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天怡(湖北省大冶市聚龍高級中學(xué)高二6班) 指導(dǎo)點評老師/王凱歌
這方寸境地,萬籟無聲,天地似水,邊界不明。此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不知何處引出檀香輕煙,攜來一捧風(fēng)呼葉動之聲。
方寸間的一角,有一奇楠棋幾,有一雙仙人對弈。
其一青色長袍人,衣冠正、坐姿端,手拈起簍中一黑子。
耳邊又傳來遠處的葉片婆娑之聲,長袍人落子,感慨良久,緩聲道:“天地遠大,惟德動天,無遠弗屆?!?/p>
棋幾另一方者則身著純白道袍。抬臂間,飄逸大袖隨風(fēng)鼓動,落下白子一瞬,又輕舞垂下。
那白子落于棋盤邊境,道袍者微正身道:“既天地廣博,何需尋一終果,何況弗屆。故天地之道,極則反,盈則損?!?/p>
長袍人面色帶笑,微微拂袖,又于棋簍拾起一黑子。
他落子于適才的白棋一旁,斷下了那枚白棋本就僅剩三口的氣。
空虛的一方天際,悄然只剩落子之聲。
江海之行,不舍晝夜。長袍人道:“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載物。察天下疾苦,憂世間愁思,乃仁者也,亦儒者也?!?/p>
道袍者微笑,舉手間再次將白子落在邊處,堵住一顆黑子:“道常無為而無不為?!?/p>
風(fēng)似乎多了一絲喧囂之意,檀香裊裊不絕。
長袍人坐聽風(fēng)聲與落子聲相互糾纏:“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圣。若天下門卿皆奉無為,何來諫客輔君正行?!?/p>
道袍者輕揮袖,墨發(fā)隨風(fēng)而動,言簡道:“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p>
待白子落下,依舊是守于一方邊界,道袍者又道:“功遂身退,天之道也?!?/p>
長袍人拈子無言,思忖片刻,落棋道:“無言非無為,無為非無世?!?/p>
道袍者衣著微動,看著這一方似水澄澈之地,溫言道:“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入世何用?!?/p>
長袍人執(zhí)棋思慮,許久才言:“人靜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若非世間囂,何來人之靜?!?/p>
道袍者又落一白子,圍住一方黑棋:“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p>
“有生于無……”長袍人隨著檀香咀嚼這只言片語,手執(zhí)黑子道:“可入世而不與入世,失心;不可避世而避世,失仁?!?/p>
道袍者停頓須臾,未再取白子,而道:“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p>
長袍人也只默默注視這一方棋局,二人皆停下手中之棋。
“道不行,我與汝乘桴浮于海?!遍L袍人婉言道。
道袍者回曰:“這一局,終是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p>
那方寸太虛尚存,而方寸棋局未滿,只是二位仙人沒在這局中分出伯仲,卻早已共同乘風(fēng)而去。
那孤鴻青長袍、縹緲白道袍之間的博弈,似是背道而馳,實為殊途同歸。
方寸內(nèi)二仙人,一名孔丘,一名李耳。
點評
方寸之間,天地?zé)o限,智慧無窮。作者深諳中國文化,將弈者雙方巧妙構(gòu)思為孔子與老子,通過對弈過程中的對話,充分展示了儒家和道家的理念及其和諧統(tǒng)一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