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遏制”語境下澳大利亞臺海策略的形成與蛻變

2022-12-05 12:20于鐳于飛洋
統(tǒng)一戰(zhàn)線學研究 2022年6期
關鍵詞:臺海亞太地區(qū)澳大利亞

于鐳 于飛洋

統(tǒng)一戰(zhàn)線領域風險治理專題

“遏制”語境下澳大利亞臺海策略的形成與蛻變

于鐳1于飛洋2

(1.聊城大學 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山東 聊城 252000;2.北京建筑大學 文法學院,北京 100044)

21世紀以來,澳大利亞的臺海政策經歷了從“戰(zhàn)略模糊”到“戰(zhàn)略清晰”的顯著蛻變,這種變化主要緣于其與超級大國結盟的立國之策。這一立國之策在澳有著深厚的西方現(xiàn)實主義理論基礎、長久的實踐基礎和深厚的民意基礎。澳大利亞通過與超級大國結盟獲取了豐厚的政治、經濟和安全利益。在獲利的同時,澳大利亞不得不對美效忠,充當美在亞太地區(qū)的“副警長”。在“遏制”語境下,澳大利亞的臺海策略緊密地追隨美國的外交策略。為了配合美國遏制中國,澳大利亞政府和軍方近年來在臺灣問題上動作頻頻。一是大肆炒作“臺海危機”,妄談助力美國“協(xié)防臺灣”的所謂“同盟條約義務”;二是屢次挑戰(zhàn)一個中國原則的底線,竭力拉升澳大利亞同臺灣當局的官方和半官方互動層級與質量;三是配合美國“印太”戰(zhàn)略,竭力拉攏其他國家共同遏制中國崛起;四是鼓吹“支持臺灣加入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實質性破壞一個中國原則。鑒于中美兩國的綜合國力尚有不小的差距,澳大利亞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緊隨美國的臺海政策,加強對華干涉。我國要堅定戰(zhàn)略定力,不急不躁地按照既定路線穩(wěn)步增強我國經濟、科技、國防和綜合國力等“硬實力”,有力反制外部勢力干擾國家統(tǒng)一進程。

權力體系;澳美同盟;中澳關系;臺海策略

21世紀以來,中國同澳大利亞的經貿依存度快速攀升,兩國經貿互補高于80%[1]。中國自2009年以來蟬聯(lián)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商品出口目的地、第一大進口商品來源地和第一大貿易順差來源國[2]。在經貿合作屢創(chuàng)新高之際,兩國的政治、外交和安全關系卻快速下行。2015年,澳大利亞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急速后退,澳軍成為追隨美國在南海地區(qū)開展所謂“自由航行”的少數(shù)國家之一。2016年以降,澳以國家安全為由一再否決中國商業(yè)并購,并持續(xù)阻撓中國對澳正常投資,致中國對澳投資呈斷崖式下跌態(tài)勢,由2015年的150多億澳元急跌至2020年的25億澳元。在我國并未對澳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情形下,澳政界、軍界卻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不僅廢除與我國簽署的《“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而且積極推動美、澳、日、印在印太地區(qū)的軍事合流,甚至不斷發(fā)出追隨美國軍事介入臺海,阻撓兩岸統(tǒng)一的叫囂。中澳兩國經濟依存度節(jié)節(jié)攀升,兩國經濟合作在廣度和深度上的不斷拓展本應成為兩國關系發(fā)展的驅動力,但澳政府和軍方為何執(zhí)意惡化兩國關系,甚至在臺海問題上由刻意“模糊”策略快速蛻化為意圖追隨美國阻止中國統(tǒng)一?本文在著力探析這些問題的同時,運用全球權力體系與架構的理論,對澳大利亞奉行的“與超級大國結盟”的立國之策展開深度剖析,揭示澳臺海策略蛻變的必然性。本文強調澳臺海策略蛻變有著強烈的內生性,并非全然源于美國的外部壓力,也決非為澳政治領導人的個人好惡所左右?;诶碚撆c實證分析,本文判斷若臺海局勢惡化,澳大概率會追隨美國加強對華干涉。

一、澳大利亞對華關系文獻梳理

冷戰(zhàn)后,澳大利亞對臺立場隨著中澳關系的演變而發(fā)生顯著變化。在1996年的臺海危機中,澳大利亞是亞太地區(qū)唯一公然表態(tài)支持美國并派遣軍艦至臺海地區(qū)的國家。伴隨中澳經貿合作的密切和美國深陷反恐戰(zhàn)爭,澳大利亞政府隨之調整臺海策略。但是21世紀第一個十年后,隨著中國加速崛起、中澳經濟依存的空前攀升及美國將遏制矛頭轉向中國,澳各界對中澳關系的發(fā)展及其蘊含的臺灣、南海、民主、人權等議題的分歧顯著擴大,大致可梳理為以下三派。

第一派秉持現(xiàn)實主義觀點,對中澳關系特別是對兩國經貿依存關系的深化、強化深感憂慮。該派偏執(zhí)地強調中澳雙邊經貿關系無論是“體量”還是“有效需求”均存在著有利于中國的“不對稱性”。該派人士秉持國際關系理論中的現(xiàn)實主義觀點,夸大復合依存中的“不對稱性”將會單方面賦予中國在政治、經濟、意識形態(tài)和安全領域對澳大利亞施加影響甚至“脅迫”的能力,從而制約澳大利亞在諸如臺灣、南海等涉及中國的外交政策取向和政策選擇范圍。這派人士極力渲染“不對稱性”將危害澳大利亞廣義范疇中的國家安全、地區(qū)霸權以及澳大利亞與美國的軍事同盟[3-4]。秉持該派觀點的澳大利亞政界、軍界和學界人士因而對于發(fā)展包括經貿合作在內的中澳關系持有深深的疑慮,認為其對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與安全弊大于利,強調應與美國保持一致,加速與中國“脫鉤”并配合美國遏制中國的發(fā)展。

第二派則從實用主義出發(fā),認為在全球化和亞洲整體崛起的時代,澳大利亞必須與中國開展經貿合作,以發(fā)展經濟、增強國力、穩(wěn)定民眾的生活水準。這一主張主要源于兩點考量:一是澳大利亞國土來源于對原住民的殺戮和掠奪,缺乏合法性;二是澳大利亞與印尼等亞洲鄰國,由于歷史恩怨和領土糾紛而一向關系緊張。因此,保持強大的綜合國力特別是優(yōu)于亞洲鄰國的軍事力量以嚇阻鄰國“入侵”,始終是澳大利亞防衛(wèi)政策的重中之重。安全與經濟的綜合考量使該派人士竭力支持對華實行“對沖”策略,即發(fā)展與中國的經貿關系以獲取經濟實惠,與此同時強化美澳軍事同盟,遏制中國和亞洲地區(qū)的全面崛起。他們企圖避免中國和亞洲發(fā)展對美國主導的地區(qū)霸權體系與秩序,以及澳大利亞基于美國霸權所獲得的政治、經濟與安全利益構成“挑戰(zhàn)”。該派觀點在21世紀初深受霍華德政府的推崇[5]。但該派也強調與中國的經貿關系決不能以犧牲與美國的軍事同盟為代價[6]。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際關系學者威廉·托直言:“在與中國發(fā)展經貿合作的同時,必須與美國保持強大的軍事同盟,這是澳大利亞外交政策的基石?!保?]可見,該派人士顯然視美澳軍事同盟為“體”、中澳經貿合作為“用”。

第三派則認為中國崛起不可阻擋,澳大利亞應正視這一現(xiàn)實并積極發(fā)展與中國的全面合作關系,以確保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不致因大國的權力轉換而蒙受較大損失。該派人士認為:“視中國崛起為‘零和’競爭”,不僅“過于悲觀,而且極其危險”[8]。鑒于中國在過去數(shù)十年里較好地奉行了和平發(fā)展的方針,有理由相信在不觸及中國“核心利益”的情形下,中國主導的亞太地區(qū)新秩序是包容的、能夠照顧到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的利益。澳國立大學著名的外交政策專家休·懷特認為:“不惜一切代價與美國保持軍事同盟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會令澳大利亞不戰(zhàn)自敗。”鑒此,懷特教授呼吁澳大利亞真心實意地與中國建構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并敦促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qū)與中國“分權”,因為“這最符合澳大利亞的戰(zhàn)略利益,也最符合本地區(qū)各國的共同利益”[9]。

中國學者較為一致地認為隨著中國的快速發(fā)展,澳大利亞正加速實施追隨美國并強化美澳軍事同盟的外交策略。澳大利亞此舉旨在鞏固美國于冷戰(zhàn)時期在亞太區(qū)域建構的“軸輻”軍事同盟體系,維護在亞太地區(qū)基于美國軍事霸權賦予澳大利亞的既得利益[10]。因此,相關研究認為,不排除澳大利亞有追隨美國臺海政策、武裝介入臺海的可能性。一些外交人士和學者,如中國政府太平洋島國事務特使杜起文,認為鑒于澳大利亞在歷史上曾一場不落地加入美國發(fā)動的所有對外戰(zhàn)爭,澳大利亞大概率會追隨美國武裝介入臺海。

上述文獻表明,中澳在發(fā)展雙邊關系的考量上不僅在短期內無法做到“無縫對接”,而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也存在著難以彌合的“鴻溝”。這不僅是由于澳大利亞的政界、軍界和學界有著較強的“冷戰(zhàn)思維”,更是受到澳基于西方國際關系理論所形成的與超級大國結盟以維護既得利益和地區(qū)霸權的立國之策的驅動。

二、權力體系理論和澳“與超級大國結盟”的立國之策

澳大利亞對臺策略不論是在冷戰(zhàn)期間抑或冷戰(zhàn)后均基于“與超級大國結盟”的立國之策,這一立國之策有著深刻的西方現(xiàn)實主義國際關系理論淵源。漢斯·摩根索是西方國際政治的現(xiàn)實主義理論奠基人之一。他在著作《國家間政治》中指出:“國際政治如同所有的政治活動一樣,都是對權力的爭奪。”[11]西方主流國際政治和國際關系理論強調任何一國在全球權力體系里的地緣政治作用,是該國“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功能性結果[12]。全球權力架構既是各國“硬、軟”實力的產物,同時各國的“硬、軟”實力也決定了他們在全球體系和地區(qū)次體系中的地位。根據(jù)各國的“硬、軟”實力,西方學者將世界各國劃分為三大類:超級大國(全球體系的主導國家),區(qū)域強國(全球體系或地區(qū)次體系中的重要國家)和底層國家(全球體系和地區(qū)次體系里的弱國)。在全球權力體系里占據(jù)主導地位的超級大國通常既擁有包括經濟和軍事實力在內的超強“硬實力”,又具有全球影響的“軟實力”。超級大國憑借其無與倫比的“軟、硬”實力對不服從自己意志的國家采取形象抹黑與妖魔化、經濟制裁與貿易禁運、軍事封鎖與入侵等手段予以懲罰,并以儆效尤,達到增強自身在全球權力體系中威權的效果。區(qū)域強國和底層國家由于“軟、硬”實力有限,不具備逆向或等量逆向作用的能力[13]。

區(qū)域強國在全球體系中的地位具有兩重性:相對于超級大國,他們通常居于“從屬”地位;但對于底層國家,甚至是對于二流區(qū)域強國,他們通常又具有“主導”地位。區(qū)域強國通常會以與超級大國保持密切合作、甚至結為同盟為首要戰(zhàn)略目標,以確保自身安全,維護并鞏固其在全球權力體系和區(qū)域次體系中的地位和既得利益。作為回報,區(qū)域強國需對超級大國表現(xiàn)忠心,承擔協(xié)助超級大國維護全球權力體系和等級架構現(xiàn)狀的義務。區(qū)域強國對承擔這一義務表現(xiàn)出較強的內生性,因為任何新興大國的崛起都有可能調整現(xiàn)有的權力架構體系和利益分配。因此,區(qū)域強國協(xié)助超級大國打壓新興大國,旨在維護自身在權力體系中的地位和既得利益。超級大國與區(qū)域強國在維護全球特別是新興大國所在區(qū)域的權力體系和等級架構的現(xiàn)狀上,有著頗為相似的戰(zhàn)略利益。

基于這一理論,澳大利亞出于自身安全和稱霸南太平洋地區(qū)考量,曾與超級大國英國建構同盟關系。澳大利亞的安全擔憂主要源于對原住民土地的掠奪,由于國土來源缺乏合法性,因而擔心其他列強會循其例,奪其地,滅其國。澳大利亞的地區(qū)霸權雄心源于“白人至上”的偏見,以為自己的血統(tǒng)較亞太地區(qū)其他人種更為“高貴”,因而表現(xiàn)出在南太平洋地區(qū)(“后院”)以及東南亞地區(qū)(“前院”)建立區(qū)域霸權的野心。一戰(zhàn)后英國的沒落、德國和日本的崛起迫使澳不得不尋求與新興強國美國結盟,并“引美入亞”,以阻止德、日對澳大利亞安全和地區(qū)霸權的挑戰(zhàn)。二戰(zhàn)的爆發(fā)終使美澳兩國形成戰(zhàn)時同盟。朝鮮戰(zhàn)爭的爆發(fā)則徹底改變了美國的亞洲安全政策,出于和蘇聯(lián)爭霸以及遏制共產主義在亞洲“擴張”的需要,美國急于獲得具有廣闊戰(zhàn)略縱深的澳大利亞的支持。澳大利亞則借機要求美國與自己結盟,為自己提供安全庇護[14]。美、澳和新西蘭遂于1951年9月締結《澳新美安全條約》,三國同盟暨美澳同盟正式成立??梢?,與超級大國結盟的立國之策不僅在澳有著深厚的理論依據(jù),而且有著長期的實踐基礎。

冷戰(zhàn)甫畢,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如日中天,澳對美國的態(tài)度更是亦步亦趨,緊緊追隨。時任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1996年上臺伊始,就為美國于冷戰(zhàn)時期在亞太地區(qū)構筑的軍事同盟——所謂“輪輻體系(又稱舊金山體系)”大唱贊歌,并一再堅稱美澳同盟是澳對外政策的基石。為了表現(xiàn)對美國的忠心,霍華德不顧國內外的反對,率先在澳部署彈道導彈防御系統(tǒng)?;羧A德對美國亦步亦趨的追隨即便在美國的西方盟友中也實屬罕見。時任澳大利亞外長亞歷山大·唐納對《紐約時報》坦言,此舉的最主要原因是體現(xiàn)對美國的“忠誠”,“強化與華盛頓的軍事同盟”[15]。1999年,“霍華德主義”走向前臺,聲稱澳將在亞太地區(qū)扮演維護美國利益和價值觀的“副警長”,有權對亞洲鄰國采取“先發(fā)制人”的軍事干預[16]。澳學者認為,霍華德主義顯示,澳不僅要在亞太地區(qū)捍衛(wèi)美國主導下的區(qū)域秩序和美國利益,而且要不顧亞太地區(qū)的多元文化背景,擴大西方價值觀[17]。霍華德主義因此被亞洲鄰國認為是專門針對亞洲的澳版“新干涉主義”,遭到了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的廣泛抨擊。香港《亞洲時報》對此批評說:“霍華德主義讓澳承擔了沒有亞洲國家歡迎卻廣受詬病的義務。”[18]

霍華德之后的陸克文(2007年12月—2010年6月及2013年6月—9月)、吉拉德(2010年6月—2013年6月)、阿伯特(2013年9月—2015年9月)以及特恩布爾(2015年9月—2018年8月)雖然執(zhí)政時間均不長,但美澳軍事同盟卻在不斷強化。美澳與美日同盟在亞太地區(qū)和印太地區(qū)出現(xiàn)合流之勢,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美國在澳大利亞的軍事基地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作戰(zhàn)目標愈發(fā)具有兼顧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大洋的特性?;羧A德之后的幾位總理均向美國保證,澳大利亞愿做美軍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qū)的軍事堡壘,并一再增撥軍費擴建美軍基地,以加強美澳在兩洋地區(qū)的軍事攻防能力。二是美、澳、日在亞太地區(qū)的聯(lián)合軍事演習越來越機制化,冷戰(zhàn)時期都很少出現(xiàn)的逾萬人的大型聯(lián)合軍演在如今的兩洋地區(qū)卻是頻頻出現(xiàn)。2015年7月,美澳在亞太地區(qū)舉行了有3萬多名士兵參加的大型聯(lián)合軍事演習[19]。2016年2月和4月,美、澳、日等國連續(xù)舉行萬人聯(lián)合軍演。2016年9月,美澳在兩洋交匯處的達爾文海域舉行大規(guī)模軍事演習,為印太區(qū)域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做準備。2017年7月,美澳兩軍在太平洋區(qū)域舉行了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聯(lián)合軍演。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哈里斯表示演習就是要向潛在的敵人“傳遞一種信息”[20]。三是盡管“印太戰(zhàn)略”遲至2017年底才正式提出,但美、澳、日、印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區(qū)域的聯(lián)合軍演與軍事聯(lián)動早已呈現(xiàn)出合流之勢。澳大利亞2016年國防白皮書強調澳必須建構“印度洋-太平洋”新的地緣概念,配合美國在兩洋的軍事部署,確保美國掌控聯(lián)系兩洋的海上航線[21]。2016年6月,美、日、印在印度洋舉行大規(guī)模軍演,澳表示將于近期加入[22]。2016年9月,美、澳、日在“印太地區(qū)”舉行大規(guī)模軍演,印度派出觀察員。

上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澳大利亞不僅堅定地奉行追隨美國的外交策略,而且不斷配合和推動美澳和美日軍事同盟在亞太地區(qū)合流,并向印度洋地區(qū)擴展。澳大利亞之所以對美國如此“忠誠”,是因為美澳同盟確實為其帶來了西方國際政治學所謂“高端政治(國家安全)與低端政治(經濟福利)利益”的雙豐收。首先,美澳同盟為澳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安全保障。它不僅成功地抵御了當年日本的入侵,而且嚇阻了澳臆想中亞洲鄰國對其領土的覬覦,為這個生活在所謂“亞洲叢林”的白人國家提供了現(xiàn)實與心理的安全保障。其次,美澳同盟為澳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二戰(zhàn)后,大量美資和先進技術助力澳大利亞經濟發(fā)展,為澳躋身發(fā)達國家之列奠定了基礎。再次,美澳同盟也令美放心大膽地在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扶持澳,助澳成為亞太地區(qū)“強國”。不過,美澳同盟締結后,澳大利亞不得不追隨美國參加了所有由美國發(fā)動的戰(zhàn)爭[23]。澳堅持奉行超級大國的“鐵桿”追隨者戰(zhàn)略,并非完全是基于澳美文化、歷史和價值觀的相似性,更多的是基于自身的政治、經濟和安全利益的考量。澳大利亞的“忠心”獲得了美國的高度肯定,被美譽為“最忠誠可靠的盟友”。

三、澳臺海策略蛻變

預計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澳仍將繼續(xù)扮演美國“鐵桿”追隨者的角色。從西方國際關系權力架構理論的視角分析,這是中美綜合國力特別是現(xiàn)階段軍事和高科技實力依然存在較大差距的必然結果。即便是從經濟視角分析,美國目前仍是澳最大的經濟伙伴,而中國僅是澳最大的貿易伙伴。正是由于澳在政治、經濟和安全方面高度依賴美國,澳才在對外關系上表現(xiàn)出對美國的“忠誠”。澳在臺海問題上的立場就是明證:在1996年的臺海危機中,霍華德不僅對中國反擊“臺獨”的行動大加批評,而且高調支持美國派遣航母戰(zhàn)斗群到臺海對華“威懾”。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后,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中國并沒有遵照美國意愿“成為另一個日本”,即“經濟繁榮、政治侏儒、軍事無能”。因此,“阻止一個有能力在全球范圍內、特別是在亞太地區(qū)挑戰(zhàn)美國傳統(tǒng)霸權的新興超級大國的崛起”,成為美國及其盟國的戰(zhàn)略共識[24]。美國政府和軍方因而大肆炒作臺灣問題,變本加厲地打“臺灣牌”,不斷沖擊一個中國原則的底線,企圖“以臺制華”,遏制中國崛起。為了配合美國遏制中國,澳大利亞政府和軍方近年來在臺灣問題上動作頻頻。

一是大肆炒作“臺海危機”,妄談助力美國“協(xié)防臺灣”的所謂“同盟條約義務”。澳前總理莫里森一改霍華德政府時期形成的政治共識,即臺灣問題并不必然導致澳大利亞啟動《澳新美安全條約》[25],轉而強調澳大利亞必須在“亞太”和“印太”地區(qū)發(fā)揮更大的地緣政治作用,維護現(xiàn)有的體系和規(guī)則。莫里森在競選期間大打“臺灣牌”,反復鼓吹澳大利亞在臺灣問題上“不能僅僅是冷漠的旁觀者”,必須加強澳大利亞在亞太地區(qū)的影響,保護澳大利亞的既得利益[26]。澳大利亞現(xiàn)任總理阿爾伯尼斯和外長黃英賢多次向美國保證,澳大利亞將與西方國家密切合作確保臺?,F(xiàn)狀穩(wěn)定[27]。澳大利亞前總理阿伯特近來不僅在澳媒體大肆渲染中國大陸即將“入侵”臺灣,鼓吹澳大利亞應在阻止中國統(tǒng)一進程中發(fā)揮作用,而且還竭力挑唆美國出兵“保衛(wèi)臺灣”。阿伯特聲稱如果美國拒絕出兵保護臺灣就意味著向全世界證明美國是不可靠的“晴天的盟友”[28]。澳大利亞前防長、前外長佩恩更是毫不掩飾地聲稱,澳大利亞會在未來五至十年內因臺海問題而與中國開戰(zhàn)[29]。澳大利亞前防長達頓抓住一切時機鼓吹澳大利亞必須堅定地履行《澳新美安全條約》義務,協(xié)力美國保衛(wèi)臺灣[30]。澳軍總參謀長安格斯·坎貝爾聲稱一旦中國實施統(tǒng)一行動,澳軍將堅決啟動《澳新美安全條約》與美國及其他盟國一道軍事介入臺海[31]。面對澳大利亞政府和軍方高官的戰(zhàn)爭叫囂,澳大利亞媒體甚為擔憂地評論說政府和軍方的好戰(zhàn)分子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戰(zhàn)爭后再次“擂響戰(zhàn)鼓”[29]。

二是屢次挑戰(zhàn)一個中國原則底線,竭力拉升澳大利亞與臺灣當局的官方和半官方互動層級與質量。2021年11月,阿伯特到臺灣出席由蔡英文主導的“新南向政策”國際會議。阿伯特發(fā)表主旨講話,公然宣稱澳大利亞將在阻止中國大陸所謂“入侵”臺灣的進程中發(fā)揮作用。澳大利亞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埃里克·阿貝茨與阿伯特遙相呼應,鼓吹澳大利亞有“義務”保護臺灣。阿貝茨叫囂即使激怒中國這一最大貿易伙伴,澳大利亞也應“廢除”一個中國政策,并與臺灣建立所謂“全面外交關系”[32]。莫里森政府隨后公開宣稱臺灣是澳大利亞在“印太”地區(qū)的重要伙伴,并與臺灣當局簽署“澳大利亞同臺灣農業(yè)合作實施條款”。澳大利亞和臺灣當局一道聯(lián)合舉辦慶典,慶祝澳大利亞政府在臺設立“辦事處”40周年,聲稱將增強與臺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進一步密切合作。澳大利亞媒體分析認為澳大利亞政府的臺海政策已經發(fā)生顯著變化,兩地將在美國主導的“印太”戰(zhàn)略框架下加強實質性合作與互動[33]。在美國全力遏制中國發(fā)展的背景下,澳大利亞加強與臺灣當局勾連的意圖十分明顯,旨在配合美國“以臺遏華”,阻止中國的全方位崛起。

三是配合美國“印太戰(zhàn)略”,竭力拉攏其他國家共同遏制中國崛起。澳大利亞政府、軍方和智庫一致認為:“中國太強大了,澳大利亞不能僅僅依靠美國遏制中國,必須盡可能多地尋找遏制中國的伙伴?!保?3]為此,阿爾伯尼斯政府繼續(xù)前政府的“印太”策略,一方面積極推動美、澳、日、印在“印太”地區(qū)的軍事合流,另一方面意圖拉攏越南、印尼等國共同遏制中國。澳大利亞近年來一直積極主動地與日本、印度開展戰(zhàn)略對話和聯(lián)合軍事演習,意圖在“印太”地區(qū)拼湊具有戰(zhàn)略性目標的一體化軍事聯(lián)盟。2015年,日澳聯(lián)手與印度構建了部長級三邊會談機制,欲在“印太”區(qū)域實現(xiàn)政治與軍事聯(lián)動。日本隨后高調宣布加入美、印聯(lián)合軍演,為三方軍演從印度洋延伸至太平洋做鋪墊。2016年初,澳迫不及待地表示希望加入美、印、日三方聯(lián)合軍演,以實質性地將軍演區(qū)域從印度洋擴大至太平洋,劍鋒所指不言而喻。在美、日、澳、印軍事合流的同時,以美為核心的亞太區(qū)域軍事聯(lián)盟也在日益強化,并呈現(xiàn)迅速擴大之勢。以往僅由美、日參與的亞太區(qū)域聯(lián)合軍演“對抗北方”已擴大為美、日、澳三國軍演,顯示出美、日、澳在遏制中國方面合流的趨勢[34]。鑒于目前的發(fā)展,不排除以美、日、澳為主體的多國聯(lián)合武力干涉臺海的可能性。

四是鼓吹“支持臺灣加入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實質性破壞一個中國原則。為了達到分裂中國、遏制中國的目的,澳大利亞政府實質性支持并幫助臺灣當局擴大所謂“國際生存空間”。自2015年以來,澳大利亞政府多次鼓動臺灣當局以觀察員身份加入世界衛(wèi)生組織。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莫里森政府更是借口借鑒臺灣“抗疫經驗”,大肆推動臺灣加入世界衛(wèi)生組織;澳大利亞外交和貿易部公開發(fā)表聲明“支持臺灣作為觀察員或來賓參加世衛(wèi)組織”[35]。澳大利亞政府還一再施壓世界衛(wèi)生組織“必須與臺灣衛(wèi)生當局保持密切的工作關系”。此外,澳大利亞還力挺臺灣當局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CPTPP)等區(qū)域性經貿協(xié)定,企圖幫助臺灣當局擴大在亞太地區(qū)的經濟存在和影響。

在全球特別是亞太地區(qū)經濟格局發(fā)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澳大利亞仍然奉行緊密追隨美國的外交政策,是因為美國主導的霸權體系與秩序在現(xiàn)階段對澳大利亞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美國在“印太”地區(qū)的霸權體系為澳大利亞提供了“安全保障”。澳大利亞國土來源于對原住民的殖民和掠奪,沒有合法性,澳大利亞殖民者及其后裔因此對于生活在距歐洲萬里之遙的“亞洲邊緣”始終缺乏安全感。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新興帝國主義強國德、日與英、美在太平洋地區(qū)的慘烈爭霸戰(zhàn)給澳大利亞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擔心自己成為新舊強國爭霸的犧牲品。二戰(zhàn)后蘇聯(lián)在東南亞的“擴張”,以及東南亞各國人民的民族解放與獨立斗爭都讓澳大利亞擔心自己會成為“斗爭與解放”的對象。冷戰(zhàn)結束后,亞洲國家的整體崛起令澳大利亞將安全擔憂的矛頭先后指向了印度尼西亞和中國,擔心亞洲鄰國的崛起會“侵入”或是幫助澳洲原住民“收復”被西方殖民者掠奪的土地。特恩布爾上臺后即聲稱:“我們生活的亞太地區(qū)比以往更具挑戰(zhàn)?!保?6]盡管特恩布爾沒有具體言明他心中所謂的“挑戰(zhàn)”究竟是什么,但隨后發(fā)表的2016年國防白皮書明確表明“這就是對中國國防現(xiàn)代化的不安”[36]。

其次,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的霸權體系是澳大利亞既得利益和國家地位的保證,美澳同盟則是其國家力量的倍增器。澳大利亞人口不過2 300萬,陸??杖妰H有7萬人。澳大利亞以如此之小的體量,卻在國際社會特別是亞太地區(qū)擁有遠超其實力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與美國的特殊關系特別是美澳同盟,顯然使澳大利亞的國家力量倍增。冷戰(zhàn)結束后,澳大利亞憑借與美國的同盟關系,被美國“欽封”為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qū)利益的“副警長”,協(xié)助美國維護亞太地區(qū)的安全與穩(wěn)定。地位的“提升”令澳大利亞盲目自信,頻頻代表美國領導地區(qū)維和重任,儼然成為亞太地區(qū)的一支“領導力量”。澳大利亞政府也因此向國民宣布,躋身世界中等強國的“澳大利亞夢”已經實現(xiàn)。鑒于這種目的,澳大利亞產生疑問:一個崛起的中國,以及一個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是將延續(xù)還是“剝奪”澳大利亞“物超其值”的“權力”和“地位”?按其錯誤邏輯,如果是后者,澳大利亞不能不堅定地選邊守成超級大國,阻止或延宕世界潮流的進程,因為這更符合它的既得利益。

最后,與美國的特殊關系給澳大利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美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投資來源國。據(jù)澳大利亞外交與外貿部2016年資料,美國在澳大利亞的投資存量近一萬億澳元,約為中國對澳投資存量的10倍[37]。美國資本早已滲透到澳大利亞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澳大利亞許多大型媒體、礦山、農場和企業(yè)的幕后金主??梢哉f,美資關系到數(shù)百萬澳大利亞普通民眾的就業(yè)和家庭生活水準。這就是為什么澳前外長畢曉普在國會和對媒體講話時,一再提醒議員和選民:美國才是澳“唯一最重要的經濟伙伴”,是澳對外關系的基石[38]。

正是基于對自身安全和既得利益與地位的考量,澳大利亞才顯示出對美澳同盟的堅定支持,并協(xié)助美國遏制亞太地區(qū)新興力量的成長,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qū)乃至印太地區(qū)的霸權體系與秩序。也正是基于這種考量,澳大利亞發(fā)生臺海策略的蛻變。

四、結語

澳大利亞脫胎于英國殖民地,與英、美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淵源,在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和國際關系指導思想上深受英、美影響。澳自聯(lián)邦成立以來與英、美有著100多年的軍事同盟史,澳不僅從中獲得了豐厚的經濟、政治和安全利益,而且借此躋身世界中等強國的行列。因此,中國應該對中澳關系有清醒認知。澳自21世紀以來對華奉行的所謂“靈活”策略,并在中美兩國間尋求“平衡”,不過是澳因應中國發(fā)展、為己謀取福利的對外政策的“戰(zhàn)術性”調整,其可行性與穩(wěn)定性實質上取決于中美關系的大語境。中美關系穩(wěn)定,則澳對華政策方顯“靈活”,澳與中美關系才顯“平衡”;反之,澳則表現(xiàn)出極強的偏向性,甚至出現(xiàn)對美“一邊倒”。鑒此,對于澳政府在臺海策略上的變化,我們應保持清醒的認識和高度的警惕。

臺海問題的實質就是美國利用超級大國的軍事霸權對中國的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破壞,也是美國憑借軍事力量對中國崛起的強力遏制。我們要堅定戰(zhàn)略定力,既不懈怠,也不急于求成,不急不躁地按照既定路線穩(wěn)步增強我國的經濟、科技、國防和綜合國力等“硬實力”。這是國家和民族立足于世界先進行列的根本,也是捍衛(wèi)國家尊嚴、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人民幸福生活的最有效和最有力的保障。在大國博弈的語境中,要堅定不移地發(fā)展“硬實力”,特別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并在經濟發(fā)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基礎之上,堅持不懈地致力于國防現(xiàn)代化。只有夯實以經濟和國防為基礎的硬實力建設,才能令充斥著冷戰(zhàn)思維和霸權思維的舊勢力和敵對勢力知難而退,也才能促使國際有識之士與中國一道抵制霸權行為,攜手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與世界新秩序的構建。

[1] Alex Oliver.What to Expect from Malcolm Turnbull[EB/OL].(2015-09-16)[2022-08-06].http://foreignpolicy.com/2015/09/16/what-to-expect-malcolm-turnbull-australia-tony-abbott-prime-minister/.

[2] Yu Lei.China-Australia Strategic Partnership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Grand Peripheral Diplomacy[EB/OL].Cambridg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2016(2):740-760.

[3] C.Mackerras.The Australia-China relationship:A partnership of equals?[M].Burlington,VT:Ashgate Publishing,2004.

[4] Mohan Malik.Australia and China: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 of interests[M].South Melbourn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109.

[5] Michael Wesley.Australia as an Asia Pacific regional power—Friendship in flux?[M].New York:Routledge,2007:73.

[6] Derek McDougall.Australian foreign relations: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M].South Melbourne:Addison Wesley Longman Australia,1998:141.

[7] W.Tow.Geopolitics,the ‘national interest’ and the Sino-Australian conundrum[M].Burlington,VT: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2004:63.

[8] M.Gawenda.Rise of China good for all,says Howard,Sydney Morning Herald[EB/OL].(2005-09-13)[2022-07-08].http://www.smh.com.au/news/world/rise-of-china-good-for-all-says-howard/2005/09/13/1126377262936.html.

[9] White H.As China rises,we must look beyond the US alliance[J].Australian,2010:14.

[10] Yu Lei,Sophia Sui.China-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Strategic Partnership:China’s Strategy to Reshape Regional Order[J].East Asia: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2021(1):81-96.

[11] H.J.Morgenthau.Politics among nations[M].New York:Knopf,1966:12.

[12] Shamsul Khan.Middle Powers and the Dynamics of Power Shift[J].Harvard Asian Quarterly,2012(3):52.

[13] Baldev R.Nayar.A World Role: the Dialectics of Purpose and Power in India: A Rising Middle Power,ed[M].Boulder Mellor:Lynne Rienner,1979:117-145.

[14] Russell Parkin,David Lee.Great White Fleet To The Coral Sea[R].Canberra: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2008.

[15] New York Times.Australia to join U.S. Missile-Defense System[EB/OL].(2003-12-04)[2022-07-08].http://www.nytimes.com/2003/12/04/world/australia-to-join-us-missile-defense-system.html.

[16] W.Tow.Deputy Sheriff or Independent Ally? Evolving Australian-American Ties in Ambiguous World Order[J].Pacific Review,2004(2):271-290.

[17] W.Tow.Australia,the United States and a China growing strong:managing conflict avoidance[J].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2001(1):37-54.

[18] Asian Times.Deputy Sheriff Howard rides into town[EB/OL].(1999-09-27)[2022-07-08].http://www.atimes.com/oceania/AI28Ah01.html.

[19] Australian.US seeks deeper military ties[EB/OL].(2012-03-28)[2022-07-08].http://www.theaustralian.com.au/national-affairs/defence/us-seeks-deeper-military-ties/story-e6frg8yo-1226311869939.

[20] Terri Moon Cronk 2017,Exercise Talisman Saber 17 Commences in Australia,US Department of Defense[EB/OL].(2017-06-16)[2022-07-08].https://www.defense.gov/News/Article/Article/1233218/exercise-talisman-saber-17-commences-in-australia/.

[21] Defense Department.Defense White Paper[EB/OL].(2016-09)[2022-07-08].http://www.defence.Gov.au/WhitePaper/.

[22] Prashanth Parameswaran.US,Japan, and India Kick off 2016 Malabar Exercise[EB/OL].(2016-06-17)

[2022-07-08].https://thediplomat.com/2016/06/us-japan-and-india-kick-off-malabar-2016/.

[23] Josh Frydenberg.2010,Washington is intergral to our region[J].the Australian,2010:8.

[24] W.Tow and B.Loke.Rules of engagement:America’s Asia-Pacific security policy under an Obama administration[J].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2009(4):442-457.

[25] Yu Lei.China-Australia Strategic Partnership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Grand Peripheral Diplomacy[J].Cambridg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2016(2):740-760.

[26] Scott Morrison.In Our Interest,The 2019 Lowy Lecture,Sydney[EB/OL].(2019-10-03)[2022-07-08].https://www.pm.gov.au/media/speech-lowy-lecture-our-interest.

[27] Andrew Brown. 2022,No change in status quo on China: Albanese,The Canberra Times[EB/OL].(2022-08-03)[2022-08-08].https://www.canberratimes.com.au/story/7845205/no-change-in-status-quo-on-china-albanese/.

[28]Let's Talk About War With Taiwan,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EB/OL].(2021-07-20)[2022-07-08].https://www.internationalaffairs.org.au/australianoutlook/lets-talk-about-war-with-taiwan/.

[29] Allan Behm,Melissa Conley Tyler,Bill Browneand Liam Carter,Should Australia go to war with China in defence of Taiwan?[EB/OL].(2021-07-09)[2022-07-08].https://australiainstitute.org.au/report/should-australia-go-to-war-with-china-in-defence-of-taiwan/.

[30] Daniel Hurst. Dutton dials back language on Australia defending Taiwan in a potential war with China, The Guardian[EB/OL].(2022-03-06)[2022-07-08].https://www.theguardian.com/australia-news/2022/mar/06/dutton-dials-back-language-on-australia-defending-taiwan-from-chinese-aggression.

[31] Thomas Wilkins.Australia’s war drum to nowhere on Taiwan[EB/OL].(2021-06-11)[2022-07-08].https://www.eastasiaforum.org/2021/06/11/australias-war-drum-to-nowhere-on-taiwan/.

[32] Andrew Greene.Liberal Senator Eric Abetz calls for full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Taiwan and an end to Australia's 'One China' policy, ABC news[EB/OL].(2021-10-29)[2022-07-08].https://www.abc.net.au/news/2021-10-29/liberal-senator-eric-abetz-pushes-for-taiwan-to-be-recognised/100577250.

[33] Sana Hashmi and Alan Yang.Moving Toward Sustainable Australia-Taiwan Ties Australia is now moving away from the narrative that inching closer to Taiwan will anger China[EB/OL].(2021-11-04)[2022-07-08].https://thediplomat.com/2021/11/moving-toward-sustainable-australia-taiwan-ties/.

[34] 于鐳.澳美同盟下澳大利亞對沖策略的建構與影響——基于權力架構理論[J].統(tǒng)一戰(zhàn)線學研究,2020(6):94-105.

[35] Eryk Bagshaw and Anthony Galloway. Australia to back Taiwan's return to the WHO,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EB/OL].(2020-04-30)[2022-07-08].https://www.smh.com.au/world/asia/australia-to-back-taiwan-s-return-to-the-who-20200429-p54oaa.html.

[36] Greene,Andrew.Malcolm Turnbull sticks to Tony Abbott's defence spending pledges in long-awaited white paper,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mpany[EB/OL].(2016-02-24)[2022-07-08].http://www.abc.net.au/news/2016-02-23/defence-white-paper-turnbull-sticks-to-abbott-pledges/7194480.

[37]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Australia).Fact Sheets of the United States[EB/OL].(2016-04)[2022-07-08].https://dfat.gov.au/trade/resources/Documents/usa.pdf.

[38] Julie Bishop.US-Australia: The Alliance in an Emerging Asia,Minister for Foreign Affairs[EB/OL].(2016-01-22)[2022-07-08].http://foreignminister.gov.au/speeches/Pages/2014/jb_sp_140122.aspx?ministerid=4>.

D618

A

2096-3378(2022)06-0105-11

10.13946/j.cnki.jcqis.2022.06.010

于鐳,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于飛洋,北京建筑大學文法學院碩士研究生。

于鐳,于飛洋.“遏制”語境下澳大利亞臺海策略的形成與蛻變[J].統(tǒng)一戰(zhàn)線學研究,2022(6):105-115.

責任編輯:龔靜陽

猜你喜歡
臺海亞太地區(qū)澳大利亞
本期導讀
新冠疫情下2021-2022年臺海政經形勢
第30屆亞太地區(qū)數(shù)學奧林匹克
澳大利亞RaeRae五口之家
2019亞太地區(qū)數(shù)學奧林匹克
澳大利亞將嚴格限制2,4-滴的使用
在澳大利亞騎行
經濟展望:油價對亞太地區(qū)的刺激
四次臺海危機及其啟示
美國在臺海問題上的兩難處境及其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