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維貴
古詩文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文化瑰寶。學習古詩文,就是傳承文化,汲取智慧;學習古詩文,我們才能更好地立人處事,通達明理??梢驗楣旁娢暮芏鄡热菥鑼W生難以通曉,再加上有些文章讀起來拗口,這使不少學生談“古詩文”而色變,遇“古詩文”就回避。怎樣才能避免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在學生和古詩文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學生能更好地學習古詩文呢?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有效的教學手段。
采用講故事的方式介紹作者的簡歷和創(chuàng)作的相關背景,不但使課堂在開始就激起學生的興趣,而且更有利于學生對文章思想的深刻領會。例如:學習曹操的《觀滄海》,教師如果講曹操遠征烏桓大獲全勝的情況,以及秦始皇、漢武帝,這些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君王曾到碣石山的史實,那么學生就能比較容易地從“水何澹?!敝畜w會到當時曹操心情是多么激奮,就能從“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中讀懂曹操的壯志情懷。
采用講故事的方式激趣,學生能在故事中知世,知人,知文和知情。
在文言文教學中,巧用古代漢語知識能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牢記重點字詞的語境意義,進而更容易理解把握文章內容。詞類活用是古詩文中常見的語法現(xiàn)象,如“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一句,從字面上理解“穿堅硬執(zhí)銳利”是不通的,那教師可因勢利導,就此和學生商討“穿什么執(zhí)什么”比較好。結合起義的歷史,學生不難想象出“穿堅硬的盔甲,拿銳利的武器”比較合乎實際。同時,也可以就“被”的通假字“披”進行分析,能披的往往都是質地較柔軟的東西,堅硬的怎么披呢?故“披”理解為“穿”更為合理。古今詞義的異同也是我常用來激趣的手段。如“臭”字,泛指有味道的氣體?!坝覀淙莩簟?,只有香的東西才掛在身上;“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中的“臭”則是不好聞的氣味了。如今,“臭”我們都指臭氣了。
諸如此類的語法現(xiàn)象,看起來微不足道,可一筆帶過,甚至不值一提,但對學生卻是一個又一個困惑點,可引導他們積極探索。
因地制宜地講些文史知識,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能讓學生欣賞到課文這一花朵旁邊美麗的綠葉。筆者在補充講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現(xiàn)統(tǒng)編教材已刪)中“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一句時,可以就其取號來談談名、字、號間的區(qū)別。古人生三月而命名,男子二十而后取字,女子則是十五,字是名的補充解釋。教師還可以就此讓學生回憶所記得的古人別號,從而生動課堂。
統(tǒng)編教材要求初中生背的古詩文特別多,學生對它如果沒有興趣,背起來會很困難,對此,我做了以下嘗試:1.采用較普通的方式,那就是分性別朗讀,使課堂有一唱一和之起落。我常讓男生讀慷慨、悲壯、激昂等有陽剛之氣的句子,女生讀婉約纏綿、描景繪色等有陰柔之美的段落。2.遇到韻律很強的文章,像《陋室銘》,在讀的時候,我采用一組讀,其他學生閉眼凝神并配以手勢來體會節(jié)奏,以此調動他們多種感官來體會、品味文章的語言美。3.有些古詩文讀時很拗口,就此,我采用朗讀比賽的方式看誰或哪組讀得流暢。這樣,學生會很快讀熟文言文。4.教師的范讀必不可少。教師基于對文章思想的理解,讀時會帶有一定的語氣語調和感情色彩,這很容易感染學生,也很容易激起他們的模仿欲,這樣,也更有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摒棄一成不變的讀法,勇于創(chuàng)新,根據班情選擇多方式地誦讀古詩文,一定能讓學生的情緒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這正是教和學所需要的。
借助于當今現(xiàn)實生活遷移古詩文的思想內容,能讓學生更好地挖掘古詩文的思想精髓,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如在學習《魚我所欲也》一文時,教師可就“舍生取義”進行遷移,讓學生明白生活并非完美,在人生路上我們要懂得取舍?!叭 钡氖怯兄谌松鷥r值實現(xiàn)的東西,“舍”的是對價值實現(xiàn)有礙的東西。
知識不僅僅用來儲備,更是要學以致用,活學活用的。在“用”中才會找到知識的價值。
古詩文是先哲思想語言的精華,對當代青少年有著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給學生一杯水,那教師就要有一桶水,一桶鮮活的水。要讓學生有效地學好古詩文,我們必須加強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具備廣博的知識,同時還要認真仔細地鉆研每篇文章有趣之處在哪里,讓古詩文教學插上趣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