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連仁昌
在高中政治課堂上,教師應改進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采用多元化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式,將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讓政治的學習更貼近生活,使學生更為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提高學習興趣。教師要學會創(chuàng)新課堂模式,關注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養(yǎng)成。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為深入,對其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立德樹人是教育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人格素養(yǎng)的道德理念。從廣義上來看,立德樹人是指為了對社會成員的政治思想與道德等產生影響而采取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其內容種類非常多,學校教育就是其中一種。從狹義上看,立德樹人中的德育專門指學校德育。學校德育是向受教育的學生系統(tǒng)地傳達影響其思想道德的內容,并通過一系列活動,加深學生對德育的認識,最終幫助學生成長為性格健全、道德修養(yǎng)良好的國之棟梁[1]。
然而,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部分學校、家庭忽略了對未成年人的德育,這就使一些本可以成才并為社會做貢獻的學生,因為立德樹人理念的缺失最終變成了危害社會的人。因此,對青少年進行立德樹人的教育,不僅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還關系到整個社會、民族、國家的文明發(fā)展。
我國目前處于社會主義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建設階段,學生的道德素質將直接影響社會的文明發(fā)展。因此,加強學生的德育非常重要,特別是對正處在身心發(fā)展關鍵時期的高中生來說,高中政治教學是這個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環(huán),和學生的未來、國家的發(fā)展,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2]。
然而,因為道德與法治進入學校教育的時間較短,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落后,自身尚未完全掌握道德與法治中德育的核心理念,教學收效甚微。同時,部分教師沒有根據當今教育形勢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以傳統(tǒng)的“一言堂”模式為主,不能激發(f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熱情,德育滲透不到位。在很多高中政治教學課堂上,教師只關注書面知識,脫離了生活實際。道德與法治其實是一門和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課程,專業(yè)性非常強。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不能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結合生活實際案例,就無法很好地滲透德育。只有結合現實生活,才能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去感受道德與法治的本質,從而對這門學科產生求知的欲望。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仍將學習成績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對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所忽略。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應試能力,但無法幫助學生健全精神品質。同時,教師對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所忽視,導致學生對核心素養(yǎng)沒有正確認知,只會一味對所學理論知識進行“機械式”的記憶,不去考慮深刻的含義,無法將知識理解透徹。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將所學知識停留在書面,不能完全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不利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議題教學就是將所學知識與議題進行有效銜接。該教學方式能將教學目標和知識結構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增強其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教師可以通過對實例的分析和研究,引導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作為公民應該如何參與法治政府建設,監(jiān)督政府權力的行使。政治認同和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要滲透在高中思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從學生的切身經歷和感受入手,讓學生學會如何在公共參與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在講授“價格變化的影響”內容時,教師為學生播放《家有兒女》視頻片段。視頻中,媽媽在一家夏季購物中心工作時為所有家庭成員購買了羽絨服,還買了一大袋包括豬肉、雞蛋、大米等在內的食物。這時劉星問:“媽媽,羽絨服在夏天很便宜。這些食物現在也要買嗎?”媽媽回答:“這些東西是什么?價格上漲了,但我們不能不吃不喝呀!”劉星說:“那我想買一臺電腦,為什么我要等更低的價格才能買?”在觀看了視頻的內容后,教師請學生討論影響價格變化的因素。學生因此了解了價格變化規(guī)律、商品的需求對價格變化的反應不同、人們對特定商品的需求受相關商品價格變化的影響等理論,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科學精神不斷增強。
教師可以教材為著手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實際學情,對所教授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將知識拆開來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課堂上對知識進行講述一定要有框架和思維邏輯,這樣有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學知識。促進對政治更具認同感,樹立正確的“三觀”,真正提高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yǎng),這是政治這門學科的重中之重。對于學生而言,政治是理論較多、內容抽象的一門學科。因此,教師更應該采用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引發(fā)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好奇及求知欲。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能助力教師更高速地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講授“維護世界和平”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兩次世界大戰(zhàn)作為切入點,講解兩次大戰(zhàn)的始末引發(fā)學生的同理心,促使學生更加認真地學習這部分知識。同時,教師可以適當引入課外內容,向學生介紹當前仍然飽受戰(zhàn)火困苦的國家。為了使教學情境更加真實,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互聯網上搜集戰(zhàn)火紛亂的圖片??粗粡垙堈鎸嵳鸷车膱D片,學生可以深刻體會到當前和平和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能體會到戰(zhàn)爭的殘酷無情,從而更為深入地理解所學內容。學生通過該教學模式,可以充分沉浸在課堂教學中,從而增強代入感。此外,教師在教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共情能力,這有利于培養(yǎng)其美好心靈及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了讓學生對“法治”有更深入的認知,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與法治有關的案例,并讓學生在課堂上利用所學知識表達自身的想法,發(fā)表評論,以提高學生的法律理解力,鍛煉其法治思維。
時政教育就是將最新的時政新聞引入課堂,與課本理論相結合,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通過分析當下的時事新聞,學生能夠更多地聚焦國家大事。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容易感情用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他們對問題進行理性思考和評價。例如,在講授“國家關系”相關內容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考。教師可以引入當下國際關系的熱點話題“中美關系”。首先,多年來中美之間在經濟、貿易、文化等領域有深入的合作,但近幾年來中美關系緊張,教師可以適當引入中美貿易戰(zhàn)、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和抵制等實例,讓學生在分析的同時從中總結出國際關系的內容和基本形式,明確造成國家間摩擦和緊張局勢的根本原因是國家間的利益沖突。其次,讓學生思考面對國家間的摩擦和沖突,我們作為公民應該如何做。針對部分學生義憤填膺的態(tài)度,以及“敵對”的不理智心態(tài),教師要引導學生一分為二、全面看待問題。對待國際關系問題不能憑一時的激憤情緒,而應該明辨是非,理性地思考和判斷,拿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維護好自己國家的利益。國家間的沖突還受制于國家間合作的深入程度。國與國之間在經濟、科技、醫(yī)療等許多方面互通有無,還存在著許多共同的利益,共同利益大于利益的對立面是維護國家間和平關系的重要手段。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理性愛國的態(tài)度及理性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從而為學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提供正確的方向引導。
在高中階段進行政治教育,能夠收獲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進行德育滲透,能使高中生的道德品質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校園環(huán)境就是最佳的學習場所,不管在班級還是在校園內,都有各項規(guī)章制度管理著高中生,教師可以引導高中生自覺遵守并按照規(guī)章制度來學習、生活。在班級中,對于遵守紀律、上課不亂說話,能夠認真聽講的學生,教師一定要作為榜樣去表揚。此外,不只是學習,懂得維護班級集體榮譽、愛護班級衛(wèi)生的學生,教師也要進行表揚。教師要以欣賞、發(fā)展的目光去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加以表揚,這樣就可以增強高中生的個人和集體榮譽感,幫助他們樹立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另外,教師要善于挖掘生活中包含德育的素材故事,從身邊講起,使學生更加深入其中,學習這些德育故事中的優(yōu)秀品質,成長為正直善良、熱愛祖國的少年,真正做到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不能只進行枯燥的大道理的灌輸,要將德育無形滲透進高中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在高中政治課堂上滲透立德樹人的理念,除了借助課外活動外,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也能起到積極作用。在政治教材中,文字占比非常高,如果教師僅僅對文字進行講解,高中生在學習上就會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不能很好地吸收知識。對此,教師可以多列舉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幫助學生理解。例如,在教學高中政治與網絡相關的課程時,教師就可借助案例輔助授課。網絡游戲一直是很受學生關注的話題,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懂得如何正確看待游戲。游戲本身沒有錯,錯的是很多人對待游戲的態(tài)度。很多游戲中是包含競技元素的,這是一種體育精神,本質是為了激發(fā)人們的熱情,使人們對待生活、工作等更有活力,并不是為了讓人沉溺其中。教師可多列舉有關網絡游戲的正面例子,如為國家爭光的游戲、某些學校的電競專業(yè)等,借助這些案例來幫助學生正確看待網絡游戲,使其學會如何控制玩游戲的時間。教師通過正確的案例疏導,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最終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生活是一個大課堂,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會和道德與法治產生緊密聯系,與生活相結合進行教學也更加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德育理念。在過去的政治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受關注度并不高。在素質教育改革之后,教師可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在高中政治課上滲透立德樹人的思想,讓學生學有所得,靈活掌握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并用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做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能把原本枯燥的道德與法治知識變得更容易理解、記憶、背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高中生的“三觀”在這個時期形態(tài)不唯一,隨時可能發(fā)生變化。因此,教師非常有必要通過政治課滲透立德樹人的理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全面提升高中生的素質水平。
總而言之,在高中政治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重中之重。教師應采用諸多創(chuàng)新型教學形式,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公共參與熱情和理性精神,科學合理地培養(yǎng)其完善的社會責任意識及積極向上的社會榮譽感,進而為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活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