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記者 唐余方
在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感染與肝病中心大樓外的臨時辦公室里,整齊擺放著許多大大小小的行李箱。
這些行李箱,都是重醫(yī)附二院感染病科的醫(yī)護人員11月9日從家里帶來的。
重醫(yī)附二院感染病科副護士長梁露文格外留意這些行李箱,因為它們是流動的,數量每天都在發(fā)生變化。有時候,她看到行李箱的數量變少了,那是有同事又進隔離病區(qū)了;有時候,行李箱的數量會變多,那是頭天晚上在醫(yī)院附近借宿的同事回來上班了;還有一些行李箱一直沒動,那是有的同事一直住在科室里。
這個初冬,重慶這座城市出現了許多流動的行李箱,它們的主人大多是各個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疫情發(fā)生后,他們拖著行李箱緊急集合,奔赴各個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yī)院。
正是這一個個拖著行李箱的身影,在抗疫最前沿構筑起一道堅固的防線,也匯聚成冬天的一股暖流。
11月9日,重醫(yī)附二院感染病科接到命令,要在24 小時內騰空感染與肝病中心大樓,用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接到命令是中午11 點多。當時,大樓里共有141 位住院患者,88位家屬,其中還有涉疫人員。轉運患者的數量多、時間緊,工作的難度、強度和壓力都超乎想象。
“我們第一時間要求醫(yī)護人員全部返崗,也留下一部分人在外面接收轉運患者?!敝蒯t(yī)附二院感染病科黨支部書記、科室副主任蔡大川說。
接到命令后,感染病科的醫(yī)護人員全都義無反顧回到了工作崗位上??紤]到后續(xù)可能還要投入到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工作中,大家都是拖著行李箱回來的。
騰空大樓要和患者及家屬做大量溝通解釋工作,還要將達到出院條件的患者轉回當地醫(yī)院,再把剩下的患者轉到其他科室。感染病科的醫(yī)護人員全副武裝,從病情摸排、密集溝通、信息查對、集中出院、上報隔離,到安排轉運、妥善安置,從白天到黑夜,大家搶時間、防感染,既要保障患者的醫(yī)療安全,又要做到精準防控。
11月10日凌晨4 點,所有患者轉運完畢。大樓騰空后,大家并沒有休息,又緊急將病區(qū)改建成符合院感要求的新冠肺炎病房。
“我們自己騰空大樓,自己改建病房,后來疫情形勢越來越嚴峻,從那天起,我們就一直沒有回過家?!绷郝段恼f。
作為副護士長,同時又是黨員,梁露文要牽頭落實很多工作。她每天至少要接打150個電話,還不包括微信語音電話,天天忙到凌晨兩三點,只能蜷縮在科室的小沙發(fā)上睡兩三個小時,清晨6點又得起來工作。
一次,梁露文因病區(qū)安裝紫外線燈的事情特別著急,因為配送和安裝人員外出不便。但讓她沒想到的是,她在凌晨兩點多接到了安裝人員的電話,原來對方拿到了出門條,深更半夜也要來醫(yī)院把紫外線燈安裝好。
“我當時特別感動,就感覺每個人都在為了戰(zhàn)勝疫情而努力。”梁露文說。
11月17日,重醫(yī)附二院感染與肝病中心大樓外臨時辦公室里的部分行李箱。圖/梁露文
被改建的新冠肺炎病房很快開始收治患者,感染病科一部分醫(yī)護人員進入隔離病區(qū)工作,其余的留在科室保證日常醫(yī)療工作和外勤工作,并隨時待命,準備進入隔離病區(qū)。
老護士長袁春蘭就一直在科室忙碌著。她今年56 歲,是一名有著24年黨齡的老黨員,已經退崗了,本可以不用到一線,但她卻和年輕人一樣,每天工作到深夜,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為,從沒抱怨過一句。遇到年輕人喊累,她還要開導大家:“堅持堅持,等疫情過了就好了?!?/p>
不久前,袁春蘭在微信群發(fā)了一張照片,她的鞋幫裂開了,想借502膠水粘一粘。
梁露文點開照片,這是一雙黑色運動鞋,兩只鞋的鞋幫都裂開了,她不禁想起袁春蘭這些天跑上跑下、忙前忙后的身影,眼底發(fā)酸,終于忍不住哭了。
“我們也會累,但有這樣的榜樣一直在堅持,讓我們很有動力。”梁露文說。
讓梁露文感動的,還有進入隔離病區(qū)工作的30 余位醫(yī)護人員,他們大都是20 多歲的小女生,簡秀英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時,簡秀英是科室第一個報名支援湖北孝感的人。今年春天,她又成為援滬醫(yī)療隊的一員。本輪疫情發(fā)生后,她第一時間返回崗位,后來又毫不猶豫進入隔離病區(qū)工作。
隔離病區(qū)每天都有患者出院,也要接收新的患者。簡秀英和同事們要負責患者的治療、心理輔導和生活保障,工作強度很大。
實際上,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感染病科一直是醫(yī)院工作強度和壓力最大的科室之一。這3年,只要出現疫情,感染病科就得全員出征,梁露文和同事們已記不清有多少次拖著行李箱來到醫(yī)院,也記不清上次休年假是多久之前的事了。
“這是我們的使命擔當,從進入這個科室工作開始,我們要對抗的就是傳染病,我們只希望通過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讓人們回歸到正常生活。”梁露文說。
與重醫(yī)附二院的醫(yī)護人員一樣,重慶市急救醫(yī)療中心骨科醫(yī)生劉建也是11月9日拖著行李箱返回醫(yī)院待命的。
不過,與其他人有些不同的是,劉建的行李箱里還有幾盒甲狀腺素片。
幾年前,劉建在例行體檢中被查出患有甲狀腺癌,很快就做了手術和放療。此后,他每天都得吃藥,比起生病前,現在的精力要差一些。
不過,工作中的劉建似乎永遠不知疲倦,疲憊感總是在完成高強度的工作后才會襲來。這段時間,他先是在骨科維持科室正常運轉。隨著本地疫情越來越嚴重,加之??崎T診患者量不是很大,11月15日,劉建主動申請到危險的發(fā)熱門診工作。
發(fā)熱門診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陣地,主要對確診患者進行分型,對疑似患者進行確診評估后進行轉運,如果遇到有基礎疾病或合并癥的確診患者,還要先進行治療,待其病情穩(wěn)定后再轉運。
自從到發(fā)熱門診工作,劉建每天都十分繁忙。
“醫(yī)院每天的排班是8 個小時,但我們幾乎都是工作10 個小時以上。”劉建說。
安裝壓漿器→調試壓漿設備→安裝壓漿管道→配置漿液→調試壓力(壓力從大到小遞減)→調試漿量(漿量從大到小遞減)→輸送漿液→結束壓漿→封閉孔口(一般用球閥封閉)→清洗設備及管道→拆除管道。
本輪疫情中,送到急救中心發(fā)熱門診的確診和疑似病例很多。每天,發(fā)熱門診都要接診40—50 位患者,95%以上均為確診病例。
讓劉建最為揪心的,是那些確診為新冠病毒陽性、有基礎疾病及其合并癥的老年人。
一次,發(fā)熱門診接診了一位89歲的新冠肺炎患者,這位患者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病史,送到醫(yī)院來時血氧飽和度很低,已經意識不清、呼吸困難,達不到轉運條件,必須先進行搶救。
劉建和同事們立即為患者完善檢查,在發(fā)熱門診特殊診室對其進行吸氧、補液、抗感染等緊急處理。為防止患者呼吸道阻塞,大家每小時為其吸痰一次。在6 位醫(yī)護人員連續(xù)近30 個小時的搶救治療后,患者終于轉危為安,達到轉運條件,并順利轉送至定點醫(yī)院作進一步處理。
接診、完善檢查、治療、轉運……劉建和同事們就是這“中轉站”里的“急先鋒”,讓每一位患者都得到了妥善的救治和安置。
“每天連歇口氣的時間都沒有,為了節(jié)約穿脫防護服的時間,大家?guī)缀醵际沁B續(xù)穿8個小時以上,衣服干了濕濕了干,很不容易,但大家的腳步都不曾停下?!眲⒔ㄕf。
這次疫情中,有許許多多的劉建,許許多多的梁露文,許許多多的袁春蘭……他們用全力以赴的堅守,匯聚起戰(zhàn)勝疫情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