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妮(山東省煙臺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實驗中學)
場地介紹:路石也叫路牙石、路緣石、路邊石或馬路牙子等,是道路兩邊與人行橫道、隔離帶等區(qū)域分界的長條狀的石頭。路石一般高出路面約10-15厘米,寬度在15-20厘米。每所學校的校園里基本都會有這種路石。
使用方法:(1)平衡性練習:以游戲方式組織開展。將學生分成四人或六人一組,各組成一路縱隊,前后距離一米左右,在路石上快速走動,每組中以掉落下路石次數(shù)最少者獲勝。長期練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平衡能力。(2)力量練習:①立定跳遠:雙腳站立在路石上,雙腳用力蹬離路石向前跳出。因路石有一定高度,可以體會由高到低跳躍的感覺,同時學生也能充分體驗到雙腳蹬地發(fā)力的感覺。②提踵練習:雙腳前掌站在路石上,腳后跟用力提起,停留10秒后緩慢落下,反復練習,可以有效增強腳踝和小腿肌肉力量。③俯臥撐練習:雙手撐在路石上練習俯臥撐,可以降低俯臥撐的難度,增強學生自信心,提高上肢力量水平。
場地介紹:田徑場看臺作為體育場地中面積最大的基礎設施之一,老師可以針對看臺的結構合理利用,充分發(fā)揮其使用價值。
使用方法:①力量練習:俯臥撐、仰臥撐練習、俯撐登山、俯撐開合跳、單(雙)腿跳臺階、跑臺階練習等。②柔韌練習:壓腿、壓肩練習。
場地介紹:學校運動場有許多邊角地方,不能安放體育器材,體育教師可以合理規(guī)劃這些空間,畫上梯形線,讓學生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練習方法:梯形線練習能夠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平衡性和協(xié)調性,增強腳底肌肉、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的小肌肉群的功能,鍛煉快速移動能力。
①小碎步跑:前腳掌著地,兩腳快速交替落在線內,要求有節(jié)奏感,腳踝有彈性。②橫向滑步:站立在梯形線外,兩腳平行滑動并依次踏入線內,前腳掌著地。③前前后后行進:站立在線外,兩腳依次踏入線內、線外。
教師在傳授動作技術時會使用各種體育器材,學生會對固有的器材產(chǎn)生厭倦,需要體育教師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利用身邊的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始終對課堂充滿新鮮感。
足球門:(1)球門柱:輔助單腿蹲起、靠立蹲馬步。(2)球門梁:縱跳摸高、縱跳觸物。
飲料瓶:瓶中裝上沙子或水,通過上舉練習、側舉或擲準擲遠練習,可練習上肢肌肉力量和爆發(fā)力。
膠帶圈:膠帶用完后,剩余的膠帶圈可以作為球拖,過河游戲中的橋梁。
舊輪胎:(1)汽車廢舊輪胎的利用:①選擇中等大小的汽車輪胎,在輪胎上系上一條寬繩子,將繩子斜挎在肩膀上,和地面成一個斜角,核心收緊,同時邁大步保持身體姿勢和前傾角度加速拖行,快速拖動輪胎30米,通過練習改善體能,提高腿部力量、核心力量。②選擇不同型號的舊輪胎及鐵棒制作成不同重量級別的舉重道具進行力量練習,不僅經(jīng)濟實用,學生的力量也逐步提高。(2)自行車內外胎的應用。如跳遠練習時在沙坑的預定區(qū)域放置輪胎,學生會更有目標性,一定程度激發(fā)學生潛能,提高成績。
教學中,我們應重視體育設施的資源開發(fā)及充分利用,因地制宜,因校而異,實現(xiàn)地域性和學校體育文化特點相結合;要注重開發(fā)的實用性、安全性、合理性。教師應確立新的教學理念,大膽創(chuàng)新,探索出體育器材更多的潛在功能,開發(fā)出更多適合教學的器材,真正做到小器材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