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作家 薛賢榮
黃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擁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著稱于世,現(xiàn)在冬雪則成為黃山第五絕。徐霞客曾兩次游黃山,贊嘆說:“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這就是“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由來。
《畫說黃山》開篇以“云飛霧幻,群山浮海,如仙境一般”寥寥十三字,高度濃縮了黃山的自然美景。隨著一幅幅精美畫面的展示,黃山的奇觀逐一呈現(xiàn)于讀者眼前。
“五絕”是黃山美景的代表,但并非全部。繪本同時也展現(xiàn)了千峰競秀、萬壑崢嶸、奇幻縹緲、造化天成的景象。
繪本作者黃強筆下那一幅幅山水畫卷,具有天然的情趣。他筆下的高山深谷,氣勢雄偉;古樹奇木,筆意多姿;巨石奇峰,景象森然。
黃山不僅自然景觀奇特,而且文化底蘊深厚,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李白等大詩人也在此留下了壯美詩篇。
黃山原名“黟山”,因山峰和巖石遙望青黑而得名。唐玄宗于天寶六年(公元747 年)改“黟山”為“黃山”。千余年來,黃山積淀了濃郁的黃帝文化、民間文化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
繪本追溯了黃山的歷史和傳說,脈絡清晰、生動形象。用藝術的形式對一座名山尋根溯源,是有意義的。由此我們得知,“天生麗質”般的自然之美,只是黃山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在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熏陶之下,黃山的人文之美同樣攝人心魄,黃山的文化底蘊同樣令人神往。
包括黃山山名在內,許多標志性的名稱都與歷史文化有關。如繪本中提到的軒轅峰、浮丘峰、容成峰就取名于黃帝及其臣子的姓名;著名景點“夢筆生花”的得名來源于李白賦詩的傳說;位于天都峰、蓮花峰間的玉屏峰,則與文殊院有關。
無數(shù)藝術家為黃山留下了不可勝數(shù)的藝術作品。從盛唐到晚清,贊美黃山的詩詞就有兩萬多首?!队吸S山日記》等游記散文體現(xiàn)了黃山絕美秀麗的風姿。它們和黃山的傳說如《黃帝煉丹》《李白醉酒》等一道廣為傳頌。
新安畫派更是黃山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新安畫派的大師們不斷從黃山山水中汲取養(yǎng)分,豐富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黃山哺育了各個時代的許多藝術家,藝術家們又賦予黃山藝術生命。
繪本作者黃強繼承了新安畫派的藝術精髓,又借鑒了西方現(xiàn)代派的繪畫藝術技巧。因而,他在繪本中所畫的黃山,給人一種別開生面之妙:山水神韻,躍然眼前;新奇之姿,令人贊嘆。
黃山七十二峰高聳入云,在浮動的云海中,一棵棵黃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揚的旗幟。
黃山松在詩人的筆下被人格化了,并被賦予了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及各種正能量的象征意義。如今,黃山松精神的內涵已被公認是一種民族精神、一種時代精神,概括為“頂風傲雪的自強精神,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眾木成林的團結精神,廣迎四海的開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獻精神”。
《畫說黃山》在結尾處以淋漓酣暢的筆墨和大氣磅礴的文筆揭示了主題。畫面中俊朗的山峰、挺立的迎客松和金光四射的紅日,激起讀者心中的豪情!
繪本以“畫說”表現(xiàn)黃山的自然美、人文美和象征美,可謂恰到好處?!懂嬚f》是明代文學家、書畫家莫是龍撰寫的一部繪畫論著。近年來,很多畫家借用“畫說”的形式來表現(xiàn)宏大的主題,效果極佳。這本繪本,力求畫與文通、文與意合,做到了文圖雙美,想必會贏得小讀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