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映芳
(甘肅省臨洮縣教育局,甘肅 定西)
幼兒心智尚未成熟,但是對事物的審美和鑒賞能力正在逐步形成,所以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尤為重要。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通常都是發(fā)散性的,而且有效注意時間偏短。音樂作為一種較為吸引幼兒的方式,尤其適合延長幼兒的有效注意時間,完成對幼兒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所以,幼兒音樂教育的有效性亟待教師深入探索,并逐步提高。本文主要探討如何結(jié)合音樂教學,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觀和創(chuàng)新精神。
目前在幼兒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目標意識不夠明確,主要表現(xiàn)為教師比較注重學習的過程中幼兒有沒有學會,而忽視了對其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所以在課堂上,教師習慣于讓幼兒重復、機械地模仿,認為幼兒能夠模仿出來,就是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了,所以就會出現(xiàn)這種結(jié)果——幼兒模仿的似是而非,也不能體會歌曲的美感。例如,教師在教學《數(shù)鴨子》這首兒歌時,習慣于讓幼兒一遍遍地模仿、跟唱,但是韻律中表達出來的歡快的情感、流暢的語言和富于美感的意境,教師絲毫沒有啟發(fā)和引導,這就失去了音樂本身的美感,它只能成為幼兒心中一種懵懂的存在,完全背離了音樂的美育目標。
要想達到幼兒音樂教育的真正目的,就要設(shè)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首先,對于知識目標的設(shè)立,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要選擇符合幼兒認知和難易程度的曲目。例如,在幼兒園的小班教學過程中,要選擇曲調(diào)明快、歌詞簡單的曲目,如《小白兔》這首曲目,就適合三周歲左右低幼段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通過小玩偶或者動畫片的形式,讓幼兒看到“小白兔,白又白”;讓幼兒觀察小白兔的耳朵,了解什么是“兩只耳朵豎起來”;讓幼兒觀察小白兔的生活習性,幼兒就能夠感知到它“愛吃蘿卜和青菜”,它“蹦蹦跳跳真可愛”。一次音樂教學,就這樣和生活中知識的學習有效地結(jié)合起來,而且生動活潑,容易被幼兒接受。
其次,能力目標也是尤為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數(shù)比較注重知識目標的達成,在機械地模仿和重復地訓練之后,忽略了幼兒能力目標、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的點撥。例如,《小毛驢》這首童謠,許多幼兒尤其喜歡它有韻律感的節(jié)奏,也愿意跟隨音樂的節(jié)拍哼唱,幾個回合以后,多數(shù)的幼兒可以流利地演唱了。這時教師的引導尤為關(guān)鍵:“為什么小主人從來都不騎小毛驢呢?”幼兒會說:“因為他愛護小動物呀!”這時,教師就要積極地引導小朋友,讓他們對小動物有一顆柔善的心,這樣對幼兒的愛的教育也就潛移默化地達成了。同時也可以引導幼兒說出他們喜歡的小動物,讓幼兒嘗試唱出他們?nèi)绾螑圩o他們的小動物,一次音樂課堂上的“頭腦風暴”就拉開了序幕。
首先,在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上,要做到不同年齡段區(qū)別對待。對于小班的幼兒,選用最簡短的音樂即可,如《小燕子》《小星星》;對于中班的幼兒,可以選擇兩段以上的歌謠,如《小螺號》《粉刷匠》;對于大班的幼兒,可以選擇含義更加豐富的兒歌,如《健康歌》《大風車》等。讓幼兒能夠理解含義,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在情感上達到共情,領(lǐng)略音樂帶來的愉悅感。
其次,在素材的選擇上,也要選用幼兒感興趣的話題,例如,動物、植物、玩具等素材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讓幼兒覺得音樂如此地貼近他們的生活。在面對低年齡段的幼兒時,主要選擇比較貼近生活的素材,如體現(xiàn)和父母融洽相處的親子話題等。如《我的好媽媽》,在媽媽下班很疲憊的時候給媽媽倒上一杯茶。面對年齡稍大的幼兒時,可以選擇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等話題,如《我愛北京天安門》,培養(yǎng)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一定避免出現(xiàn)晦澀難懂、生硬的素材,如果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疇,將難以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
在多媒體教學模式出現(xiàn)以前,課堂導入具有極大的局限性,我們只能用比較刻板的圖片或者生硬的案例來進行課堂導入。而現(xiàn)在多媒體的出現(xiàn),極大地提升了課堂導入的生動性。一段有趣的動畫、一段舒緩的音樂,都會迅速地讓幼兒進入情境之中,音樂的氛圍油然而生。在教學《大海啊,故鄉(xiāng)》這首音樂的時候,教師先播放一段大海的視頻資料:晴朗的海邊灑滿金色的陽光。海面上波光粼粼,幾只海鷗飛過,啾啾的鳴叫聲讓人沉醉。微風拂過,大海揚起雪白的浪花,孩子們在沙灘上追逐、嬉戲,這是一個多么引人入勝的畫面。幼兒自然能夠融入優(yōu)美的意境中,對音樂的探究欲就會極大地激發(fā)出來。
在學習過程當中,教師還可以設(shè)計圖片精美的PPT,讓每一句歌詞與情境對應,幼兒就會明白詞句表達的意思,進入音樂描述的情境中。還可以在課件中加入闖關(guān)環(huán)節(jié),贏得加分、小禮物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不斷地制造驚喜,讓歡聲笑語成為音樂課堂的主旋律。
在課后環(huán)節(jié),教師還可以通過微信群發(fā)布幼兒的優(yōu)秀作品,剪輯課堂上的優(yōu)秀表現(xiàn),也可以制作成優(yōu)美的小視頻,配上動聽的音樂,把課堂上的賞識和激勵延續(xù)到課后的家長反饋中,讓幼兒體會成就感,也做到了對幼兒的正向激勵。
幼兒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豐富多彩的游戲也是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的。要注意游戲設(shè)計的趣味性和多元化,避免游戲的枯燥、單一,讓幼兒在一個個設(shè)計合理、生動有趣的游戲中收獲音樂的美感,收獲豐富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顏色歌》的教學過程中,幼兒會被色彩繽紛的顏色深深地吸引,教師要抓住這個契機,設(shè)計一組有關(guān)顏色的游戲,讓幼兒盡情釋放愛玩的天性。教師可以準備幾張不同顏色的卡片,讓幼兒猜哪張卡片不見了,或者像小青蛙一樣蹦跳著去頂卡片,在一輪輪的游戲中,幼兒既認識了不同的顏色,又記住了歌詞中顏色的種類,同時,歡快的游戲過程也能讓幼兒深深地沉浸到音樂的世界里。
對于游戲的設(shè)計,也要做到與時俱進,如果總是單一的、重復的,幼兒也難免產(chǎn)生厭倦心理。例如,近期玩過拍卡片的游戲,下節(jié)課就調(diào)整成趣味傳球,用擊鼓傳花的形式引導幼兒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班級的游戲要做到常換常新,每一次的游戲體驗都要有新鮮感,這樣才能吸引幼兒的求知欲,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結(jié)束的時候,也可以用游戲的形式檢驗幼兒的接受程度。例如,用紅綠燈的形式來接唱歌曲,看到綠燈的小朋友一個個地接唱,看到紅燈的小朋友就要立刻停止,默不作聲。遵守了規(guī)則的幼兒可以獲得獎勵;出現(xiàn)了小失誤的小朋友會有“愛的小懲罰”,表演一個小節(jié)目等。這時幼兒的感受不是在接受老師的考核,而是在進行一次小朋友的合唱,并且要時刻保持警惕,避免被“懲罰”,這樣可以保證幼兒時刻保持精神飽滿的狀態(tài),保障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
幼兒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是音樂知識的傳授,還要給幼兒更多的機會進行多種形式的表演。每一個幼兒都有表現(xiàn)自己的欲望,并且通過表演傳達幼兒自身對音樂的理解,在音樂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信心。所以,教師必須創(chuàng)造這樣的環(huán)境,給幼兒表演和展示自己的機會。
在教學《樹葉娃娃》這首歌謠時,幼兒會對樹葉娃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他們長的什么樣子?他們會在春風里舞蹈嗎?教師就要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理,讓勇敢的幼兒走到臺前,披上綠色的紗巾或者戴上柳條編成的小發(fā)圈,結(jié)合音樂手拉手跳起圓圈舞;或者教師扮演大樹媽媽,讓幼兒依偎在大樹媽媽的身邊,表演可愛的樹葉娃娃。有了這樣生動形象的表演,相信每一個幼兒都會對這首歌謠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