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xié)報》時政部副主任 廉維亮:屈指算來,我今年是第17次參加兩會報道。據人民網兩會調查顯示,2022年全國兩會有10個備受關注的議題,包括依法治國、從嚴治黨、社會保障、社會治理、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改革、鄉(xiāng)村振興、健康中國等。從熱點議題中,找到與媒體定位、用戶群體契合的角度,就可能產生不錯的新聞報道選題。記者要不斷變換身份角色思考報道角度,用好媒體連接各界委員代表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通天線、接地氣的作用。兩會期間除了做好提問者、記錄者之外,帶著對國家大政方針的把握采訪代表委員時,是解讀政策的“評論員”;帶著群眾關切問題采訪代表委員時,是傳遞民聲的“接線員”;帶著符合媒體自身屬性的專業(yè)問題采訪代表委員時,是專業(yè)水準的“研究員”。
@中國報業(yè)融媒研究中心主任,鹽阜大眾報報業(yè)集團總編輯 周 勁:新聞客戶端轉型迫在眉睫,如何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剛剛過去的2021年,有不少媒體的新聞客戶端走入了死胡同,各家都號稱下載量超百萬、千萬,但日活數據慘不忍睹。由于后臺沒有大數據和算法的支持,絕大多數APP沒有精準推送、用戶行為分析系統(tǒng)、用戶和客戶管理系統(tǒng)。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的新聞客戶端,其新聞豐富度、話語權威性落后于中央及省級客戶端,服務群眾生活又不如商業(yè)平臺。幾年運營下來,新聞同質化嚴重、日活量極低又無盈利模式,投入巨大收入很少,無法維系。2022年,新聞客戶端向何處去?每家媒體都要思考如何全面轉型,走好網上群眾路線,以開放平臺吸引廣大用戶參與信息生產傳播。
@全國政協(xié)委員、360創(chuàng)始人 周鴻祎:今年參加全國兩會,我提交多份兩會提案,內容聚焦數字安全、智能網聯(lián)安全、開源軟件安全以及中小企業(yè)安全?,F今,發(fā)達國家僅網絡安全占整體IT的投入占比已達10%,而國內尚不足1%,所以我建議將網絡安全升級為數字安全策略,打造覆蓋所有數字化場景的數字安全防范應急體系,包括應對工業(yè)互聯(lián)網、車聯(lián)網、智慧城市,以及云安全、數據安全、供應鏈安全等挑戰(zhàn)。同時,建議國家把數字安全納入新基建、新媒體產業(yè)計劃。針對智能網聯(lián)存在漏洞安全的問題,建議借鑒汽車物理碰撞測試的手段,強制建立“數字空間碰撞測試”長效機制,護航智能產業(yè)發(fā)展。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沈華偉:“算法”本身是一個技術概念,顧名思義是指“計算的方法”。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算法”一詞逐漸為人們所熟知,算法在人們的最初印象中只是“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人的指令,對算法的探討也主要停留在其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等技術層面,算法安全風險尚未引起廣泛關注。后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型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算法的內涵逐漸演變?yōu)椤坝脭祿柧毜哪P汀?,算法不再一成不變。算法在變得越來越智能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日益強烈的“不適應感”,算法安全風險逐步進入公眾視野,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本質上講,智能和風險是算法的一體兩面,算法安全風險既包括算法自身存在的算法漏洞、算法脆弱性、算法黑箱等“技術風險”,也包括算法不合理應用帶來的算法偏見、算法霸凌、算法共謀等“社會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