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谑袊d中學 顏思麗 方仁艷
名師工作室作為培養(yǎng)教師的載體,以制度為保障,開展系統性的教育教學活動,力圖促進教師專業(yè)共同成長,引領、輻射并帶動區(qū)域教師的發(fā)展。但是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常常遇到“工學矛盾”,且工作室成員往往分散在各地,給活動的開展帶來了重重阻力,線上活動因此應運而生。我們工作室近幾年來一直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線上共讀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筆者曾就語文教師讀書情況,對“教育部方仁艷名師領航工作室”的40名教師進行了一次調查,發(fā)現有10位教師長期保持閱讀的習慣,占25%,他們能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游刃有余、頗有建樹。有30位老師覺得時間不夠,一個學期讀書不足一本,占75%,由于缺乏必要、合理和有效的讀書,這些教師文化視野狹窄,面對求知欲正旺盛的學生,顯得底氣不足,非常尷尬。因此,教師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為在教學一線的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應該明白讀書是專業(yè)成長的必由之路,但真正讀書的教師卻不多,他們的理由似乎都很有道理:每天備課上課,還要早讀和晚自習,哪里還有時間讀書;每次考試學校都要排名,工作重心是提高學生成績,哪能顧得上自己讀書;生活的瑣事、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等,一大堆事導致很難靜下心來認真讀書……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電子產品和網絡閱讀平臺給我們提供了很多便利,盡管如此,利用網絡進行閱讀的人少之又少,手上拿著智能手機,更多的是刷抖音、逛淘寶和微信聊天,有的在聽書平臺聽聽書,但大都選擇聽一些懸疑、推理、言情的網紅小說,娛樂消遣性的文化耗費了大部分時間。線下讀書少,線上讀書更少。
筆者以“線上共讀”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上搜索,總共才出現了43個結果,其中提及“共讀”的有16個,而“線上共讀”的僅有3個,內容是“師生線上共讀”“親子線上共讀”“班級線上共讀”,但“工作室教師線上共讀”搜索結果為0;在“百度”上搜索,可以看到一些學校進行線上共讀的活動方案及總結,但數量也極少,以工作室作為載體的線上共讀活動是沒有的。2019年3月,“全民閱讀”已經第六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足見國家對全民閱讀的重視程度。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部方仁艷名師領航工作室”(下稱工作室)充分利用網絡條件開展了一系列線上共讀活動,共讀活動內容充實、形式豐富、可操作性強,力圖為其他名師工作室探索出一些值得學習借鑒的做法。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的閱讀方式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在“真閱讀”思想的引領下,工作室開展了多次“線上共讀”活動,幾年來我們做了很多實踐嘗試,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立足學科特點,選取閱讀內容。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天天看書,終身以書為友,這是一天也不能斷流的潺潺小溪。語文學科特點是基礎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我們要教給學生廣泛的知識,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知識視野寬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的知識都要涉獵。這一切都要求語文教師必須要精細研讀語言學、文字學、文章學、文藝學、美學等方面的語文專業(yè)書籍。在選擇“線上共讀”的書目時,可選擇有助于增長學員教師的語文專業(yè)知識的相關書目。如閱讀《金薔薇》可以了解文學創(chuàng)作本身規(guī)律,了解作家的創(chuàng)作心得;閱讀《美學散步》把握宗白華先生的美學觀點和對美的認知,提高教師的審美水平。閱讀王水照先生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蘇軾選集》,教師能感受蘇軾的一生和他偉大的思想?!熬€上共讀”只是一個引子,語文教師應以此作為契機,從中汲取營養(yǎng)、不斷成長。
2.基于網絡技術,開展共讀活動。當下的互聯網技術,可以為我們閱讀提供各種各樣的資源,不僅有豐富的內容,還有各類閱讀媒介及線上閱讀平臺。我們工作室的成員充分利用在互聯網線上閱讀平臺,如超星學習通、TalkLine、閱讀打卡小程序、騰訊云課堂、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APP和小程序,在手機等移動終端就可以進行閱讀,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參與線上閱讀,利用碎片化時間拓展自己的閱讀空間。同時,在網絡閱讀空間里,教師可以無障礙地與其他學習者交流閱讀感受,共享閱讀心得,提高閱讀審美素養(yǎng)。
(1)利用超星學習通APP開展共讀活動。2018年,我們工作室在學習通平臺上第一次嘗試共讀活動。由一名教師牽頭,首先要在學習通上創(chuàng)建工作室共讀群,并邀請中國教育報2014年度十大推動讀書人物徐飛老師做領讀。每周大家利用自己的時間先閱讀完規(guī)定的內容,周六的晚上八點便登錄學習通,跟著徐飛老師再讀,同時交流自己的閱讀想法。活動持續(xù)了整整一年,我們重溫了《金薔薇》中談到的素材的收集、靈感的出現、構思的取舍、語言的來源……這些寫作教學內容對語文教師的啟發(fā)很大?!督鹚N薇》最后一次讀書會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大家在徐飛老師的帶領下讀完了《金薔薇》的最后章節(jié),意趣盎然,都舍不得離線。
2020年,我們再次借助學習通平臺共讀宗白華先生《美學散步》,共讀前安排好活動的時間、共讀的內容、活動的主持人,分工明確、要求清晰、容易操作。由于《美學散步》一書大家讀起來都覺得比較艱澀難懂,于是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共讀方式,我們邀請了海南大學李音教授和工作室導師龍敏老師做導讀并釋疑,地點選在環(huán)境清幽的書屋進行。龍敏老師以書中“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篇章和我們分享了意境的意義、意境與山水、意境創(chuàng)造與人格涵養(yǎng)三個部分的內容。李音教授介紹宗白華求學背景和治學經歷,告訴我們經典讀書方法:薄書厚讀,旁枝溢出。還給我們講了中西文明的比較、民族美學世界化和普適性。《美學散步》這本書要想讀通透著實有點難處,兩位老師的分享深入淺出地答疑解惑,如醍醐灌頂,令人豁然開朗。我們發(fā)現“線上共讀、線下解惑”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有助于教師吸收共讀學習的內容,從而有效指導教學實踐。
(2)利用閱讀打卡小程序和微信公眾號開展共讀活動。2021年的2月,我們工作室按照原計劃開展《蘇軾選集》的線上共讀活動。策劃者先要求成員在閱讀打卡小程序上對學習時長、學習類別、內容描述進行設置,在自由閱讀后,成員每天在閱讀打卡小程序上打卡。領讀者每周不定期公布成員讀書打卡情況。經調查,這種方式對教師的自覺閱讀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打卡無形中產生了約束力,讓自覺性較差的教師能努力克服困難,騰出時間堅持下來。有的教師有時忙得忘記了閱讀任務,當手機收到閱讀提醒時,也會趕在當日的23:59前提交打卡內容,目的就是不遺漏一天。
工作室的“蘇迷”王世焱老師則利用個人微信公眾號不斷地向學員推送自己的學習心得,其獨到的見解和分析,幫助工作室成員解決了在學習之初遭遇的幾個困難:缺乏參考資料,有的書籍里還有好多不認識的繁體字;有些內容看不懂,導致閱讀速度很慢;讀不懂,難消化,對教學幫助不大;教學任務太重,抽不出時間。不得不說,打卡小程序和微信公眾號是完美的讀書搭檔。
(3)利用TalkLine平臺組織語文活動。疫情期間工作室通過TalkLine舉辦一場線上聯合吟誦活動,在病毒肆虐之時,我們共同用聲音傳遞信念,以表現我們語文人守護家園的力量和決心。在總指導和工作室成員的策劃下,各小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點和長處緊鑼密鼓地準備。在這個平臺上可播放各小組的吟誦視頻,學員在視頻中深情地詮釋吟誦的作品,盡情分享。工作室老師哼調伴誦的分享,韻味十足,情真意切,余音繞梁。
(4)利用騰訊云課堂分享讀書心得。疫情期間,我們工作室還開展了以“與教育相見,看初心不變”為主題的線上讀書分享會。工作室全體成員放下手中的教科書,在騰訊課堂上云相聚,共敘讀書的千滋百味。分享會上,學員們分享的內容很多,如《名作細讀》《真實,語文教學的命門》《致青年教師》《余映潮談寫作藝術》《點亮生命的燈火》《給教師的建議》《大教育家》《最具施教力的教學思想》《培養(yǎng)真正的閱讀者》《我們一起讀名著》《教出健康的孩子》《你是人間四月天》《恰到好處的幸福》《活著》等書的閱讀體會,這些書籍帶給我們很多的啟示。
在騰訊云課堂平臺組織分享交流會,給教師提供展示自己讀書成果的機會,達到了交流共享、互促共進的目的;讓與會教師共享讀書的快樂,使大家在閱讀中尋找靈感,在交流中啟迪智慧,在學習中超越自我。
我們工作室的“線上共讀”堅持了幾年,學員從最初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到現在的滿心期待,不只是態(tài)度在轉變,在專業(yè)習慣、學科素養(yǎng)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獲。
1.養(yǎng)成了專業(yè)習慣。許多教師養(yǎng)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大家不僅讀紙質書,還會利用網絡閱讀去獲取更多的資源。他們深知能讓自己與別人拉開距離的唯一辦法就是讀書,這也是一個優(yōu)秀語文教師良好的專業(yè)習慣。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么說的:
一次共讀,不是讀書的結束,而是新的開始。顯然,《美學散步》于我來說,還是浮光掠影,遺失的、不懂的還有很多很多。但我并不能因此就放棄閱讀,“在讀”“在思”的狀態(tài)才是最重要的。
——??谑协偵饺A僑中學 龍敏
當年那個躲在父親書房中看書的女孩已經變成了一個帶領著自己學生閱讀的老師。讀書,不僅僅要有“讀書種子教師”,還要有“讀書種子學生”。漫漫耕“讀”路,我們都在一邊閱讀,一邊尋找。
——海口市五源河學校 方沫
2.提升了學科素養(yǎng)。多次的“線上共讀”和線下分享交流,工作室學員的學科素養(yǎng)、教學技能也有了極大的提升。學員懂得了對文本進行深入解讀和挖掘、注重教學設計的巧妙切入、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真正提升。
3.起到了輻射作用。2020年工作室共開展了6次線上共讀交流活動,并開通公眾號用以分享資源、整理信息?;顒有问接兄黝}論壇、專家講座、名師講壇、聯吟聯誦等。工作室還參與了部分市縣名師工作室的交流活動,開展專題講座、上示范課及工作室經驗分享交流等活動。用工作室各類培訓活動以及種子教師讀書計劃提升工作室成員專業(yè)素養(yǎng),并起到引領輻射作用。
當然,線上共讀還有很多的不足,例如部分老師讀書的積極性不高,總是找各種理由推脫,有些讀書的老師缺乏較好的讀書方法,只讀而不做梳理和筆記,效率不高。線上共讀如何管理得更有效,是否要設立一些獎懲機制等問題,需要我們邊實踐邊探索,不斷優(yōu)化線上共讀的實踐路徑,相信未來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