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史話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素有“亞得里亞海明珠”之稱,位于意大利東北部亞得里亞海濱的威納托省,四周環(huán)海。從地圖上看,威尼斯仿佛一顆鑲嵌在美妙長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亞得里亞海的波濤中熠熠生輝。
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積不到7.8km2,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yùn)河蛛網(wǎng)一樣密布其間,以舟相通。這些小島和運(yùn)河由大約350座橋相連,整個城市只靠一條長堤與意大利大陸半島連接,有“水上都市”之稱。威尼斯的小船——貢多拉、縱橫交錯的橋梁和沿河古跡是游客們一定要留意觀賞的。
“貢多拉”是威尼斯的一大特色,據(jù)說制作嚴(yán)格而又講究。它長11m,寬近1m半,以櫟木為材料,用黑漆涂抹7遍始成。貢多拉加船夫共能坐7人。游客乘坐這種小船就可以領(lǐng)略威尼斯水城大街小巷的特殊風(fēng)光。不過威尼斯有些水道比北京的小胡同還要狹窄,兩條船不能交會,只能單行。街道兩旁都是古老的房屋,底層大多為居民的船庫。
連接街道兩岸的是各種各樣的石橋或木橋。它們高高地橫跨街心,一點(diǎn)也不妨礙行船。威尼斯的橋梁和水街縱橫交錯,四面貫通,人們以舟代車,以橋代路,陸地、水面、熙攘的游人、齊飛的鴿子與海鷗,形成了這個世界著名水城的一種特有的生活情趣。
在威尼斯的眾多橋梁中,以火車站通往市中心的利亞托橋最為有名,它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筑成,是威尼斯的象征。大橋長48m,寬22m,離水面7m高,橋兩頭用12000根插入水中的木樁支撐,橋上中部建有廳閣,橫跨在大運(yùn)河上,大大小小的船只從太陽型的橋洞中穿梭。
嘆息橋是威尼斯的必訪景點(diǎn)之一。嘆息橋是一座拱廊橋,架設(shè)在總督宮和監(jiān)獄之間的小河上,享有盛譽(yù)。它建于1600年,因死囚被押赴刑場經(jīng)過這里時,常常會發(fā)出嘆息聲而得名。又據(jù)說戀人們在橋下接吻就可以天長地久。
威尼斯城內(nèi)古跡甚多,都隔河相望,十分別致。威尼斯的房屋建筑風(fēng)格各異,房屋的門窗、走廊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和花紋。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來到這里,來感受它的美麗、溫馨和浪漫。
威尼斯有毀于火中又重生的鳳凰歌劇院,哥特式和拜占庭式建筑,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之一——圣馬可廣場;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這兒是文藝復(fù)興時期的一個重鎮(zhèn),產(chǎn)生過歷史上最重要的畫派之一:威尼斯畫派;德國音樂大師理查德·瓦格納在這里與世長辭……這個城市昔日的光榮與夢想通過保存得異常完好的建筑延續(xù)到今天,令凡是來過威尼斯的游客都戀戀不舍,樂而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