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勤余
自從演員海清在一次電影展上為“中生代女演員”發(fā)聲后,中年演員的窘境受到了持續(xù)關注。中國影視劇里的中年角色為什么“靠邊站”?中國觀眾真的不愛看“中年故事”嗎?
近年來,《乘風破浪的姐姐》《披荊斬棘的哥哥》等綜藝節(jié)目瞄準了“中年”話題,讓一批“中年藝人”得到了“翻紅”的機會,但要判斷中國影視界的“中年困局”是不是就此迎來轉機,還言之過早。
那些再度受到觀眾喜愛的“中年藝人”,有一個共同點——顏值、風采不減當年。說白了,就是展現(xiàn)出“年輕化”的一面。勇敢站上舞臺的“哥哥”“姐姐”值得觀眾的喝彩,但他們的“再次出發(fā)”,卻在某種程度上偏離了初衷——讓公眾真正讀懂中年人。現(xiàn)實中,大多數(shù)平凡的中年人不可能和明星一樣,把大量時間和精力花費在“青春永駐”上。這樣的媒體呈現(xiàn)實則加深了公眾對中年人的誤解。
縱觀當下影視劇中的中年形象,處處可見刻板印象的泛濫。中年男人往往不是黃曉明式的霸道總裁,就是黃磊式的家庭主夫;中年女人也好不到哪里去,或是“女強人”,或是被要求保持“少女感”。輿論期盼著中年形象在文藝作品中的“復興”,但同時,這種期盼又在無形之中歪曲和貶損中年形象。
都市情感勵志大劇《星辰大?!返玫搅烁呤找暵省⒌驮u分的“撕裂式”成績。兩位年齡加起來超過80歲的主演在劇中大談肉麻的戀愛,不少觀眾直呼“辣眼睛”。明明是公眾期待的“中年故事”,為什么反而不被大家接受呢?說到底,還是劇中的“瑪麗蘇”情節(jié)和現(xiàn)實生活離得實在太遠。
問題的關鍵在于,“中年故事”不是光有中年人參與就行。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應該有積淀、有感悟,更有被生活錘煉出的成熟。他們的人生有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總而言之,中年人的故事,應該是豐富多彩而不是千篇一律的。
這不禁讓人想起經(jīng)典電視劇《來來往往》:濮存昕扮演的康偉業(yè)渴望真摯的情感,卻總是尋而不得,他拼命想留住的好時光,也終究一去不復還。這個中年男人不“好”也不“壞”,他的生活里充斥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以及那些一地雞毛的瑣碎故事,他的身上盡是時代留下的深深烙印。從這樣的人生故事里,我們看到的不是某種被規(guī)定好的中年形象,而是一個中年人的真實生存狀態(tài)。
其實,以中年人為中心人物的優(yōu)質影視劇并不少。比如經(jīng)典電視劇《父母愛情》《雞毛飛上天》,或是近些年熱播的《裝臺》《掃黑風暴》等。有意思的是,當我們欣賞這些作品時,并不會刻意關注主角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而是被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劇情所吸引。這就證明,“中年困境”可能本來就是一個偽命題。不是中年演員沒有舞臺,而是我們沒有好好關注和挖掘現(xiàn)實中的中年故事。
換言之,當作品能夠深入現(xiàn)實、還原生活,我們就不會再糾結于“中年困境”,熒屏上的中年形象,也不會僅僅停留在某種刻板印象的層面上。
事實上,作為社會棟梁的中年人的人生經(jīng)歷,遠比某些影視劇里生搬硬套的故事來得精彩、豐富。創(chuàng)作者需要做的,或許就是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做好講述者,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值得講述的中年故事,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