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晟
北京市中倫文德(廣州)律師事務所,廣東 廣州 510000
在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下,大學生普遍展開校外實習兼職或社會實踐,高校制定培養(yǎng)人才方案中,也會添加社會實踐課程,要求學生在同一時間內展開實習實踐,具有強制性和無償性特點。此過程中,大學生為提高自身競爭力,兼職成為其首要選擇,部分學生會選擇課余時間兼職,如校外兼職、勤工儉學等。但在實際發(fā)展中,勞動市場仍然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tài),加上大學生人生經驗不足,社會勞動中為弱勢地位,會遭遇無故克扣工資、不法中介騙財、延長勞動時間等問題,應以法律層面提出解決措施,保障大學生勞動權益。
我國《勞動法》中規(guī)定,勞動者實行每日工作時間8小時制,每周工作時間平均不超過44小時。在《勞動合同法》中也提出,非全日制用工采取小時計酬方法,同一用人單位中,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平均不超過4小時,每周工作時間在24小時以內[1]。但是,大學生校外兼職中,用人單位對其卻存在“人盡其用”的情況,尤其是假期和周末兼職,日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甚至網(wǎng)吧兼職日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
在《勞動合同法》中規(guī)定,用人單位勞動者招用不可扣押居民身份證及其他證件,不能以擔?;蚱渌x收取財物。但是,部分用工方利用強勢地位,采取各種借口扣押學生證件,收取押金,兼職大學生一旦和其產生糾紛,證件與押金則會成為單位手中“王牌”,使得學生進退兩難。還有部分中介以體檢費、中介費、報名費等方式收取學生費用,之后渺無音訊,騙取中介費后人去樓空。
在《勞動法》中規(guī)定,分配工資應按勞分配,實現(xiàn)同工同酬;用人單位支付工資不能低于當?shù)刈畹蜆藴?;按月以貨幣形式將工資付給勞動者,不可無故拖欠或克扣工資;非全日制用工小時計酬標準,不能低于單位所在地政府規(guī)定的小時最低工資,支付結算勞動報酬周期在15日以內[2]。但是,部分兼職大學生受到單位不同方法、手段克扣和拖欠工資情況,以試用期為借口,少發(fā)或不發(fā)工資;找借口拖延工資發(fā)放時間,直至學生主動要求少發(fā)或放棄;以任務未完成為借口,扣發(fā)工資或要求賠償。
大學生兼職單位屬于我國《勞動法》規(guī)定用人單位,雙方符合勞動關系需求,可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但是,大學生由于主體身份特殊,難以完全適用于社會保險,為避免發(fā)生意外事故,分擔大學生兼職風險,需為其繳納相應工傷保險。但是,部分大型超市、餐館、奶茶店、蛋糕店等卻未能繳納保險,如果兼職大學生工作或上下班中遇到傷害,用人單位也多是推卸責任、消極應付。
大學生校外兼職是指處于自主接受基礎教育和接受專業(yè)技術教育的全日制學生,利用假期或課余時間到校外用人單位從事有償勞動。兼職大學生法律主體劃分是確保群體合法權益的重點,兼職學生法律地位認定,與學生兼職是否受到《勞動合同法》《勞動法》保護息息相關?,F(xiàn)階段,我國法律對“勞動者”無清晰界定,不同法律對“勞動者”表述不同,民法中“勞動者”是指“平等的自然人,即雇員”,憲法中“勞動者”是指“平等的公民”,《勞動法》中僅以列舉方式確定勞動者[3]。我國勞動法立法有關勞動者主體資格在多個勞動法律文件中均有體現(xiàn),學者普遍認為具備勞動者資格需符合以下條件:年齡條件、行為自由條件、勞動能力條件、智力條件、健康條件。其中,行為自由與勞動能力屬于禁止條件,年齡屬于必備條件,符合年齡的勞動者產生符合《勞動法》規(guī)定的喪失行為自由或勞動力情況,即代表其失去勞動者主體資格[4]。在校大學生年齡通常滿16周歲,也不存在禁止條件,具備《勞動法》規(guī)定的主體資格,認為在校大學生符合勞動法學理論。在《勞動法》中采取否定式舉例,未能排除兼職大學生,加上大部分大學生滿足智力正常、身體健康的條件,學生主要由本科生、??粕⒀芯可M成,學生文化知識、精神狀況、技術水平符合職業(yè)需求,且用人單位招聘人員時也會開展面試,了解求職者精神健康及專業(yè)技術水平,學校也會積極開展常規(guī)體檢等,各項條件符合要求。除了在校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外,還擁有諸多自由時間,盡管學習為主要任務,但學習僅為后續(xù)就業(yè)的過度,法律無禁止規(guī)定大學生不能在校期間兼職,符合用工單位日工作時間5小時以內,即可認定為勞動者主體。
同時,既存社會用工關系能否構成勞動關系,《勞動法》認定標準中,一是社會用工關系符合勞動關系從屬性;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均滿足勞動關系主體資格。在校大學生兼職勞動滿足第二個標準,對于隸屬性大學生不僅和高校具備教育管理關系,和用人單位也具備勞動關系,并確認從屬關系。對此,我國《勞動法》根據(jù)多樣化勞動就業(yè)形勢變化,及勞動市場發(fā)展,也經歷了從肯定到否定的過程,《勞動法》最初規(guī)定勞動管理建立需單一排他,否定雙重勞動關系,之后勞動部明確規(guī)定非全日制用工,司法實踐中認可存在雙重勞動關系,直至2008年,《勞動合同法》以法律方式確定非全日制勞動關系合法性。成立雙重勞動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某個既存勞動關系不妨礙其他勞動關系成立,且保護并存勞動權益,大學生在校身份與高校具有教育管理關系,也不影響其和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
大學生校外兼職勞動法律保護中,有法可依作為前提,法律缺失是難以保障大學生兼職勞動權益的重要因素,民法盡管一定程度可保護兼職大學生勞動權益,卻由于學生未能簽訂勞動合同,或是救濟成本較高,導致保護效果不顯著。所以,應當健全兼職大學生勞動權益法律,完善相關立法。一是完善《勞動合同法》《勞動法》等法律,為勞動權益保護提供有效、全面的法律保障。與此同時,在《勞動合同法》《勞動法》中設置專章保護兼職大學生勞動權益,內容可詳細規(guī)定兼職大學生的權責義務、懲罰措施、救濟方式及用人單位權責義務。工作休息方面保證學生兼職每周和每天最高時限,確保學生以學習為主,每周兼職時間在20小時以內,每天在4小時以內;工資方面學生薪資不能少于當?shù)匦r工最低工資;勞動衛(wèi)生方面,勞動安全衛(wèi)生方面,確定用人單位衛(wèi)生安全條件滿足國家標準,不能雇傭兼職學生從事危險勞動;將兼職大學生和未成年工、女職工共同列入特殊保護;社會保險福利、在職培訓等方面確保兼職學生擁有和全日制員工一樣的待遇[5]。最后,健全《高等學校勤工助學管理辦法》,在高校保護中納入兼職學生勞動權益,為保護兼職學生勞動權益提供法律依據(jù)。
1.減少訴訟費和時間。保護兼職學生勞動權益中,應當完善司法救濟程序,侵害學生勞動權益后,學生面臨維權困難問題,在于訴訟時間長、費用高昂。為解決該問題,在處理學生兼職權益保護案件中,可參照小額訴訟程序規(guī)定,專用于權利義務明確、事實清楚、標的額小、爭議不大的民事案件,具有訴訟效率高、成本低、周期短的特點,適用于解決學生兼職勞動糾紛,降低訴訟門檻,減輕訴訟時間和費用負擔,還能節(jié)約司法資源。教育部可設置勞動權益保障金,專門用于保護兼職大學生權益,為其提供訴訟救助,資金來源由社會捐贈和財政撥款構成[6]。并且,司法部也應當制定政策,要求用人單位先墊付兼職學生訴訟費,根據(jù)裁判結果加以調整。訴訟時間調整受到案件多影響,可借鑒未成年人法庭,成立學生權益保護法庭,做到專案專審,以減少工作量,及時處理兼職學生權益侵害問題。
2.法律援助適用性。在國家設置的法律援助機構協(xié)調指導下,基層工作者、公證員、律師等法律人員,為特殊案件或經濟困難人員予以收費減免的法律幫助,即為法律援助。兼職學生由于缺乏法律知識,僅憑一己之力維權難度較高,加上其為弱勢群體,可在法律援助中納入兼職大學生,以此成立專門法律援助部門,為被侵害勞動權益的兼職學生提供無償法律咨詢。
我國作為人口大國,人口流動性強、基數(shù)大,政府部門對于勞動力市場監(jiān)管有所不足,面對勞動力和企業(yè)監(jiān)管,不僅需依靠企業(yè)自覺,還需要加強行政執(zhí)法,予以其適當懲處,方能維護學生勞動權益。《勞動法》修改后,勞動保障部門應當承擔保障兼職大學生勞動權益責任,關注損害兼職學生權益的單位,加強整治,對于兼職學生勞動糾紛案件,勞動仲裁部門保證處理公正性。政府也應當落實行政執(zhí)法,一是各職能部門監(jiān)管用人單位對于兼職大學生用工情況,確保其嚴格執(zhí)行《勞動法》規(guī)定,以免出現(xiàn)克扣、拖延工資情況。并且,管理中介組織,規(guī)范其目的行為。二是職能部門嚴格懲處損害兼職學生權益的用人單位,對黑中介加強處罰力度,規(guī)范中介市場。此過程中,工商行政部門需增加設置中介機構門檻,不僅需滿足公司法要求,還要查詢以往公司信用及個人信用,對于曾經侵害、欺詐過勞動者權益的中介登記備案,禁止“黑中介”改頭換面,加大處罰力度,有勞動者舉報后,工商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應當認真核實,存在違法行為則吊銷執(zhí)照,禁止進入中介行業(yè)。同時,宣傳、鼓勵信譽良好中介,推動中介機構健康發(fā)展,重點監(jiān)督用人單位行為,督促其遵紀守法,不可損害兼職學生權益,面對兼職學生的舉報和投訴,做到依法處理。
在保護兼職大學生勞動權益中,應當加強企業(yè)責任感,發(fā)揮社會輿論、新聞媒體作用,引導企業(yè)注重道德形象,盡管其目的在于盈利,行為卻不能逾越社會責任標準。此過程中,應當發(fā)揮網(wǎng)絡平臺、新聞媒體引導、宣傳作用,信息技術發(fā)展下,傳播信息速度加快,傳播范圍也隨之增大,人們可足不出戶了解社會信息,新聞媒體能夠引導輿論導向,可利用網(wǎng)絡媒體增強學生法律意識,樹立維權思想,使得大學生和用人單位可以在平等的狀態(tài)下履行義務與維護權益。以輿論道德層面約束企業(yè),要求企業(yè)明確學生不僅為勞動市場弱勢群體,也是潛在人力資源,應當加強保護,管理兼職學生工時、工資方面,遵守法律法規(guī),禁止出現(xiàn)延長工時、克扣工資的情況。社會責任不是強制的國家要求其履行的行為,是一種軟約束和道德要求,企業(yè)應形成人性化管理氛圍,構建和諧用工環(huán)境。并且,協(xié)調家庭、高校、社會等多方力量,健全兼職學生權益保障工程,借助報刊、媒體、網(wǎng)絡,加強普法工作,進而形成完善的權益保障機制。父母作為學生親近的人,家庭也是學生的避風港,需要及時關心學生心情與動向,灌輸維權思想,促使學生兼職被侵犯權益后選擇報警,采取鼓勵教育,培養(yǎng)學生樂觀思想和積極生活態(tài)度。社會公益性組織也要將監(jiān)督、救濟作用發(fā)揮出來,設置企業(yè)工會、非正規(guī)就業(yè)委員會、大學生勞動保護協(xié)會等組織,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構建和諧用工環(huán)境,鼓勵學生以法律方式維護權益,獲得公正公平對待。
綜上所述,大學生校外兼職已經成為普遍情況,面對頻繁發(fā)生的大學生遭受合法權益侵害的情況,為保障其勞動權益,則應當將兼職大學生納入勞動法保護中,從根本上維護其合法權益。因此,可通過完善勞動立法、強化司法救濟、加強行政執(zhí)法、勞動權益保障社會化的方式,有效保障大學生勞動權益,從而為大學生校外兼職提供安全、和諧的外部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