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梅
(察右后旗錫勒鄉(xiāng)人民政府,內蒙古自治區(qū) 烏蘭察布 012400)
玉米產量受氣候、自然災害、現(xiàn)代化種植業(yè)發(fā)展進程等因素的影響,需要推廣與應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從而提高玉米產量。
玉米高產的首要工作是根據(jù)種植地的實際情況,如土壤環(huán)境、氣候環(huán)境、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生產狀況,結合種植經(jīng)驗與實際的生產數(shù)據(jù)進行篩選,最終選擇出適合的玉米高產良種。
現(xiàn)階段符合國家標準的優(yōu)質品種有很多,其中包括農大95、農化101、農化816、農單476、中科11、丹玉96、戴玉86、先玉335以及長城799等多種品種,可以根據(jù)種植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篩選[1]。
在播種前對玉米種子進行基礎處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的產量。
首先,對玉米種子進行晾曬,通過陽光的照射殺滅玉米表面的部分細菌、病毒,增強種子活力,促進種子播種后對土壤中水分的吸收,從而提高發(fā)芽率與出苗率,保證玉米出苗整齊,同時避免種子受到過長時間的曝曬。
其次,對玉米種子進行催芽處理。若玉米種子不能在最佳播種時間進行種植,可以使用浸種、催芽的處理方法進行催芽播種,能夠讓玉米提前5 d出苗,并且成熟期也可以提前3~5 d。
最后,在播種前為玉米種子進行拌種處理。種子包衣可以有效地提高種子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并且還可以防治鼠害,有效地降低玉米的患病率,從而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
玉米雖然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耐寒性、耐旱性以及耐貧瘠性能極佳,但是良好的種植環(huán)境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作物的產量。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玉米的種植與收割可以通過機械進行,極大地節(jié)約了人工成本,降低了種植戶的勞動量,增加種植量,但是由于玉米種植過程中需要的機械較大,因此種植地的地勢應較為平坦,若玉米種植地為大量小面積的階梯式農田,大型播種器械不能直接使用,會影響種植效率。玉米種植地還需要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同時為了提高玉米的單產量,還應該保證充足的熱量與光照,從最大程度上發(fā)揮優(yōu)秀玉米良種的生產潛力。
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從土壤中汲取大量的養(yǎng)分從而滿足自身的生長,雖然在種植過程中會使用肥料,但是隨著玉米種植后,土壤中的含氧量、有機質與礦物質營養(yǎng)急劇降低,導致土壤的肥力大幅度下降?,F(xiàn)階段使用的基本辦法是將玉米耕種后的土地進行多次深耕,從而提高土壤中的含氧量,但是有機質與礦物營養(yǎng)的含量始終不足,僅通過后期施肥的方法不能達到理想種植效果,會導致種植種植玉米的土地處于產量逐年遞減的狀態(tài)。大豆在種植過程中由于其本身的根系發(fā)達,具有極多的根瘤菌,因此不僅具有固氮的作用,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結構,讓土壤的肥力倍增[3]。因此可以通過玉米與大豆間歇種植的方法進行耕種,將常年耕種玉米的土地耕種一段時間大豆,從而改善土壤肥力,再次種植玉米時,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產量。
玉米種植區(qū)域跨度大,氣候環(huán)境種類繁多,因此不同地區(qū)的玉米最佳播種時間有較大差異。玉米種植主要分布在東部區(qū)域,東南部分主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可以每年種植兩季玉米,為了滿足時間需求,選擇生長周期為100~120 d的中熟玉米品種,在3月末—4月初進行首次種植,7月中旬收獲,然后8月進行第2次種植,11月收獲,實現(xiàn)每年兩季播種,擴大玉米的年播種量。東北地域屬于溫帶季風型氣候,冬季溫度過低不適宜玉米生長發(fā)育,因此每年只能進行一次種植,可以選擇晚熟玉米品種,生長周期一般在120~150 d,東北播種玉米的最佳時間在谷雨節(jié)氣,一般在每年的4月20日前后,然后在10月進行收割[2]。
玉米的生長發(fā)育及產量與環(huán)境因素有較大關系,光、熱、水、氣等環(huán)境因素都能夠對玉米的生長發(fā)育過程產生影響。其中,對玉米出苗-拔節(jié)期持續(xù)時間影響較大的因素是溫度,出苗-拔節(jié)期持續(xù)時間能夠直接影響玉米生長發(fā)育及產量。玉米生長的臨界溫度在10℃~50℃,隨著外界溫度的升高,玉米體內酶活性及物質代謝速率加快,有助于根系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會促使玉米發(fā)育速度加快;隨著外界溫度的下降,玉米生長發(fā)育速度也會減緩。
合理密植是提高玉米產量的關鍵性措施,尤其是對耐密植的高產品種、抗倒伏玉米雜交品種。因此,需要根據(jù)玉米品種株型,土壤肥力、質地、水肥管理及土地管理等因素,確定適宜的種植密度。
其一,不同品種種植密度不同。通常緊湊型、半緊湊型中晚熟玉米,種植密度為5 000~6 000株/0.067 hm2較為合適;平展型中晚熟玉米品種,適宜種植密度為4 000~4 500株/0.067 hm2;平展型早熟品種,種植密度相比較中晚熟品種增加500~1 000株/0.067 hm2。
其二,結合土壤肥力確定種植密度。土壤肥力較高的地區(qū)適宜密植,土壤肥力較低的地區(qū)要降低種植密度;土壤質地輕、通透性能良好的土壤適合密植,土壤黏度大,透氣性差的地塊要稀植。
其三,綜合考慮土地管理水平及水肥管理.對于土地管理水平高、科學進行水肥管理的地區(qū),適宜密植,反之,則需要降低種植密度。
在玉米栽培過程中利用玉米育苗移栽技術具有以下幾點優(yōu)勢:其一,能夠對玉米種植中的水、肥、光、氣、熱等因素進行集約化管理,減少勞動力以及勞作強度;其二,提高保苗率,保證幼苗的整齊和健康;其三,提高幼苗的抗逆性,促進高產;其四,提高授粉率,節(jié)約種植成本。
育苗移栽技術的應用能使播種時間提前15~30 d,且科學合理地利用移栽技術還能夠靈活確定移栽時間,通常適宜的移栽時間為終霜后,此時移栽能夠降低旱災、澇災、蟲災等自然災害。此外,晚熟品種利用移栽技術可以令玉米早熟。
玉米在各個階段對營養(yǎng)的需求有所差異,因此需要根據(jù)玉米生長所需的時機、狀態(tài)及土壤中的營養(yǎng)成分,進行科學的肥料配比。
玉米適宜在營養(yǎng)豐富的土壤中生長,在種植的過程中,要施足底肥,以供其生長發(fā)育,向玉米地中施加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復合肥為輔的肥料,施加肥料的用量通常為農家肥1 500 kg/0.067 hm2,復合肥50 kg/0.067 hm2。
在玉米播種10 d后,需要施加齊苗肥促進幼苗生長的均勻性。齊苗肥可以選擇尿素,施加量為50 kg/0.067 hm2,能夠有效促進玉米植株的生長。同時,針對生長瘦弱的幼苗,適當增加施肥量;生長健壯的幼苗,適當減少施肥,避免徒長。
植株的莖稈過于細長,無法抵御大風、暴雨等極端天氣,容易出現(xiàn)彎折、倒伏的情況,影響玉米的生長及產量。因此在玉米植株生長至40 cm時,需要追肥,肥料以尿素為主、復合肥為輔,能夠有效促使植株快速生長成熟。
玉米結穗后,施加1次促果肥,提高玉米產量,可以選擇噴施磷酸二氫鉀,采取噴灑施肥的方式,能夠促使植株花芽分化,此外,還需要在此階段噴灑磷肥和硼肥,提高玉米果實品質。
玉米病蟲害是造成玉米減產的重要原因,其中病害主要有銹病、粗縮病、小斑病、大斑病、絲黑穗病及玉米紋枯病等,常見蟲害主要有黏蟲、玉米螟以及玉米蚜蟲等,患病后造成玉米產量驟減,因此針對玉米病蟲害的預防工作至關重要?,F(xiàn)階段病蟲害預防通過選用無病良種、土地深耕、農藥噴灑、生物滅蟲等方法進行病蟲害預防工作。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盡可能選擇新型環(huán)保的生物防治措施,保證防治效果的同時,降低種植業(yè)的環(huán)境污染。此外,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能夠保證玉米產品的化學殘留不超標,確保了食品安全。
玉米收獲需要注意收獲時間。玉米成熟的時間與玉米的品種有直接相關性,為了提高玉米的產量也可以對玉米適當晚收。需要注意的是,防止過晚收割,造成玉米老化、品質降低。為了提高玉米種植戶的收割速度,應該推廣使用大型玉米收割作業(yè)機,可以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的效率,并且降低了種植戶的工作量,實現(xiàn)玉米機械化收割。
現(xiàn)階段種植業(yè)仍舊以農戶種植為主,農戶通過幾千年的種植經(jīng)驗總結出了優(yōu)秀的種植技術,但是隨著現(xiàn)代化農業(yè)技術革新,大量的種植技術得到了更新,同時配合大型機械化農業(yè)用具可以有效的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由于種植戶未接受過專業(yè)的技能培訓,因此導致對現(xiàn)代化種植技術不能有效運用,因此導致產量較低。因此,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是提高玉米質量和產量的關鍵,種植戶通過現(xiàn)代化種植技術,科學進行選種、播種、育苗、施肥、灌溉等,是未來玉米高效種植的關鍵和重要發(fā)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