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容榕
好的文章之所以能讓人物形象生動鮮明,就是因為它對人物的刻畫細致入微,在這些刻畫描寫中,心理描寫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探索人物是理解主旨的重要一步。教師要將人物立體完整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就需要把握住心理描寫,引導學生走進人物內心,從而更好地體味人物形象。本文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窮人》為例,探究心理描寫對感知人物形象的影響。
一、特殊環(huán)境下的心理——大致描摹形象
心理活動是人物對外界環(huán)境的反應。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心理反應必定不同。環(huán)境會對人造成影響,因此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下,某種心理特點是一定存在的,正是這種心理奠定了人物的形象底色,大致描摹出人物形象。這種特殊環(huán)境下的心理,能讓人物更有真實性。
特定的環(huán)境包括兩種,一種是作者寫作時的環(huán)境和狀態(tài),另一種則是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背景。《窮人》一文寫作背景正是俄國歷史上階級矛盾空前激化的時期,那時廣大人民對沙皇專制的反抗斗爭日趨高漲,他們雖然生活極端貧困,然而道德情操卻高尚淳樸。作者托爾斯泰正是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寫下了這篇歌頌窮人的故事。正因如此,文中會寫到“桑娜沉思:丈夫不顧惜身體……沒什么可抱怨的”這樣的心理描寫。漁夫夫婦二人從早到晚地辛勤干活依然生活窘迫,但是他們仍然善良地收養(yǎng)了鄰居家的孤兒,這就是在特定寫作環(huán)境和社會大背景下大致描摹的人物形象。貫穿整篇小說,最基本也是最打動人的是漁夫夫婦的善良,這就是作者對他們的心理描寫所勾勒出的。桑娜是作者所處時代人民的縮影,她的心理活動不可避免地帶上了社會背景的烙印,她的形象也就成為了千萬人民形象的縮影。
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背景也是一篇好文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陡F人》里的故事發(fā)生在一個浪涌風吼的夜晚,漁夫的妻子桑娜正焦急地等待丈夫打漁歸來,在這種情況下,主人公桑娜心里必定是充滿擔憂的。文中用“她想看看燈塔上的燈是不是還亮著,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見”這樣的動作描寫細致地展現了她關心、牽掛丈夫的心理,將人物賢妻的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在女鄰居的生病這個故事背景下,小說故事的發(fā)展更加合理。桑娜對鄰居的擔心,前去看望那兩個孩子時的同情和可憐,想收養(yǎng)他們時的糾結,這些心理與環(huán)境的惡劣形成強烈的對比,交織在一起,更加凸顯出人物的善良底色。
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行閱讀和鑒賞文章,了解寫作背景,通過故事壞境揣摩人物的情感底色。大環(huán)境下的心理描寫構建了人物形象的骨架,在此基礎之上,更為細致的心理描寫有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人物心中所想,為人物形象增添血肉,使其更加生動飽滿。有了對人物底色的正確理解,學生在具體分析人物形象時才不會走偏或出現理解完全相反的情況。
二、情節(jié)交織下的心理——具體勾勒形象
好的小說情節(jié)曲折,每一個故事發(fā)展節(jié)點都有值得感悟的內容。從開端,到高潮,再到結局,每一階段的矛盾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動也會有區(qū)別。而在這些細微的心理描寫之間,人物形象的細節(jié)也會得到展現。人物的生動就在于這些細節(jié)組合起來,讓讀者覺得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不是紙上干癟枯燥的文字,是有血有肉的角色。學生通過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感,與文中角色共情,走進角色的內心,設身處地地感知人物,才能真正領悟作者筆下的酸甜苦辣,收獲人生體驗。
《窮人》以桑娜收留鄰居家的孤兒為主要矛盾,以她的心理活動為行文主線,對人物的塑造也以人物心理的變化為中心,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在故事的開端,桑娜在火爐邊補帆的情節(jié)中,她有沉思和自言自語,這樣的心理描寫展現了她關心家庭、擔憂丈夫的一面。這樣一個有責任心的人,當然會去看望生病的鄰居,想要收養(yǎng)可憐的孤兒。當桑娜把兩個孩子抱回家時,她的善良與現實中窘迫的生活條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段也是全文心理描寫最細膩的部分。內心的糾結真實而感人,生動展現了桑娜平凡而偉大的形象。通過語言、動作,加上環(huán)境的襯托,從多個角度全方位描寫了她的心理,內心獨白穿插其中,讓讀者充滿了代入感。正是這些小細節(jié)讓桑娜的形象更加生動可感。
當漁夫回來后,小說的情節(jié)出現新的矛盾點。漁夫究竟會不會同意收養(yǎng)兩個孩子呢?桑娜并沒有開門見山地提出,因為她不確定丈夫是否會同意。在與丈夫的對話中,桑娜的心理活動或許又有了變化。她可能在期待著丈夫會同意,又在擔心丈夫是否會責怪,甚至可能會想如果丈夫同意了,一家人以后的生活又會怎樣……這些復雜而又起伏的心理,通過她“不敢抬起眼睛看”“臉色發(fā)白”“沉默”等細節(jié)以及語句斷斷續(xù)續(xù)表現出來。最后漁夫提出要收養(yǎng)那兩個孩子,與桑娜不謀而合,那時桑娜拉開帳子心里是輕松釋然,兩人的形象也在最后得到升華。在情節(jié)交織下,人物得到了更深層次的展現。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而變化的人物心理描寫,在字里行間將人物形象展現得更加鮮明,讓人物充滿生機和活力。
在不同的情節(jié)中,心理描寫有多種表現方式,其作用會有所不同。內心獨白最真切地表現人物內心,而語言動作等與情節(jié)息息相關,因為外部的表現會與內心的活動有機統一。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情節(jié)的變化中全方位感受人物。每一個人都是多面體,在不同的情節(jié)之下,人物深層次的品質、性格會真正顯露出來,學生進行具體心理描寫的分析才會在最后總結人物形象時做到精確且全面。
三、變化過程中的心理——立體感知形象
人物的心理活動必然隨故事情節(jié)有所變化。在探究人物形象時,不能從單一角度去看,要動態(tài)地將整個心理活動過程串聯起來。要在變化中找尋不變的共同點,多方面由淺入深地立體感知人物。心理描寫具有層次感,是逐層地表現人物。變化交織讓人物心理有了動感和層次性,在逐步的深入中,形象栩栩如生。
桑娜的心理就有不斷變化的過程。從一開始對丈夫外出打魚的擔憂,對鄰居西蒙的關心,將孩子抱回來后的糾結,再到丈夫愿意收養(yǎng)孩子時的輕松釋然,正是這一系列的心理的變化,讓讀者有代入感,身歷其境,因為當自身處于這樣一個事件中,肯定也會有這樣的心路歷程。所謂心理描寫,就是作者給人物創(chuàng)造了一個傾訴的空間。在面對風暴時,讀者與桑娜一起擔憂;在看到西蒙死去,只留下兩個可憐的孩子時,讀者也會為此傷感;桑娜不知道丈夫回來后是否會責備自己時,讀者也為其揪心。讀者的心情隨著人物的心理一起變化波動,在與人物共情的同時,走進人物的內心,深刻地體會到人物的情感與品質,讓人物立體了起來。
人物形象需要整體感知,心理活動不像語言、動作、外貌那樣在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任何一個細枝末節(jié)的變動,都會讓人物心理有所變化。一開始桑娜在補破帆時,想到的是生活的困難,隨之又祈禱上帝能保佑自己的丈夫。后來她想出去看看燈塔和丈夫的漁船,在那時看到了鄰居的小屋,于是就過去探望。隨著身處場景和情節(jié)的變化,人物的心理也有了細微的轉變。小說圍繞一根主線,前后勾連,相互照應,使人物形象在飽滿鮮明的同時也能有其連貫性和真實性,變化著的心理描寫讓人物立體起來,讀者透過人物心理從一個角度由點到面地感知人物形象,正如繪畫時一遍又一遍地描摹細節(jié),讓讀者有了畫面的參與感,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人物。
心理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依賴于社會活動,不可能孤立存在,所以,人物的心理會有感情的波瀾起伏。教師在講解人物的心理描寫時,可以選中一個細節(jié)著重分析寫作特色和表現出的人物形象,但要聯系前后文,讓人物形象在相互印證中得到完善,不能割裂人物。學生要通過閱讀走近人物,進行角色的帶入和體驗,感受最真實的人物形象。
四、同類型人物的心理——側面突出形象
人是有群體性的,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類型的人物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襯托。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在一群人之間會受到影響。同類型人物的心理描寫讓所要分析人物的內心活動得到縱向和橫向上的發(fā)展,在擴大人物心理活動容量的同時,讓讀者體會到人物性格的縱深感。也正是因為在這樣的同類型人物的心理襯托下,原本人物心理描寫的特點得到了更深入和豐富的展現,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可感。
《窮人》一文所講述的故事都是圍繞漁夫的妻子桑娜展開的,文中筆墨最多的就是桑娜的心理活動。但在最后漁夫回到家,作者描寫了漁夫的動作和對話。一方面,這是劇情發(fā)展的自然過渡,漁夫和桑娜的對手戲是本文最重要的矛盾,也是最大的看點所在。讀者的心情也隨著桑娜在此時緊張到極點,期待著小說接下來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漁夫“皺起眉”,臉“變得嚴肅,憂慮”,在“搔搔后腦勺”的同時告訴妻子“把他們抱來”“快去”“我們總能熬過去的”,這些動作和語言描寫就是對漁夫的心理刻畫。漁夫也知道自己家境窘迫,但在面對兩個孤兒時,他沒有絲毫的猶豫,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抱過來收養(yǎng),體現了他的善良。由此可知,桑娜和丈夫一樣,都是心地善良、品格高尚的人,雖然身份低微,卻掩蓋不了他們身上閃爍著的人性的光輝。漁夫和桑娜就是同類型的人物,他們在面對同一事件時雖然心理活動有所不同,但主旨是一樣的。作者用心理描寫塑造了這樣一個配角,并讓漁夫來襯托主人公桑娜,后者的形象更加具體,讓讀者感受到這一家善良的氛圍。有這樣善良、為他人考慮的丈夫,也有關心鄰居、心地善良的妻子。雖然文章在桑娜掀開帳子時戛然而止,但是言有盡意無窮。當漁夫看到已經被抱過來的孩子,發(fā)現自己與妻子的想法不謀而合時,兩個人的形象在最后得到升華,讓讀者深刻感受到作者對底層人的贊美和歌頌之情。
任何文章中對配角的描寫,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服務主角的形象塑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寫,對人物形象進行探索,又要注意其周圍的人物。周圍人物的心理描寫或許正面襯托,或許是反襯對比,但于學生而言,就是多了一個角度去看待人物本身。當學生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理性看待人物,人物的形象會更加突出,更加生動,理解也會更加透徹。
總而言之,體會人物心理是理解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一步。心理描寫也是展示人物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的最直接有效的一步。心理描寫需要一定的揣摩, 只有這樣才能更深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豐富細膩的心理描寫讓原本平面的人物更加立體、有血有肉。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品讀與心理描寫有關的文字,讓學生由此產生畫面感,在提升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