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走進(jìn)宋國國界的時候,草鞋帶已經(jīng)斷了三四回,覺得腳底上很發(fā)熱,停下來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腳上有些地方起繭;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見一所大屋,看不見一棵大樹,看不見個活潑的人,看不見一片肥沃的田地。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個農(nóng)家歇下來,起來仍復(fù)走。草鞋已經(jīng)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塊布裳來,包了腳。
楚國的郢城,街道寬闊,房屋整齊,大店鋪里陳列著許多好東西,走路的人,都活潑精悍,衣服也很干凈。墨子在這里一比,舊衣破裳,布包著兩只腳,真像一個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輾轉(zhuǎn)借問,徑奔公輸般寓所。公輸般正捏著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輸般高興的說,“先生這么遠(yuǎn)來,有什么見教呢?”
墨子沉靜的說道:“聽說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過呢?楚國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殺缺少的來爭有余的,不能說是智;宋沒有罪,卻要攻他,不能說是仁……”
“那是……”公輸般想著,“先生說得很對的?!?/p>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這可不成,”公輸般悵悵的說,“我已經(jīng)對楚王說過了。”
墨子說:“待拿我的書來請楚王看一看?!?/p>
“你還不是講些行義么?”公輸般道,“勞形苦心,扶危濟(jì)急,是賤人的東西,大人們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鄉(xiāng)!”
“那倒也不。絲麻米谷,都是賤人做出來的東西,大人們就都要。何況行義呢?”
“那可也是的,”公輸般高興的說,“我沒有見你的時候,想取宋;一見你,即使白送我宋國,如果不義,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興的說,“你如果一味行義,我還要送你天下哩!”
公輸般更加高興起來。他問道:“我舟戰(zhàn)有鉤拒,你的義也有鉤拒么?”
“我這義的鉤拒,比你那舟戰(zhàn)的鉤拒好。”墨子堅(jiān)決的回答,“我用愛來鉤,用恭來拒。不用愛,鉤是不相親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愛,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F(xiàn)在你用鉤去鉤人,人也用鉤來鉤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來拒你。互相鉤,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鄉(xiāng),你一行義,可真幾乎把我的飯碗敲碎了!”公輸般碰了一個釘子之后,改口說。
“但也比敲碎宋國的所有飯碗好?!?/p>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請你看一點(diǎn)玩意兒?!?/p>
不一會,公輸般手里拿著一只木鵲,交給墨子,說道:“只要一開,可以飛三天。這倒還可以說是極巧的?!?/p>
“可是還不及木匠做的車輪,”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說,“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壞的。”
“哦,我忘記了,”公輸般又碰了一個釘子,這才醒過來,“早該知道這正是你的話?!?/p>
“所以你還是一味的行義吧,”墨子看著他的眼睛,誠懇的說,“不但巧,連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擾了你大半天,我們再見罷?!?/p>
公輸般送他出了大門之后,回進(jìn)屋里來,想了一想,便將云梯的模型和木鵲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墨子在歸途上,是走得較慢了,一則力乏;二則腳痛;三則干糧已經(jīng)吃完,難免覺得肚子餓;四則事情已經(jīng)辦妥,不像來時的匆忙。然而比來時更晦氣:一進(jìn)宋國界,就被搜撿了兩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國隊(duì)”,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關(guān)外,又遭著大雨,到城門下想避避雨,被兩個執(zhí)戈的巡兵趕開了,淋得一身濕,從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九三四年八月作
(選自《故事新編》,有刪改)
【相關(guān)鏈接】
基于一種新世界觀之上的對于歷史事件的審視,魯迅并沒有完全拘泥于歷史,而是在尊重歷史本質(zhì)真實(shí)的前提下,著重開掘歷史精神,以給著重于現(xiàn)實(shí)斗爭的人們一種啟示、一種借鑒和一種新的認(rèn)識感受。正是出于這樣一種創(chuàng)作意圖,魯迅在這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調(diào)動豐富的手法,生動而又細(xì)膩地、歷史而又現(xiàn)實(shí)地塑造了一個“中國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
(摘編自崔軍藝《淺析〈非攻〉》)
【訓(xùn)練】
1.結(jié)合對“相關(guān)鏈接”內(nèi)容的理解,從人物刻畫的角度對《非攻》中的“墨子”進(jìn)行評點(diǎn)。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說的結(jié)尾意味深長,請結(jié)合小說主題從不同角度分析其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攻》是魯迅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一篇,請從“故事”與“新編”的角度簡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