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昌
(福建省閩北地質大隊,福州,350002)
福建是華南侵入巖最為發(fā)育的省份之一,其構造-巖漿活動強烈而頻繁,且以燕山中期侵入巖分布最廣,規(guī)模最大,多數分布于政和—大埔斷裂帶西部。此次研究項目位于政和—大埔斷裂帶西側的安豐橋巖體,以往工作將其劃為晚侏羅世古竹超單元(鉀長花崗巖)[1]或晚侏羅世二長花崗巖[2],在進行此次1∶5萬大歷口、安豐橋、順昌縣等3幅區(qū)域地質調查中,對安豐橋巖體開展了巖石學、巖石地球化學和年代學研究,分析探討其巖石成因、物質來源及形成構造環(huán)境,進一步提高了研究區(qū)基礎地質研究程度。
研究區(qū)位于北武夷隆起區(qū)南緣南平—寧化巖漿帶東北段,政和—大埔北東向斷裂帶旁側,地質構造復雜,巖漿活動頻繁。出露地層主要為新元古代變質巖、中生代陸相碎屑巖及火山碎屑巖;侵入巖主要為加里東期、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巖,巖石類型以正長花崗巖、二長花崗巖為主,其次有花崗閃長巖、閃長巖等,總體長軸呈北東向展布。構造較發(fā)育,主要為政和—大埔斷裂帶及其次級斷裂,對地層及侵入巖的展布均有明顯的控制作用。
研究區(qū)內二長花崗巖主要分布于茫蕩安豐橋—湖尾地區(qū)(圖1),北部大源等地也有零星分布,總體呈巖瘤狀產出,平面上呈近橢圓狀、水滴狀,出露面積約為6.78km2。巖體侵入到震旦紀西溪組中,接觸部位具熱蝕變硅化現(xiàn)象。
根據巖石礦物成分、結構構造、接觸關系等,安豐橋巖體從早到晚依次劃分為含斑細粒二長花崗巖、似斑狀中細粒二長花崗巖2個巖石單元。前者一般發(fā)育于邊部,顆粒較細,似斑晶含量較少;后者顆粒變粗,似斑晶含量增多,規(guī)模較大。二者呈涌動侵入接觸關系。
安豐橋二長花崗巖,呈淺肉紅色,具似斑狀結構,塊狀構造,礦物成分主要由鉀長石、斜長石、石英、黑云母等組成,礦物實際含量在Q-A-P分類圖解中均投在二長花崗巖區(qū)。2個巖石單元除巖石結構的粒度大小、似斑晶的含量不同外,其余礦物成分及其特征基本相同,變化不大(表1)。
表1 安豐橋二長花崗巖巖石特征Table 1 Rock features of Anfengqiao monzonitic granite
安豐橋巖體的副礦物種類較多,其中稀有稀土放射性物有榍石、鋯石、磷灰石、褐簾石;鈦鐵礦物有鈦鐵礦及赤褐鐵礦等;金屬硫化物類以黃鐵礦、磁黃鐵礦為主,含少量輝鉬礦、方鉛礦;脈石礦物主要有綠簾石、石榴石、電氣石等。副礦物組合類型總體屬鋯石-磷灰石-鈦鐵礦型。
此次野外共采集3件巖石樣品用于主微量元素分析測試,樣品編號分別為PM205-3、PM205-7、PM205-9,其中樣品PM205-3、PM205-9巖性為似斑狀中細粒二長花崗巖,樣品PM205-7巖性為含斑細粒二長花崗巖,樣品PM205-3還用于鋯石U-Pb同位素測年。所取樣品均為新鮮巖石,未見蝕變和熱液改造痕跡。鋯石挑選由湖北省地質實驗測試中心采用浮選和電磁選方法完成,鋯石陰極發(fā)光照像和鋯石U-Pb測年由西北大學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完成,激光剝蝕斑束直徑為30μm,剝蝕深度20~40μm,采用標準鋯石91500作為鋯石年齡外標。鋯石U-Pb數據處理使用軟件GLITTER 4.0,U-Pb諧和曲線、加權平均年齡計算和繪圖采用Isoplot 3.0完成。巖石主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由湖北省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完成,其中主量元素采用X射線熒光光譜法(XRF)測定,精度優(yōu)于5%,微量元素用高分辨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法(ICP-MS)分析,誤差小于5%。
樣品PM205-3(似斑狀中細粒二長花崗巖)中的鋯石晶形較完整,以次棱角柱狀為主,鋯石陰極熒光圖像較為明亮,顯示鋯石均具有較清晰的震蕩生長環(huán)帶結構(圖2)。從該樣品挑選了23顆鋯石進行分析測試,結果顯示(表2):Th含量為139×10-6~500×10-6、U含量為115×10-6~689×10-6,鋯石顆粒的Th/U比值具有較穩(wěn)定的范圍,為0.4~1.4。鋯石形貌特征、陰極發(fā)光CL圖像特征、Th/U比值特征均與典型的巖漿成因鋯石相符,表明此次測年的鋯石均屬巖漿鋯石。
表2 安豐橋二長花崗巖LA-ICP-MS鋯石U-Pb年齡同位素分析結果Table 2 Results of the age-isotope analysis of the LA-ICP-MS U-Pb for zirconof Anfengqiao monzonitic granite
圖2 延平安豐橋二長花崗巖鋯石CL圖像Fig.2 Zircon CL imageof Anfengqiao monzonitic granite in Yanping area
在剔除諧和度較低及偏離諧和線較遠的個別點后(1,3,5,8,11,18,21),其余點參與年齡計算,共計16個測點。16個鋯石點數據較集中,均落在諧和線上或其附近(圖3),誤差范圍小,且成群分布,其加權平均年齡為(160.3±1.3)Ma(MSWD=0.33,n=16),這一年齡代表了該巖體的結晶年齡,時代屬晚侏羅世。
圖3 安豐橋巖體鋯石U-Pb加權平均年齡(左)和諧和年齡圖(右)Fig.3 Zircon U-Pb weighted average age(a)Harmony and age chart(b)of Anfengqiao rock mass
巖石主量元素含量及特征顯示(表3):SiO2含量平均為72.78%(高硅),屬于酸性巖范疇;Al2O3含量平均為13.64%;K2O含量平均為4.80%;Na2O含量平均為3.32%;堿總量(Alk)為8.10%~8.13%(富堿),K2O/Na2O比值為1.12~1.72,K2O含量大于Na2O含量;CaO含量平均為1.10%(貧鈣);MgO含量平均為0.39%(貧鎂)。在侵入巖全堿-二氧化硅(TAS)分類命名圖解中樣品投影點落于花崗巖區(qū)(圖4a),且樣品投影于Ir-Irvine分界線下方,指示其主要為亞堿性巖。堿度率A.R.為2.48~2.76,在SiO2-AR圖解中樣品投影于鈣堿性、堿性巖界線附近(圖4b)。巖石里特曼指數(δ)為2.05~2.51,屬于鈣堿性巖。在K2O-SiO2圖解中主要落在高鉀鈣堿性系列范圍內(圖4c)。A/CNK比值平均為1.18,均顯示為過鋁質,在A/NK-A/CNK圖解中的3件均落在過鋁質區(qū)域(圖4d)。巖漿分異指數(DI)較高(84.76~93.14),說明巖漿分離結晶作用較強烈。CIPW標準礦物中,剛玉含量為0~3.15,變化大。表明安豐橋二長花崗巖屬于亞堿性系列,高硅富堿貧鈣鎂的高鉀鈣堿性過鋁質花崗巖。
圖4 安豐橋巖體TAS(a)、A.R-SiO2(b)、SiO2-K2O(c)和A/CNK-A/NK(d)圖解Fig.4 Diagram the TAS(a)、AR-SiO2(b)、SiO2-K2O(c)和A/CNK-A/NK(d)of Anfengqiao rock mass
表3 安豐橋二長花崗巖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Table 3 Main quantity element and trace element content of Anfengqiao monzonitic granite
安豐橋二長花崗巖的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標準化蛛網圖顯示(圖5a):3件樣品微量元素曲線特征基本相似,總體表現(xiàn)為大離石親石元素Rb、K、Th、U相對富集,Ba、Nb、Sr、P、Ti相對虧損。Ba、Sr的虧損應與斜長石的分離結晶作用有關;P和Ti虧損不僅與巖石的酸性程度有關,隨酸性程度增加而下降,也與榍石、磷灰石、鈦鐵礦物分離結晶作用有關[3]。微量元素特征顯示,安豐橋巖體Rb/Sr比值平均為2.40,Rb/Nb比值平均為13.46,Th/U比值平均為3.98,Rb/Y比值平均為7.47,均大于或接近大陸上地殼的Rb/Sr(0.32)、Rb/Nb(9.33)、Th/U(3.82)、Rb/Y(5.09)比值[4]。
安豐橋二長花崗巖的稀土總量為157.36×10-6~188.29×10-6,平均為175.71×10-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圖顯示(圖5b):各樣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線相似,總體表現(xiàn)為輕稀土陡傾,重稀土平緩的右傾型曲線。LREE/HREE比值為4.29~7.77,(La/Yb)N比值為3.45~8.13、(La/Sm)N比值為3.11~3.86,反映該巖體輕、重稀土分餾程度明顯,且輕稀土富集,重稀土分餾較弱。δEu為0.37~0.60,平均為0.50,具中等負銪異常,反映巖漿源區(qū)可能有斜長石殘留或巖漿經歷了一定程度的斜長石的分離結晶作用。
圖5 安豐橋巖體微量元素蛛網圖(a)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圖(b)Fig.5 Web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race elements(a)and rare earth elements(b)of Anfengqiao rock mass
從主微量元素特征來看,安豐橋二長花崗巖屬高鉀鈣堿性過鋁質花崗巖,微量元素表現(xiàn)為Rb、K、Th、U相對富集,Ba、Nb、Sr、P、Ti相對虧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圖呈輕-重稀土分異明顯的右傾型曲線,所有樣品均具明顯的Eu負異常,與華南改造型花崗巖相似[5]。據王德滋等[6]研究,Rb與K有相似的地球化學性質,隨著殼幔分離,陸殼的逐步演化,Rb富集于成熟度高的地殼中;Sr與Ca有相似的地球化學行為,在成熟度低、演化不充分的地殼中富集。因此,Rb/Sr比值能較好的記錄源區(qū)物質的性質[7]。Taylor等[4]認為,地球演化過程中K和Rb不斷向遷移進入硅鋁層,所以上地幔越來越虧損K和Rb,Sr主要富集在斜長石中代替Ca。因此,花崗巖的Rb/Sr比值高,不僅說明巖漿演化程度較高,也說明源巖可能主要來自地殼。安豐橋二長花崗巖Rb/Sr比值平均為2.40,遠大于大陸上地殼的Rb/Sr比值(0.32),表明該巖體可能源于成熟度更高的地殼物質。微量元素蛛網圖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圖的形態(tài)特征也揭示了巖體物質來源可能為成熟度較高的陸源物質;K2O/Na2O比值大于1,基本可排除幔源成因,其與華南改造型花崗巖相似[8]。A/CNK比值平均為1.18,大于1.1,符合S型花崗巖特征。在花崗巖成因類型ACF判別圖解中(圖6),研究區(qū)的樣品投影于S型花崗巖中,僅PM205-3樣品投在I、S型花崗巖交界處。表明安豐橋二長花崗巖屬于S型花崗巖,其物質來源主要為殼源。
圖6 安豐橋巖體ACF圖解Fig.6 ACF diagram of Anfengqiao rock mass
安豐橋二長花崗巖地球化學特征上屬于高鉀鈣堿性系列巖石,Roberts等[9]認為,該系列巖石的巖漿源區(qū)通常與先期的俯沖作用有關。在Batchelor等[10]提出的花崗巖構造環(huán)境R1-R2因子判別圖解(圖7a)中,安豐橋二長花崗巖樣品投影于同碰撞(⑥區(qū))及其與造山晚期花崗巖區(qū)(④區(qū))的界線附近;在微量元素Rb-(Yb+Ta)構造環(huán)境判別圖中(圖7b),樣品主要投影于同碰撞花崗巖區(qū),僅PM205-7樣品投在同碰撞花崗巖與板內花崗巖界線附近。此外,安豐橋二長花崗巖體在平面上呈規(guī)則的似圓形巖瘤狀產出,具強力擠壓定位的特征,表明其應該是在壓性構造環(huán)境中形成的。
圖7 安豐橋巖體R1-R2圖解(a)和Rb-Yb+Ta判別圖解(b)Fig.7 Diagram the R1-R2(a)and discrimination diagram of Rb-Yb+Ta(b)of Anfengqiao rock mass
區(qū)域資料顯示中、晚侏羅世之交,古太平洋板塊開始向歐亞大陸板塊俯沖碰撞,福建乃至整個東南大陸進入了環(huán)太平洋活動大陸邊緣發(fā)展階段。研究區(qū)位于政和—大埔斷裂帶西側,南平—寧化構造巖漿帶東北段,安豐橋二長花崗巖鋯石U-Pb年齡為(160.3±1.3)Ma,時代屬晚侏羅世,時間點為燕山運動Ⅰ冪期間,區(qū)域上晚侏羅世長林組角度不整合于中侏羅世地層之上,構造環(huán)境處于歐亞大陸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俯沖碰撞的造山環(huán)境。
結合區(qū)域地質背景以及地球化學特征、花崗巖構造環(huán)境判別圖解等綜合研究認為,在中、晚侏羅世之交,由于古太平洋板塊向歐亞大陸板塊發(fā)生俯沖碰撞的擠壓造山活動,在該構造環(huán)境中,上地殼內聚集了大量的熱量,促使地殼物質發(fā)生部分熔融,形成了花崗質巖漿?;◢徺|巖漿沿著構造薄弱帶上升過程中經分離結晶作用,最終形成安豐橋二長花崗巖。
(1)延平地區(qū)安豐橋二長花崗巖的LA-ICP-MS鋯石U-Pb年齡為(160.3±1.3)Ma,顯示為晚侏羅世巖漿活動的產物。
(2)巖石地球化學特征顯示安豐橋二長花崗巖屬高硅富堿鈣堿性過鋁質S型花崗巖。
(3)安豐橋二長花崗巖形成于板塊俯沖碰撞的造山環(huán)境,為殼源物質發(fā)生部分熔融,形成花崗質巖漿,再經分離結晶作用形成。
本文資料主要引用1∶5萬大歷口、安豐橋、順昌縣幅區(qū)域地質調查項目的成果報告編寫而成,系集體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