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敏洪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地走到底,總要有幾個來回,才能得到好的結果。
在自然界,我們可以看到植物的成長、動物的成長。相較于動植物,只有人能夠超出肉體成長,進而引領其他方面的成長。
我想先講講哪些不是成長。
比如,今天做行政,明天做人力,后天又做市場,永遠是在同一個層次上做,永遠在基層或者永遠被別人指揮,不需要自己動腦子。這樣,就學不到真正的經(jīng)驗和積累真正的智慧。
很多人窮其一生都在不停地換工作,他對工作并非真的感興趣,也沒打算深挖,讓自己成為專家,這不屬于成長。
比如有人在上海打兩年工,到北京打兩年工,又跑到深圳打兩年工,盡管你在不同的城市結交了不同的人,但是并不一定意味著你在成長。
人是會變老的。但是,有些人的思維能力是不會提升的,他們一輩子就生活在褊狹、固執(zhí)的自我意識中,永遠認為自己正確,他人是錯誤的。不管他換多少工作或者做多少事情,因為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就意味著看問題永遠不會變得更加敏銳、通透、寬容、大度,也就意味著他并沒有成長。
很多人都處在舒適區(qū),希冀有一份安定的工作,只要不犯大錯誤,就不會失業(yè),就能拿一份穩(wěn)定的工資。慢慢地,會有一點點積蓄,買房買車,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建立了一個相對較為穩(wěn)定的親友關系。
但這就是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地在舒適區(qū)中可能就失去了斗志和向外延伸的欲望,不愿意接受挑戰(zhàn),拓展生命的新維度。
我認為,人是被目標、訴求和渴望所引領的一種動物,成長是人生的必修課。那么,成長到底是什么?我想說幾個要點。
成長是對自己從內(nèi)到外的一種革命。外在革命就是進入不同的領域,學習不同的新知識,最后讓你產(chǎn)生外在的提升;內(nèi)在革命是思想觀念的革命。人類的成長與否,不是由我們的身體來作為衡量標準。當然,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比如,我到了北大以后,北大的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給我?guī)順O大的沖擊。所以,北大畢業(yè)以后我依然留校任教,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覺得那種思想的洗禮和靈魂的沖擊還沒有受夠,希望能夠進一步地完善,于是我在北大又當了六年半的老師。
成長是不斷地提高和改變對于人、事、世界的認知的過程。直到最后你在某種意義上認知水平、判斷水平、思維水平和做決定的能力在不斷地提升,你所犯的被人看來是愚蠢或者是不應該犯的錯誤越來越少。
成長就是提升自己的內(nèi)在價值和外在。內(nèi)在價值就是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智慧,有才華和才能;外在價值就是為了讓他人覺得你值得尊重,值得合作。
我經(jīng)常說人生有“三識”:知識、見識、膽識。
總體來說,知識的提升是成長的一個維度,這也是我們讀書學習的一個目的。
見識有時和知識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是可以分開的。不少中國企業(yè)家只有初、高中學歷,但是能把企業(yè)做得非常大。很多博士畢業(yè)的人反而把企業(yè)做垮了,這些就和見識而不僅是知識有關。
以我為例,我母親盡管沒有文化,但是她是一個有見識的人,她知道孩子未來應該往什么方向發(fā)展。所以小時候她就要求我讀書,要我上高中,上大學。這是一個農(nóng)村婦女能給予孩子的最好的成長路徑,母親的見識也成就了今天的我。
膽識就是你敢于不敢于突破自己,勇敢地做一些你原來從未做過的事情,投身進去,縱身一躍。但(商業(yè))世界沒有萬全之策,沒有100%的保障體系讓你縱身一躍后不受任何損失,所以它是一種選擇。
我們從高中上大學不能算縱身一躍,因為我們知道在大學一定能學到比高中更多的知識,本科畢業(yè),讀碩士、博士也不能算縱身一躍。
真正的縱身一躍是你跳進去以后,可能會失去安全感,甚至一敗涂地。但一旦選擇正確,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成功——這種東西才叫作“縱身一躍”。
婚姻某種意義上是“縱身一躍”,因為不管婚前關系多么親密,也沒人可以保證婚后的生活一帆風順;創(chuàng)業(yè)也算“縱身一躍”,因為成功了可能就是中國著名企業(yè)家,但失敗了可能會血本無歸。
成熟而不圓滑,老練而不世故,進取而不魯莽,果斷而不愚蠢,平凡而不平庸,探索而不迷惑,孤獨并不孤單,失敗不會氣餒,都是成長的外在標志。
成熟而不圓滑。成熟,就是做事情周到,照顧到所有人的利益;圓滑是所有行為都是基于自我保護,自私自利。
老練而不世故。如果一個人到了三四十歲以后不再堅持自己的原則、價值觀,不再堅持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這就不是老練,而是世故。
進取而不魯莽。人是需要有進取精神的。進取是要在思考問題正確,或者對未來前進的方向基本上有把握,并且知道這個道路如果走不通的話會給自己帶來什么后果的前提之下,再縱身一躍,進取往前。
果斷而不愚蠢。果斷有時候會出現(xiàn)幾種情況:一種是人云亦云;一種是固執(zhí)己見??雌饋肀砻嫔虾芄麛?,雷厲風行,但這是一種愚蠢,因為他沒有真正地去思考所作所為對身邊一切產(chǎn)生的影響。
平凡而不平庸。做人是可以平凡、樸實、樸素,但是不能平庸。平庸就是自己不動腦子,不去讓自己的生命有所提升,心甘情愿地陷入懶惰或迷惘中。
平凡只是一種心態(tài),我可以不穿名牌衣服,住小房子,不買汽車,但是內(nèi)心中間依然在追尋未來更加美好的前途和生活。
探索而不迷惑。迷惑就是不知道東南西北,甚至不知道方向在哪,也沒有意愿去探索。
孤獨而不孤單。人可以享受孤獨的生活,孤獨的生活中可以有很多思考。但是孤單是感覺到形單影只,好像全世界就我一個人,無人陪伴。
失敗不會氣餒。很多人遇到困難容易氣餒、放棄,這也是一種不成熟的標志。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各種艱難困苦、挫折不幸。在此過程中,你的態(tài)度,就帶來了未來對于你的生命到底是提升,還是繼續(xù)待在低層次痛苦中間的狀態(tài)。
我常常講,中國古代文人最優(yōu)秀的作品很多都不是在一帆風順的時候?qū)懗鰜淼模热缣K東坡在流放到黃州之前,其實沒有太多的名篇。我們今天背誦的蘇東坡所有的好詞,都是在他被流放以后寫出來的。
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放映后很火,它講述了兩個得了癌癥的年輕人的故事,講述了生命無常之中的友情、愛情和親情。易烊千璽飾演的男孩的母親說過一句話:“人來了總是要有結束的,總是要去的。”
所以,我覺得不管是去得早,還是去得晚,既然來了人世,不管遇到什么艱難,我們就應該把每一分鐘活好,對生命豐富度、深度、高度、意義有一種追尋的態(tài)度,如果說得悲壯一點就像屈原說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