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進
(寶應縣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江蘇 揚州 225800)
隨多排探測器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shù)持續(xù)改進,單心動周期成像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CCTA)圖像采集與后期處理技術(shù)迅速發(fā)展,有助于獲取更高質(zhì)量圖像,進而更精準檢測與診斷冠狀動脈疾病[1-2]。CCTA檢查主要包括掃描、對比劑注射及圖像后處理重建等步驟,降低CCTA掃描輻射劑量始終為影像學醫(yī)師關(guān)注重點[3]。體表面積(BSA)因基本不受代謝、稀釋及分散對比劑脂肪組織影響,更適用于調(diào)節(jié)對比劑劑量[4-5]。但目前,多數(shù)課題僅關(guān)注輻射劑量,少數(shù)關(guān)注降低輻射劑量時優(yōu)化對比劑運用方案?;诖耍疚倪x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寶應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26例行CCTA掃描的患者,通過分組研究,旨在討論低濃度對比劑依據(jù)BSA個性化注射模式對CCTA掃描圖像質(zhì)量的影響?,F(xiàn)詳細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寶應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26例行CCTA掃描的患者,依據(jù)檢查先后順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3例。對照組中男性29例,女性34例;年齡36~79歲,平均(55.08±3.89) 歲;體重 59~ 73 kg,平均(66.97±1.27)kg;體質(zhì)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為 21~ 28 kg/m2,平 均(24.02±0.63)kg/m2;BSA 1.1~ 2.1 m2,平 均(1.75±0.09)m2; 身 高 158~ 183 cm, 平 均(166.18±2.45)cm。 研 究 組 中 男 性 30例, 女 性33 例;年齡36~78歲,平均(55.06±3.79)歲;體重57~ 73 kg,平均(65.97±1.45)kg;BMI 21~27 kg/ m2, 平 均(23.03±0.57)kg/m2;BSA 1.1~2.0 m2,平均(1.70±0.09)m2;身高156~182 cm,平均(165.13±2.44) cm。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接受CCTA掃描;②語言交流、認知功能正常者;③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不全者;②對比劑過敏者;③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者。
設備:①128排256層超高端螺旋CT儀,由美國GE公司提供,型號為:REVOLUTION CT ES;②雙筒高壓注射器。材料:①碘海醇注射液[通用電氣藥業(yè)(上海)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00595;規(guī)格:l00 mL:30 g(I)];②碘克沙醇注射液[GE Healthcare Ireland;注冊證號H20060343;規(guī)格:50 mL:16 g(I)];③酒石酸美托洛爾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5391;規(guī)格:25 mg×20 s)。
對照組運用高濃度對比劑(340 mgI/mL)碘海醇注射液,維持注射速率為5 mL/s;研究組運用低濃度對比劑(260 mgI/mL)碘克沙醇注射液,維持注射速率為2.4 mL·s-1·m-1×BSA(m2)。兩組患者均運用常規(guī)劑量(120 kVp)、實時監(jiān)控觸發(fā)、自動毫安、前瞻性心電門控及自適應統(tǒng)計迭代重建(ASIR)技術(shù);掃描前需確?;颊咝穆剩℉R)平穩(wěn),并指導其實施反復呼吸屏氣鍛煉;針對HR>70次/min者,需給予其一定劑量酒石酸美托洛爾片,待HR<70次/min后再實施掃描;掃描過程中,影像學醫(yī)師應為患者做一個胸部屏氣定位像,再實施增強掃描;胸部掃描范圍:氣管分叉下方8~12 mm處至心臟膈面下方8~12 mm處;運用雙筒高壓注射器,實施團注法,經(jīng)肘靜脈輸注對比劑后,運用25 mL 0.9%氯化鈉溶液沖洗。
由2名工作經(jīng)驗豐富的檢驗科醫(yī)師共同進行閱片分析以及結(jié)果對比,閱片時若意見不同需商討后得出統(tǒng)一結(jié)論。
①對比劑相關(guān)參數(shù),包含注射流率、碘流率、注射時間、對比劑總量及碘攝入量;其中碘流率=對比劑濃度×注射流率,對比劑總量=注射時間×注射流率,碘攝入量=對比劑濃度×對比劑總量。
②輻射劑量,包含容積CT劑量指數(shù)(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與劑量長度乘積(dose-length product,DLP),并計算DLP×權(quán)重轉(zhuǎn)換因子獲得有效輻射劑量(effective dose,ED)。
③圖像質(zhì)量客觀評分,包含主動脈根部CT值、噪聲值(standard deviation,SD)、圖像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及對比噪聲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其中SD=支架內(nèi)部CT值噪聲標準差,SNR=冠脈支架內(nèi)部CT值/SD值,CNR=(冠脈支架內(nèi)部CT值-脂肪組織CT值)/SD值。
④圖像質(zhì)量主觀評分達標率,采用5級評分法,其中1分代表圖像質(zhì)量差,主要分支顯影不清,血管邊緣不光滑,可見呼吸運動偽影;2分代表圖像質(zhì)量欠佳,可清楚顯示主要分支,遠端分支未見顯影,較多呼吸運動偽影;3分代表圖像質(zhì)量尚可,遠端分支顯影欠清,較少呼吸運動偽影;4分代表圖像質(zhì)量良好,遠端分支顯影較清,未見呼吸運動偽影;5分代表圖像質(zhì)量優(yōu),可清楚顯示遠端分支,血管邊緣光滑;達標率=評分>2分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n)、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注射時間長于對照組,注射流率、碘流率低于對照組,對比劑總量及碘攝入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比劑相關(guān)參數(shù)比較()
表1 兩組患者對比劑相關(guān)參數(shù)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注射流率/(mL·s-1) 碘流率/(mgI·mL-1·s-1)研究組 63 4.22±0.53 1 142.28±145.85對照組 63 5.00±0.00 1 750.00±0.00 t 11.681 33.073 P<0.001 <0.001
表1(續(xù))
研究組輻射劑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輻射劑量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輻射劑量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CTDIvol/mGy DLP/(mGy·cm) ED/mSv研究組 63 11.11±2.63 134.94±20.34 1.84±0.29對照組 63 16.96±2.29 212.86±31.66 2.88±0.41 t 13.315 16.435 16.437 P<0.001 <0.001 <0.001
研究組圖像質(zhì)量客觀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圖像質(zhì)量客觀評分比較()
表3 兩組患者圖像質(zhì)量客觀評分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主動脈根部CT值/HU SD研究組 63 486.78±113.97 30.56±10.36對照組 63 407.42±83.62 20.49±11.87 t 4.456 5.073 P<0.001 <0.001組別 例數(shù) SNR CNR研究組 63 20.68±7.83 42.65±21.13對照組 63 17.07±2.54 34.51±12.39 t 3.481 2.638 P<0.001 0.009
研究組圖像質(zhì)量主觀評分達標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圖像質(zhì)量主觀評分達標率比較[n(%)]
CCTA掃描屬于新型無創(chuàng)檢查措施,具有較高分辨率,不僅能有效顯示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同時還可以分辨冠狀動脈管壁斑塊特征[6-7]。但CCTA掃描成像過程中,受對比劑注射速率、掃描儀掃描時間長短及掃描速度影響,圖像較易出現(xiàn)一些偽影,影響圖像質(zhì)量[8]。
既往固定碘流率與碘負荷對比劑注射方案雖能滿足診斷要求,但個體間血管強化程度存在一定差異[9],過高或過低強化程度均不利于評估血管狹窄程度或斑塊性質(zhì),并且體重較小者過量注射對比劑,會增高急性腎損傷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10];而體重較大者對比劑用量不足,無法確保冠狀動脈血管內(nèi)對比劑濃度維持在穩(wěn)定平臺期,影響診斷準確性,因此采用個性化對比劑注射模式不僅可獲得更為適宜血管強化程度,同時還可以有效提升圖像質(zhì)量[11]。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注射時間長于對照組,注射流率、碘流率低于對照組,對比劑總量及碘攝入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低濃度對比劑依據(jù)BSA個性化注射模式能改善擇期行CCTA掃描患者對比劑相關(guān)參數(shù)。分析原因為在實施CCTA掃描時,造影劑強化程度在329~362 HU最為合理,不僅能確保與背景組織形成鮮明對比,同時還可避免濃度過高形成硬化偽影,影響影像學醫(yī)師查看鈣化以及軟斑塊具體情況;而運用低濃度對比劑依據(jù)BSA個性化注射模式可確保對不同體質(zhì)量患者,具有相對穩(wěn)定造影劑強度,并能重建多相位圖像,有助于識別較少運動偽影圖像,從而降低注射流率,減少對比劑總量及輻射劑量,進而大幅度提升圖像質(zhì)量。符艷梅等[12]研究顯示,采用低濃度對比劑能夠有效降低對比劑注入量,減少對機體損害程度,與本次研究結(jié)果相似。同時,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輻射劑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低濃度對比劑依據(jù)BSA個性化注射模式能減少擇期行CCTA掃描患者輻射劑量。管延芳等[13]研究顯示,采用縮末期(260~360 ms)采集數(shù)據(jù)能夠高效降低輻射劑量,與本次研究結(jié)果相似。
傳統(tǒng)注射模式在肥胖者冠狀動脈強化程度較低,無法精準診斷,而較瘦者冠狀動脈強化程度較高,較易造成偽影,經(jīng)BSA調(diào)節(jié)后,無論患者胖瘦,冠狀動脈成像均清晰,且強化程度均勻,變異性較低,從而提升圖像質(zhì)量,有助于更好地查看心臟細小動脈斑塊及狹窄程度[14]。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圖像質(zhì)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低濃度對比劑依據(jù)BSA個性化注射模式能提升擇期行CCTA掃描患者圖像質(zhì)量,與劉軍波等[15]研究結(jié)果一致。
綜上所述,低濃度對比劑依據(jù)BSA個性化注射模式不僅能降低對比劑參數(shù)及輻射劑量,又可提升CCTA掃描圖像質(zhì)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