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為剛
人生有夢,城市亦然。煙臺,這座因海防而起的北方海濱城市,很久以來就有一個山海之夢。
煙臺的山海之夢,緣于這座城市獨具特色的地理位置。中國一萬八千公里的大陸海岸線大致呈南北走向,所以沿海城市中,東面或南面臨海的居多,北面臨海的城市極少,而煙臺恰恰是這少有的北面臨海的城市之一。
北面是浩瀚無垠的大海,南面則是連綿不斷的群山,背山面海的地理位置讓煙臺占盡了地利之優(yōu)。北面臨海的煙臺,夏秋季節(jié),大海就像一臺大空調,濾去夏日的溽熱,只將清新的海風拂過市區(qū),因此一般沿海城市慣有的潮濕之憂在這里蕩然無存,只剩下愜意的涼爽。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的氣候讓煙臺備受青睞。
南山北海的地理位置有利亦有弊。離海岸線只有幾公里遠的南面就是東西走向的群山,煙臺人稱之為南山。南山的阻隔,造成了市中心區(qū)呈現(xiàn)南北短促(最短處只有二三公里)、東西狹長(約10公里)的條帶狀。郁郁蔥蔥的南山是一道風景,也像一道屏障,擋住了人們的視野,阻礙了城市的發(fā)展。
40年前的那個秋天,手持一紙調令,我從100多公里外的一座縣城來到煙臺,成為這座海濱城市的居民。
剛到煙臺的那些日子里,每天推開窗子,南山就在眼前。山的南面是個何等模樣?一個周日,年輕好動的我心血來潮,決定去看看。
沿著崎嶇的山路,我登上市區(qū)南面的塔山,來到一個名叫丈八口的地方。這里是兩山之間的一個豁口,約一丈八尺寬,得名丈八口。當我氣喘吁吁地從北坡登上丈八口,從南坡上來一個挑著擔子的大哥,擔子的一頭挑著一筐紅彤彤的蘋果,另一頭挑著一筐綠生生的蔬菜。我們都氣喘吁吁地在丈八口相遇歇息。大哥放下?lián)樱叢林樕系暮顾?,邊感慨地說道:“要是有個山洞能穿過來就好啦!”
“山洞?穿過?”從此,這位挑擔大哥的話深刻地印在了我的心里,不時地回響在我的耳邊。
貫通南山,連接北海,獲得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成了世世代代煙臺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夢。然而,受技術條件的限制和財政實力的約束,貫通山海的夢想一直未能實現(xiàn)。
潮起潮落,星移斗轉。歷史的車輪轉到了1993年,這座城市的決策者順應時勢,確定了新的城市規(guī)劃思路:“拓展東西兩翼,貫通南山北海,形成山聳城中,城隨山轉,海圍城繞,島與城連,融山、海、城、島于一體的城市特色。”
作為實現(xiàn)貫通山海夢想的第一步,決策者們決定在市中心區(qū)正南面的塔山開鑿第一條暗挖隧道——塔山隧道。
塔山隧道的上方,就是那年我與挑擔大哥相遇的丈八口。
當年8月的一天,煙臺人用開山的炮聲和鑿巖機的轟鳴聲將心中的夢告訴了山海,告訴了世界。
但是,大自然像是故意考驗煙臺人貫通山海的決心。由于地質資料尚不準確,施工隊伍實力不足,隧道施工中先后出現(xiàn)透水、塌方等事故,再加上地方財力緊張等原因,1994年8月,塔山隧道工程被迫停工。但煙臺人心中貫通山海的夢想并未泯滅,反而愈發(fā)強烈。只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停就是8年。
2002年,新一屆的決策者對城市發(fā)展進行了新的定位:“貫通南山北海,拓展東西兩翼,加快五區(qū)融合,發(fā)展八大組團,形成山、海、島、城于一體的組團式海濱城市?!?/p>
盡管時隔近十年,規(guī)劃的措辭有了一些變化,但“貫通南北山海”的規(guī)劃未變。為了貫通山海,有關部門規(guī)劃建設一條全長5.7公里的山海路。山海路的咽喉工程就是8年前停工的塔山隧道。全長610米、雙洞4車道、單洞凈寬10.5米、高7.5米的塔山隧道是煙臺建城以來的第一條暗挖隧道,施工難度前所未有。
由誰來挑此重擔?接受8年前的教訓,此次隧道施工,決策者們決定面向全國公開招標。最終,以“穿山先鋒”“隧道尖兵”而著稱的中鐵隧道集團二處中標承建。610米的塔山隧道工程對于中鐵隧道集團來說,實在算不上大工程,但是,他們看中的是這個工程的品牌效應,他們要幫煙臺人民圓這個貫通山海之夢。
2002年5月18日,隨著一聲巨響,8年前因種種原因停工的塔山隧道正式恢復施工。10月6日,僅僅4個月零18天,塔山隧道工地就傳來全線貫通的禮炮聲。隧道建設、道路施工,山海路建設緊鑼密鼓,馬不停蹄。
2003年7月19日上午,山海路暨塔山隧道工程竣工通車典禮在塔山腳下舉行。3名在工程一線艱苦奮戰(zhàn)了13個月的建設者代表,抱鑿巖機的手,握方向盤的手,操作攪拌機的手,同時握起剪刀,抓起紅綢,隨著百感交集地“咔嚓”一剪,煙臺人翹首期盼多年的“貫穿山?!钡膲粝虢K于變成了現(xiàn)實。
過去翻山越嶺數(shù)小時,而今穿山而過幾分鐘;過去,山是南擴屏障;如今,山是城中一景。此時此刻,不僅僅是數(shù)以千計的工程建設者,就是自發(fā)趕來的山前山后的居民和農民也都激動不已,多少雙巴掌拍紅了,多少雙眼睛濕潤了。我的眼睛在四處張望,我想看一看現(xiàn)場的人群中,有沒有那位挑著擔子過丈八口的大哥……
貫通山海之后,過去步行翻山需要小半天、乘車繞道也要一兩個小時的路程,現(xiàn)在只需短短幾分鐘時間。貫穿山海,人們的視野豁然開朗。
看到了貫穿山海的遠大前景,煙臺人貫通山海、穿越時空的步伐更加堅定,隧道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
2007年2月,全長1023米的魁星樓隧道建成通車;2008年1月,1340米的雙線隧道——黃金頂隧道正式通車;同年9月,總長840米的雙孔分離式隧道——通世路隧道通車;緊接著,璜山隧道、南山隧道、五卒山隧道、金斗山隧道、鳳凰山隧道、勝利路隧道……20年來,煙臺人共修建了16條市政隧道,總長16900多米,市政隧道數(shù)量、總長度在省內乃至全國沿海城市中都名列前茅。其中,投資8.5億元,全長2830米的勝利路隧道成為山東省內最長的市政隧道……
四通八達的隧道,把城市連成一體,南山不再是城市的邊緣和屏障,而成了城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如今,車行煙臺市區(qū),不經意間便會穿越一條條隧道,隧道內路面平整,設施完備,燈光通明,有的隧道內的穹頂上,還噴涂著藍天白云,車行隧道,仿佛是在藍天白云下穿行……
山海夢圓,隧道情長?!吧铰柍侵?,城隨山轉”的愿景已經實現(xiàn)。在新世紀,煙臺,這座新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將譜寫更新更美的畫卷。
Life has dreams, so does a city. Yantai, a northern coastal city originally built for coastal defense, has had a dream of conquering its mountains and seas for a long time.
Yantai’s dream of mountains and seas is due to the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e city. China has 18,000 km continental coastline and it is mostly going from north to south. Most coastal cities have the sea in the east or south, few face the sea in the north. Yantai is coincidentally one of the few cities facing the sea in the north.
With the vast ocean in the north and waves of mountains in the south, the geographical land form gives Yantai great advantages. The ocean in the north is like a large air conditioner in summer and autumn. It filters out the summer heat and only blows the fresh sea breeze through the city. Therefore, the usual worries about humidity in coastal cities do not exist here, leaving only pleasant coolness. Yantai is favored by its distinctive climates, which is free from bone piercing cold in winter and scorching heat in su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