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兌寶峰 閆浩天
冬季,正是蒔養(yǎng)水仙的季節(jié)。水仙是我國的傳統(tǒng)名花,在唐代由意大利引進,已有1000 多年的栽培歷史,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以此為素材的詩詞及繪畫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像黃庭堅的“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等,因此水仙又被稱為“凌波仙子”。其清麗雅致,芳香濃郁的花朵,與碧綠如劍的葉片,白如銀絲的根系、渾圓可愛的鱗莖球相映成趣,是案頭陳設的佳品,并可做成鳥獸、器物等多種造型,奇特而富有趣味。
水仙(Narcissus tazetta subsp.chinensis) 別名中國水仙、雪中花、天蔥、雅蒜。為石蒜科水仙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歐水仙的亞種,具卵球形鱗莖;須根圓柱形,長10~50 厘米,白色,不分枝,質脆易斷,斷后不能再生。葉扁平,帶狀,全緣,鈍頭,粉綠色。一個鱗莖球有1~7 個,甚至10 余個花莖,長度幾乎與葉相等,傘形花序,有花4~8 朵,花被裂成6 片,白色;副冠淺杯形,黃色,有清香,花朵有單瓣、重瓣之分,前者叫“金盞銀臺”或“金盞玉臺”“酒杯水仙”,后者叫“玉玲瓏”或“百葉水仙”。自然花期春季,人工促成栽培后可在冬季開花。
水仙屬植物約有60 種以及大量的園藝種,適合作水養(yǎng)造型的除水仙外,還有黃水仙(洋水仙) 的變種小花黃水仙(小花洋水仙),其花朵呈黃色,單瓣。
(大) 熊貓樂園
滿船花香
螃蟹戲水
春意盎然
造型水仙以水培為主,宜用底部無排水孔,不漏水的盆器以及盤子、杯子等容器,材質以瓷、玻璃、塑料為主,色澤不宜過于鮮艷,以素雅為好,以搭配水仙高潔清雅的風格。
水仙從水養(yǎng)到開花約40 天左右,可據(jù)此確定水養(yǎng)的時間,以使其在元旦、春節(jié)開花,增加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此外,還要注意溫度對水仙開花的影響,像在20~25℃的環(huán)境中,25~30 天就能開花,低于10℃,則需要50~60 天才能開花。
水仙在水養(yǎng)前要去掉褐色外衣、根部的“護根泥”及干枯的老根,再進行雕刻造型。方法是將莖縱切,露出葉芽和花芽,再用鋒利的刀具將花梗及葉片的一側刮去一部分,如此在生長時葉及花箭就會朝著有傷的一側彎曲,從而形成卷曲低矮的葉子及花梗。操作時需小心謹慎,切勿傷損花苞。常見的造型有蟹爪、花籃、茶壺、金魚、孔雀開屏、金雞報曉、大象、熊貓、春江水暖鴨先知等。造型時注意對根、葉、鱗莖的處理,使之與花朵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水養(yǎng)時注意角度的選擇,或正或斜,如果斜栽可用脫脂棉或濕巾將根系覆蓋,以保持濕度,有利于根系的生長。加水至球身的1/3 處,為了美觀和固定根系,可在盆底放些潔凈的石子、陶粒等物品。除用單株造型外,還可用數(shù)個鱗莖球組合,制作大中型組合盆栽,以增加作品的表現(xiàn)力。
玉壺春
水仙喜涼爽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在10~18℃的環(huán)境中生長良好,并要求有一定的晝夜溫差(白晝要比夜晚高10℃左右),超過25℃雖然葉子繁茂,但難以開花,即便是有花蕾形成,也會枯萎;長期低于5℃也難以開花。
水仙對水質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是自來水,應晾2~3 天,以沉淀雜物,并使水的溫度與環(huán)境的溫度基本一致。前3~5 天可放在有散射光處養(yǎng)護,以促進根系的發(fā)育。以后移到光照充足處養(yǎng)護,使之盡量多接受陽光的沐浴,以避免因缺光引起的徒長,葉子變得柔嫩細弱,造成倒伏。由于其種球內(nèi)貯存有足夠的養(yǎng)分,水養(yǎng)可以不施肥,但可向植株噴施磷酸二氫鉀肥液2~3 次,以促進開花。
水養(yǎng)的水仙前10~15 天最好每天都換水,以后則3天換一次,如果水潔凈的話,也可不換水,水少時往里加水。水仙的根系斷后難以再生,因此換水時一定要保護好根系,避免傷損。開花后移至冷涼的環(huán)境中,以延長花期。觀賞期過后將開過花的種球丟棄,一般不做繁殖。
回首
春江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