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軍
我國書法有著悠久的歷史,每個歷史階段都有不同風格的書法杰作誕生。在中小學書法教育中,首先應注重對學生進行中國書法史的普及。學校書法骨干教師定期組織學生舉辦書法社團主題沙龍,并開設全校書法史大講堂視頻講座。講座按照中國書法的發(fā)展歷程,以時間為軸,向學生講述中國書法起源、演變、發(fā)展的歷史,從早期的甲骨文到后續(xù)的青銅文,再到小篆、隸書、楷書等書法體系的形成,以此激起學生學習書法的濃厚興趣和民族自豪感。
在筆者所在學校的中國書法史大講堂上,擅長隸書的教師娓娓道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文字差異很大。秦兼并天下后統(tǒng)一了全國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說文解字序》介紹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到漢朝時隸書是普遍使用的書體?!苯又@位教師展示了古代書家的隸書名作,并現(xiàn)場示范書寫隸書,隸書的風格特點躍然紙上,學生紛紛驚嘆。教師示范后又繼續(xù)講解:“在隸書成熟的同時,又出現(xiàn)了破體的隸變,為以后的草書開辟了道路?!蓖ㄟ^講述、欣賞、示范,學生感受到秦代書法輝煌燦爛的歷史。隸書的出現(xiàn)是漢字書寫的一大進步,是書法史上的一次革命,為各種書體流派的興起奠定了基礎,與雄偉的萬里長城和壯觀的兵馬俑一樣,都是中華民族無窮智慧的結晶。
像這樣的書法史大講堂,在射陽縣港城實驗小學每個月都有一期,由學校書法骨干教師或邀請校外書法名家擔任主講,引領學生穿越千年歷史,回望源遠流長的中國書法文化,讓學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感染。
走進學校的書法展覽館,或漫步在學校的每一條長廊過道,歷代書法名家的生平介紹和代表作品隨處可見。其中有楷書四大名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有初唐四大家: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有善草書之二張:東漢張芝、唐代張旭;有宋四大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還有吳中四才子: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祝允明。這些內容給予學生深刻的影響。
學校有計劃地利用書法教育課、社團活動,開展走近書法名家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在活動中搜集了許多書法名家孜孜以求、勤勉一生的練字故事,也感悟到一些書法家廉潔自持、剛正不阿的民族氣節(jié)。在此基礎上,學校每學期舉行書法名家故事會和自編小報展評。王羲之潛心苦學將墨當飯、柳公權發(fā)憤練字等故事激勵著學生愛書法、學書法,使他們牢記住“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鐘繇聰明好學,臨終仍手捧《九勢八字訣》教誨兒子的故事讓學生感悟了結緣書法、摯愛一生的情懷;張芝練字不擇紙筆的故事讓學生明白書法學習隨時可練、隨處可練;顏真卿為國殉難的故事震撼學生的心靈,一代書法大家忠貞剛正的凜然之氣詮釋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學校還鼓勵學生將書法名家的故事自主整理編輯成冊,作為書法社團學生的必讀資料。從歷代大家學書歷程中仰望他們的治學精神和愛國情操,成為激勵一屆又一屆學生鐘情書法、立志學書的精神之源。
漢字是最有生命力的一種語言,形美如畫,音美如歌,意美如詩。教師在書法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其形體之美,既可為識字寫字教學提供幫助,還能有機滲透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語文一年級上冊《日月水火》一課時,教師先在黑板上范寫一個左右等寬的“林”字,讓學生仔細觀察后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林”是左右結構,兩邊都是“木”,但如果將兩邊的“木”字寫得一樣大會不好看。教師順勢引導:“怎樣才能把這個字寫漂亮呢?”學生作答:“左右兩邊要互相靠近一點?!薄白筮叺摹尽瘜懙谜稽c?!薄稗喈嬕兂牲c?!?/p>
順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告訴他們“林”字左邊的捺應收緊縮短改為點,位置就空出來了,好讓右邊的一撇充分舒展,這樣字才有收有放,和諧美觀。如果右邊的撇沒有伸過來,會顯得太空,結構松散,在漢字的書寫當中,這就叫作“穿插”。而右邊“木”的一撇“穿插”到左邊“木”字的一點下面,又離不開左邊捺的“避讓”。這就是漢字筆畫之間的謙讓。教師繼續(xù)提問:“課文中還有哪些字也有謙讓的美德呢?”學生交流。教師總結:“漢字之間正因為懂得謙讓,所以結構才這么美。我們做人也一樣,班級中人人懂謙讓,大家就是相親相愛的兄弟姐妹;社會上人人講謙讓,世界才是美好和諧的人間?!?/p>
教師引導學生繼續(xù)看《日月水火》這一課的生字,在電腦上用翻頁筆圈出“心”這個字。學生發(fā)現(xiàn)“心”是獨體字,臥勾上面的兩點相互呼應。教師引導學生再次觀察,詢問哪個筆畫最讓人印象深刻。學生指出臥勾在這個字里是最明顯的,是讓人一眼就能看見的筆畫。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臥勾是‘心’這個字里最顯眼的筆畫,我們稱之為‘主筆’。在書寫時,臥勾這個主筆一定要有擔當,寫得突出一點,托住上面的三點。之前,我們還學過哪些懂擔當的漢字呢?”學生很快就找到“正”字最下面的橫畫是主筆,很有擔當,能夠托住上面的部分。教師總結:“一個漢字的主筆都懂得擔當,我希望班級的同學也能懂擔當,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小‘棟梁’!”
詩人劉湛秋說過一句話:“我寫著寫著,常常為我面前這一個個方塊字而動情。它們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笑嬉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睗h字作為我國語言文化特有的表現(xiàn)方式,她的文化元素是精深的。教師應在教學中有機滲透民族文化元素,讓學生從小懂得踐行中華美德,能夠方方正正寫好字,堂堂正正做好人。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印記,深深地植根于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中。加強學校書法教育,提升文化自信,對弘揚傳統(tǒng)文化、激起責任擔當、建設文化強國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學校書法教育教學實踐中,書法教學研究小組摸索出班級社團、年級社團和校級社團三級同步、螺旋上升的訓練培養(yǎng)模式。班級社團的學生是“種子”,年級社團的學生是“幼芽”,校級社團的學生是“新苗”。要培育更多的書法新星,首先,要選育好種子,在各個年級各個班級營造濃厚的書法文化氛圍,讓每一個學生了解書法、喜歡書法、愛上書法、堅持練習書法;其次,年級社團要創(chuàng)設適宜的條件,配齊配好指導教師,讓“種子”順利地破土而出;最后,校級社團要引領學生在書法世界里徜徉,汲取更多的陽光和營養(yǎng),茁壯成長。
鍥而不舍求進步,勤學苦練出成果。學校三級書法社團形成良性運行機制,發(fā)現(xiàn)、孕育、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的書法新星。一大批小書法家已經成為校園網絡明星,他們的作品頻頻出現(xiàn)在《語文報》《青少年書法報》上,在校外也有一定的影響。每到年末歲首、蠟梅飄香之際,學校組織書法社團的學生在南校門廣場和縣城主要市民廣場,揮毫潑墨寫春聯(lián),紅紅火火過大年。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一字排開,筆下生輝,一張張紅紅的春聯(lián)高高掛起,送給絡繹不絕的市民。墨香和著年味、文化味四散飄逸,笑聲、掌聲、喝彩聲在射陽縣的大街小巷久久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