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仁 中共江蘇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江蘇省領導學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
壬寅年正月二十三日巳時,尊敬的劉峰教授駕鶴西去了。
劉峰教授曾言其人生有“三幸”:“一幸年輕時如愿當上了教師,終生從事教育事業(yè);二幸當上了黨校教師,終生從事黨的干部教育事業(yè);三幸專門研究領導科學,終生無悔?!盵1]本人是在劉峰教授的首肯、引領和教誨之下,才入職江蘇省委黨校、從事領導學研究,且取得些許研究心得。因此,劉峰教授的仙逝,不僅意味著中國領導科學領域從此失去了一位無可替代的學術先行者和思想傳播者;于我而言,更是從此失去了一位可敬可親的學術引路人和精神導師。
劉峰教授是中國本土化領導力研究的主要開創(chuàng)者,中國領導科學研究領域公認的學科帶頭人和領軍人物。40年來,劉峰教授始終堅守學術使命和學術情懷,默默耕耘并獻身于領導學這片尚未成熟的學術領地,實質性地推動了領導學學科地位的奠定和學術地位的確立,開拓性地推動了領導學學科體系的建構和理論體系的創(chuàng)新,為領導科學和領導藝術的研究留下了寶貴的學術思想和豐富的精神遺產(chǎn)。特別是劉峰教授以領導學的中國化為己任,長期專注于本土化領導學的體系化、理論化研究,為領導學的中國化建構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貢獻。
任何學科都有其自身的學科使命。學科使命要回答的是學科為什么而存在、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究竟是什么等一系列有關學科的元問題,其決定了學科的性質和宗旨,標明了學科存在的根本理由和基本訴求。[2]劉峰教授認為:“領導學是研究領導工作特點和規(guī)律的學問,是研究領導力構成和提升的學問,也是研究領導者成長特點和規(guī)律的學問?!盵3]因此,探討領導現(xiàn)象與領導規(guī)律、研究領導科學與領導藝術、提升領導能力和領導素質,借此解決各種各樣的現(xiàn)實問題、化解紛繁復雜的實踐難題,便構成了領導學研究的宗旨使命。
相應地,中國化的領導學也有著自身的獨特使命,那就是圍繞、立足和聚焦于中國問題,建構中國化的學科體系和知識體系,著力提升領導者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正是基于此,劉老師反復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需要的就是領導力,中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最需要的也是領導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都需要領導力”。進言之,“中國當下最缺少也最需要中國化領導力”。[4]因此,劉峰教授呼吁領導學研究應深深扎根于本土文化土壤,將時代訴求和學科使命連接起來,從時代需要中尋求領導學中國化的發(fā)展方向,從學科使命中凝聚領導學中國化的研究力量。
學科體系是指該學科各組成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而構成的統(tǒng)一體,是學科要素橫向構成和縱向分層疊加而成的內部組織結構。學科體系至少包括兩個考察維度:一是作為學科的領導學,其自身的內容設計與結構安排;二是學科群的領導學,其包含的各學科之間的關聯(lián)水平和發(fā)展狀態(tài)。[5]應該說,學科體系的完善程度,特別是學科自身的內容設計和結構安排狀況一定程度地決定了學科的自立性和成熟度。正是基于此,劉峰教授長期孜孜以求,默默潛心于中國化領導學學科體系的創(chuàng)造性建構,并通過體系建構帶動領導學的學科發(fā)展。
在《簡約領導》前言中,劉峰老師開宗明義地指出:“哲學是先有形而上的世界觀,再有形而下的方法論。所以,領導科學也應先有領導觀之道,再研究領導力之術。先樹立正確的領導觀,后增強高效的領導力,把領導觀和領導力結合起來加以研究是領導科學的中國特色。”可以認為,劉峰教授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以道統(tǒng)術,以術得道”的觀念,并將其嵌入領導學研究之中,通過“領導觀之道”和“領導力之術”的關系模式建構具有鮮明個性的中國化領導學學科體系。
領導學的“道”包括規(guī)律、規(guī)則、道義、事理、學說等意涵。劉老師則主要將諸種思想學說(也就是其常言的“領導觀”)視為領導學之道。在《領導大趨勢》《新領導觀》等專著中,劉教授相繼提出并系統(tǒng)闡述了與中國化領導力相應的“新領導觀”[6]。劉教授認為,大道至簡。領導活動實際上就是領導者與追隨者基于共同價值觀而展開的組織活動,在價值觀領導的基礎上,領導活動越簡約、越柔性,越能使追隨者對領導者“親而譽之”;領導活動越隱形、越自主,越能使追隨者感覺到“不知有之”,質言之,唯有通過對領導者的“祛魅”和對追隨者的“賦能”,才能真正實現(xiàn)領導活動的“增值”。這是適應時代需要的中國化領導觀,更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領導大趨勢。
領導學的“術”本指戰(zhàn)術、權術、心術等方法、謀略的路數(shù)。劉峰教授則將其視為中國化領導觀在領導實踐中的具體運用,是領導觀見之于領導力的行動之術?;谶@一假定,在《新領導力》等專著中,劉峰教授深度闡釋了中國化領導力的相關觀點。劉峰教授指出,所謂領導力,就是指領導者作用于追隨者的定向的、積極的影響力,在本土化的領導活動中,領導力的內核主要涵蓋決策力和影響力兩個基本要素。因此,中國化領導力之術實際上就是決策力之術與影響力之術的整合;在領導力實踐中主要體現(xiàn)為領導科學與領導藝術的綜合。由此推論,劉峰教授所言“領導力之術”實際上是“術”的本意即“方法”與“謀略”的疊加,是科學化的領導方法與藝術化的領導謀略的融合。正是在此意義上,劉峰教授斷言:相較于西方重視實證和科學,科學領導與藝術領導的結合也許是中國式領導的最大特色和優(yōu)勢。[7]
話語體系是指由字詞、句式、信息載體或符號等構成的思想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的外在表達形式[8]。其中,思想體系和知識體系是話語體系的內容和本質,而話語體系則是用以表達思想體系和知識體系的外在形式。一般而言,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學科話語體系都是一個不斷本土化、時代化的生成過程,通過將外來話語本土化、傳統(tǒng)話語時代化,融通創(chuàng)新新概念、新范疇和新表達,一個學科方能形塑獨具特色的話語體系。中國化領導學話語體系經(jīng)歷了同樣的發(fā)展歷程,劉峰教授則用其獨特的話語方式為加速這一歷程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原創(chuàng)新概念。作為中國化領導學的主要開創(chuàng)者,劉峰教授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為學界廣泛認同的新概念,譬如“新領導觀”及其統(tǒng)屬于該觀念體系的“簡約領導”“平民領導”“柔隱領導”和“增值領導”等。這些學術概念的提出為搭建學科研究框架、劃定研究邊界、厘清研究對象起到了奠基性作用。特別是其所發(fā)展的“新領導力”概念,以及關于新領導力的基本屬性(方向性、互動性和實然性)、內在構成(決策力與影響力)、外在特征(硬權力與軟權力)的研究,更是為中國化領導學的實踐創(chuàng)新注入了新的靈魂。
創(chuàng)建新范式。作為中國化領導學的重要奠基者,劉峰教授創(chuàng)造性地建構了為學界普遍接受的新范式。譬如,由特質理論(領導三德)、行為理論(領導兩為)、情境理論(領導服務)和變革理論(新領導力)構成的“四大基礎理論”,由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和第四定律構成的“新領導力四大定律”,由決斷藝術、凝聚藝術、權變藝術和修煉藝術構成的“四大領導藝術”等。這些研究形構了中國化領導學的理論形態(tài)、理論體系和理論框架,增強了本土化研究的情境性、共識性和通約性。
呈現(xiàn)新表達。劉峰教授始終認為,“話語”是傳播、普及中國化領導學的基本形式和重要載體,因此,能否形成恰當、有效的話語表達方式?jīng)Q定了受眾對中國化領導思想觀念、方法藝術的接受程度。閱讀過劉峰教授書籍或聆聽過劉峰教授講座的朋友,一定會對其語言風格留下深刻印象:劉峰教授總是能夠用簡約凝練的語言將復雜深刻的道理歸納為受眾易于接受的知識;總是能夠用平白通俗的語言將抽象晦澀的話語轉換成大眾普遍接受的話語,通俗易懂、由淺入深、寓意深刻、亦莊亦諧,令人受益難忘。
學科研究要有基本的研究態(tài)度,中國化領導學研究亦復如此。劉峰教授一貫認為:“中國化領導學研究不能太洋,也不能太土。所謂不能太洋,是說領導學研究一定不能照抄照搬國外的東西。領導學研究和應用離不開中國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離不開中國共產(chǎn)黨的紅色文化。所謂不能太土,是指領導學研究不能關起門來搞自己的一套。”[9]因此,研究者應端正中國化領導學的研究態(tài)度。
劉峰教授指出,既然領導力隨處可見,其就可以被研究。領導力的實證研究就有了領導科學,領導力的實踐應用就成了領導藝術,所以,領導力既是科學,又是藝術。領導力之所以是科學,就是因為它能夠進行實證研究:研究領導者的特質,研究領導力的本質,以及領導力生成和作用的規(guī)律。[10]而實證研究事實上是西方領導學研究的長項。因此,移譯西方領導學經(jīng)典、研讀先進領導學理論、學習優(yōu)秀領導學成果,不斷拓寬領導學研究的國際視野、夯實領導學學科理論基礎、形成科學嚴謹?shù)闹螌W方法,防止故步自封、閉門造車,就是中國化領導學研究應該秉持的基本態(tài)度。
當然,中國化領導學研究只講“洋話”也肯定不行。劉峰教授堅信,中國化領導學必須以中國元素、中國風格來構建其學科體系。這里所謂的中國元素,即是劉峰教授常言的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與中國共產(chǎn)黨紅色文化。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在劉教授的研究中,大量充實著老莊思想、儒家學說、易經(jīng)之理、禪宗之學,特別是其關于領導者“智德”“仁德”和“勇德”的“三德”修煉、領導者“潛龍”“見龍”“飛龍”“亢龍”的人生進階等,無一不是將中國傳統(tǒng)的領導智慧巧妙地運用于領導學研究之中,從而使中國化領導學在豐富知識傳統(tǒng)的同時,也獲得了醇厚的思想底蘊。
“中國化領導力最大的特點和優(yōu)勢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力?!盵11]正是基于這一思考,劉峰教授長期重視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力研究,自覺將領導學研究建基于紅色文化之上,不斷總結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思想、領導實踐和領導經(jīng)驗,總結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等領袖的政治智慧與領導藝術。特別是其將西方領導學的特質理論、行為理論、情境理論和變革理論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百年中國史的解釋之中,通過對孫中山時代重在領導特質、毛澤東時代重在領導行為、鄧小平時代重在領導情境、習近平時代重在領導變革等研究,既實現(xiàn)了中西領導理論的貫通,又使中國化領導學獲得了紅色基因和堅實內核。
實際上,劉峰教授還提出了諸多關于中國化領導學的獨到見解和學術主張:領導學研究要不易也不難;領導學的形態(tài)要不軟也不硬;領導學的領域要不大也不??;領導學的作用要不輕也不重等。我們學習和總結劉峰教授的學術思想,不僅僅是為了要列述他的思想觀點,更是要通過其學術思想的重溫和解讀,意識到教授留下了一筆豐厚的學術遺產(chǎn)有待我們繼承,領會到劉峰教授留下了一座巋巍的學術高峰有待我們攀登,而這恰恰就是我們學習和研究其學術思想的真正意義所在。
[附 錄]劉峰教授主要的領導學著作
《人與教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決策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領導科學新論》,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領導理論與領導方法》,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年版;
《企業(yè)領導藝術》,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00年版;
《跟毛澤東學領導》,紅旗出版社,2001年版;
《轉變領導方式》,紅旗出版社,2004年版;
《領導大趨勢》,中國言實出版社,2002年版;
《新領導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管理創(chuàng)新與領導藝術》,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領導能力提升讀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2年版;
《簡約領導》,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2年版;
《領導科學與領導藝術》,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新領導力》,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4年版;
《領導力與領導藝術》,人民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5年版;
《簡約領導》(修訂版),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8年版;
《中國領導科學評論》(第1—5輯,2007年—2018年),中國發(fā)展出版社、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注 釋]
[1][3]劉峰.簡約領導[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8: 207, 前言.
[2]胡宗仁.中國領導學研究的構想:定位與重點[J].行政管理改革,2017(2).
[4][10]劉峰.要以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研究及實踐領導力.參見大衛(wèi)·戴.領導力的本質[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5, 5.
[5]鄭金洲,李沖鋒.中國領導學:進展、問題與趨向[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2007(1).
[6]實際上,劉峰教授對于“新領導觀”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階段差異性和內涵發(fā)展性。如在《領導大趨勢》《新領導觀》《新領導力》等著作中,作者的相關論述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
[7][9]劉峰.新領導力[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4: 226, 223.
[8]張國祚.中國話語體系應如何打造[N].人民日報,2012-07-11.
[11]劉峰.端正中國化領導力的研究態(tài)度[J].行政管理改革,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