族振興的高度。經(jīng)濟的發(fā)展讓今天的錢庫人在享受著豐厚的物質生活的同時,更期待精神的養(yǎng)護。
聯(lián)系宗親的感情,建立宗親之間的紐帶最普遍和直接的做法就是承辦酒席。每一次族人祭祖活動結束后一定要擺一場酒席。林氏宗祠的L 姓老人告訴我們:“過來吃飯的人都是自己出錢。以前都是自家燒菜帶過來,現(xiàn)在都是統(tǒng)一燒飯,打個電話說過來吃飯就可以預定上。”據(jù)仙居鄉(xiāng)陳氏宗祠C 會長介紹說,正月初一祭祖時他們擺了80 多桌,初五少一點,但是也擺了酒席。柘圓陳氏宗祠在舉辦圓譜活動期間,大家也會坐在一起吃飯喝酒。陳氏和項氏共祭祖的當天中午,筆者就被應邀和他們一起共進午餐。席間,鎮(zhèn)領導會到各個酒桌敬酒,圍坐在一桌的人們互相敬酒。這時候人們感受到更多的往往是一種親情和鄉(xiāng)情。
筆者注意到,不管是從錄像上看到的酒席,還是筆者在錢庫鎮(zhèn)調研期間吃的飯菜,幾乎沒有什么不同,就連世界陳氏聯(lián)誼總會會長C 女士也跟普通人一樣坐在祠堂里吃一樣的飯菜,那些為宗祠捐資的企業(yè)家們也和普通村民吃的是同樣的飯菜,沒有人搞特殊化??梢姡院贸詨?、吃什么好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家族人在某種日子里能夠坐在一起,在舉杯共飲中加強宗親聯(lián)系,實現(xiàn)愛族、愛國的美好愿望。這時候,祭祀祖先的內容和祭祀情緒悄悄地被一種新的東西所替代,那就是籍靠著祭祀祖先的活動聯(lián)誼宗親,建立新型的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通過對江南垟宗祠舉辦的自愿捐資、自助酒席的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宗祠已經(jīng)成為建立族人的廣泛聯(lián)系,增進感情,加強團結,增進族人榮耀感的新型的社交場所。狹隘宗族意識在每年祭祀后的酒席中被賦予了“愛族愛國,奉獻社會”的更為符合社會要求的內容。
恩格斯曾說:“任何意識形態(tài)一經(jīng)產(chǎn)生,就同現(xiàn)有的觀念材料相結合而發(fā)展起來,并對這些材料作進一步的加工;不然它就不是意識形態(tài)了?!倍鞲袼沟倪@一表述,用來說明江南垟宗祠改造過程中所出現(xiàn)宗祠的功能與特征的變化,無疑是貼切和恰當?shù)?。江南垟宗祠的改造及其功能的轉化,究其實質來說,是宗祠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念動適應當代社會發(fā)展的結果。因為任何一種思想文化,只有當它們適應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時,它們才能有立足之地,才能生存和發(fā)展。■
引用
[1] 莫法有,林虹.從溫州宗教現(xiàn)狀看宗教的世俗化[J].宗教學研究,2000(1):92-97.
[2] 王曉毅,朱成堡.中國鄉(xiāng)村的民營企業(yè)與家族經(jīng)濟[M].太原:山西經(jīng)濟出版社,1996.
[3] 肖雁,金澤,邱永輝.2010年儒教研究的理論與實踐[R].中國宗教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185-186.
[4] 陳后強.蒼南縣陳氏通覽·岱嶺大厝基路下支派陳氏宗祠[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6.
[5] 陳后強.蒼南縣陳氏通覽·括山小陳家堡陳氏宗祠[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6.
[6] 林振法.蒼南林氏通覽[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
[7]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