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項城市融媒體中心:劉博
對于電視新聞記者本身而言,新聞采訪是其在新聞工作中最為基礎的一項工作。同時它也是一項比較重要的工作,因為在采訪過程中可以將新聞記者的個人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充分凸顯出來。而且新聞記者在展開采訪的過程中也會遇到諸多問題。例如新聞記者在對部分采訪對象進行一些基礎性的提問時,可能涉及到采訪對象自身的一些基礎情況就會使其對采訪較為反感,從而造成采訪對象采訪問題進行答非所問。再加上當前新時期對電視新聞記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致使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也面臨著新一輪的挑戰(zhàn)。所以,電視媒體為了更好的面對新媒體所帶來的挑戰(zhàn),更應該充分做好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而本文也以新媒體時代下做好電視新聞記者采訪工作的對策為題,對其展開了相應的研究和探討,旨在為當代新聞記者提供些許參考。
在當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但是新聞記者在新聞采訪工作中,已不再是由新聞記者對采訪對象進行單項的訪問和提問,而是需要新聞記者充分運用當下熱門的新媒體技術和新媒體平臺來實現其自身和被采訪對象之間的有效互動與溝通。而在此背景下形勢下,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的角色定位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采訪工作者也逐漸趨于雙向化的角色定位,且其采訪工作也從以往簡單的幾個環(huán)節(jié)變?yōu)槎鄠€復雜且籠統(tǒng)的采訪環(huán)節(jié)。因此,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記者除了需要擁有必備的專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養(yǎng)之外,還需要在日常的工作崗位中和閑暇之余不斷學習和掌握各種新媒體技術以及新媒體平臺的功能,從而運用當前各類新媒體平臺獲取更多的新聞信息和新聞素材,以此也能促使自身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在過去的傳統(tǒng)媒體時代下,電視作為主流媒體而言,其在受眾心目中通常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社會公信力,所以過去人們通常都是依靠電視來了解和掌握社會動態(tài)和社會上的一些突發(fā)性新聞事件。但隨著互聯(lián)網和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微頭條、微信視頻號等各類新型媒介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其在給人們帶來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此情況下,電視新聞記者在進行相應的采訪工作后,其可以將獲得的一些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形成一篇完整且有價值的新聞報道,而其所報道出來的新聞信息也可以在當前新媒體時代上進行快速的傳播。現如今,新聞信息的傳播方式越來越趨于多樣化,受眾不再只是局限于通過電視廣播等傳統(tǒng)媒體來接收相應的新聞信息,而可以通過各種互聯(lián)網渠道和新媒體平臺來接受相應的新聞信息。
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作為電視新聞生產制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言,其對于新聞信息的傳播效果和新聞信息的質量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當前新媒體時代下,隨著新媒體發(fā)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使得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也面臨著一些巨大的挑戰(zhàn),而本文則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對其挑戰(zhàn)進行了分析。
基于當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微博、微信公眾號、手機移動端APP以及各類新媒體平臺的發(fā)展拓寬了人們和信息的渠道,人們只要擁有一部手機,就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隨時隨地獲取自己所想要的信息。在這個網絡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盡知天下事,而且新媒體的發(fā)展促使信息傳播的速度極快,一旦一些社會熱點或者是突發(fā)性的事件在發(fā)生之后,新聞記者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上的大量信息來收集相應的新聞素材信息,而人們在短時間內便可以在微博、微信公眾平臺、抖音、視頻號等各種平臺上接收到相關信息。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聞記者采集新聞信息的速度,也拓寬了新聞信息采集的渠道,但同時也增加了新聞信息采集工作的難度。各類新媒體平臺和互聯(lián)網上的信息都浩如煙海,而在這眾多的信息中不乏有一些虛假信息和錯誤的信息。在這種魚龍混雜的新聞信息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記者不僅要對信息進行有效辨別,篩選出一些正確且有價值的信息,還需要對網絡上鋪天蓋地的信息進行有效整合,這需要耗費新聞記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加大了信息采集的難度。而且這對于電視新聞記者自身辨別信息的能力也是一種巨大的考驗,如果在這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錯誤,則會充分影響到電視新聞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在過去的傳統(tǒng)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記者在進行新聞采訪時,只需要對采訪對象進行相應的提問,充分抓住受訪者在回答過程中的一些重點回答和關鍵信息,并對其進行適當的追問。而后,再由相關新聞工作者對這些采訪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從其中篩選出一些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將其整合成一篇新聞報道。但在當前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都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為了更好的面對這種變化,不僅要求新聞記者要在采訪工作展開前,和采訪對象進行相應的交流和溝通,還要求電視機的必須要熟練使用各種新媒體工具,并且新聞記者還需要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和新媒體技術對整個采訪過程進行網絡直播。在此情況下,電視新聞記者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就變得很重要,也對電視新聞記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倘若電視新聞記者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采訪水平無法適應當前社會的需求,就很容易使其自身被社會淘汰,從而讓其個人價值無法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
每個采訪對象都有其自身不同的特征和差異,這也是采訪工作的一個重要切入點。電視臺的新聞記者倘若不提前熟悉和了解采訪對象,則通常會導致其自身無法在采訪過程中和采訪對象進行更好的交流,甚至還會造成采訪對象不愿配合采訪工作的現象。因此,電視新聞記者若想充分做好其自身的新聞采訪工作,就必須要努力做好采訪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首先,電視新聞記者在展開相應的采訪工作之前,必須要明確新聞的采訪主題,進而提前和采訪對象取得聯(lián)系。并且新聞記者還應當將本次的采訪主題和采訪重點告知受訪對象,看受訪者是否可以接受或認同,在取得采訪對象的認可后,方能準備后續(xù)的采訪準備工作。
其次,新聞記者還要不斷深入了解采訪對象所在的行業(yè)及崗位特征,同時還要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來挖掘及掌握采訪對象的基本信息,譬如個人興趣愛好、日常的行為習慣等,然后新聞記者再結合其掌握的這些信息和大眾關注的焦點展開有目的的采訪。并且新聞記者在面對一些突發(fā)性的新聞事件時,還應對某一類受訪群體或行業(yè)進行相應的分析,從而了解采訪對象具體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以此才可以根據采訪對象的性格特征預測可能發(fā)生的一些非正常情況。
最后,新聞記者在展開相應的新聞采訪工作之前,應有效整合采訪思路提前寫好相應的采訪稿。并且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也應當使用平民化的采訪語言和采訪動作來對采訪對象進行提問,從而保證其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以此才能通過言簡意賅的方式來打開采訪對象的“話匣子”。同時,融媒體中心的新聞記者還應當充分借助新媒體技術,并準備好采訪時所需要用到的一些采訪工具。例如,錄音筆、電池以及筆記本等采訪工具,并要檢查這些工具是否完好無損,是否有電等,從而避免采訪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受到設備故障的影響。
電視作為傳統(tǒng)媒體時代一種主流媒體而言,其媒體內部的新聞記者在過去那個時代的新聞采訪工作中,通常都是在新聞現場或者錄播室對采訪對象進行面對面的訪問。在這種單一的采訪形式下,新聞記者往往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展開相應的采訪工作,甚至還會出現由于其采訪無法滿足新聞主題的要求而作廢的情況,這不僅直接影響記者對于新聞采訪工作的效率,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新聞的時效性。因此,在當前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記者若想促進其自身的采訪藝術得到有效提升,就應該不斷完善并優(yōu)化自身的采訪形式。這就需要電視新聞記者在平時的工作實踐中積極探尋更加科學高效的采訪方式,并且要最大程度發(fā)揮出各種信息傳播渠道的作用。例如,基于當前新媒體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記者可以利用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工具,以線上連麥對采訪對象展開相應采訪工作的形式來完成新聞采訪的報道工作。由于當前新媒體的迅速發(fā)展,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信息的傳播者和生產者,而受眾在網絡上發(fā)布的一些信息,也通常會隱藏著巨大的新聞線索。鑒于此,電視新聞記者必須要改變以往單一的采訪模式。并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頭條、抖音等網絡平臺上的信息資源,對這些有效信息加以整合,從而深入發(fā)掘和辨識相關的新聞線索,使得其采訪工作更具便捷性。除此之外,電視新聞記者還要充分重視對網絡輿論風向的管控,記者需要在了解新聞信息特征的基礎上,正確把控輿論的走向,從而使得其采訪內容的價值能夠充分被體現出來。
新媒體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愛和青睞,這和數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等多種技術的有效融合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融媒體中心這方面的能力卻難以突出。因此,作為傳統(tǒng)電視媒體的新聞記者而言,其自身應該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采訪理念和采訪思想,并要充分借助新媒體技術將一些重要的新聞信息傳遞給受眾。況且,新聞采訪工作本身就是新聞記者挖掘更具價值的新聞信息途徑之一,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準確的把握采訪對象在回答過程中的一些重點信息,要能夠清楚的分辨哪些是關鍵信息。并且,新聞記者還要及時對其所收集到的采訪信息做更深層次的客觀分析,從而為后續(xù)新聞內容的制作團隊提供較為豐富的新聞資料和素材,以此才能促進整體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但在實際的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通常無法在簡單的提問下捕捉到有價值的新聞采訪信息,此時,新聞記者就需要將周圍不同的線索,作為相應的記錄點來獲取相關的新聞信息。這也往往需要新聞記者在展開采訪工作中,結合采訪對象以及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對受訪者所提供的新聞信息進行分析,從而找準相應的切入點來繼續(xù)挖掘更具有價值的新聞。
電視媒體新聞記者在展開采訪工作的過程中,大多數情況下,采訪對象和記者之間都是第一次相處。由于彼此之間的不熟悉,部分采訪對象就很容易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一些緊張的情緒,從而會使其在回答記者問題時因為緊張而亂作答。電視臺內部的新聞記者應當充分運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并結合采訪的主題具有針對性的來營造一種舒適、愉悅的采訪氣氛,從而使得其采訪工作散發(fā)出獨特的藝術氣息。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有效緩解采訪對象的緊張和焦慮情緒,還可以讓采訪對象盡快的沉浸在這個氛圍中表達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這就需要新聞記者提前了解采訪對象的相關信息,并要在采訪過程中為受訪者提供融洽的采訪氛圍,從而拉近采訪對象和新聞記者之間的距離。當時新聞記者還要積極引導采訪對象來回答一些問題,可以最簡單的問題作為相應的切入點。例如,電視媒體新聞記者可以先詢問采訪對象一些生活方面的事情,并用日常生活中最為簡單的語言和采訪對象來展開聊天。而且新聞記者倘若發(fā)現采訪對象在回答過程中,體現出了語言表達欠缺這一問題,就需要及時切換其他簡單的采訪問題,從而有效緩解采訪對象緊張尷尬的情緒。除此之外,新聞記者還可以采用迂回提問的方式來張開相應的采訪工作,這就需要新聞工作者讓采訪對象的緊張情緒得到有效緩解后,進而循序漸進地來問和新聞事件相關的一些問題,從而才能讓整個采訪環(huán)節(jié)都是一種較為舒適的氛圍,第以此才能從采訪對象口中得知一些準確的新聞信息,使得新聞記者所收集的新聞素材具有一定的真實性。
綜上所述,在當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做好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電視媒體在轉型過程中提高其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手段之一。因此,作為電視臺內部的新聞記者而言,其應當充分明確當前新媒體環(huán)境對其自身所提出的高要求,并且還要意識到采訪工作的重要性和創(chuàng)新性。同時,電視臺的新聞記者也要轉變以往的采訪理念和思維方式,并結合自身的實際發(fā)展情況,不斷的創(chuàng)新相應的采訪手段。電視臺的新聞記者也要積極借鑒新媒體技術與自身的工作經驗來彌補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從而有效彰顯出采訪的價值性,以此才能促進新聞報道的整體質量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