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遼寧·錢國宏
出游安徽時,在屯溪一家酒樓吃到了徽菜中特別有名的佳肴——“魚咬羊”。乍一聽菜名,很是納悶:魚生活在水中,羊生活在陸地上,這兩種“非同域”動物怎么能“咬”在一起且成為一道美食呢?安徽朋友的一席話,讓我真是捧腹、稱絕!
據說很多年以前,有人用船載著幾只羊過河,船行至河心時,突然狂風大作,瞬間船就翻了!船上的羊紛紛落水,它們不會游泳,相繼沉入水后,很快就引來了一群魚。這些魚你爭我搶地吃羊肉,片刻工夫,便吃得肚腹?jié)L圓!恰巧這時來了一名漁夫,他看到水面上出現了這么多大腹便便的肥魚,便連忙拋網,網獲了許多魚。漁民把魚背到家中,做魚時驚訝地發(fā)現每條魚的肚子里都塞滿了鮮嫩的羊肉!漁民立刻想到了“魚羊合烹而為鮮”的祖訓,于是把魚腹中的雜物掏凈,去掉鰓、鱗再洗凈之后,把碎羊肉重新裝進魚的腹內,并用線縫好,然后進行烹燒。結果用這種方法做出來的燒魚,魚鮮羊嫩,不腥不膻,味道奇香!
這一奇遇很快就傳遍了附近地區(qū),一些廚師頗為好奇,紛紛加以效仿,選用淮河產的鱖魚,從口中掏出內臟,以保持魚身的完整,然后將燒至六七成熟的羊肉從口中塞到腹內,再把整條魚用文火慢慢燒煮,快熟的時候加入調料,繼續(xù)烹煮。這樣做出來的燒魚吃起來湯汁黏稠,味道鮮美,令人嘆為“食”止!當地廚師給這道菜起了一個特別有趣的名字:“魚咬羊”!——可不是嘛,魚把羊肉吞到了腹中。后來,這道菜經過歷代廚師的不斷改進,“魚咬羊”的制作過程越發(fā)精細,味道也越來越好,成品湯味鮮美,肉香酥嫩,鮮美無比,風味特殊。
安徽地區(qū)的廚師在制作“魚咬羊”這道菜時,都喜歡選用鱖魚作食材,這樣做出來的這道菜肉質豐厚、堅實,味道鮮美,燉煮、擺盤都不易變碎,而且鱖魚還具有補五臟、益脾胃、充氣胃、療虛損之功。羊肉宜選用嫩羊,以脅間肉為最佳。羊肉有補虛、補益的功效,是中醫(yī)學中比較推崇的補益食材。
“魚咬羊”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實則它涵蓋了徽菜的幾大主要特點:選料立足于新鮮活嫩,烹飪擅長紅燒、清蒸、油炸和煙熏等技法,強調原汁原味,具有質樸、咸鮮、酥脆、奇特、爽口等特點。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將想不到的事情變成舌尖上的美味,這就是中國烹飪技藝長久不衰的秘訣之一,也是中國人生活智慧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