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閱讀指要
古代游記散文是散文的一種,主要是記述旅途見聞,某地歷史沿革、現(xiàn)實狀況、社會習(xí)尚、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和名勝古跡,等等,也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筆輕快,描寫生動。與一般的抒情散文相比,游蹤、景觀、情感是游記散文的內(nèi)在基本要素,且只能以游蹤為線索,比一般的抒情散文多一層限制。在這類散文中,作者或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在景色的變遷中暗示時代的變遷與興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命運?!暗劳ㄌ斓赜行瓮猓既腼L云變態(tài)中”,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沉浮當中,這些文人墨客們并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與使命,而是把自己的社會理想和人生態(tài)度寄托在山水游記散文當中。
理解此類文章的思路即理清“四何”,即何景、何人(事)、何情、何理。
一、勾畫“景”句
無論古今,游記散文的脈絡(luò)一定是景物,抓住了景物這條線索,就是抓住了文章的“牛鼻子”。所以,在初讀時,可以先勾畫出文中寫景的句子,然后細細品讀句子中所描繪的景物分別有哪些物構(gòu)成,這些物共同營造了怎樣的特點。熟悉并掌握描寫各種景物類型(意境)的詞語,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二、明晰“人事”句
在游記散文中,除了景物之外,看景物的人和身處景物中的人同樣不可忽視。例如在《游褒禪山記》一文中,“我”和同行的人“擁火以入”,隨著“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但是“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到最后“遂與之俱出”,眾人從行進到懈怠,到最后出洞等一系列活動,雖著墨不多,但卻自然而然引出后文中作者的后悔、感嘆,“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三、領(lǐng)悟“情”句
游記散文,從景到人、事,最后的落腳點一定是作者的情,即作者的喜、怒、哀、樂、悲、恐、驚(以前五種情感為主)。同時,作者的情感還不是從始至終一成不變的,而是多有變化和起伏的。如《赤壁賦》中“樂→悲→喜”,《游褒禪山記》中“樂→悔→嘆”,《蘭亭集序》中“興→悲→痛”。在理解游記散文時,抓住那些表情達意的關(guān)鍵詞語,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便顯而易見了。
四、體味“理”句
古語有云:“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保巧降摹扒椤?、觀海的“意”,絕不僅僅是情感、情緒,常常還含有作者對人生、對社會、對生活的獨特看法與思考。如《蘭亭集序》中王羲之由眼前之樂、眼前之景、眼前之文中,結(jié)合東晉當時大多士人崇尚玄學(xué)之歪風,提出了“死生亦大矣”這一人生命題;《游褒禪山記》中王安石悟出了治學(xué)處事必要的三因素,即志、力、物,尤其強調(diào)“志”的重要性;《赤壁賦》讓我們理解了生命的短暫與永恒,體會到作者復(fù)雜矛盾的內(nèi)心世界和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閱讀訓(xùn)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
游東山記
◎〔明〕楊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蔣隱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書。其子立恭,能詩。皆意度闊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獨與余相得也。
是歲三月朔,余三人者,攜童子四五人,載酒肴出游。天未明,東行,過洪山寺二里許,折北,穿小徑可十里,度松林,涉澗。洞水澄澈,深處可浮小舟。旁有盤石,客坐十數(shù)人。松柏竹樹之陰,森布蒙密。時風日和暢,草木之葩爛然,香氣拂拂襲衣,禽鳥之聲不一類。遂掃石而坐。
坐久,聞雞犬吠。余招立恭起,東行數(shù)十步,過小岡,田疇平衍彌望,有茅屋十數(shù)家,遂造焉。一叟七十余歲,素發(fā)如雪,被兩肩,容色腴澤,類飲酒者。延余兩人坐。牖下有書數(shù)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難于言。叟識其意,曰:“老夫無用也。”各懷之而出。
還坐石上,指顧童子摘芋葉為盤,載肉。立恭舉匏注酒,傳觴數(shù)行。立恭賦七言近體詩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騎而過者,余故人武昌左護衛(wèi)李千戶也,駭而笑,不下馬,徑馳去。須臾,具盛饌,及一道士偕來,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圖》求詩。余賦五言古體一章,書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飲道士不已。道士不能勝,降跽謝過,眾皆大笑。李出琵琶彈數(shù)曲。立恭折竹,竅而吹之,作洞簫聲。隱溪歌費無隱《蘇武慢》。道士起舞翩躚,兩童子拍手跳躍隨其后。已而道士復(fù)揖立恭曰:“奈何不與道士詩?”立恭援筆書數(shù)絕句,語益奇。遂復(fù)酌,余與立恭飲少,皆醉。
已而夕陽距西峰僅丈許,隱溪呼余還,曰:“樂其無已乎?”遂與李及道士別。中道,隱溪指道旁岡麓顧余曰:“是吾營樂丘處也?!庇种傅琅蕴一ㄕZ余曰:“明年看花時索我于此?!?/p>
既歸,立恭曰:“是游宜有記?!睂傥聪疽病?/p>
是冬,隱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與立恭豫約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幾余歸廬陵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未畢立恭取讀慟哭;余亦泣下,遂罷。然念蔣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屢矣,而樂無加乎此,故勉終記之。手錄一通,遺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記。
(選自《東里集》)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未幾余歸/廬陵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未畢/立恭取讀/慟哭
B.未幾余歸廬陵/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未畢/立恭取讀/慟哭
C.未幾/余歸廬陵/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未畢/立恭取讀/慟哭
D.未幾/余歸廬陵/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未畢/立恭取讀/慟哭
2.下列對文中黑體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乙亥”指的是乙亥年,這是中國傳統(tǒng)紀年農(nóng)歷的干支紀年法,60年一個循環(huán),如丙戊年。
B.“朔”指每月農(nóng)歷初一,“朔”也可引申為“開頭”。如“朔”可指清晨,這是一天的開頭。
C.“傳觴”是宴飲中傳遞酒杯勸酒。古人喝酒很有講究,也衍生了很多游戲。如“流觴曲水”。
D.“寒食”即寒食節(jié),亦稱“禁煙節(jié)”,在清明節(jié)前一或二日。在這一日,禁煙火,只吃冷食。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隱溪隱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謹慎,樂觀曠達,對生死也很淡然;雖年事已高,還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飲酒,好讀書,擅長詩歌寫作,與作者有著很深的交往,對已逝的父親充滿懷念。
C.立恭提議出游后應(yīng)該有游記,可是作者因為事務(wù)繁忙,一直未能寫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動筆。
D.文章主要記敘了游東山的情況,表現(xiàn)了作者與隱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對老友逝去的感傷。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叟識其意,曰:“老夫無用也?!备鲬阎?。
譯文:
(2)已而道士復(fù)揖立恭曰:“奈何不與道士詩?”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