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種子,得了解將要生長的這片土地,才能扎根下去。
跟別處的人打交道,一來二去熟悉后,人表示親近,會詢問家在什么地方,每每聽到回答是在西安灞橋時,對方往往都會欣然地接過話去:噫,知道知道,灞柳風雪,關中八景么,好地方,好地方!
一邊言語還都會一邊出神,顯然是想象這灞柳風雪,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景致。
柳樹不是什么稀罕的樹,水鄉(xiāng)大漠,都能看到這種植物;風雪也不是多難見的現(xiàn)象,秦嶺南北,都能見到這般氣候;這樣兩件人人都見過的普通事物,到底為什么一組合,就成為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樣風景名勝?
灞柳風雪,不是真的雪。
是春天里,隨風而起,漫天飄揚的柳絮。輕輕柔柔,白白絨絨,不是雪勝是雪。
清明后,春光大好的時節(jié),萬物競發(fā),生機勃勃;再及時來上一兩場雨,原本光禿禿的枝丫,大片大片的綠色就涌出來;一開始只是稀稀落落的幾點星火般的花苞,轉眼間,就像大火燎原,到處都燃燒起一堆堆色彩各異的鮮艷花來,到后來,甚至燃燒已經(jīng)不足以形容,完全可以說是爆炸,整個失控了,這里是一炬如火的桃花,一絲的綠意都不帶,那里是一匹似錦的杏花,白里透著粉讓人移不開眼。
到處都在爭奇斗艷,到處都是濃墨重彩,到處都上演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熱鬧氛圍。
在所有的這一切都正如火如荼時,這場每年只會落一次的雪就來了。
灞河兩岸,每一條柔柔拂動的柳樹枝頭生出柳絮,一團團的,紛紛飛飛的,飄揚起來。
這些風雪飄過半坡,落進六千多年前的彩陶人面魚紋盆,落到陶甑蒸騰起的熱氣上,被一下激起,蕩過米家崖的釀酒陶罐,裹著五千多年的酒香,打一個回旋,停在河岸邊的一只陶塤上。
裹獸皮披麻衣,剛熬過嚴冬的人,對于風雪是恐懼和害怕的。
風雪,帶來的不僅僅是入骨的寒冷,還有萬物蕭瑟的饑餓。
風雪,是不祥和苦難的征兆。
乍暖還寒時候,整個世界已從肅殺的白色中掙脫出來,被陽光的熱意蒸出五顏六色,冰封的河面打開,一棍子猛砸下去,撈得一條條翻浮起來的肥魚,從河邊無花樹上,扯一條柔柔軟軟的長枝,直接就可以當成繩索,往魚嘴里一串,肩上一扛,這就是最美好的一天,眼前什么東西卻飄飄忽忽地紛落下來,是雪。
驚慌失措地逃回去,部落的人早已經(jīng)嚇得都躲到大房里,族巫安撫著,把最厚的獸皮都裹上,走出去,就看到暖和的陽光里,雪已經(jīng)紛紛揚揚地飄起來,伸手接下來一團,卻并不冷,也不融化,就那么絨絨的在掌間。
這雪,是有暖意的。
族巫脫下已經(jīng)捂出汗的獸皮,領著所有人,一直走到河邊,那里的暖雪已經(jīng)飄得密密匝匝,迷迷蒙蒙。
來路的黑暗已經(jīng)化為身后的影,前路雖還看不清但已亮出光明。
族巫于是吹響陶塤,那落在陶塤上的雪飛出去,飄進那一片雪幕里。
篝火燃起,經(jīng)過一冬釀得的酒搬出來。
這風雪,是顛覆不祥和苦難的吉兆。
于是本來驚恐不安的人們,載歌載舞,就在這場暖雪里,感恩天地河川的賜予。
白鹿原上的一個聲音,回應著,這個民族的歷史從這里開始創(chuàng)造。
河流潺潺,帶走不知道多少次落到水面并不融化的暖雪。
團團絮絮地飄過行進的秦軍,落過黑色戰(zhàn)旗,在兵士背負的厚實鍋盔饃上一滾,掉到泥濘包裹的軍履前端,隨著整體劃一邁步時,被踢起在空中翻騰,再被停駐的健壯黑色駿馬鼻息一沖,落在秦穆公從馬上伸出的一柄利劍劍尖。
春秋時期,秦穆公并十二國,稱霸西戎,將滋水改為灞水,并修橋命名灞橋。
為什么會這樣命名,原因很多,其中一種說的是,秦穆公因為得到由余這個大才,所以完成稱霸西戎的功績。
明白人才的重要性后,秦穆公在這條河上修橋,希望天下有才之人可以通過這橋,暢通無阻地進入秦國,成就不世霸業(yè)。
這個說法于個人而言,是很愿意相信的;秦穆公愛才,有依據(jù),除了命名原因里提到的由余,還用五張羊皮換回另一個大才百里奚,讓秦國大治,實力提升,從一個邊僻封國崛起為春秋五霸之一。
感慨人生際遇時常提到的伯樂,曾經(jīng)推薦九方皋為秦穆公找千里馬,一段時間后,回來復命,說在沙丘找到一匹黃色的母馬,非常不錯。
秦穆公讓人去取來,卻是一匹黑色的公馬,就覺得這個九方皋不靠譜,連馬的毛色、公母都分不清,又怎么能辨別出千里馬。
伯樂知道后,感嘆不已,九方皋辨別千里馬的本事,真是比自己高明千倍萬倍,已到完全不受外在因素影響,直接洞察本質(zhì)的地步。
秦穆公于是讓人試馬,果然是舉世罕見的千里馬。
這樣愿意接受自己認知以外說法的待人態(tài)度,是很難得的。
在另一個和馬相關的事里,秦穆公一匹非常好的駿馬丟失,他親自尋找,在岐山下找到,但馬已經(jīng)被三百多個百姓分吃了,官吏們準備問罪這些人,秦穆公沒有同意,而是和這些吃馬的百姓講,光吃馬肉不喝酒,對身體不好。然后不僅不追究,還賜酒給這些百姓喝。
之后,秦穆公和敵國大戰(zhàn),不敵被困,這三百多個人為報當初的吃馬喝酒之恩,不懼生死前來相救,反敗為勝。
秦穆公揮動利劍,那落在劍尖的一團雪飛出去,一條斬落的柳枝落到他手中,當做馬鞭朝身下騎著的馬抽打,可以聽到馬骨隱隱有聲,是錚錚銅音,的確良駒。
駿馬沿著灞河一路奔馳,周天子賜的金鼓敲響,行進的秦軍吼著“豈曰無衣”的烈腔,震得漫天紛揚的柳絮,如暴風雪般,狂亂地飛舞。
彎月如鉤,倒映進灞河鋪滿絮雪的河面,尖銳的弧邊鑲嵌上絨絨的一圈。
整條河面平平整整,如一匹上好的絲綢鋪開,上編絨月,上織星光,編織出黃沙大漠萬里疆。
張騫站在沙丘上,眺望已經(jīng)離開十數(shù)年的漢鄉(xiāng),彎下身,從歷經(jīng)艱險找到的這一處綠洲水泊中,掬起一捧,上面覆滿一層細絮,吹開后,想要迫不及待地一飲而盡,卻看到其中倒映的絨邊彎月,熟悉,是灞柳風雪時的長安月。
這才看到水邊那一株柳,風乍起,吹得柳枝拂動,吹得煙絮紛紛,相隔千萬里,一月共風雪。
就那么站著,任憑密密匝匝的風雪落滿身,落停在旄毛已經(jīng)掉光的節(jié)杖頂端,聚成小小的一堆。
張騫鑿空西域,建不世之功。他從那時候尚屬于異域的地方,帶回來很多東西,以一己之力貫通東西,直接促成了物種的交流。
關中面食,掛在嘴邊的有這樣一句話:咥面不咥蒜,滋味少一半。話里提到必不可少的蒜,就是張騫帶回來的。
炎炎夏日,拌上一份涼皮子,其中清脆爽口的黃瓜絲、胡蘿卜絲;暑氣濃時,涼水沁后,一整串往嘴邊送的葡萄;還有那破開外皮,輕輕一掰,就直接爆開,濺出紅色甜汁,顆顆如寶石滾出的石榴;加椒鹽滾炒,咯嘣捏開,酥香味好的核桃,都是。
其中棉花這一樣得單拎出來,從上面大致一列可以看出,張騫帶回來的大多數(shù)東西是可以吃的,唯有這一件不能入口。
棉花最初是作為一種名貴觀賞花卉,種在園林之中。花開在七八月里,一蓬蓬的白,也是枝頭綻雪。
炎熱的夏日,在當風的亭中,圍上一圈三九取得的寒冰,喝一杯冰鎮(zhèn)酸梅湯,從里到外的清涼氛圍里,欣賞滿園隨風輕晃的潔白棉花,在酷熱里,由身到心都仿佛回到冰天雪地中,實在是極好的享受。
和灞柳風雪異曲同工,都是錯位季節(jié)里自然呈現(xiàn)的奇觀。
暴雨時節(jié),裹著暖和的毯子,玩弄著蓬蓬松毛的貓,聽著窗外的雨聲;凜冬來臨,圍著一爐火,煎一壺茶亦可,燙一壇酒也不錯,這些都沒有,那就煮一鍋白水,把窗邊冰凌掰下一盤,一根根放到里面煮化,也能讓人一下感到生活的美好。
這些對顛倒季節(jié)違逆冷暖的追求,是人抗爭大自然后寫進基因里的勝利記憶,是最入心的。
張騫在第一次見到滿地棉花開放,決定將這一樣東西帶回故鄉(xiāng)時,心中應該曾想起那個來時的地方,在每年暖意春風吹起時,都會下起的一場風雪。
喝下手中的一捧水,取過身側的節(jié)杖,聚在節(jié)杖頂端的那一小堆柳絮,頓時飛散空中,勾月下,一團團地飄開,環(huán)繞,在沙丘之上行走的張騫,璀璨繁星閃耀在他身側。
最是春光好的時候,柳絮飄得紛紛揚揚,灞橋送別的人,就站在幾次三番前行,終于留步的地方,看著所珍視的身影,逐漸消逝在蒙蒙一片里,經(jīng)久之后黯然回首,發(fā)現(xiàn)送別宴桌上,已經(jīng)覆蓋一層柳絮。
一條青鱗的魚,受不得簌簌飄落的誘惑,張合著嘴,從水下一躍而起,想要吞吃還在枝葉間的一團,魚須子一翹,卻將那到嘴邊的柔軟絨物彈飛出去。
飛過通化門,飛過朝陽門,到未央宮一轉,往西飛去,飛過玉門關,飛過黃沙漫漫,一直飛到地中海,融進一場萬里外飄揚的柳絮里。
柳是由東往西都存在的樹種,用途很多,希臘的古醫(yī),發(fā)現(xiàn)咀嚼柳葉可止痛,柳樹皮可用于退燒,在醫(yī)藥方面的影響,延伸至今,國際權威的醫(yī)學刊物叫《柳葉刀》。
柳枝在各地民族中,還有一個最常見的用途,那就是作為牙刷。
取一段柳枝,把前端一截剝皮后細細捶打,再放進熱水中一泡煮,就得到一支上好的牙刷,蘸上草木灰或鹽,就可以非常好地清理牙齒。
古今中外,描述美人,都會用到銀牙玉齒的形容,柳枝就是潛在這些形容幕后的大功臣。
這樣想來,折柳送別,除了其中包含的留人諧意,也多出些實用的價值。
送遠行的人一截柳枝,葉止心疼,枝用做牙刷,每晨一用到就會想起未分開時的情誼。
和不愿分開的人離別,無論是什么季節(jié),都是冬天。
灞橋,是應該種柳樹,還可以種棉花,種蘆葦;那樣的話,春飄柳絮雪,夏鋪棉花雪,秋飛蘆花雪,冬揚鵝毛雪,一年四季,都是雪紛紛,貼切告別情、契合離人意。
吹開送別宴桌上那一層柳絮,發(fā)現(xiàn)殘酒已干,回想著酒尚溫時說的話,似乎已經(jīng)是很久之前。
對于將要遠行的人,也沒有什么很好的禮物,就送一段結合《瀟湘錄》得來的灞柳風雪與白鹿的事。
一個道德隱士在灞河邊結廬而居,潛心修行,一個少年幾次三番拜師,終于得入其門。
少年全心刻苦修行,天賦也是極好,對于大道的領悟比隱士還深,每每和隱士論道,隱士往往無可應對。
隱士自嘆不如,認為少年是圣賢再世。
逢春光和暖,萬物勃勃,灞柳拂動翠玉,飄揚絮雪。少年看到這樣情形,恍然如大夢方醒。于是奔走其中,且歌且嘯,任憑柳絮落得滿身,遇到一群鹿正往原上行,少年跑進去,化為一頭白鹿,跳躍著跟隨鹿群離開,消失在一片蒙蒙中。
年年月月,月月年年,灞柳風雪是這樣的一個景致,漫天飛揚的每一團柳絮包裹的種子里,都含著一段往事;這些種子,找到適合的土地扎根下去,就會又長出無數(shù)新的來。
趁春光正好,就都飄在暖風中,任人撿拾,總有一段,會觸動心中的那根弦,讓人想起那年那月的那人那物那事,在此刻此時。
責任編輯:趙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