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呈現(xiàn)
細(xì)數(shù)暖色渲染出的心動情景:貓咪在陽光下懶洋洋地舒展著腰肢,豐收的田野里泛著一望無際的金黃,向日葵迎著朝陽綻放出迷人的笑臉,楓葉在叢林深處鋪就了紅色的地毯……
暖色,是大自然慷慨賦予這個世界的美麗;暖色,是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溫情;暖色,是我們心中向往的浪漫角落……你對于暖色是怎樣理解的?
請以“暖色”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體自選;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③不得透露真實的個人信息。
寫作引導(dǎo)
1.內(nèi)容具化。暖色是一個抽象概念,是對某一類能讓人產(chǎn)生溫暖感的顏色的統(tǒng)稱,切忌就題論題。在行文時,需要把“暖色”具體化,可以采用意思趨同的詞,如“朝陽”“豐收”“溫暖”“陽光”“希望”“親情”等來具化“暖色”一詞,然后寫與具化后的詞相關(guān)的事件。比如“朝陽下父親騎自行車帶我上學(xué)”“秋天豐收的麥田里農(nóng)人歡聲笑語”等。
2.選材精當(dāng)。把“暖色”的內(nèi)涵聚焦在一個點上選材,如“向日葵”“麥田”“楓葉”“朝霞”等,以此為內(nèi)容或者背景寫人記事,可以這些詞為線索,也可以這些詞為抒情主體進行創(chuàng)作。寫作時,主題可以是多重的,可以表達摯愛親情、少年成長、人性光輝等一種或者幾種主題。
3.語言恰切。作文要想寫得具有感染力,需要在語言上下功夫?!芭苯o人一種溫暖美好的意境,作文中也應(yīng)該體現(xiàn)這種溫暖美好的意境,所以多用一些佳詞麗句、修辭手法等,能大大提升作文的美感。
下水文章
暖 色◎董問博
斗室之中,一幅“向日葵”蘇繡掛在一面墻上,為整個屋子增添了幾分溫暖。
這幅刺繡是我在蘇州求學(xué)時繡的,初拿繡針,針腳并不勻稱,顏色過渡也不是很自然,算不得什么佳作,但我依然把它裝裱了起來。這幅刺繡記錄了我在蘇州求學(xué)的時光,尤其是我與沈阿姨相交的那段過往。
那時,為了減輕家里負(fù)擔(dān),我開始勤工儉學(xué)。我覓得一份圖書館閱覽室里的工作,認(rèn)識了一位同樣來打零工的阿姨。阿姨姓沈,待人和善,說話柔聲細(xì)語,是典型的江南女子,初次相見,便讓我心生暖意。只可惜,她不會說普通話,我每次聽她說話都是連猜帶蒙的。我們每周有三個夜班、一個白班一起工作,合作了兩年有余,在這期間我教會了她說普通話。后來,我大學(xué)畢業(yè),她家剛好又有房屋出租,我就在她家租住了數(shù)月。
那幾個月,我對蘇州農(nóng)村人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南方人多以勤快出名,通過觀察沈阿姨,我對這一點有了更深刻的認(rèn)識。每天早上四五點她就起來了,先去地里摘些蔬菜瓜果,然后讓老父去村口售賣。吃完早飯,她就擺好繡架開始繡花,繡得最多的是被面和睡衣。那時,她喜歡在家門口繡,晨光熹微,初陽斜照,拉出長長的光帶,照在她身上,好似披了件金色霞衣,她就在這暖色中,做著蘇州最負(fù)盛名的女紅。她的目光聚焦在針尖細(xì)線上,一只手在上一只手在下,線就在緞面上穿梭,不多時,一小片花瓣或者樹葉就繡出來了,針腳細(xì)密,顏色過渡自然,讓人嘖嘖稱贊。我常常坐在沈阿姨身邊,凝神細(xì)看她的繡作,有許多次都在光與影的交織中失了神。
其實,沈阿姨家經(jīng)濟并不拮據(jù),她有幾間閑房可以出租,丈夫和兒子收入也可觀。于是我問她為什么要每天如此忙碌,她笑笑說:“忙起來才充實啊,閑下來會出毛病的。你看看我爸,快八十了還要出去賣菜……”她說這些話時,面露喜悅自豪之色,臉上洋溢著幸福。這種積極和樂觀,像一道暖陽,映照我心,給了我向前走的勇氣。
后來我決定回家,離別前,想自己繡一幅蘇繡留作紀(jì)念。我選擇了色系較少的向日葵圖樣,沈阿姨耐心地教我如何將細(xì)線分成四份,如何拿針省力又安全,如何搭配顏色,如何讓針腳勻稱……我聽著這些“深奧”的學(xué)問,感慨真是一針一線總關(guān)情??!在飛針走線的日子里,我認(rèn)真體悟那別樣的線條之美。看著眼前的布帛上,花瓣隨著針跡蔓延開來,內(nèi)心也被這種暖色所感染。絲線所折射出的光澤,灑滿我的心田。當(dāng)四年的蘇州求學(xué)生活凝結(jié)于這幅繡作時,我鼻翼有些微顫,雙眸有些潮濕,內(nèi)心則充盈著滿滿的感動。
回家后,我將繡作裝裱好,掛在墻上,每每看著它,那些繽紛往事,像向日葵的花瓣,迎著朝陽,散發(fā)暖意。沈阿姨的笑靨,她那聽似淺拙的話語,專心刺繡的剪影,連同蘇州的煙火氣、文化風(fēng)韻,都一幀一幀重現(xiàn)在眼前,溫暖著我的平凡歲月。
此情雖已成追憶,暖色往事?lián)嵛倚摹?/p>
●教師自評
“向日葵”蘇繡、沈阿姨的笑靨和她熱愛生活的品質(zhì),都可以體現(xiàn)文題“暖色”的主旨情韻。我試圖用如話家常的語言,向讀者講述那段在蘇州求學(xué)的經(jīng)歷,向讀者描繪出一位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蘇州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此外,文章還涉及蘇州傳統(tǒng)工藝品——蘇繡的制作,我力求文章多主題多側(cè)面,傳遞出更為豐富的情感。
學(xué)生習(xí)作
暖 色
◎杜奧飛
山城的風(fēng)挾著遠(yuǎn)方的水汽走進那一片令人神往的楓林。金秋颯爽,火紅的楓葉隨風(fēng)搖曳,“葉波”從樹的一端向另一端翻滾著,這暖色波濤,像團團燃燒著的火焰連成一片,也為金秋添上了一抹溫暖和熱烈,一直在我的心底燃燒。
楓林旁有一座大院,院里住著三戶人家,門口還掛著一塊題著“深楓苑”的匾額,進來出去的人們互相熱情地打著招呼,其樂融融。院南住著位老奶奶,名中帶楓,亦極愛楓,每當(dāng)玫瑰色的晨曦灑滿小院,她就身著一襲長裙緩緩走出屋子,拿著掃帚將院子打掃干凈,再在每家門口插上一束花。每當(dāng)秋天來臨,老奶奶都會在每家門口插上自制的“楓葉花束”,從沒有人特意為此感謝過她,但每當(dāng)大家看到那抹正和時宜的暖色時,總會心照不宣地露出微笑。
曾有人開玩笑地問老奶奶,秋天為什么不插花偏挑楓葉插呢?難道是對楓葉情有獨鐘不成?老奶奶笑笑,孩子氣地答道:“是啊,畢竟我們都是‘楓字輩嘛!”她是真的把楓葉當(dāng)成自己的“信使”了。
后來,老奶奶搬去了城里,深楓苑里再也沒有了“楓葉花束”。老奶奶的家大門緊鎖,門鎖上出現(xiàn)了斑斑銹跡,烏黑的門板立在那里,仿佛遺失在光陰里,悄無聲息,無趣極了。
后來的一年秋天,院北的老爺爺接替了老奶奶的“工作”,每個清晨都會拿著掃帚將院子打掃干凈,再在每家門口插上一束花。但只是普通的花,還是沒有“楓葉花束”。
三年后的仲秋,深楓苑家家戶戶的門口突然又插上了“楓葉花束”,果然,是老奶奶回來了,她笑著對鄰居們說:“我這一生,離不了這楓林,城里高樓林立,總不及這里舒服,還是回來熨帖些?!痹鹤永镉譄狒[了起來,大家說說笑笑,目光時不時被自家門口躍動的“火苗”吸引了去,心中暖融融的。
夜里,流云拂過星斗,月亮在天宇漫步,老奶奶在院門前點起了蠟燭,熾熱的燭火映照著楓林,心上的繭殼被暖色感染,層層剝落。
秋夜涼如水,但有燭火、楓葉燃燒,暖色慰心……
【陜西西安市鐵一中濱河學(xué)?!?/p>
●點評
本文為我們營造了一種優(yōu)美寧靜的氛圍。有紅楓的暖色,有老奶奶的行為帶給鄰居的暖意,更有整體環(huán)境呈現(xiàn)出的暖色調(diào),這些都非常貼合題目。本文語言生動形象,讀起來給人一種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