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沐
民間泥塑歷史久遠,據(jù)資料顯示,其歷史可追溯到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到了隋唐時期,在宗教信仰的氛圍影響下,彩塑泥人得到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出現(xiàn)了一批用模具、印坯加以彩繪的泥人,其中代表便是江蘇無錫的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主要由民間手藝人制作,題材多來源于民間,內容大多以喜慶吉祥、祈福辟邪題材為主,伴隨著人們的美好愿望而生。
無錫人對于惠山有著特殊的情愫,俗語道:惠山古跡多、寺廟多、祠堂多、香客多、游人多,爛泥嬤嬤多。這里的爛泥嬤嬤指的就是惠山的泥人?;萆侥嗳酥谱鞯牟牧暇褪腔萆疆?shù)氐暮谀啵瑥那耙坏睫r閑的時刻,家家戶戶就開始做泥人,所謂“家家善塑,戶戶會彩”。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人們會在集市上拖個盤子,叫賣自家做的泥人。
惠山古鎮(zhèn)雖小,卻東依惠山,南靠京杭大運河,自古以來就是物阜民豐之地。自明、清以來,無錫地區(qū)的名門望族,為了炫耀家族門第,都喜歡在惠山修建祠堂。如今,在這個方圓幾里的小鎮(zhèn)上,歷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遺跡竟有118家之多,而每一個祠堂必定隱藏著一個泥人作坊?;萆侥嗳巳r,古鎮(zhèn)上的泥人店面、作坊有120 家。泥人店就開在祠堂的大門口,前門為店,后屋則做作坊。
每年農歷二月和八月的祭祀之日,惠山古鎮(zhèn)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各姓家屬子孫、男女老幼都涌向惠山。祭祀結束,各家不免順帶些山貨、泥人回家。這種中國式的集市給惠山泥人帶來了持續(xù)不斷的市場需求,也將惠山泥人帶到了五湖四海。
惠山泥人以獨特的藝術造型、鮮明的民間色彩和濃郁的江南鄉(xiāng)土氣息而深受海內外各界人士的喜愛,被譽為“無錫三寶”之一,其《手捏戲文》和《大阿?!窂V為人知,被視為最富有東方色彩的民間彩塑。
郭沫若曾經(jīng)稱贊惠山泥人是“人物無古今,須臾出手中”。惠山泥人擁有獨特的東方美,它們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增添著時代賦予的美學特征,將民間藝術家淳樸的藝術感悟完美地表達出來。
惠山泥人有粗貨、細貨之分。粗貨為玩具,用模具翻制,大批量生產;細貨手捏而成,制作精細。手捏泥人對材質要求嚴格,需取當?shù)厮咎镆幻咨钐幍臑跬翞椴牧?。傳統(tǒng)工藝極為復雜,有搓、揉、挑、捏、印、拍、剪、色、壓、貼、鑲、劃、扳、插、推、揩、糊、裝等技藝。題材多為戲曲人物,或祈福避邪的春牛、老虎、大阿福、壽星等。
作為彩塑,彩繪技藝在泥人的工藝制作中占有較高的比重,因而匠人特別重視彩繪,惠山泥人造型豐滿、簡練,夸大頭部,著重刻畫表情。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說。
常用的色彩有大紅、綠、金黃、青等原色,對比強烈,主次分明。在代代相傳的匠人中口口相傳著造型和配色的口訣,如“紅要紅得鮮,綠要綠得嬌,白要白得凈”“紅搭綠,一塊玉”“紅搭紫,一堆死”等?!斑h看顏色近看花”是彩繪的總要求,既有大的色彩效果,又能細看;局部不能影響整體,紋樣與底色須相互襯托,使之更美。
上彩一般是從上到下,先淡后濃,先白后黑,頭發(fā)靴子最后處理。在色彩運用上也有規(guī)矩,比如“頭色不過四,身色勿過三”,因為色多不僅效果不好,而且容易發(fā)裂,但上少了,也會顯得玉氣不厚。老匠人們常說“落筆如飛,厚薄均勻”,指的是上彩時要畫得快。筆發(fā)呆,上彩就死板。
在藝術形象塑造上,惠山泥人充分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元素、地方戲曲以及其他美術樣式的精髓,外觀造型簡練,呈現(xiàn)出簡約飽滿的狀態(tài)。
如今在古鎮(zhèn)回蕩了數(shù)千年的打泥聲逐漸稀少。曾經(jīng)人丁興旺的祠堂已經(jīng)門前冷落車馬稀,祠堂看守這一惠山特色的職業(yè)在新中國成立后已經(jīng)消失,整個古鎮(zhèn)除了惠山泥人廠外,已經(jīng)找不到幾家成規(guī)模的泥人作坊,加上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開采,惠山北坡適合制作泥人的黑土已經(jīng)越來越少。
好在隨著工業(yè)化帶來的“紅利”,惠山泥人形成了產業(yè)鏈,有專門的廠家用機器配制、生產惠山泥。機器化生產的新型泥土,免除了泥人藝人采泥、打泥之苦。
2019 年11 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無錫市民間藝術博物館獲得“惠山泥人”保護單位資格。
惠山泥人是民間藝術的一種,現(xiàn)今,惠山泥人的工藝手段趨于完美,取材亦寬廣通泛。在傳承、發(fā)展過程中,惠山泥人精品迭出,許多精品為國家級博物館和專家收藏,不少作品還獲得“山花獎”等多項全國性大獎。今天的惠山泥人早已走出國門,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遠涉重洋,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所接受和珍愛??v然朝代的更迭,時間的推移,外在形態(tài)的變化,都不曾改變人們對于“吉祥和諧、生命昌盛、生活富貴和美”美好含義的向往。而“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惠山泥人也在新時代的發(fā)展中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