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特約作者 羅耀 記者 陳一豪
“參與冬季試驗的人員,最晚明天,抓緊前往內蒙古牙克石進行試驗?!?022年11月9日,在長安汽車全球研發(fā)中心辦公樓內,唐躍輝步履急促,聲音中帶著些急切,正緊張有序地安排工作。
作為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忙碌”一詞是唐躍輝這一年工作的縮寫,從員工后勤保障到項目開發(fā)跟蹤,他都事必躬親。
唐躍輝總是以“汽車性能試驗工人”來介紹自己。事實上,他是全國技術能手、“唐躍輝汽車性能試驗工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還是重慶市勞動模范、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2022年,是唐躍輝進入長安汽車的第30個年頭。
一年之中,候鳥總是在不停遷徙,唐躍輝和他的團隊亦是如此。
在汽車性能試驗方面,唐躍輝是長安新能源汽車高溫、高寒、高原試驗團隊的負責人,這個團隊由試驗工程師、產品開發(fā)工程師和試驗測試人員組成。
唐躍輝笑稱這個團隊為“候鳥”團隊,只是去往的地方相反。因為,他們總是在天氣最寒冷的時候去往國內最冷的地方,在最炎熱的時候去往最熱的地方。
唐躍輝在進行車輛質量檢查
“氣溫對新能源汽車性能的影響極大,我們的產品有很多極限驗證要在極寒和極熱的天氣下進行,比如在低溫環(huán)境下進行充放電性能試驗、行駛性能試驗、車輛適應性試驗等。”唐躍輝介紹。
2022年初,隨著天氣逐漸回暖,此前唐躍輝團隊確定的內蒙古自治區(qū)牙克石市試驗場的氣溫,已經不能滿足冬季試驗要求。于是,他帶領團隊迅速落實備選場地資源,在5天內就帶領團隊和試驗樣車“遷徙”至黑龍江省漠河市。這里的低溫環(huán)境更適宜開展試驗。
在漠河,最冷的時候,唐躍輝和同事們要穿兩件羽絨服、兩條羽絨褲,還要外加一頂大棉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一次測試就要持續(xù)7 個小時,而這樣的測試在冬季試驗要測試50余項。
為了提高車輛在低溫環(huán)境下的使用性能,長安新能源研發(fā)團隊在行業(yè)內首次提出了微核高頻脈沖加熱技術,利用鋰離子電池在低溫下電池內阻會升高的特征,通過電驅與電池之間產生的高頻脈沖電流,使電池內阻產生熱量。
相較于行業(yè)普遍采用的“外加熱”手段,微核高頻脈沖加熱技術升溫速率更快、加熱效率更高、加熱也更均勻。
2022年6月,此項技術產業(yè)化應用以后,在零下30攝氏度環(huán)境下,電池加熱速度可達到4 攝氏度每分鐘,低溫動力性能提升50%以上,低溫充電時間縮短15%以上,極大提升了極寒天氣下電動汽車用車體驗,極大緩解了電動汽車在冬季起步弱、動力響應遲鈍、加速困難等情況。
“以往的車輛性能測試都是在墊江縣的試車場進行。2022年,我們開啟了全國道路真實測試,目的是讓大家看到長安深藍SL03這款新車完成全國全路況的信心和實力。”唐躍輝自信地說,“我們打破了‘電車不過山海關’的說法,這是我2022年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p>
一到寒冷地區(qū),新能源汽車的性能就會下降,這是公認的事實,相關數(shù)據也佐證了這一現(xiàn)狀。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主要聚集區(qū)域為江浙滬、珠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冀地區(qū),在寒冷地區(qū)則不太常見,“山海關”就是指新能源汽車遇到的這一性能瓶頸。
為打破這一行業(yè)“舊印象”,2022年5月30日,唐躍輝和他的團隊駕駛著長安深藍SL03 新能源汽車,兵分兩路,以南北兩條路線同步開拔,踩下電門,向行業(yè)“山海關”發(fā)起沖刺。
唐躍輝帶領的北隊從重慶出發(fā),駕駛試驗車橫穿四川省,到達西藏自治區(qū)林芝市后,再到北京市與南隊匯合。
北隊行駛的這條路線也常被稱為“天然試車場”,沿途路況復雜多變。在318 國道上,車隊每天行駛6個小時以上,車輛每天在高海拔地區(qū)運轉超12 個小時,沿途還要記錄各種數(shù)據。
“在高海拔地區(qū),米飯和泡面都很難煮熟,我們中午一般就隨意吃點干糧作為午餐,晚上到達當天的駐地后才能吃上一頓熱乎飯?!碧栖S輝回憶,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為了提高數(shù)據測試的使用效率,車隊到達駐地后,大家仍不敢懈怠——系統(tǒng)工程師負責采集行車數(shù)據,安全工程師和質量工程師負責記錄日常數(shù)據,在吃飯的間隙把數(shù)據傳回公司,吃完晚飯后,大家就圍坐在一起商討第二天的計劃。
“這樣全國性的道路適應性試驗,以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沒有廠商完成過,就連我們也是第一次進行這種測試。”唐躍輝坦言。
歷時20 天,最終,長安深藍SL03以優(yōu)異的表現(xiàn)成功通過包含無人區(qū)、高原等特殊地帶的既定路線,正式宣告長安新能源汽車邁過行業(yè)“山海關”。
數(shù)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長安新能源汽車銷量超15 萬輛,同比增長超110%。
“產業(yè)發(fā)展迅猛,對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緊迫。”唐躍輝說。
2017年,以唐躍輝為領創(chuàng)人的大師工作室成立。2019年,該工作室升級為市級首席技能大師工作室,同年獲批了國家高級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新能源汽車應用技術專業(yè)實訓基地。
“現(xiàn)在,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技能人才缺口非常大,說得上精通的大師更是寥寥無幾?!碧栖S輝介紹,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人才,現(xiàn)在的人才培養(yǎng)標準已由傳統(tǒng)的技能傳承逐漸向技術技能并重的方向發(fā)展,要讓學生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唐躍輝所在的工作室處在研發(fā)部門,對于前沿技術的探究和應用超前。2022年,工作室開展了長安汽車“智新雙驅”人才轉型項目,促使技術技能人才向智能化、新能源方向轉型。
為此,唐躍輝牽頭對制造系統(tǒng)的技術技能人才進行新能源基礎知識培訓,開設了10 余門課程,共開展了3期,覆蓋2000余人,轉訓覆蓋長安汽車渝北工廠、兩江工廠等生產基地。
此外,唐躍輝還摸索出了“以賽代檢、以賽代練”的培養(yǎng)模式,把比賽作為檢驗技術技能人才學習成果的方式,以國家級賽事的標準和要求來對參賽選手進行訓練。
“優(yōu)秀的技能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缺一不可,這樣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是長安汽車目前轉型升級所需要的?!碧栖S輝說,2022年,工作室通過各類競賽為長安汽車發(fā)掘、培養(yǎng)50 余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優(yōu)秀技能人才,其中1人榮獲“四川工匠杯”職業(yè)技能大賽三等獎,2 人榮獲“長安汽車技術能手”稱號,平均年齡僅28歲。
2022年,除了開展競賽外,唐躍輝所在的工作室還牽頭制訂了重慶市新能源汽車專項能力證書的考核標準,聯(lián)合5 所高校進行編制,經專家評審一致通過,為今后新能源汽車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yǎng)認證提供了參考,同時也為高校學生和企業(yè)在職員工提供了專項技能認證渠道,促進就業(yè)人員不斷提升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