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瑜霞
(航空工業(yè)江西洪都航空工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96)
高周疲勞斷裂是飛機零部件常見的失效模式。激光沖擊強化作為一種先進的表面改性技術,由于能顯著提高疲勞壽命而得到了廣泛應用[1]。其基本強化機制是,LSP誘導的表層殘余壓應力能夠有效地抑制微裂紋的萌生和擴展[2]。與常用的噴丸法和球磨法相比,LSP能產(chǎn)生較深的殘余壓應力層,最大可達1 mm[3],而噴丸法的殘余壓應力層不超過0.25 mm,且殘余壓應力的熱松弛較小[4-5]。噴丸處理會使材料產(chǎn)生強烈的加工硬化,對材料組織有害,而LSP處理則能明顯降低材料的組織。高而深的殘余壓應力對提高疲勞壽命有很大的貢獻[6]。
在激光沖擊過程中,吸收涂層通過吸收激光能量而變成等離子體。由于透明約束層和工件的限制,會產(chǎn)生激光沖擊波,并由表面向亞表面?zhèn)鞑ィㄒ妶D1)。在激波作用下會產(chǎn)生強烈的塑性變形,其塑性變形遠大于材料的動態(tài)屈服強度[7]。實際上,在噴丸區(qū)域會出現(xiàn)由于強烈塑性變形而產(chǎn)生的高密度位錯[8]。一般來說,殘余應力、硬度和疲勞壽命與LSP的參數(shù)密切相關[9-12]。事實上,研究這些信息可以直接揭示LSP對材料性能的影響。LSP的參數(shù)比較容易控制,可以滿足具體的設計要求。因此,激光沖擊對提高工件的疲勞和損傷容限具有顯著的潛力。以往的許多研究都是基于各向同性、均勻的材料,采用數(shù)值方法對其殘余應力分布進行預測[13-14],但缺乏基于材料各向同性的數(shù)值模型,該數(shù)值模型在研究和預測微觀組織演變及其與殘余應力的關系時,可以得到更明確的LSP作用機制。
圖1 LSP的工作原理
目前研究LSP過程中組織結(jié)構(gòu)的變化和變形機理,以及LSP過程中組織與殘余應力的關系,通常選用Ti-6Al-3.5Mo-1.8Zr(TC11)航空鈦合金作為實驗材料。該材料具有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熱強度和較高的使用溫度(可達500 ℃)[15-16]。TC11已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工業(yè),但是,對于LSP TC11鈦合金的顯微組織及其與殘余應力的關系,目前還沒有類似的研究。
TC11鈦合金為3 mm厚的軋制板材,從該鋼板上切取標本,尺寸為15 mm×20 mm×3 mm,TC11鈦合金的表面組織如圖2所示,見有初生長條狀α-晶粒(體積占80%)和間隔狀β-晶粒(體積占20%),α-晶粒的平均尺寸約為40 μm長,10 μm寬。
圖2 TC11的表面微觀結(jié)構(gòu)
用600號、1 000號、2 000號和3 000號砂紙對試樣進行濕砂處理,然后用酒精超聲清洗2~3分鐘。隨后,采用電解拋光技術,選用乙酸和高氯酸的比例為20:1作為電解質(zhì)。電解拋光在2 000 mL玻璃燒杯中進行,使用TPR-6405D直流電源。電流強度和電壓控制在40~50 A/dm-2和65~75 V之間。電解拋光30 s后,用去離子水沖洗樣品。
激光沖擊強化實驗是在高功率轉(zhuǎn)換釹玻璃調(diào)Q激光器上進行的。激光波長為1 054 nm,脈沖持續(xù)時間為10 ns。光斑直徑和功率密度分別為3 mm和7 GW/cm2。透明約束層采用2 mm厚的水層,吸收層采用鋁箔膠帶。鋁箔吸收激光能量后會產(chǎn)生激波并轉(zhuǎn)化為等離子體,同時保護試樣表面不受熱燒蝕。重疊率保持50%,相鄰激光光斑間距為1.5 mm,見圖3。
圖3 平面樣品上的激光光斑序列
用標準x射線衍射技術,根據(jù)sin2ψ方法測定了原始樣品和激光拋射樣品表面和近表面的殘余應力。利用Cu/Kα輻射測量了六方α相的致密堆積面和孿晶面{0002}和{11-22}處的晶格應變。實際上,可以得到的是一系列的散射角。布拉格定律給出了平面間距與衍射角的關系:
其中dhkl為平面間距,2θhkl為特定hkl平面的衍射角,λ為x射線波長。由sin2ψ方法給出恒定波長下某一特定方向的殘余應力:
其中σФ和EФ為某一特定方向上的殘余應力和模量,dhkl為平面間距,d0hkl為原始平面間距,ψ為樣品法線方向與衍射矢量之間的夾角,為泊松比。并對比了軋制方向和橫向的殘余應力。同時,在相同的輻射條件下,用X射線衍射測角儀測量每個樣品的極點圖{10-10}、{0002}和{11-22}。極點圖上是通過Maud軟件計算得出。
原始樣品和LSP樣品{10-10}、{0002}和{11-22}的極點圖如圖4所示。一般來說,原始樣品和LSP樣品的織構(gòu)都具有較強的{0002}基向織構(gòu)、{10-10}滾向織構(gòu),且對{11-22}面沒有明顯的擇優(yōu)取向。但對(a)(b)(c)的詳細分析發(fā)現(xiàn),{10-10}面幾乎全部朝向滾轉(zhuǎn)方向(RD),而主要的{0002}面朝向法線方向,橫向擴散明顯。對比(d)(e)(f)可知,LSP后,{0002}面很大程度上變成了TD面,因此,{0002}的優(yōu)選取向明顯降低。對于{10-10}和{11-22}紋理的變化,幾乎分辨不出來。
圖4 原始樣品的(a){10-10},(b){0002},(c) {11-22}極點圖以及LSP后樣品的(d){10-10},(e){0002}, (f){11-22}極點圖
如圖1所示,在LSP過程中,噴丸區(qū)域發(fā)生了劇烈的塑性變形。由于β晶粒的比例小于20%,可以認為主要變形是由α晶粒造成的。從晶體學角度看,{0002}和{11-22}分別為α-晶粒的致密堆積面和孿晶面。{0002}<11-20>是α相唯一的滑移體系,具有封閉堆積的六邊形結(jié)構(gòu)。在LSP過程中,壓力等離子體對表層的影響呈法線方向。結(jié)合織構(gòu)數(shù)據(jù),{0002}<11-20>滑移系的施密特系數(shù)(Schmidt number,Sc)接近于0。等離子體的作用時間在9~10 s[17]。因此,可以認為滑移系統(tǒng)難以啟動,孿晶是α晶粒塑性變形的主要組成部分。由于大量的{11-22}孿晶發(fā)生,大量的{0002}面轉(zhuǎn)向TD。這與紋理的演變是一致的:{11-22}面的變化很小,而{0002}面的變形明顯。
圖5和圖6顯示了不同反射條件下{0002}和{11-22}面的面間距分布。對于{0002}面,如圖5所示,TD方向的原始殘余應力為拉應力(10 Mpa),RD方向的原始殘余應力為壓應力(-20 Mpa)。LSP處理后,所有殘余應力均變?yōu)閴簯?,TD方向為-350 Mpa,RD方向為-640 Mpa。對于{11-22}面,如圖6所示,原始試樣的殘余應力基本相同,兩個正交方向的殘余應力均為115 Mpa。但經(jīng)LSP處理后,均轉(zhuǎn)變?yōu)椴煌档膲簯?。TD為-327 MPa,RD為-458 MPa。
圖5 不同反射條件下{0002}面的面間距分布
圖6 不同反射條件下{11-22}面的面間距分布
對于原始試樣,致密層{0002}的殘余應力在TD和RD中呈相反的符號,TD中的拉應力增強了孿晶產(chǎn)生所必需的剪應力,而RD中的壓應力則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0002}面在孿晶過程中轉(zhuǎn)向TD。LSP處理后,大量孿晶導致TD中{0002}面擴散。各向異性孿晶導致兩個方向的殘余應力存在顯著差異。這是因為孿晶發(fā)生時,應力會轉(zhuǎn)移到相鄰晶粒,然后松弛。
對于孿晶面{11-22},TD和RD的原始殘余應力是均勻的,LSP處理后,應力像{0002}面一樣被分割??梢哉J為這與各向異性孿晶產(chǎn)生的原因相同。同時,面間距與sin2(Ψ)之間存在明顯的非線性關系,這可能是由于晶體大規(guī)模定向排列及塑性粒間變形所致。
通過研究激光沖擊強化對TC11鈦合金晶粒取向和殘余應力的影響??梢缘玫饺缦陆Y(jié)論:①原始樣品具有較強的{0002}基織構(gòu),經(jīng)激光沖擊強化后,{0002}基織構(gòu)明顯向橫向轉(zhuǎn)變;②原始殘余應力在橫向(TD)和軋制方向(RD)均為115 Mpa左右,但經(jīng)LSP處理后,均轉(zhuǎn)變?yōu)椴煌档膲簯Γ琓D為-327 MPa, RD為-458 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