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方軒
放學(xué)鈴聲響了。語文老師在布置作業(yè),我一邊收拾東西,一邊想著媽媽答應(yīng)獎勵我五元錢的承諾今天會不會兌現(xiàn)。老師在說些什么,我根本沒認(rèn)真聽,只有一個模糊的詞在往耳洞里擠——“行包”。最后一句聽清楚了,“周五上交”。
回家路上,我一直在回想:“行包”到底是什么東西?轉(zhuǎn)念一想,回家問問媽媽不就知道了嗎?回到家,我急切地問:“媽媽,什么是‘行包’?”
“什么‘行包’,沒聽說過。”媽媽一臉茫然,“干什么用的?”這時爸爸走過來,說了一句:“莫不是行李包,難道老師要帶你們出去游玩?”“肯定不是,老師沒說周五有活動呀?!蔽曳瘩g道。
這個“行包”到底是什么?一家人都在揣測。媽媽拿出手機(jī),想看看老師有沒有在群里發(fā)信息通知家長。結(jié)果很失望,群里什么信息都沒有。
“我打個電話問老師吧?!眿寢屨f?!班健健笨赡芾蠋熋?,沒接電話。吃過晚飯,媽媽的電話響起來,是老師打來的。“老師,孩子說要買什么‘行包’?我們都不懂,那是什么呀?”媽媽把剛才的事兒說了一遍。結(jié)果真是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原來不是什么“行包”,而是買信封或自做信封。我看到媽媽尷尬的表情,哭笑不得。一旁的爸爸和哥哥捂著嘴笑起來,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此時,我眼前一道靈光閃過,日記題材有了——“行包”風(fēng)波。
留言板
趙佳鈺:你的耳朵難道鬧情緒了嗎?怎么會把“信封”聽成“行包”呢?
萬愷暉:快笑暈了,全家跟著小迷糊,一起玩猜猜猜的游戲!
草帥兔:“擠”這個字用得妙,說明自己心不在焉,是被動聽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