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柳蘇,陸溫,鄭霞林
(廣西農業(yè)環(huán)境與農產品安全重點實驗室/廣西大學農學院 南寧市 530004)
(接第二期)
甘蔗螟蟲的生物防治材料豐富,研究表明防控效果明顯。但在甘蔗螟蟲的生物防治上,仍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①應加大對本土寄生/捕食性天敵資源的調查力度,尋找更多可用于防治甘蔗螟蟲的寄生/捕食性天敵種類,并開展優(yōu)勢寄生/捕食性天敵種類的規(guī)?;曫B(yǎng)技術和釋放技術研究。②應大力研究甘蔗螟蟲的信息素,使其能同時控制甘蔗螟蟲的雌雄成蟲,最大程度地降低甘蔗螟蟲的子代種群數量,從而避免性誘劑僅能誘捕雄蟲的缺陷。③應加大力度開展優(yōu)勢病原微生物種類的規(guī)?;a和推廣,使其能更好地服務于甘蔗產業(yè)。④應加大甘蔗螟蟲RNAi干擾技術的理論研究及田間驗證工作,從而推動高新技術在甘蔗螟蟲生物防治領域發(fā)揮更大的作用。⑤應開展甘蔗螟蟲生物防治技術的集成使用的研究,探索防控效果最大化的途徑。例如,將物理防治的燈光誘殺、農業(yè)防治的清除蟲源、化學防治的低毒新型農藥與生物防治的天敵、病原微生物制劑結合,形成一系列綠色綜合防控技術,可取得較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134]??偠灾收崦x的生物防治已取得較大進展,但如何提高其防治效果及加大技術推廣力度仍然任重而道遠。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