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們,你們有觀察過廚房用具嗎?我們現(xiàn)代人的廚房用具,一般會在功能上升級換代,而古人的廚房用具則有很多講究,好多用具都是“禮器”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產(chǎn)品名稱:鬲 lì
作用:古代煮飯用的炊器。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人用的鍋。
樣子:銅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時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其形狀一般為侈口,有三個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熱。銅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時期。商代前期的鬲多無耳,后期口沿上一般兩個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為高領(lǐng),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數(shù)為折沿折足弧襠,無耳;有的在腹部飾以觚棱。用于燒煮或烹炒的鍋,特指類似于鼎狀的炊具。
產(chǎn)品名稱:甗yǎn
作用:古代煮飯用的炊器。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人用的蒸鍋。
樣子:上部盛放食物,稱為甑,甑底是一有穿孔的箅,以利于蒸汽通過;下部是鬲,用來煮水,高足間可燒火加熱。商代甗多為圓形,直耳,侈口,束腰,袋狀腹,腹下設(shè)錐足或柱形足,器體厚重。西周除沿襲商代形式外,還出現(xiàn)了附耳,有的上下部可以分開,在下半部也加附耳,同時還出現(xiàn)了長方形甗。春秋戰(zhàn)國時,器身變薄,袋足消失,許多器物不再用花紋裝飾。除實用外,西周末春秋初,甗還是禮器,與鼎、簋、豆、壺、盤等組成成套隨葬品。
產(chǎn)品名稱:鼎dǐng
作用:古代的烹飪之器,和現(xiàn)在家里的鍋差不多,用來煮或盛放魚、羊、豕肉。置于宗廟,作旌功記績的禮器。
樣子:大多是圓腹、兩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比如有名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鼎,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青銅禮器之一,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于荊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
產(chǎn)品名稱:簋guǐ
作用:古代盛煮熟飯食的器具,也作禮器。
樣子:自商代開始出現(xiàn),延續(xù)到戰(zhàn)國時期。青銅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樣,變化復(fù)雜,有圓體、方體,也有上圓下方者。早期的青銅簋跟陶簋一樣無耳,后來才出現(xiàn)雙耳、三耳或四耳簋。據(jù)《禮記·玉藻》記載和考古發(fā)現(xiàn)而知,簋常以偶數(shù)出現(xiàn),如四簋與五鼎相配,六簋與七鼎相配。
產(chǎn)品名稱:觥gōng
作用:古代酒器。
樣子:橢圓,上有提梁,底有圈足,獸頭形蓋,也有整個酒器作獸形的,并附有小勺。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橢圓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帶蓋,蓋做成有角的獸頭或長鼻上卷的象頭狀。有的觥全器做成動物狀,頭、背為蓋,身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裝飾紋樣同犧尊、鳥獸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將其誤以為獸形尊。然觥與獸形尊不同,觥蓋做成獸首連接獸背脊的形狀,觥的流部為獸形的頸部,可用作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