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疆大帽蘚科(Encalyptaceae)植物的分類概述及其不同的地理分布1)

2023-01-10 02:38王鵬軍地力胡馬爾阿不都克熱木
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葉尖天山標本

王鵬軍 地力胡馬爾·阿不都克熱木

(新疆大學,烏魯木齊,830046)

佳依娜·別爾馬漢 沙畢熱木·斯熱義力 買買提明·蘇來曼

(塔城地區(qū)裕民縣第一中學)(新疆大學)

通過對1989年至2021年采自新疆各地的900余份標本的整理與鑒定,對新疆大帽蘚科植物進行了詳細的分類學和地理分布的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大帽蘚科物種從2015年的7種增加到了12種,其中采自新疆阿爾金山、天山一號冰川及西部天山的1個新物種——阿爾金大帽蘚(EncalyptaaltunenseS. Mamtimin & E. Sabiram);1個中國新記錄種——短柄大帽蘚(Encalyptabrevicolla(Bruch & Schimp.) ?ngstr.);2個新疆新記錄種——擬煙桿大帽蘚(EncalyptabuxbaumioideaT. Cao, C. Gao & X. L. Bai)和扭蒴大帽蘚(EncalyptastreptocarpaHedw.)。本文對其形態(tài)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信息等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并提供了顯微鏡照片。

大帽蘚科(Encalyptaceae)植物屬于蘚類植物門(Bryophyta)真蘚綱(Bryopsida)大帽蘚目(Encalyptinales),是一類高山寒地常見的石灰石群類。包括兩個屬,一屬是Bryobrittonia(Mitt.) Horton,僅含1種,分布在北半球高山地區(qū)到北極地區(qū),最南達到阿爾泰山脈,在中國還沒有分布;另一個是大帽蘚屬(Encalypta),到目前已發(fā)現(xiàn)并發(fā)表的約含40種[1-6],大多數(shù)種類僅限于北半球的山地和北極地區(qū),在我國記載有18種[7-16],新疆記錄有8種[14,17-19]。常見于巖面、巖石縫、石灰石、土壤表面,對高寒、干旱環(huán)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對新疆苔蘚植物的調(diào)查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之后很多學者對新疆的苔蘚植物進行了研究,到2001年,新疆苔蘚植物已記錄了353種[20]。在對新疆苔蘚植物的研究中,趙建成等[21-23]記錄了采自阿爾泰喀納斯自然保護區(qū)、博格達山峰的,鈍葉大帽蘚、高山大帽蘚、尖葉大帽蘚、裂瓣大帽蘚、劍葉大帽蘚。1998年,買買提明·蘇來曼等[24]對新疆天山大帽蘚科植物進行了分類與分布研究。直到2010年,買買提明·蘇來曼等[25]報道了新疆叢蘚科和大帽蘚科植物孢子的形態(tài)研究,通過光學顯微鏡和掃描電鏡對叢蘚科和大帽蘚科的孢子體從表面紋飾、直徑、表面結構等進行比較。此外,龔佐山等[26]對新疆大帽蘚屬植物進行了區(qū)系研究,報道了8種,分別是鈍葉大帽蘚、高山大帽蘚、尖葉大帽蘚、西伯利亞大帽蘚、裂瓣大帽蘚、尖葉大帽蘚、西藏大帽蘚、天山大帽蘚,并劃分為6個區(qū)系。王虹等[27]對新疆大帽蘚屬6種植物的莖葉橫切面進行比較,認為各種在不相同的環(huán)境下,葉背腹面的紋飾、疣的形狀、葉片的厚度等都與環(huán)境有密切關系。2016年,沙畢熱木·斯熱義力等[28]對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5種大帽蘚科植物進行了微形態(tài)結構研究。

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大帽蘚科植物在新疆已經(jīng)增加了很多物種,為不斷更新新疆物種記錄,為此,本研究以1989—2021年采自新疆各地的900余份標本為基礎材料,依據(jù)植物分類學、植物地理學理論與方法,對標本進行了整理與鑒定,分析新疆大帽蘚科(Encalyptaceae)植物的類別及其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在借鑒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新疆大帽蘚科植物進行了全面的分類學研究。旨在為補充新疆新物種、豐富新疆物種資料庫提供參考。

1 大帽蘚科特征

植物體小型,密集叢生,群居,具假根。莖有短有長,根據(jù)種類的不同而不同,偶爾在近端莖或整個莖上有絨毛;橫切面圓形,無中軸或極少分化,細胞小,壁薄。葉子密集,干燥時強烈卷縮,潮濕時直立,狹舌形至匙形、披針形或窄匙形;葉尖圓盾,具長毛尖或具短尖;葉基部邊緣細胞細長形,薄壁,中肋兩側細胞正方形,具明顯紅褐色增厚壁;葉中上部細胞圓方形,兩面均有細密疣,不透明。雌雄同株;蒴柄有長有短,直立,有的上部卷曲,橫切面圓形或不規(guī)則五邊形,中軸分化或無中軸,細胞圓形;蒴帽覆蓋整個孢蒴,長筒形或鐘形,表面光滑或具乳頭,基部平整或具不規(guī)則裂瓣;孢蒴卵圓形或圓筒形,直立,表面平滑或具明顯縱長條紋;環(huán)帶細胞增厚或不分化;具蒴齒或無蒴齒,蒴齒單層、雙層,披針形,表面具細密疣;蒴蓋長喙形。孢子通常較大,圓形,有明顯的遠近面之分,表面具乳頭狀、棒狀、細密紋飾。

2 新疆大帽蘚屬

新疆大帽蘚屬分種檢索表:

1.葉尖漸尖,具細尖

高山大帽蘚(E.alpina)

1.葉尖急尖,無尖、具短凸尖或毛尖

2

2.孢蒴向上漸收縮成細小蒴口部

3

2.孢蒴蒴口不明顯收縮

4

3.孢蒴卵形,葉中肋終止于葉先端

天山大帽蘚(E.tianschanica)

3.孢蒴梨形,葉中肋伸出葉先端

擬煙桿大帽蘚(E.buxbaumioidea)

4.葉腋處具紅色絲狀芽體

扭蒴大帽蘚(E.streptocarpa)

4.葉腋處無紅色絲狀芽體

5

5.葉先端具3~4個鋸齒

阿爾金大帽蘚(E.altunense)

5.葉先端無鋸齒

6

6.蒴齒2層

短柄大帽蘚(E.brevicolla)

6.蒴齒1層或無

7

7.蒴齒1層

8

7.蒴齒無

9

8.葉尖鈍,中肋終止于葉尖下

西藏大帽蘚(E.tibetana)

8.具短尖或有毛尖,中肋及頂或伸出葉尖

尖葉大帽蘚(E.rhaptocarpa)

9.蒴帽基部無裂瓣

鈍葉大帽蘚(E.vulgaris)

9.蒴帽基部具裂瓣

10

10.孢蒴外壁有棱

劍葉大帽蘚(E.spathulata)

10.孢蒴外壁平滑

西伯利亞大帽蘚(E.sibirica)

(1)阿爾金大帽蘚(見圖1)

1~7為葉片;8為蒴帽;9~11為孢蒴及蒴齒;12為蒴柄橫切面;13、14為葉橫切面;15、16為葉基部;17為葉中部細胞;18、19為葉尖。憑證標本:MS 16753、31097,XJU。

EncalyptaaltunenseS. Mamtimin & E. Sabiram sp. nov. Phytotaxa, 2:158.2018.

分布與生境:中國新疆特有種。高山草甸土生。

鑒定標本:阿爾金山依協(xié)克卡西提薩依(MS 16753、321)。

最主要的特征:植物體??;莖短,1~3 mm,分支;葉基部小,向上漸漸擴大,橢圓形至卵狀至凹形,頂端圓鈍,具有3~4個單細胞形成的鋸齒;老葉基部突然變寬,上下分明,中間具有明顯的肩;葉上部細胞背面具有密集的五角星乳突;孢蒴直立,圓筒狀,表面光滑;具有單層蒴齒,線狀披針形,從基部兩兩相連,表面密布細密乳突。孢子黃棕色,直徑30~32 μm,遠極面具棒狀粗乳突。

(2)短柄大帽蘚(見圖2、圖3)

1~4為葉片;5~7為葉尖;8為葉基部;9~11為蒴帽及基部;12~15為孢蒴及蒴齒;16為孢蒴表面。憑證標本:MS 31093,XJU。

1~4為葉基部細胞;5~8為葉上部細胞;9~13為葉中部細胞;14~16為葉基部邊緣細胞;17、18為葉中部中肋兩側細胞;19為葉基部中肋兩側細胞;20為葉基部邊緣細胞。憑證標本:MS 31093,XJU。

Encalyptabrevicolla(Bruch & Schimp.) ?ngstr., Nova Acta Regiae Soc. Sci. Upsal. 12:362. 1844.

分布與生境:中國(新疆);北美洲(科迪勒拉山脈、阿拉斯加州、不列顛哥倫比亞、加拿大,格陵蘭);歐洲(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亞洲。土生。

鑒定標本:天山(阿克蘇托木爾峰自然保護區(qū)塔格拉克,2 886 m,MS 31093)。

最主要的特征:葉長舌形,具透明長毛尖或短透明毛尖,先端內(nèi)卷;中肋及頂且突出于葉尖;孢蒴略扭曲,表面具縱向條紋或光滑,蒴口敞開;蒴齒雙層,直立或為扭卷,線性披針形,白色,表面具縱向條紋。孢子深褐色或深橙色,直徑30~45 μm,表面具不規(guī)則乳突且具小顆粒物。

(3)擬煙桿大帽蘚(見圖4)

1~4為葉片;5、6為葉尖;7為葉基部;8~10為葉橫切面;11為蒴帽;12、13為孢蒴;14為蒴柄橫切面;15、16為葉基部細胞;17為葉中部細胞;18、19為葉上部細胞。憑證標本:MS 28637,XJU。

EncalyptabuxbaumioideaT. Cao,C. Gao & X.L. Bai,Acta Bryol. Asiat. 2:1. 1990[1991]. Type:China:Neimenggu,Haung-gang-liang Forsest Center,Keshike Qi,Chifeng city,Bai Xue-Liang 70(Holotype:HIMC;isotype:IFSBH).

分布與生境:中國特有種,現(xiàn)僅見于新疆和內(nèi)蒙古。高山帶,3 000~4 500 m,土坡生。

鑒定標本:天山(烏魯木齊南山后峽谷一號冰川,3 900 m,MS 28637)。

最主要的特征:葉披針形,上1/3處邊緣明顯內(nèi)卷;孢蒴黃褐色,表面光滑,從寬大的基部向上漸漸收縮形成圓錐形,蒴口很?。粺o蒴齒。孢子淡褐色,圓球形,直徑30~35 μm,近軸面表面具線溝,中間具細密疣,遠軸面表面具規(guī)則的圓疣。

(4)扭蒴大帽蘚(見圖5)

1~3為植物群落;4~7為葉形;8、9為葉尖;10為葉基部;11為葉中部細胞;12為葉上部細胞;13、14為腋毛;15~18為葉橫切面。憑證標本:MS 29658、23863,XJU。

EncalyptastreptocarpaHedwig.,Spec. Musc. 62,pl. 10,figs. 10-15. 1801. Types:“Habitat in muris vetustis,fissuris rupium Helvetiae,Sudetum Silesiae,frequens circa Clagenfurthum Carinthaie.”.EncalyptagrandisWahlenb.,F(xiàn)l. Suec. ed. 1,2:761. 1826. Nom. illeg. incl. spec. prior (EncalyptastreptocarpaHedw.).EncalyptastreptocarpaHedw. var.adpressa(Schiffn.)Podp.,Consp.164.1954.

分布與生境:中國(新疆、貴州);歐洲(波蘭、德國東部及西部、捷克共和國、荷蘭、比利時、法國、西班牙、瑞士、意大利、澳大利亞、匈牙利、南斯拉夫、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日本。高山石灰?guī)r、潮濕地段。

鑒定標本:天山(霍城縣:中華福壽山:1 180~1 500 m:MS 29749、29656、29750、29658、29758;大西溝:1 160 m:MS 23810;果子溝:1 680 m:MS 23863)。

最主要的特征:在葉子基部中肋上附著10~20根腋毛,多分支,長達2~3 mm,圓形,透明至淺橙色,表面光滑;葉干燥時波浪扭曲,先端兜狀;葉形長圓形、狹卵形或狹倒卵形,先端圓鈍,無芒尖;中肋在葉先端前消失,粗壯,單一,金棕色或紅棕色,表面具“O”形乳突。雌雄異株。未發(fā)現(xiàn)孢子體。

(5)高山大帽蘚(見圖6)

1、2為植物群落;3、4為蒴帽;5為孢蒴;6、7為蒴柄及橫切面;8~12為葉片;13為葉尖;14為葉橫切;15為葉基部;16為葉基部細胞;17為葉中部細胞;18為葉上部細胞。憑證標本:MS 28131、27006,XJU。

EncalyptaalpinaSmith,Engl. Bot. 20:1419. 1805. Type:Scotland:Ben Lawers,Oct. 1804,G. Don s.n.(lectotype:BM).

分布與生境:中國(新疆、內(nèi)蒙古、青海、西藏、河北、陜西、云南、甘肅);北美洲(加拿大、格陵蘭島、冰島、阿拉斯加州);歐洲(奧格爾維、阿爾卑斯山脈、斯堪的納維亞);亞洲(日本、蒙古、巴基斯坦);中亞(阿爾泰山、天山)。一般在2 000~4 500 m的巖面薄土、土坡或沼澤地上生長。

鑒定標本:阿爾泰山(哈巴河縣沙爾哈木爾,2 500 m,MS 28131);阿爾金山(卡爾墩,4 590 m,MS 27006);天山(昭蘇縣,2 740 m,MS 30290;伊寧縣,1 980 m,MS 3650);帕米爾高原(塔什庫爾干縣紅其拉普昆侖溝:4 550 m,MS 29036);昆侖山(葉城縣玉斯什:3 200 m,MS 12592)。

最主要的特征:高山大帽蘚與其他大帽蘚種最顯著的區(qū)別,在于葉片的狹窄尖銳和具有尖銳的毛尖;蒴帽金黃色,具有明顯的光澤,由圓柱形向下漸漸縮小,基部不規(guī)則的裂瓣;蒴柄上部1/3處扭曲,具光澤,深紅色至黑褐色;顯微鏡下高山大帽蘚葉上部細胞的大小幾乎不能辨認,因為上面布滿了馬蹄形細密疣;孢子表面具不規(guī)則的細密疣。

(6)大帽蘚(見圖7)

1、2為植物群落;3、4為蒴帽;5為孢蒴;6為蒴齒;7為蒴蓋;8為蒴柄橫切面;9、10為葉橫切面;11~14為葉形;15、16為葉尖;17為葉基部;18為葉基部細胞;19為葉中部細胞;20為葉上部細胞。憑證標本:MS 27772、28048,XJU。

EncalyptaciliataHedw.,Sp. Musc. Frond. 61. 1801.EncalyptafimbriataLam. et DC.,F(xiàn)l. Franc. 2:453. 1805. Nom. illeg. incl. spec. prior(E.ciliataHedw.).

分布與生境:分布比較廣,中國(新疆、黑龍江、內(nèi)蒙古、西藏、甘肅、河北、陜西、青海、四川、貴州、云南、臺灣);美洲(阿拉斯加州、墨西哥、猶他州、內(nèi)華達、愛達荷州、俄勒岡州等);歐洲(西班牙、意大利、法國、南斯拉夫、希臘、高加索地區(qū));亞洲(伊朗、日本、秘魯、智利、新幾內(nèi)亞);非洲。常見于林下潮濕的地帶,生于石灰石巖石縫,或巖面薄土。

鑒定標本:阿爾泰山(布爾津縣哈納斯自然保護區(qū)黑湖,2 195 m,MS 28048);天山(吉木薩爾縣林場,1 965 m,MS 27772);帕米爾高原(塔什庫爾干縣瓦罕走廊,4 005 m,MS 28915);昆侖山(葉城縣喀拉嶇勒草原,3 000 m,MS 10722);西天山(78團5連克什庫什臺沃依薩孜,2 150 m,MS 35737;特克斯縣科桑溶洞國家森林公園,2 240 m,MS 35297);巴爾魯克山(裕民縣塔斯特水庫,1 103 m,MS 37560、37559;托里塔斯特河下游,1 781 m,MS 37452、37450)。

最主要的特征:葉狹橢圓形、倒卵形至近舌狀,具短毛尖;葉上部細胞表面具細密疣,覆蓋面積較大,直至基部上部分;蒴齒單層,深橙色,披針形,分3~4節(jié),表面具細密疣;蒴帽大鐘形,表面光滑,金黃色,喙為全長的1/3,褐色,基部具規(guī)則裂瓣。

(7)尖葉大帽蘚(見圖8)

1、2為植物群落;3為蒴帽;4為孢蒴;5、6為蒴齒;7為蒴柄橫切面;8、9為葉橫切面;10~14為葉形;15為葉尖;16為葉基部;17為葉基部細胞;18為葉中部細胞;19為葉上部細胞。憑證標本:MS 28131、28430,XJU。

EncalyptarhaptocarpaSchw?gr.,Sp. Musc. Fornd.,Suppl. 1,1:56. 1811. Type:Austria.EncalyptaintermediaJur.,Verh. Zool.-Bot. Ges. Wien 20:595. 1870.

分布與生境:中國(新疆、內(nèi)蒙古、西藏、青海、甘肅、寧夏、河北、陜西、云南、臺灣);美洲(加利福尼亞、亞利桑那州、紐芬蘭島、不列顛哥倫比亞、阿拉斯加州、科羅拉多州、夏威夷島、冰島、格陵蘭島、智利);歐洲中部及西部;日本;高加索地區(qū);巴基斯坦;北極;非洲。一般在高山帶可見,生長于土坡或巖面薄土上。

鑒定標本:阿爾泰山(白哈巴縣沙爾哈木爾,2 270 m,MS 28115;富蘊縣沙庫爾布拉克,1 760 m,MS 28430);巴爾魯克山(托里塔斯特河上游,1 880 m,MS 34609;阿合吐約克管理站,1 260 m,MS 35059;托里塔斯特河上游針葉林,1 880 m,MS 34596;托里塔斯特河上游雪嶺云杉,1 859 m,MS 37543);阿爾金山(卡爾墩,4 264 m,MS 26959);昆侖山(葉城縣故薩斯草原,3 160 m,MS 11299);西天山(特克斯縣科桑溶洞國家森林公園,2 500 m,MS 35485)。

最主要的特征:葉長卵形,下部分窄,漸漸向上變寬,具透明而長的毛尖;孢蒴長圓筒形,直立,表面具縱向條紋;具單層蒴齒,披針形,黃白色,表面具細密疣;蒴帽大鐘形,基部具有不規(guī)則裂瓣。

(8)劍葉大帽蘚(見圖9)

1、2為植物群落;3、4為蒴帽;5、6為孢蒴;7為蒴柄橫切面;8~11為葉橫切面;12~15為葉形;16、17為葉尖;18為葉基部;19、20為葉基部細胞;21為葉中部細胞;22、23為葉上部細胞。憑證標本:MS 27797、28559,XJU。

EncalyptaspathulataC. Müller. Hal.,Syn. Musc. Frond. 1:519. 1849.

分布與生境:中國(新疆、內(nèi)蒙古、西藏、青海、貴州、寧夏、河北);美洲(不列顛哥倫比亞、亞伯達省、落基山脈、蒙大拿州);歐洲(挪威、瑞典、西班牙、法國、德國、瑞士、意大利、羅馬尼亞、高加索山脈、芬蘭、烏克蘭);亞洲(日本、俄羅斯);非洲。長見于巖面薄土,高鈣質(zhì)土層,1 000~4 500 m。

鑒定標本:阿爾泰山(福??h烏特布拉克,1 675 m,MS 28559);天山(吉木薩爾縣林場,1 800 m,MS 27797);巴爾魯克山(蘇運河,2 534 m,MS 117;裕民縣布爾干河流域,968 m,MS 44;阿合吐約克管理站,1 240 m,MS 34769;裕民縣白樺林,1 550 m,MS 34435;托里塔斯特河上游針葉林,1 880 m,MS 34495;托里塔斯特,1 750 m,MS 14612;托里塔斯特河上游,1 859 m,37543;克彼勒管護點,1 511 m,MS 37185);天山(昭蘇縣阿克牙孜卡布亭蘇,2 280 m,MS 22848);帕米爾高原(塔什庫爾干縣冰湖,4 508 m,MS 18977);阿爾金山(祁曼塔格高山荒漠草甸帶,4 190 m,MS 130);昆侖山(葉城縣棋盤鄉(xiāng)喀拉嶇勒草原,2 700 m,MS 22361);西天山(特克斯縣科桑溶洞國家森林公園,2 260 m,MS 35190)。

最主要的特征:葉先端具長毛尖,葉邊緣平整,先端邊緣具細齒;葉上部細胞方圓形,每個細胞上都具有2~3個“啞鈴形”疣;孢蒴圓柱形,表面具縱向條紋;無蒴齒;蒴帽長鐘形,基部具不規(guī)則裂瓣或平直。

(9)天山大帽蘚

EncalyptatianschanicaJ.C. Zhao,S. He & R.L. Hu,Novon 7:320.1977. Type:China:Xinjing,Tianshan Mts.,J. C. Zhao 953 288-b(holotype:HBUN;isotypes:HSNU,MO).

分布與生境:中國新疆特有種。土生。

鑒定標本:阿爾泰山(哈巴河縣白哈巴村,1 225 m,MS 16919);天山(鞏乃斯林場,2 000 m,MS 5751)。

最主要的特征:葉倒卵形或近匙形,具長毛尖,是由頂端細胞形成的;中肋單一,在葉先端消失;孢蒴為卵圓形,表面光滑,到蒴口處突然收縮;無蒴齒;蒴帽大鐘形,表面光滑,金黃色,具短喙,喙深棕色,基部平整。

(10)西藏大帽蘚(見圖10)

1、2為植物群落;3為蒴帽;4為孢蒴;5、6為蒴齒;7為蒴柄橫切面;8、9為葉橫切面;10~14為葉形;15、16為葉尖;17為葉基部;18、19為葉基部細胞;20為葉中部細胞;21為葉上部細胞。憑證標本:MS 11292、26949,XJU。

EncalyptatibetanaMitt.,J.Proc. Linn. Soc.,Bot.,Suppl. Bot. 1:42. 1859. Type:China;Xizang(Tibet),occid. reg. alp.,T.Thomson 250(holotype:NY).

分布與生境:中國(新疆、內(nèi)蒙古、西藏、寧夏、河北);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山脈。常見于冰川邊土坡,高山帶,2 000~4 500 m。

鑒定標本:阿爾金山(卡爾墩,4 264 m,MS 26949);昆侖山(葉城縣故薩斯草原,3 200 m,MS 11292);天山(烏魯木齊市一號冰川,2 305 m,MS 28629);帕米爾高原(塔什庫爾干縣紅其拉普昆侖溝,4 550 m,MS 29027)。

最主要的特征:舌形或匙形,上部漸尖,先端圓鈍或稀見短齒;葉上部細胞不規(guī)則,圓形或矩形,表面具分叉疣;孢蒴長卵形,表面具縱向條紋;具單層蒴齒,披針形,深橙色,具細密疣;蒴帽大鐘形,基部無裂瓣。

(11)鈍葉大帽蘚(見圖11)

1、2為植物群落;3為蒴帽;4為孢蒴;5為蒴柄橫切面;6、7為葉橫切面;8為葉尖;9~13為葉形;14為葉基部;15、16為葉基部細胞;17為葉中部細胞;18為葉上部細胞。憑證標本:MS 26972、28206,XJU。

EncalyptavulgarisHedw.,Spec. Musc. 60.1801.

分布與生境:中國(新疆、內(nèi)蒙古、青海、西藏、甘肅、寧夏、山西、貴州);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屬于世界廣布種。

鑒定標本:阿爾金山(卡爾墩,4 264 m,MS 26972);阿爾泰山(阿勒泰市將軍峰,900 m,MS 28206);巴爾魯克山(布爾干河,1 320 m,14580;托里塔斯特,1 052 m,MS 14438;裕民縣塔斯特,1 900 m,MS 34975;裕民縣分場中心,1 290 m,MS 35127;托里塔斯特河上游針葉林,1 800 m,MS 34504;托里塔斯特河上游,2 120 m,MS 34968;克彼勒管護點,1 511 m,MS 37190);天山(后峽石灰廠,2 350 m,30968);帕米爾高原(阿克陶縣奧依塔克林場,3 130 m,17831)和昆侖山(葉城縣玉斯什,3 200 m,12528)。

最主要的特征:葉舌形至匙形,葉尖具短毛尖或圓鈍;孢蒴圓筒形,表面具縱向條紋;無蒴齒;蒴帽鐘形,金黃色或褐色,表面光滑,具短喙。

(12)西伯利亞大帽蘚

Encalyptasibirica(Weinm.) Warnst. Hedwigia 53:316.1913.EncalyptaciliateHedw. var.sibiricaWeinm.,Bull. Sco. Imp. Naturalistes. Moscou 18:448. 1845. Type:Russia:Siberia.

分布與生境:中國(新疆、內(nèi)蒙古、西藏、河北、四川);尼泊爾;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美國(阿拉斯加);北美洲。

鑒定標本:本研究中所采集的標本以及在新疆大學植物標本館存放的所有標本中,未發(fā)現(xiàn)西伯利亞大帽蘚的標本,在之前的記載中也沒有標本號,對該種的記錄引自趙建成等[8]的研究。

最主要的特征:本種與特征相似,但區(qū)別在于本種具毛尖,蒴帽除基部裂瓣均具疣,孢蒴無蒴齒。

3 討論

通過新疆大帽蘚科植物的分類學研究,共記錄大帽蘚科植物1屬12種。其中,阿爾金大帽蘚為近年發(fā)表的新物種,短柄大帽蘚為中國新記錄種,擬煙桿大帽蘚和扭蒴大帽蘚為新疆新記錄種。2010年,龔佐山等[26]在“新疆大帽蘚屬植物的分布與區(qū)系”一文種提到了西伯利亞大帽蘚,并注明參考于買買提明·蘇來曼等報道的”新疆天山大帽蘚科植物的分類和分布”文獻。而“新疆天山大帽蘚科植物的分類和分布”一文沒有記載西伯利亞大帽蘚的分布。 2012年,買買提明·蘇來曼發(fā)表的“New Checklist of Xinjiang Liverworts,Hornworts,and Mosses”新疆名錄中記載了西伯利亞大帽蘚[19]。根據(jù)相關文獻的敘述,西伯利亞大帽蘚最主要的特征是:葉長卵形,邊緣內(nèi)卷,蒴帽表面具分叉疣,蒴帽基部具不規(guī)則裂瓣。本研究中所采集的標本以及在新疆大學植物標本館存放的所有標本中,未發(fā)現(xiàn)西伯利亞大帽蘚的標本,在之前的記載中也沒有標本號。因此,對于該物種在新疆的分布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猜你喜歡
葉尖天山標本
天山雪蓮
天山兒女
3D打印技術在動物標本中的應用
鞏義丁香花園唐墓出土器物介紹
COVID-19大便標本采集器的設計及應用
渦輪流體介電常數(shù)對高壓渦輪葉尖間隙測量影響計算分析
天山雪雞
凹槽葉尖對雙級渦輪氣動性能的影響
清晨的夢
教你制作昆蟲標本