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愛民
劉建章與妻子劉淑清的合影
2005年9月3日,95歲的父親劉建章作為抗戰(zhàn)老戰(zhàn)士代表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大會。2007年10月,父親參加黨的十七大時,他在全體出席代表中擁有兩個“最”:年齡最高(97歲),黨齡最長(81年)。
一
1910年3月9日,父親出生在河北省景縣大劉莊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親還未滿月,祖母就去世了,幼弱的他患重病險些被埋掉,后又奇跡般死而復生,靠吃“百家奶”、喝“百家糊”度過了襁褓歲月。
1920年3月,10歲的父親幸運地成為“香慈之子”,即民國初年著名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齡創(chuàng)辦的北京香山慈幼院的第一批學童。在那里,他不僅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還接受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影響。1926年8月,16歲的父親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并擔任香慈黨支部書記。
1928年3月,父親等香慈畢業(yè)生被吉林省教育局應聘赴東滿延邊地區(qū)執(zhí)教,實際上肩負著到延邊地區(qū)建黨的重任。父親擔任了首屆中共延邊區(qū)委組織委員、區(qū)委書記,中共琿春首任縣委書記等職,在帶領延邊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和國民黨軍閥統(tǒng)治的斗爭中發(fā)展壯大黨組織,為延邊地區(qū)早期建黨作出了重要貢獻。面對敵人的白色恐怖和大屠殺,父親從來沒有停止過斗爭,即使在國民黨軍閥的監(jiān)獄里,他也能喚起獄友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心,把大家的心攏在一起,甚至在敵人內部發(fā)展黨員。
1932年,父親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建了景縣第一個中共黨支部;次年,建立了中共景縣縣委并擔任首任縣委書記,領導了共產(chǎn)黨在景縣早期的革命活動。
二
七七事變前后,父親被派往北平,曾任中共北平市民工作委員會書記和北方局聯(lián)絡局(特科)黨支部書記,負責為我黨搜集和傳送日偽情報等工作,母親劉淑清是1934年入黨的老地下黨員,是父親最得力的助手。
1938年初,父親以華北抗日聯(lián)軍特派員的身份在冀南先行實施改編形形色色的地方游雜武裝。他沒動一槍一彈,憑借智慧、膽量和黨的政策,多次深入虎穴,改編了冀南一帶大小游雜武裝幾十股,共計1.8萬余人,為發(fā)展壯大冀南抗日武裝力量開辟了新的局面。母親賣嫁妝辦的大劉莊小學、劉辛莊娘家和王莊姥姥家都是黨的抗日地下交通站,為父親在冀南一帶開展工作,提供了便利條件。
大劉莊是有名的八路軍“堡壘村”,在父親的教育和影響下,當年參加八路軍的就有50多人。1942年,著名的回民支隊曾經(jīng)駐扎在大劉莊,抗日英雄馬本齋司令員就住在我祖父家。
1938年7月,冀南抗戰(zhàn)史上有名的“討趙戰(zhàn)役”打響,在八路軍129師前方司令部的直接領導下,父親又以特派員的身份在前線指揮,被他改編的3個支隊擔任主攻,經(jīng)過7天戰(zhàn)斗,將盤踞在武邑縣境內的一支暗通日偽、反共擾民的頑固派武裝趙云祥部從武邑縣全部趕出。
在八路軍東進縱隊的聲援下,父親率部正準備將趙部殲滅在冀縣城下時,國民黨河北省主席鹿鐘麟趕到八路軍129師司令部并提出停戰(zhàn)要求。129師為了照顧同國民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大局,同意?;?,但要求必須通過談判約束趙部的活動地域。父親又擔任首席談判代表義正詞嚴地駁斥了國民黨方代表的無理指責和詭辯。
經(jīng)過談判,我方、國民黨方、趙部三方達成協(xié)議,同意從此趙部只在冀縣境內活動,不得侵犯友鄰部隊的防地,對路經(jīng)冀縣的所有抗日隊伍不得阻攔扣留。討趙之戰(zhàn)雖然沒有全殲趙部,但通過談判達到了預期目的,把趙部從武邑縣趕了出去,在冀南腹心地區(qū)與冀中的接合部肅清了國民黨的頑固勢力。
8月,父親當選為冀南三專署(后改為五專署)專員,之后又接管了國民黨武邑縣政府,并兼任武邑縣抗日縣長。
1939年冬的一天,在與日偽軍的激戰(zhàn)中父親胸部被子彈打穿,呼吸困難,劇痛難忍。他身邊的兩個警衛(wèi)員死也不肯放棄他,硬是帶著他繼續(xù)突圍,幸虧距離不遠的冀中軍區(qū)部隊趕來營救,才終于打退了敵人,使他們得以脫身。之后又有幸遇上肖張鎮(zhèn)教堂醫(yī)院的英國醫(yī)生,他同情中國人民抗日,在極為簡陋的條件下,及時為父親做了手術。
不知敵人從哪里得到情報,知道劉建章專員沒有死,而是在肖張鎮(zhèn)一帶養(yǎng)傷。在一個漫天飛雪的早晨,敵人突然來肖張鎮(zhèn)“掃蕩”,包圍搜查教堂醫(yī)院,醫(yī)護人員機智勇敢地掩護了父親和前來探望的母親。
在父親養(yǎng)傷的200多個日日夜夜里,在冀南人民群眾的掩護和關照下,母親陪伴著父親一次又一次地躲過了敵人的搜捕,先后轉移過4個縣,20多個村莊,甚至到過敵人眼皮底下的衡水。父親常常想起這些往事,他說:“是人民給了我生命和力量?!?/p>
1940年8月,父親調任冀南行署副主任,主持行署的日常工作。在百團大戰(zhàn)中,冀南行署先后組織出動了10個團的兵力參加戰(zhàn)斗,這10個團大部分是父親當年改編過來的隊伍。冀南行署動員參戰(zhàn)的群眾更多達25萬人,共計破路211次,毀壞敵占鐵路公路770多公里,筑成了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
1941年至1943年是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時期,日軍一直叫囂“華北治安之癌,不在國民政府,而是中共”,對冀南根據(jù)地連續(xù)發(fā)起瘋狂的“掃蕩”,實行“囚籠”政策,極力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并大肆發(fā)展偽軍,加緊對根據(jù)地的“清剿”。父親帶領冀南軍民開展平原游擊戰(zhàn),其中一大特色是發(fā)動了群眾性的“挖溝破路”運動。冀南區(qū)縱橫交錯的5萬余公里的溝道被盛贊為平原上的“馬奇諾防線”,長期有效地抗擊困擾敵人,消耗了敵人的有生力量。
1952年10月,劉建章 (左一)、滕代遠等陪同毛澤東視察黃河
1942年,冀南遭受了嚴重自然災害的襲擊,日軍又在冀南連續(xù)制造了四次“鐵壁合圍”“大掃蕩”,大部分地區(qū)都變成了游擊區(qū)和敵占區(qū),冀南根據(jù)地陷入極端困難危險的境地。行署機關采取游擊形式分散隱蔽在人民群眾之中帶領大家堅持抗敵度荒。僅1942年5月至10月,冀南就進行了大小戰(zhàn)斗540多次,殲敵4000余人,攻克據(jù)點、碉堡59處,破壞封鎖溝墻65公里。在艱苦的反“鐵壁合圍”斗爭中,冀南軍民英勇奮戰(zhàn),予敵以沉重打擊,但是也付出了重大代價和犧牲。北方局、八路軍總部和129師對冀南軍民艱苦卓絕的斗爭多次給予了重要指示和高度評價。
父親特別重視分化、瓦解偽軍的工作,動員了包括偽軍親屬在內的盡可能廣泛的群眾力量來參與,把這項工作做得有聲有色有效果。很多人都聽說過“劫法場搶出來的將軍劉志堅”的故事:1942年10月15日傍晚,由一個騎兵班護送,父親和冀南軍區(qū)政治部主任劉志堅、區(qū)黨委組織部部長張策到六分區(qū)傳達冀南區(qū)黨委的指示。17日拂曉,在棗強大師友村遭遇了敵人報復性的合圍。敵人的炮火封鎖很密,突圍難度較大,大部分同志雖然突出了敵人的包圍,但傷亡慘重,尤其是劉志堅主任腿部負了傷,不幸被俘。
父親在向上級報告的同時立即啟動了他的“內線偽軍聯(lián)絡網(wǎng)”,直插關押劉志堅的南大營據(jù)點,清楚地掌握了敵人內部情況。之后,我敵工部門通過內線關系得到準確情報,日軍計劃在10月20日將劉志堅等從南大營據(jù)點經(jīng)龍華車站押解天津。這是一個營救良機,父親與冀南軍區(qū)司令員陳再道制定出營救方案,親臨指揮,以八路軍零傷亡代價,在鬼子重兵押解下?lián)屪邉⒅緢?。這件事大大鼓舞了冀南抗日軍民,重重挫傷了日軍的銳氣。
父親把瓦解偽軍的經(jīng)驗總結寫成書面材料,發(fā)表在六分區(qū)政治部機關報上。不久,他的《介紹瓦解偽軍的幾個方法》一文由冀南軍區(qū)政委宋任窮、副政委李菁玉和政治部主任劉志堅聯(lián)合簽發(fā),全文在冀南軍區(qū)政治部通報,他們號召各分區(qū)學習、交流經(jīng)驗。從1942年10月至1943年春,冀南瓦解偽軍工作頻頻告捷,冀南行署轄區(qū)共瓦解偽軍偽組織人員近萬人(約占當時總人數(shù)的30%),在偽軍偽組織中建立了1379個秘密聯(lián)絡點,甚至在一些據(jù)點內建立了地下黨組織。利用偽軍關系作戰(zhàn)177次,在偽軍配合下攻克敵人據(jù)點、碉堡110處,摧毀偽組織600多個,讓日軍驚破了膽。
父親為組織擴大冀南抗日武裝、開辟建立和保衛(wèi)冀南抗日根據(jù)地作出了重要貢獻。
三
1947年10月,父親投身人民鐵路工作,奉命接管“開國第一城”石門(石家莊)鐵路,建立了晉察冀邊區(qū)鐵路管理局并擔任局長,之后被任命為華北人民政府交通部副部長兼華北軍運司令員。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他帶領鐵路大軍和當?shù)厝罕姄屝藓突謴驮獾絿乐仄茐牡亩鄺l鐵路,先后搶通了津浦北段、石德、石太、平綏、京包等路段,“解放軍打到哪里,鐵路就修到哪里”,有力支援了淮海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太原解放和解放軍向華南、東南、西南、西北進軍,溝通了全國鐵路大動脈。在平津大決戰(zhàn)前的1948年10月20日,筑通了中國共產(chǎn)黨修建的第一條鐵路——邯涉鐵路,為奪取大決戰(zhàn)的全面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周恩來稱之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奇”。
1948年底,父親被任命為北平市軍管會交通接管部部長兼鐵道處處長,負責接管北平地區(qū)所有的鐵路、郵電和交通部門。1949年3月,毛主席和黨中央從西柏坡進入北平時,父親負責專列編組、線路保護、人員配備等工作,保證了毛主席進京專列的絕對安全。
1952年,父親任鄭州鐵路局局長時,陪同毛主席視察黃河和黃河大橋。任上,他成功領導了黃河大橋的加固任務,保證了南北運輸?shù)耐〞场?/p>
1953年至1957年,全國第一個五年計劃落實期間,父親調任鐵道部副部長兼新建鐵路工程總局局長,分管新鐵路建設工作。他先后配合滕代遠、呂正操部長制定和健全了鐵路基本建設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保證了新中國鐵路建設的全面開展。集二、蘭煙、包蘭、鷹廈等多條干線以及森林鐵路、工礦企業(yè)支線紛紛上馬,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修路高潮。之后,又領導了寶成、成渝、蘭新等鐵路干線的修建。“一五”計劃的新線建設任務提前13個月超額完成,發(fā)揮了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先行作用。1956年3月20日,父親作為全國鐵路先進生產(chǎn)者代表大會的首席代表受到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64年,毛澤東親自部署的“大三線”建設拉開帷幕,西南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成立,父親任副總指揮兼工地指揮部黨委書記。川黔、貴昆、成昆三條鐵路工程艱巨浩大,舉世罕見。父親始終親臨一線,在崇山峻嶺中指揮著35萬筑路大軍開展鐵路大會戰(zhàn)。川黔、貴昆線如期接軌通車,而成昆線在完成60%的工程后中途被“文革”打亂,推遲了兩年(至1970年7月22日)才通車。成昆鐵路突破了“筑路禁區(qū)”,是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被聯(lián)合國稱為“象征二十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一大奇跡”。為了這條命運多舛的成昆鐵路,父親飽經(jīng)風霜,付出的豈止是心血和汗水。
1975年,鄧小平主持中央和國務院工作,父親恢復原職,協(xié)助鐵道部部長萬里整頓鐵路,撥亂反正。鐵道部機關大院里貼出了擁護的大標語,“火車運行要萬里,規(guī)章制度要建章”,道出了鐵路人“人心思治”的心聲。同年8月,京廣鐵路被特大洪水沖斷,65歲的父親立即奔赴河南信陽和駐馬店災區(qū),組織指揮搶修,與鐵路職工共同奮戰(zhàn)了20個晝夜。
1975年底,大好形勢夭折,全國刮起“反擊右傾翻案風”,在全鐵路系統(tǒng)提出了“批鄧、聯(lián)萬、掛劉”。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座百萬人口的城市頃刻間被夷為平地。京山、通坨和津薊近600公里的鐵路遭到破壞,橋梁下沉、路基塌方,鐵軌被擰成了麻花,通信信號設備全部毀壞……父親頂著被批判的壓力和“四人幫”的干擾,立下了限期修通鐵路的軍令狀,奔赴唐山抗震救災。父親組織帶領了十幾支共1.6萬多人的鐵路搶險大軍和1500人的醫(yī)療隊,在災區(qū)整整奮戰(zhàn)了90天。
1981年,劉建章 (前左)在寶成鐵路抗洪一線
1981年,已是71歲的父親被任命為鐵道部代部長、部長,他又在遭受嚴重暴雨山洪襲擊的寶成、成昆等路段留下了組織突擊搶修的足跡,使其提前一個月通車,受到了國務院的表揚。
父親按照中央部署,結合全國鐵路工作實際,在鐵路領導、管理、運輸、基建、財務等多方面作了調整和改革,使鐵路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正軌。盡管是處在大災之年,全國鐵路運輸仍超額完成國家計劃,創(chuàng)造了歷史最好成績。
父親在鐵道部部長任上,領導鐵路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工作重心的轉移,走上了改革發(fā)展的道路。父親是中國現(xiàn)代鐵路建設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開拓者、領導者、參與者。
四
一路尋找父親的足跡,讓我最震撼的是,在毛澤東親自發(fā)動的兩次重大政治運動(延安整風和“文化大革命”)中,父親都蒙受了不白之冤,遭受了殘酷迫害。然而父親又是幸運的,在這兩次生死的關鍵時刻,又都是毛澤東救了他。父親面對如此坎坷的人生,始終意志堅定、樂觀,對未來充滿信心。
1943年春,父親赴太行山中共中央北方局黨校任組織科科長,同時參加整風學習。沒想到一度在延安整風期間出現(xiàn)的“搶救失足者運動”的錯誤,在北方局黨校也泛濫成災,愈演愈烈。父親被打成了頭號“搶救對象”,遭到了來自自己同志的誣陷、凌辱、酷刑,甚至被定為死罪。當時懷有身孕的母親劉淑清也受到株連,在孤獨、苦難中分娩。幸虧及時接到了毛澤東親自制定的黨內整風對干部處理的九條方針,其中規(guī)定“一個不殺,大部不抓”,父親才免于一死。時任北方局代理書記的鄧小平親自向父親傳達了這一指示,并解除了對他的關押。在父親的急切要求下,他終于在1945年春得以奔赴延安直接向黨中央申訴。不久,父親得到了“沒有政治問題”的結論,并得以公開平反。
1983年,劉建章重溫 “香慈的春秋刀”
“文化大革命”期間,1968年2月13日深夜,父親突然被一伙來歷不明的軍人強行戴上手銬,抓走了。數(shù)年間,沒有父親的任何消息。直到1972年6月8日,我們才被通知可以到秦城監(jiān)獄探望父親。被折磨得面黃肌瘦的父親乘此機會,將在監(jiān)獄里遭受虐待和不能向上申訴的慘狀告訴了母親,并示意要她設法向毛主席反映。母親于1972年7月20日,毅然決然冒死上書毛主席,揭發(fā)控訴對父親的殘酷迫害,并請求改變審查方式。不久,毛主席對母親的信作出批示:“請總理辦。這種法西斯式的審查方式,是誰人規(guī)定的?應一律廢除?!敝芸偫淼玫矫飨呐竞螅⒓醋髁酥甘?,安排父親“保外就醫(yī)”。1972年12月,被關押了近5年的父親終于獲得了人身自由。當時的秦城監(jiān)獄是受“四人幫”一伙控制的,在那里關押了很多蒙受迫害的老干部。周總理借機再次提出整頓監(jiān)獄,對“在押老干部和所有犯人”起到了保護作用。母親的舉動,遂在老干部中間傳為美談。母親去世時,著名抗日將領呂正操將軍為悼念她寫道:“投石天開驚四野,遷客囚友弓折節(jié)。斯人仙去重如山,生者長懷劉大姐。”
后來我才知道,父親無辜被捕入獄是因為牽扯到王任重的案子。當時,王任重是中央文革小組副組長,后來突然被抓起來了。父親是王任重的入黨介紹人,因此受到牽連。當時,專案組把過去中央已作過結論的問題又翻出來給父親立案,將他定為“叛徒、特務、托派”,直接抓進了秦城監(jiān)獄。直到1978年12月,父親才被正式落實政策。中共中央文件批準:劉建章同志的政治歷史是清白的。林彪、“四人幫”強加給劉建章同志的所謂“叛徒、特務、托派”的罪名,純系誣陷迫害。
父親從建立新中國的槍林彈雨中走出,肩負起新中國鐵路事業(yè)的重任,晚年又獻身于中國老年體育事業(yè),樂此不疲,從無怨言。近百歲人生坎坷曲折,大起大落,出生入死,傳奇跌宕。在80多年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獻給了祖國。
封面圖片說明:1953年,毛澤東和朱德接見中國工會七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